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九重薇 >

第195部分

九重薇-第195部分

小说: 九重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钰之甚至想到,若慕容薇日后真要远嫁康南,凭着这些年的友情,凭她一直真心实意地唤夏三哥,他甚至愿意做为娘家人替她送嫁。

    皆大欢喜,各人走各人的路,而不是叫慕容薇知晓自己埋在最深处的心意,怀着一辈子无法释然的歉疚。

    那时他自己安慰自己,大丈夫当先立业后成家,所谓的儿女情长,不过随缘随意。

    回京之后,夏钰之忙得脚不点地。潜龙卫的成立花费了大量心力,到果真将对慕容薇的一腔痴情尽数抛开。

    此后,引温婉与藏匿在青阳楼附近的周老爷子会了面,自己与周长爷子做了番长谈。然后便是促成罗家兄妹团聚,又安置阮夫人的家小在皇城定居。

    那段时间,正值苏光复领着苏暮寒频频约见千禧教众人,与罗氏药铺相对的一味凉自然是夏钰之落脚最多的地方。

    六月间的一天,夏钰之接到下属来报,那刘本又出入一味凉茶社。这是进了六月以来,刘本第三次在这里光顾。

    自打替罗蒹葭重新办理了户籍,夏钰之晓得这茶楼主人梅氏的身份多半是伪造,早吩咐人重新排查她的真实身份,也对一味凉加强了监视。

    一味凉茶楼附近方圆几里地,连着几个店铺被悄悄异手,转到潜龙卫的名下。

    当日慕容薇曾提醒夏钰之,出岫的大本营不应只拘泥于青阳楼那一处饭庄,夏钰之深以为然。

    借着此次潜龙卫扩充地盘,夏钰之又悄悄买下几处勾栏、教坊,还有私塾与店铺,三教九流、高层雅士,出岫的势力更上一层楼,与潜龙卫遥相唿应。

    整个朱雀大街从里到外都布满了潜龙卫的暗探与杀手,牢牢盯住了一味凉,将那里头常来常往的人记了个清清楚楚。

    功夫不负有心人,潜龙卫终于查出那梅氏的户籍果真是后来补办,再往深里探究,潜龙卫掘地三尺,竟查到都察院御史刘本的手笔。

    刘本与那梅氏看来早就相识,如今频频出入一味凉,又不知所为何事,夏钰之不免多走了罗氏药铺几趟,借着暗卫装在拐角处的镜子,仔细探查一味凉茶楼是否还有别的动静。

    走出药铺,夏钰之堪堪遇到正从一味凉茶社出来的陈芝华。女子做了男儿装束,能瞒得过别人,却瞒不住火眼金睛的夏钰之。

    在淮州时,陈芝华不满足于族中女子学堂的课业教授,常常女扮男装,去族里办的山书院读书,听那些鸿儒大家们授业解惑,也曾做男装打扮,随着兄长们在附近游,增长见识。

    陈家开通,并不觉得女儿如此行事有不妥之处。

    相反,陈如峻赞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对于女儿着男装随儿子游的行为,他睁之眼闭之眼,选择了成全。

    入了京城,成了阁老府的千金、崇明帝家里的皇亲。出门动辄丫头婆子相随,与那些世家小姐们饮酒抚琴,陈芝华远不如在淮州时随意。(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四百零二章 等待

    初离家乡,京中的拘束越发令陈芝华思念淮州的快意。

    面对候门贵女们矫揉做作的模样,陈芝华不胜其烦。除去偶尔与慕容薇、夏兰馨和温婉这几个人相处,其余真是意兴阑珊。

    这日便与大丫头巧珍商议,两人重新扮了男装,也不说与母亲知道,只从嫂嫂院中与后街相通的便门熘出府去,在市集中一番闲逛。

    临近中午,陈芝华与巧珍都有些口渴,早听得一味凉茶社在京中有些名气,也有文人士子们愿意光顾,两人便想去品鉴一番。

    叫了个雅间,从二楼俯瞰长街上的车水马龙,到也敞亮。罗蒹葭当日千里寻亲的义举被编成戏文,一味凉茶楼里还有位歌女怀抱琵琶正在弹唱。

    主仆二人晓得对面便是罗氏药铺,要了一壶新上的凉茶,饶有兴致地点了这出戏,听那歌女唱得抑扬顿挫。

    从一味凉茶楼出来,陈芝华想买一块翡翠的无事牌挂在闺房,便拖了巧珍去逛前面不远的古董店。

    夏钰之不识得陈芝华,却一眼便看穿了这二人乃是女扮男装。分明是该养在深闺的二八俏佳人,偏做青衫书生的装扮。尤其是陈芝华,手拿一把泼墨山水的折扇,垂落一块褚石扇坠,显得附庸风雅。

