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秀才的逆袭 >

第226部分

秀才的逆袭-第226部分

小说: 秀才的逆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唯一希望的就是清兵来的晚一些,好使他能把更多的物质和百姓转移到崇明岛。

    当然对于大多数百姓来说,背井离乡谁都不愿意,很多人选择了暂时离开嘉定往乡下避风头,只有加入崇明军的青壮以及他们的家属,心甘情愿前往崇明,据黄淳耀估计,这一批人不超过五万。毕竟大部分加入崇明军的青壮并非嘉定城中人,他们的家在乡下,而清军应该不会跑到四乡进行屠杀。毕竟嘉定是江南有数的富裕之地,杀光了乡下的百姓,满清又向谁去征收赋税,在北京的数十万满洲人还要靠着江南的百姓供养。

    。。。。。。

    此刻的任兴凡带着第二镇的两个营已经进入了太湖,虽然途径苏州,可是他并没有选择进入苏州城。

    任兴凡是在闰六月十五日途径的苏州,那时苏州举事的义民正和土国宝、李率泰两部在苏州城中厮杀。

    任兴凡并没有选择进入苏州城中,因为他知道就凭借手下这两营新兵,根本没有实力占据苏州城。

    进入了太湖之后,任兴凡派出了大量的哨探,打探情报。据他了解,在闰六月十一日,苏州附近才贴出剃发令。十二日,枫桥百姓聚众,在生员陆世钥号召下拒绝剃头。恰逢吴淞副总兵吴志葵和镇南伯黄蜚带着三千水师,在松江府沈犹龙的命令下前来攻打苏州,吴志葵副将鲁之瑀带领三百人突入苏州和陆世钥等人汇合,城内的百姓数万人群起响应,冲入县衙杀掉了杀掉了吴县知县薛应琦,放火将巡抚、知府、知县等各衙门烧成灰烬。

    城内的绿营总兵土国宝和汉八旗都统李率泰手中就五六百士兵,因为大部分士兵跟随博洛往攻打杭州去了。他们率部躲到苏州府学和瑞光寺附近,不敢迎战。但入城的乡兵只是些乌合之众,大多数人只是揭竿斩木,根本没有像样的武器,根本攻不下数百清兵驻守的营地,到当天晚上就撤出城外,一哄而散。接下来的几天,城门外都有乡兵活动,一直“烟焰不绝”。直到十八日,数千清军从南京前来增援,才基本稳定了苏州城的局势。

    而在任兴凡来太湖的前两日,曾任史可法幕僚的进士吴日生在太湖举兵,率兵千余攻入吴江县城,杀死了满清知县二十二日,苏州城的李率泰带着从南京调来的援军,进攻吴江。城中乡兵根本不能作战,全都四散逃命,吴江城再次易手。之习吴易等人只得退入太湖,在广阔的河汉湖荡中继续与清军周旋。

    任兴凡率领两营士兵百余战船进驻太湖西山岛,一片派人四下打探消息,一边训练军队招纳各路义军。太湖盗和毛二、沈泮、柏相甫、扒平大王渔民先后慕名来投,聚集着越国公崇明军这杆大旗之下。

    任兴凡一边训练队伍,一边派兵四下攻略,威逼降清的士绅献粮纳银,队伍越发兴盛了起来。后来更是和吴日生部联合,大败数千入太湖围剿的清军,威震整个太湖区域。

    弘光元年七月五日,任兴凡探查到一则消息,驻扎在杭州的八旗兵一万余人在满清贝勒博洛的带领下沿着运河而下,很快就要到达苏州,随着而来的还有绿营兵田雄、张杰等部三万余人。

    肯定是前来镇压各地百姓的举事,任兴凡不敢怠慢,火速派人飞报还呆在嘉定的任思齐。(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七章 松江失陷(求订阅,求月票)

    ps:紧急忙慌的赶出一章,差点过十二点。为了全勤,我也真是拼了。

    当任思齐得到清军到来的消息时,已经是七月七日。嘉定百姓的撤退已经接近结束。在阎尔梅和黄淳耀等人的卖力宣传下,嘉定城中的百姓已经接受了守不住的事实。其实李成栋攻陷嘉定进行的大屠杀已经吓坏了很多人,现在来了更加凶残的八旗兵,想想将来假定沦陷后的情景,很多百姓都不寒而栗,也不用崇明军多劝说,一家家的主动开始撤离。

    大部分嘉定百姓选择了去乡下避难,毕竟故土难离,很多人不愿去偏僻的崇明岛上过活。可能一部分人还打着等风头过后重新回到城中的主意,毕竟清军不可能杀掉所有人,他们也需要有人给他们纳粮纳税。虽然说以后肯定会被逼迫剃头,可是和性命相比剃头又算不得什么了。

