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秀才的逆袭 >

第227部分

秀才的逆袭-第227部分

小说: 秀才的逆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梢酝寄闭鼋稀6猿缑飨衷诘姆⒄故仆罚庖惶觳换崽叮

    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理解任思齐的想法,比如刚入崇明岛的陈子龙和夏完淳二人,就天天逼迫着任思齐出兵。

    能得到陈子龙和夏完淳这样的名士,任思齐一开始是非常的兴奋的。越来越多的文人名士投到崇明,象征着崇明的蒸蒸日上。而据沈廷扬所说,陈子龙此人有大才。

    陈子龙崇祯十年进士,从小就是天才人士,以文学名江南。他的诗歌成就较高,诗风或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或伟丽秾艳,直追齐梁初唐;或合二种风格于一体,形成沉雄瑰丽的独特风貌,为云间诗派首席,被公认为明代最后一个大诗人。更关键的是此人并非在文学方面厉害,在其他方面成就也很不凡。在他的主持下,编撰了《皇明经世文编》一书,凡五百零四卷,又补遗四卷。是书选文以明治乱、存异同、详军事、重经济为原则,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政治、军事、赋役、财经、农田、水利、学校文化、典章制度等等。而且,陈子龙整理了徐光启的农学巨著《农政全书》,可见此人乃是个全才。

    更重要的是陈子龙的气节,在历史上,明朝灭亡之后,陈子龙一直不肯降清,先后数次拒绝了清军的招揽。然后剃发令起,陈子龙立刻和沈犹龙等人绸缪抗清之时,号召松江士绅百姓群起抗清,短时间内占据了松江一府三县。而历史上当松江被攻占之后,陈子龙先是隐居了一段时间,后来又应鲁监国相邀,出任鲁监国的兵部尚书一职。后来清苏松提督吴胜兆不满清兵的排挤,举兵反正,陈子龙为吴胜兆奔走联络,吴胜兆兵败之后,陈子龙化名逃亡,继续从事抗清事业。后被清军俘虏,宁死不降,跳入河中自尽。

    对于这样的民族英雄,任思齐从来都是抱着很大的敬意。可是这些人也都自豪固执的很,自以为学识渊博,往往刚愎自用、目中无人,让任思齐颇为头疼。

    所以在陈子龙刚到崇明时,任思齐热烈欢迎之后,任命他为沈廷扬的副手,主持崇明的农事。哪知道陈子龙真有大才,只是两日的功夫熟悉了崇明的情况,然后又用数日时间,把崇明的开荒屯田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条。然后就听说了任思齐下令从吴淞城撤退的消息,立刻前来逼问。(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八章 陈子龙

    “卧子兄来了。”任思齐笑呵呵把陈子龙迎入书房之中。

    “在下是向都督请辞来了。”陈子龙板着脸,无视任思齐的殷勤。

    “哦?卧子兄何出此言?是思齐慢待于你了吗?”任思齐做出一副惊疑的表情。

    “都督待子龙甚厚,奈何子龙是为抗清大业而来,并非为了做官。”

    “难道卧子兄以为我崇明不愿抗清了?“任思齐脸色也严肃了起来。

    “难道不是吗?都督您坐拥数万大军,为何一矢不发就放弃了吴淞?为何松江府城被破,也不见您发一兵前去救援?崇明岛拥众数十万,兵强马壮,却为何眼睁睁的看着清兵在江南肆虐?还是说都督你心中根本就没有抗清的想法,而是抱着保存实力、拥兵自重的心思?”

    陈子龙言辞激烈、咄咄逼人的向任思齐质问道。

    任思齐摇了摇头,无奈的坐回椅子中。这陈子龙虽然人才难得,可也个性太强,想收复他为己所用不是那么容易。

    “卧子兄来我崇明已有数日,想必对我崇明军的作为也有所了解,为何说出这样的话语?若是我任思齐不愿抗清,为何千里增援扬州,为了解救扬州百姓兵力折损过半?若是我不愿抗清,为何出兵嘉定,歼敌万余斩杀叛将李成栋?”

    “就是知道越国公您的壮举,在下才选择来到崇明,”陈子龙的口气缓和了下来,“可是您为何对松江的陷落不闻不问,为何轻易丢弃吴淞?”

