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372-一得集 >

第7部分

372-一得集-第7部分

小说: 372-一得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云。凡年高福浓之人。必有独盛之处。症似不足。其实有余也。夫头面诸窍。乃清空之地。六阳经脉之所会聚。上窍 
皆奇。尤为阳中之阳。厥阴风火内旋。蒸腾津液。如云雾之上升。清阳不利。则为眩晕。且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 
不到。气有余即是火。其冲于上也。则为眩晕。流于下也。则成痿痹。入于肢节。则如瘫痪。藏于胞络。则为痫厥。阴 
不足而阳有余。所谓上实下虚是也。治以清痰火为先。次熄肝风。终以养血潜阳。徐图奏效。方用鲜橄榄数斤。敲碎 
煮汁。人乳蒸西洋参、川贝母。钗石斛、桑椹子、白蒺藜、麦冬、山栀皮、竹沥。少佐姜汁同熬膏。入生矾末。每清晨 
用开水冲服三四钱。服之颇安。再诊改用茯神、人乳蒸西洋参、石斛、山栀皮、桑椹子、蒺藜、生牡蛎、甜杏仁、川贝 
母、麦冬、石菖蒲、竹沥、姜汁等。调理两月。渐能步履。而头晕终不能瘥。总须慎阴为是。 

卷中医案
高太太痰火喘逆治验
属性:祖庙巷高太太。年三十余。平素肝阳极旺。而质瘦弱。患痰火气逆。每日吐痰一两碗。喉间咯咯有声。面赤烦躁。 
舌苔中心赤陷无苔。脉弦细虚数。乃感受风邪。少阳木火偏旺。风得火而愈横。风火相扇。肺金受制。阳明所生之津 
液被火灼而成痰。旋去旋生。是以吐之不尽。痰吐多而肾液立伤。故内热。素问云。大颧发赤者。其热内连肾也。痰 
随气以升降。气升痰亦升。治当用釜底抽薪法。先以清火降气为主。火降气降。而痰自瘥矣。方书治心肝之火以 
苦寒。治肺肾之火以咸寒。古有成法。方用咸苦寒降法、丹皮、山栀、青黛、竹茹、竹沥、杏仁、黄连、黄芩、羚羊角、 
石决明、川贝母、旋复花、海浮石。加指迷茯苓丸三钱。连服三剂。气平热退。痰喘俱瘥。安卧如常。后用清肺降火化 
痰之药。如沙参、麦冬、石斛、竹茹、青黛、山栀、牡蛎、鳖甲、阿胶、川贝母、海石、茯苓、仙半夏、橘红、首乌、 
雪羹等。出入为方。调理数剂而愈。 

卷中医案
陈姓子痰痫宿病治验
属性:宁波西郊陈姓子年十七。患痫症三四载矣。初则数月病作。后乃渐近。甚至一日数发。口角流涎。乃求余治。脉右 
三部洪滑流利。左关弦而抟指。左寸上溢鱼际。余谓症属痰火充斥。上蒙胞络。闭塞神明之府。故昏厥卒倒。不省 
人事。先以牛黄清心丸用竹沥一杯。入生姜汁二三滴化服。复以鲜石菖蒲、郁金、胆南星、羚羊角、桑叶、钩藤、橘红 
等宣络道而清疏之。继则用宁神安魂。佐以金石。堵其痰火复入之路。每清晨以橄榄膏入矾末少许。用开水冲 
服四钱。服月余而病不复作矣。 

卷中医案
来某痰火症治验
属性:萧山来某。素病痰火。作时言语謇涩。手颤足疲。频年医治罔效。就诊于余。脉洪大而滑。溢出寸口。大便常秘。 
而胃口颇旺。余曰。是痰火为患也。以羚羊角、石菖蒲、郁金、竹沥。少加姜汁、麦冬、远志、石斛、黄连、竹茹、茯 
神、生地、川贝母等为剂。并令吞白金丸三钱。接服数日。脉敛音清。手亦不颤。诸恙降序。乃去羚羊、竹沥、黄连、 
白金丸。加牡蛎、西洋参、生枣仁、龟版、阿胶、杞子、白蒺藜、天王补心丸。调理数剂而愈。至次年新正。因纵酒而 
痰火又升。声音又涩。又就 
余治。余曰。痰为易生之物。若旧症复发。仍用前方常服。当以西洋参、辰砂、茯神、麦冬、淮山、菊花、杞子、蒺藜、 
石斛、远志、石菖蒲、橘红、牡蛎、川贝母、龙骨、竹沥为剂。青果膏入矾末少许。每早开水冲服四钱。惟酒宜少饮为 
妙。从此相安年余。后因不戒酒。且食浓味。而病又作。劝其行倒仓法吐去其痰。以清胃府。复疑惧交集。致病终不脱 
体。 