    而坚决不愿剃头的百姓则选择了跟着崇明军回到崇明岛,据阎尔梅估计,最终跟着到崇明的有五万余人,其中多数是新募士兵的家属。

    大量的情报不断传来。就在七月七日清军攻破了昆山城,带领昆山反清的将军王佐才被杀,清军屠城,百姓死伤两万多人。参与举义的勋阳抚院王永佐、翰林院编修朱天麟、名士顾炎武、归庄等人逃走。

    攻破昆山之后,博洛统率着大军顺着娄江水陆并进,往太仓州而来。训斥了防守不利致使仓城被攻破数十万石粮食被抢的张天福,抽打张天福二十鞭子,责成他戴罪立功。然后以张天福为先锋,大军直接往嘉定而来。

    然而当张天福军赶到嘉定之时,发现嘉定已然是一座空城。

    博洛分出三千八旗一万绿营给随性的李率泰,让他带兵去镇压常熟的举义,然后往江阴和豫亲王多铎会合。自己则统帅大军攻向松江府。

    数万清军过境,犹如蝗虫一般,嘉定松江各地的百姓算是遭了秧。在富裕的江南行军,清兵完全没有带给养的概念,大军行进都是就地补给。所谓的就地补给也就是直接从百姓手中抢粮,逼迫的无数的百姓携家带口逃入了湖泊河荡之中,这使得盘踞在淀山湖的马良实力暴涨,手中掌控的兵力一日多过一日。不过马良谨记任思齐的命令,只是埋头发展势力,没有做出试图阻止满清大军的举动。

    七月十三日,清军攻占青浦县,屠杀百姓两万余人。闻听青浦失守,松江城中守军领袖沈犹龙陈子龙等慌乱成一团,命令往四下里发出,责令吴淞副总兵吴志葵镇东伯黄蜚带兵回援松江。

    吴志葵和黄蜚本来带着军队去攻打苏州,随之派出的先锋副将鲁之瑀轻松被李率泰带兵击杀。二人再不敢攻打苏州,而是选择退回了松江,驻扎在松江城西数十里的柳湖。然而面对数万气势汹汹的清兵,吴志葵和黄蜚根本不敢带兵入松江城,而是选择了在城外试图进行骚扰。

    于此同时,松江城中的沈犹龙等人给金山卫也发出了命令,命令金山卫参将侯承祖带兵增援松江。然而当初侯承祖和马良去松江时被沈犹龙等人拒之门外,现如今又如何肯再去增援。

    侯承祖不肯去松江,驻扎在胡家港堡城的马应魁更加不肯了。到达胡家港城堡这一个多月来,以此为据点,马应魁发展的很快。在同盟会职方堂文吏的协助下,很多士绅选择了和崇明方面合作。大量的粮食棉布及其他商品通过胡家港城堡运往崇明,已经成为了崇明掌控的一个重要据点。

    与此同时,马应魁也没有忘记军队的发展,经过一个月的训练,他属下两千多士兵已经颇为精锐,又从胡家港附近军户中招募一千多人,现在他手下兵力近五千人,又是一个完整的镇了。

    因为手中有钱,胡家港崇明军士兵的装备精良、待遇良好,最低级的士兵每月也有一两五钱的饷银,还没有军官克扣。良好的待遇吸引了大量的金山卫士兵前来相投,侯承祖等人阻也阻不住。这也使得双方的关系越来越差。侯承祖不愿发兵救援松江城的一个原因,就是害怕马应魁趁机夺了金山卫。

    当然马应魁也不是没有这个想法,可是任思齐已经给了他严令,埋头发展势力,只要金山卫不降清,对金山卫就不用理会。

    往各处请求援军,却没有人肯理会。由此可见这批士绅的人缘。

    当六月份刚起事时,很短的时间内沈犹龙等人就掌控了松江府三县。可也因为胜利来的如此之快,使得他们膨胀了起来。不仅把较有战力的吴志葵黄蜚二人打发到了苏州,就连金山卫侯承祖和崇明军马良两部都不许入松江城。也许在这些士绅们眼中,武将都不可信。把松江府完全看作了他们的禁脔。

    在占据松江这一个月来,沈犹龙等人也确实做了一些事情,招募了不少士兵,征调大量粮饷。可是文人带兵,能带好才怪了。

    不过尽管沈犹龙等人诸多的缺点,可是他们的气节却没得说。当得知清军大举来攻之时,沈犹龙立刻分派军务。将守城任务分委给中书舍人李待问、原麻城县知县单恂、原罗源县知县章简和举人张寿孙,命他们统率义军,分守四门。此时城中尚有士兵五千余人。