    “卧子兄误会我了,我不是派出了一镇士兵往松江府吗,可是据派出的军队回报,监军马良带着数千士兵增援松江,却被拒之城门之外,无奈中带人去了淀山湖。而呆在金山卫的镇将马应魁回报,他奉命带兵前往松江府时,松江府已经陷落,只能撤退回胡家港城堡。”任思齐解释道。

    陈子龙顿时无言了,马良带兵往松江时,他就在城中。当沈犹龙拒绝崇明军入城时,他也没有反对。现在任思齐拿这个藉口堵他,让他无话可说。

    “卧子兄想必也知道,我崇明军现在只有四镇新兵,为了响应江南各地的举义,我四镇大军尽皆派出,崇明岛只留水军镇守。可是江南清军有三十多万,都是久经沙场的精兵劲卒,其中更有满洲八旗兵五万余人。在现在形势下我崇明军能自保就不错了,谈何反攻?吴淞乃是江边孤城一座,守之何用?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陈子龙咀嚼着任思齐的话语,越品味越觉得妙味无穷。他本身就是聪慧绝顶、天才惊艳的人物。只不过以前没有怎么带过兵打过仗,对军略半通不通。虽然熟读过孙子兵法,可是纸上谈兵和实际打仗完全是两回事,要不然也不会守不住松江。现在任思齐的话无异于给他推开一座新的门户,让他隐隐约约好像明白了许多。

    “属下刚才失言,还望都督见谅!”陈子龙恭恭敬敬的向任思齐施礼,“还请都督为子龙指点一下,何谓‘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呵呵。卧子兄因为松江失陷失去了方寸,其实以你的才智应该能想得到。

    眼下清军虽然气势汹汹先后攻破南京杭州,更是擒获弘光皇帝,其兵锋看似不可阻挡。可是在明眼人眼里,满清的隐患非常之大。满洲人全部人口加起来也就二十余万,其中所有男丁不论老弱加起来顶多能有十万军队。以如此少的人口想吞掉整个大明,无异于蛇吞象,吞下去容易想消化掉非常之难。在四川有献贼在抵抗,荆州一带有顺军余孽,河南山西陕西都有无数的百姓举义,这些都牵扯着清军的精力,他们后方根本不稳。

    而满洲人生活于辽东苦寒之地,根本适应不了江南夏季湿热的气候,在这里久待下去必然会不服水土,横生疾病。而江南水网密布,所谓南船北马,这里也不是八旗铁骑能横行的地方。我料到不出月余,八旗兵必然撤回北方。

    与其现在在清兵势头最盛的时候与之交战平白折损兵力,倒不如等待八旗主力撤离之后,趁势席卷整个江南。现在不管是嘉定吴淞还是松江,尽可以让清兵占据。只要咱们保住手中的兵力,将来反攻之时,这些城池土地还会回到咱们手中。这就是‘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听了任思齐的分析,陈子龙精神大振,恍然间看到了光复整个江南的希望。

    “以都督看来?八旗兵什么时候会撤离,咱们又在什么时候发动全面进攻?”

    “据我判断,八月末,顶多九月初八旗兵主力就会撤离。”任思齐想了想,据记忆,在历史上多铎军是在八月份镇压了江南各处的举义之后撤离的。现在整个江南除了江阴还在抵抗,其他的义军大多数被镇压,和历史的出入不是很大。所以八旗兵主力应该还会在八月底撤离吧。

    “至于全面进攻,还要等待时机,等江南的清兵兵力最为薄弱之时。不过也不会太久。现在我崇明要做的是,就是利用这有限的时间内,尽量招募军队,打造军械军备,整训士兵,积蓄力量。而这一切事物繁杂,崇明岛人才奇缺,还希望卧子兄能够助我一臂之力。”

    “都督说的哪里话,只要是为了抗清大业,我陈子龙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陈子龙再次躬身行礼,向任思齐郑重做出保证。

    “好好好,有卧子兄助我,何愁大事不成?”任思齐拉住陈子龙的手,欢畅的笑了起来。陈子龙是松江名士,号召力无比强大,有他留在崇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投向崇明。

    “以后卧子兄就是我崇明军参军,负责掌管粮秣军械之事!”任思齐正式发出了邀请。虽然有都督府有后勤司、军械司,可是以曹长江等人的能力,随着崇明军的规模越来越大,他们无法胜任如此繁杂的工作,任思齐便决定在他们之上设置参军一职,主管战时粮饷军械的调配。

    “敢不从命!”陈子龙慨然应允。(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九章 铁甲兵(祝大家元旦快乐!)