卷中医案
气血两虚半身不遂治验
属性:一徽州客。年五十许。忽一日右半身如瘫痪。卧床不能转动。筋脉不拘急。亦无痛苦。召余诊之。右脉沉细如丝。 
虚软无力。左脉和缓无病。细审毫无风象。体肥肌丰。又非痰火。乃气血两虚。归并一偏之病也。仿王清任补阴还阳 
五汤法。用黄 四两。当归五钱。赤芍二钱。干地龙、川芎各一钱。续断、忍冬藤各三钱。红花一钱。丹参三钱。服三 
剂。而右脉渐大。手足略能展动。八剂而起居如常矣。方信归并之说为不谬。后以归、芍、参、 、苓、草、丹参、桂 
枝、木瓜、红花、川芎、牛膝、续断、狗脊等养血补气。舒经活络。嘱其浸酒常服。 

卷中医案
沈某神虚痫病治验
属性:山阴沈某年四十许。偶一烦劳。则痫病即发。神不自主。谵言妄语。不省人事。或语鬼状。诊之两寸空大无伦。两 
关弦紧。舌中心陷有裂纹。余谓病属虚症。神不守舍。神虚则惊。非有鬼祟。神气浮越。故妄见妄言。用桂枝龙牡汤加 
龙眼肉膏。嘱其守服三十剂。服二十剂。而病已不复发矣。按此症与前陈姓案。乃一虚一实之对症。总须审症的 
确。指下分明。庶所投辄效。病症万端。治不执一。要不外乎虚实寒热四字。桂枝龙牡汤。有旋转乾坤之妙用。非熟 
读金匮者不知也。 

卷中医案
金彩眉百合病治验
属性:定庠生金彩眉。其夫人丙戌秋病霍乱卒。渠亦患湿热症。是年定海之霍乱。经余治愈者甚多。及彩眉之遇余也。 
则在仲冬时矣。盖渠自秋间患湿温之后。失于清解。留邪在络。且丧偶悲郁。再有烟癖。耗伤精血。烦躁不寐。目不 
交睫者匝月。日间坐卧不安。百感交集。欲食而不能食。欲卧而不能卧。饮食或宜或不宜。神识似痴。脉之空大。指 
下极乱。余曰。此正金匮所云百合病也。再兼痰上冲。遂与百合地黄汤。加清痰降火之药。两剂稍能寐。而神志仍 
似痴呆。乃专清其痰火。而加宁神定志之品。出入加减。至丁亥春始痊。 

卷中医案
赵忠翁头风抽掣治验
属性:赵忠翁。年近八旬。前任镇海教谕。常患头风。发则日夜无度。左颊上额及巅。经络不时抽掣。自觉如放烟火冲状。 
通夜不能寐。脉虚滑流利。有时弦劲而大。余谓风阳上扰。阳明少阳之火挟痰而逆冲于上。额旁及耳前后两颊。 
现青络甚多。法当尽刺出血。灵枢云。诸络现者尽泻之。乃刺两颊及眉心出血。复针颊车、地仓、承浆、率谷、百合、 
迎香等穴。行六阴数。凡针四次。筋不抽掣矣。方用僵蚕、桑叶、麦冬、山栀、石斛、丹皮、竹茹、青黛、丝瓜络、牡 
蛎、阿胶等品。养血和络。调理数剂而安。次年立春后复发。但不如前之甚也。时值六出纷飞。不能用针。改用推法。 
以指代针。推后痛稍缓。雪消天霁。复针率谷、风府。方药如前法。服数剂而又愈。以后每少发。投前方辄效。徐洄溪 
云。凡经络之病。不用针而徒用药。多不见效。其信然矣。 

卷中医案
又赵孙媳血虚头痛治验
属性:忠翁孙媳。亦患头痛。嘱余诊之。其脉浮取颇大。而沉按无力。两尺尤甚。左关略兼弦数。余曰。此属肝血内虚。 
奇经失荣养之司。病虽在上。而根源实在于下。其所以头痛者。督脉上循于巅顶也。药须补下。即内经上病治下之法 
也。用四物加杞子、山药、杜仲、续断、苁蓉、阿胶、鹿角霜、金樱子、石斛、菊花等数剂而愈。此两症亦一虚一实之 
对证也。 