    博洛带领大军攻陷青浦县城后,并没有直接攻向松江,而是选择了先消灭驻扎在柳湖的吴志葵和黄蜚部。

    此时吴志葵和黄蜚还拥有战船五百多艘,其中不乏千料大船,士兵两万余人,但是士兵的装备极差,绝大部分士兵根本没有盔甲,很多人破衣烂衫手中拿的也只是刀枪这样的武器。松江府乃是天下有数的富裕之地,而明军士兵却非常贫穷,简直如叫花子一般,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绝大的讽刺。

    近四万清军达到柳湖附近,面对强大的八旗兵,吴志葵和黄蜚哪里敢主动迎战,只是在柳湖之中扎下营寨,坐等清军来攻。

    而博洛也没有急着去攻打,而是四下征集了数千艘小船,然后以小船堵塞了柳湖两端的水道,使得盘踞在湖中的明军进退不得。

    博洛下令绿营兵田雄张杰等人乘坐小船水陆两路,对柳湖中的明军发动疯狂的进攻。

    田雄张杰俱都是原来靖国公黄得功的部下,长期驻扎在长江边,对水战并不陌生。而田雄的部下是绿营兵中战斗力较强者,投降了满清之后,经过满人的调教,绿营兵焕发出了远胜在明朝时的战斗力,因为只要大战畏缩不前,督战的八旗兵的屠刀就会降临到他们头上!

    在绿营兵的疯狂攻击下,柳湖的明军大败,很快被杀得溃不成军,而两头的水道又被清军堵塞,使得他们逃都无处可逃。

    战斗打了一天,明军的水寨被清兵很快攻破,吴志葵和黄蜚带兵撤退,却被大队的绿营兵围住,二人先后被擒。

    两万多明军最后能逃出去的不到三千人,这批明军后来逃到了淀山湖,归于马良属下。

    击溃了柳湖的明军之后,博洛下令杀掉敢于抵抗的明军俘虏,上万被俘的明军在柳湖被杀,鲜血染红了整个湖面,而明军的首领吴志葵和黄蜚二人也同时被杀。松江名士夏允彝是吴志葵部的监军,柳湖兵败后侥幸逃出,后来得知松江城也被攻破的消息之后,于绝望中投松江塘自尽。

    击败了柳湖的明军之后,博洛令部分绿营兵伪装成吴志葵的部下,逃到松江方向,口称吴志葵战败逃回。松江城内的沈犹龙等人不妨有诈,下令打开城门,接应外面的明军入城。于是乎,清军顺势杀入城中。

    城内预伏清军间谍,都伪装为黄蜚军士,到此大呼上城,拔去明军旗帜,换上清军旗帜,守军领时陷于混乱。清军一拥而入,就势夺占松江府城,城内义军和清兵展开激烈巷战。沈犹龙于慌乱中冲出,中箭身亡。

    城内的士绅们大多被清军斩杀,部分人自尽。

    几社名士、原兵科给事中陈子龙侥幸从西门逃出,和夏允彝的儿子夏完淳逃向尚在明军治下的吴淞城。

    攻破了松江城之后,博洛又分兵打下了上海县。而闻知松江城破,上海县的明军早就弃城而去,逃向崇明去了。

    占据了松江府一府三县之后。贝勒博洛留苏松提督吴胜兆带兵驻守松江府,剿灭尚且盘踞在金山卫的明军。自己则带领大军攻打吴淞口的崇明军去了。然而到达吴淞口之后,发现吴淞城的明军早已撤退而去,城内的一切搬去一空,就连吴淞城堡的城墙都被拆的七零八落。因为没有水军,不具备攻打崇明岛的实力,博洛只得领军离开了吴淞口,往江阴而却。因为此时整个江东四郡的抗清义军基本上都被扑灭,可是小小的江阴城却依然没有拿下。而清军已经在江阴城下折损了数万人。

    任思齐之所以选择全面撤退,自然有他的考量。因为他觉得现在的崇明军还不具备和清军硬拼的实力。若是强行防守吴淞城,虽然也能消耗一部分清军的兵力,可是没有太大意义。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样的事情对崇明来说没有多少好处。

    现在对崇明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时间。只要再有数月的时间,又一批新兵将训练出来。只要崇明能够训练出五万精兵,并且装备上精良的武器,就有了和清军叫板的实力。若是能拥有十万大军,则可以图谋整个江南。而以崇明现在的发展势头,这一天不会太远!

    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理解任思齐的想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