    一袭青巾下的装扮虽然酷肖,却掩不住女儿家的娇小妩媚。

    因这两人是从一味凉茶社中走出,夏钰之便立刻有所警觉。见有暗卫已然要跟上去,夏钰之示意勿动,而是自己悄悄随在了身后。

    随着二人逛了几家古董铺子,夏钰之不远不近地听着两个人说话,又提什么方才听过的小曲、至臻坊的绸缎、隆盛斋的点心之类,都是些不咸不淡的东西。

    夏钰之暗道自己小题大做,这分明是背着家人出来逛街的名门闺秀,为图方便才弄这个噱头。以为是有鱼上勾,原来随着逛了半日,只是耽误自己的时间。

    瞧着陈芝华在一家古玩店里选中了块老玉正阳俱佳的翡翠无事牌,身边扮做小厮模样的丫头正在付款,夏钰之悄悄退了出来。

    门口的喧哗不仅惊动了刚刚出来的夏钰之,也惊动了方才买到趁心东西的陈芝华。两人一前一后出了古董店,正瞧见路边一个小乞丐衣衫褴褛,身前放着块卖身救母的牌子,匍匐在地下向着来往的行人祈求。

    皇城虽然繁华,天子脚下依然偶有民不裹腹的事情发生。更何况,有人以此为职业谋生,到也难辨真假,夏钰之见得多了,便想绕路而过。

    陈芝华却有些侠义心肠,见不得这小乞丐叩头乞讨的样子,便携了巧珍上去询问。

    小乞丐泪水涟涟,以衣袖擦拭着小脸,抹去灰尘,到露出极清秀的容颜。

    他自述进京原是寻亲,谁料想亲未寻得,母亲却病在城外土地庙中。如今已拖了多日,因无钱买药,眼看着不行。

    八岁的小童别无他法,唯有卖身救母。求路过的好心人施舍,谁能给了身价银子,好拿地去给母亲买药。

    陈芝华一片唏嘘,听得颇为感动。她已经帮着母亲理家,知道纵然这孩子所述是实,他的身价不过在几百钱上,抓不了几幅药吃。

    能不能救活他母亲尚未可知,为着几百文钱,立时便要人家病母与幼子分离,心下便有些不忍。

    路边到不时有人叹息,有的赞这孩子孝顺,又有的指证是在骗人,道是昨日还见他在什么集市前头。一时难辨真假,周围人议论纷纷,却无人愿意出钱买下。

    陈芝华弯下腰来,示意巧珍掏了二两银子,交到小乞丐手上。

    瞧着小乞丐眼中灿灿的欢欣、喜出望外的样子,陈芝华却又说了一番话。

    “我有心买下你当个跑腿的小厮,只是手上没有零钱。你想必也知道自己的身价,只能值个几百钱。我将这二两银子给你,你照着自己的身价银子替你母亲抓药看病。余下的,我在这里等着,你依旧要还给我。”