    成功的说服陈子龙之后,任思齐把全副心思投入到崇明的发展中来。嘉定松江撤退到崇明岛上的百姓将近十万人,又新招募了两万多新兵。

    士兵需要训练,军械装备需要生产,粮秣需要大量采购,百姓需要安置,一切的事物无比繁杂。

    抽出第一镇的一营老兵为基干,新编练了四镇新兵,分别任命陈名扬、杨斌、李行久、贾元胤为镇将,开始了整训新兵的工作。在参谋司李彦直等人的带领下,开始了大练兵。

    士兵可以轻易招募,要想形成战斗力却不是那么容易,需要高强度的训练,需要严格的军纪,更需要装备齐全的盔甲武器。这一个多月来,在嘉定松江等地采购了大量的物质,任思齐责成军械司陈于阶尽快生产制造出武器装备。

    松江一带并不产铁,不过早在刚刚占据崇明时,任思齐就派出了船只扮作民船,往南京往武昌浙江福建等地采购铜铁木炭。现在清军刚刚占据了南方,地方还未安稳,各种实力犬牙交错,只要有银子采买到足够的原料没有问题。

    一个多月来,花掉了二三十万两银子,先后买来十多船的铜铁,其**五十多万斤的生铁和十多万斤的精铜,另外还采购了大量的木炭。付出的代价不可谓不大,花掉的银子是以往的两三倍,不过考虑到四处的战乱,多付出些代价也是应该的。

    在陈于阶早就命令在崇明岛上立起数个高炉,有了矿石之后,立刻开炉炼钢,然后铸造枪炮。岱山的军械作坊被搬到了崇明来,陈于阶带领着崇明岛的工匠们在从澳门葡萄牙人那里采买的机床的基础上,模仿设计出了新的机床来,大明工匠的模仿力极强,自己打造的机床不再葡萄牙人之下。而有了数台新造的机床,钻制枪管的速度越来越快。据陈于阶向任思齐汇报,若是原料足够的话,平均每天能够钻制出二百根枪管,这样的话一个月就能制作出六千余支火枪。现在崇明岛上各种工匠两千多人,能制作火枪的铁匠也有二百多。

    任思齐要求严格管理,务必保证每支火枪的质量。

    “都督放心,每支火枪上都会刻上制作者的名字,若是火枪出现炸镗等问题,立刻可以拿工匠是问。”陈于阶道。

    “我让大家研究的燧发枪怎样了?”任思齐问道,他把自己的两把燧发短枪贡献了出来,让陈于阶带人试射研制燧发枪。现在岱山军中的火枪都是火绳枪,在晴天作战没有问题,若是遇到阴雨天气就抓了瞎,大雨天火绳根本没法点燃。若是能够制作出燧发枪,无疑会大大增强军队的作战能力。

    “这种燧发枪的原理倒是不复杂,可是有一点比较难,就是激发的主簧片硬度和弹性要求比较高,咱们生产出的钢铁制作出来的簧片弹性不够,使得激发成功率太低。若是现在就生产燧发枪的话,恐怕产能较低。”陈于阶向任思齐报告着燧发枪的难题。

    任思齐也知道明末的炼钢水平比较落后,使得生产出来的火枪火炮威力比同期的西人要差。可是燧发枪是将来的发展趋势,在西方十八世纪之后已经全面取代了火绳枪。

    “先大量生产火绳枪,少量生产燧发枪吧。”任思齐吩咐道,毕竟对于刚刚接触过燧发枪的工匠们来说,想熟练掌握这种生产技术也不是短时间能行的。而崇明军现在最缺乏的就是时间。

    生铁重新炼制成钢,用来制作火枪,盔甲长枪。而为了炼制出来好钢,任思齐花费大量的代价,派人往浙江采购了大量的木炭。因为他知道用木炭炼出来的钢比煤炭炼出来的质量要好很多。因为煤炭中含硫量较高,而这个时代想生产出适合炼钢的焦炭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另外就是大明境内的铁矿大都品质较差,矿石中含硫磷等其他物质较多。而明代炼制钢铁中还没有掌握住脱硫技术,这也使得明朝士兵的兵器质量较差,拿刀剑来说,明朝军械厂制作出来的刀剑连日本的倭刀都比不上。

    任思齐知道想脱去铁矿中的硫很简单,只要在炼铁的时候加上石灰石就行。陈于阶将信将疑的按照任思齐的说法去做了,在炼铁时加入了石灰石,结果炼制出来的铸铁延展性极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