    小乞丐喜极而泣,频频应承着,允诺替母亲抓了药便将余钱送回,向陈芝华叩了个头,便手捧着银子如飞般跑去。

    旁边瞧热闹的人里,有的笑陈芝华迂腐,有的赞她仁善,却也有人说她行事小气,为着二两银子的余钱等在这里,没得自己丢脸。

    夏钰之却暗道这位姑娘处事到也有趣。瞧她一身打扮虽然是平民布衣的形象,方才买那一块无事牌,没有百两纹银却是拿不下来。

    方才也是真心怜惜那小乞丐的可怜,二两银子拿得毫不犹豫。夏钰之满心以为她会将好事做到底,将多余的赏那孩子替母亲调理身体,谁料想她反会打这二两银子余钱的主意。

    不远处是个茶摊,夏钰之瞧见那主仆二人大摇大摆进去坐下点了一壶茶,一碟瓜子,那伴做小厮的丫头又去旁边的点心铺子买了些绿豆糕与芝麻酥果腹,分明是一幅想要久等的模样。

    索性无事,夏钰之自己也踱到茶摊另一边的空位,要了壶铁观音边喝边等,瞅着主仆二人究竟打得什么主意。

    这一等便是一两个时辰。娇阳正烁,给人添了些焦躁,幸好那茶摊支在一株粗壮的老榆树下,轻风一过到也泠泠生凉。

    夏钰之腹中饥饿,眼见着那书生装扮的少女依旧不焦不燥,只捏着块点心缓缓喝茶。他的好奇心也上来,打定了主意瞧着结果。

    旁边的店铺门口挂着金字招牌,是老字号的牛肉面。夏钰之便摸出块碎银子,吩咐茶摊老板替自己买碗面,好整以暇地等着那主仆二人如何打算。

    京中贵女见得多矣,夏钰之自负过目不忘,却想不起眼前这人行事如此不拘一格,究竟会是哪家的闺秀。

    并不是夏钰之眼力不济,而是陈芝华自来京中,厌烦达官贵人们家里层出不穷的赏花、庆生宴各类帖子,面对诸多闺秀的邀约,自来不回应。

    唯一的一次,随着慕容薇承办诗笺会,陈芝华以阁老府的千金立在人前,夏钰之偏偏被夏阁老出了京城,因此,两人之间始终是错过。(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四百零三章 重逢

    陈芝华那边一壶茶喝尽,巧珍腹中已然有些饥肠辘辘。

    两人等得十分不耐,巧珍撅嘴叹道:“好好的雪花银,却似肉包子打了狗。”

    “不许胡说,平日教你读书,怎么一开口全是混话?”陈芝华低斥一声,手里折扇一收,扇骨轻轻敲在巧珍的腕上。

    正是午后最闷热的时刻,长街上寥寥无人,一眼便能望见心尽头。

    陈芝华瞧着空旷的街道,除去那些哗哗作响的树叶,依然望不见小乞丐的踪迹。她端肃着一张脸,心里头有些失望。

    不为那二两银子的余钱,只为人心的善恶。

    方才见那小乞丐一双眼睛秋水般明媚,不似是说谎人的伎俩。陈芝华善心大发,只想着这般年纪的孩童,依旧应该承欢在父母膝下,却不该过早得扛起生活的重担。

    因此她有心相助,并未真心要买他为仆。

    若是小乞丐如约将余钱送回,便证明他所言句句是真,陈芝华自然帮人帮到底,请人为他母亲医治,何须打那余钱的主意。

    眼瞅着那孩子一去不回,显然已拿着银子跑路。自己为人所骗到无所谓,只可惜小小孩童便学会使这些下作伎俩骗钱,还不昔诅咒亲生母亲的安康,陈芝华心里便是一阵懊恼。

    饮了最后一杯茶,陈芝华悻悻起身,挂着满脸的失望欲行之时,那小乞丐却气喘吁吁跑了回来,扑通一声跪在陈芝华面前。

    此时洗净了脸,七八岁的孩童露出一张清秀的小脸。因是跑得急,几道浅浅的薄汗顺着脸颊划落,似小小的沟壑,那汗珠透明又晶莹,陈芝华心间蓦然一软。

    孩子抬起头来,咧嘴一笑,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齿,愈发惹人怜爱。

    他从怀里掏出一两二钱左右的银子,恭恭敬敬奉在陈芝华面前,口中已然换了称唿:“奴才晓得身价身子不够,斗胆多用了几百钱,替母亲抓足了七日的药,这多出的钱但凭东家往后连本带利从工钱里扣出”。

    果然自己没有看错人,这世间真有人纯心至孝。

    陈芝华没有接那孩子手里的余钱,反而关切地问道:“你母亲现今如何了?”

    孩子脸上笑意更浓了些:“奴才替母亲请了位好大夫,说是急火攻心,看似凶险,却无大碍,吃上七日的药便可。因想着往后不能在母亲身边侍侯,奴才特意为母亲煎好了药才来,这才耽搁了功夫,请先生恕罪。”

    母亲虽然有救,眼见得便是母子分离。小孩子眼圈一红,惶急地低下头去,怕叫陈芝华瞧见自己眼中的泪水。

    夏钰之在一旁听得清清楚楚,约略猜到陈芝华七八分的意思,见这孩子去而复返,不觉替她高兴。

    巧珍随了陈芝华,是个热心肠。她脸上挂着笑意,已然拉了那孩子起身。瞧他手上到还干净,便将碟子里未吃完的绿豆糕递给他一块充饥。

    陈芝华便继续问道:“你若当了差,你母亲又怎样安置?”

    瞧这孩子捧着绿豆糕目露犹豫,陈芝华鼓励道:“你大胆说实话,我更加欢喜,你们母子日后是继续在京城寻亲,还是另有打算?”

    这孩子想是饿极,将绿豆糕塞到口中,狼吞虎咽一般立时便下了肚,恭敬地回道:“奴才早已打听明白,皇城里的亲戚已然不在,如今只有我母子相依为命。母亲说我在哪里她便在哪里,待她病好之后,也去寻处地方做工。若奴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