卷下医案
魏掾痰火上冲惊悸不寐治验
属性:藩司掾魏某。患怔忡惊悸不寐。两月有余。施医局友作虚症治。愈治愈剧。乃就余诊。脉浮滑鼓指。目黄舌苔白腻 
余谓阳明不阖。痰火上冲。湿热内蕴之候也。与半夏秫米汤。加橘皮、竹茹、川连、茯神、枣仁、山栀、杏仁、泽泻、 
滑石、作甘澜水煎。炊以苇薪。二剂能寐。而怔忡惊悸悉减。复以清痰降火化湿之剂。目黄渐退。胃亦渐旺。诸恙悉痊 
矣。患此症者甚多。若作虚治。是抱薪而救焚也。 

卷下医案
任佃夫血风治验
属性:定海佃夫任姓。年四十余。四肢手足心皆生白屑。如抽蕉剥茧。层出不穷。肤浓如牛领。裂缝中血流淋漓。肤热如 
烙。痒甚必搔出血始已。患此数年。内外科皆不识其何病。丙戌夏就诊于余。脉六部俱浮洪散指。余曰。此症重者 
即是大麻风。眉鼻柱肢节皆能脱落。吴越人患此绝少。惟岭南感受毒瘴者有之。乃风湿之邪。从外入于肌肤。以 
致脉络留而不去。转入转深。入于血分化热。热与风湿相搏。致成白屑。层层如曲 之发斑。故脱之不尽。宜驱经 
络之湿。清血分之热。润肌肤之燥。可望渐瘥矣。渠云。化湿之药。已服百余剂矣。一无所效。余曰。化湿乃通称。而 
药 
味配合。各有不同。是症湿在脉络。若徒用渗利苦燥。以治脏腑。无益耳。方用银花二两。麦冬六钱。生甘草八钱。当 
归八钱。僵蚕三钱。芥穗、防风、木瓜、威灵仙、黄芩、丹皮、丹参各三钱。生首乌一两。薏苡、生白芍各六钱。羌活 
钱半。细生地二两。长流水三大碗。用大砂锅煎成一大碗。缓缓服之。外用麻黄、羌活、白附子、僵蚕、威灵仙、蛇床 
子、苦参、川 
楝子、黄连、黄芩、当归、银花各三钱。用真麻油十两熬枯沥净渣。再下血余八钱。黄腊二两。生猪脂一两。枯矾二钱。 
痒时用新夏布蘸药擦之。如法月余果愈。凡平时罕见之症。只须静与心谋。据理揣合。无不应手取效。即考之古 
法亦不相迳庭云。 

卷下医案
疮生虫治验
属性:一舆夫外 皮如蛀孔。以数千计。似疮非疮。奇痒难忍。连年不愈。每至夏秋则甚。春冬则瘥。就余治之。见其状 
似有虫。但方书无此治法。惟思癞头年久生虫。有用砒霜煮蛋杀虫一法。遂借治之。用鸭蛋两个去壳。入砒霜末二 
钱搅匀。加葱用猪脂熬至香气。乘热盖覆患上。以布紧缚。虫闻香气。出而就食。更加痒极彻骨。待冷解看。果引出 
极细之虫无数。再用苦寒解毒清湿之药。煎汤温洗数次。其患永除。伊芳云此患吾侪甚多。从无愈者。不知有此奇 
治。自是又开一条门径矣。凡出奇制胜之法。虽属小疾。寻思而得。却有无限快乐。 

卷下医案
胸痛虫症治验
属性:一女年十二岁。患胸痛甚剧。床上翻覆滚号。治以消食行气之药不效。与阿芙蓉膏开水冲少许。服始效。后仍不 
效。余视其肌肉消瘦。面黄有蟹爪纹。询之肛门如痔痛。脉或时弦紧。或时细数。而有歇止。却与金匮狐惑病证相 
符。乃根据外台杀虫方法。用附子、桂心、大黄、鹤虱、雷丸、干姜、甘草各等分为粗末。每服二三钱。百沸汤入蜜半匙。 
和服两剂。以后胃口渐开。肌肉惭生。至今六七年。是病不复作矣。 

卷下医案
疳虫死症
属性:镶蓝旗某。年力成童。患腹痛甚剧。延余诊之。视其面色萎黄。肌肉已脱。脉虚数。乍大乍小。如羹如沸。舌赤中 
有细小白点。病已日久。余曰。此症始于食物不慎。辛辣浓味。化热生虫。日积月累。其虫渐大渐多。今脏腑之脂膏。 
被虫侵蚀殆尽。虽有神丹。莫能救也。其家人再四勉求。余一时为其所难。不得已为立连梅汤方。午后复邀往诊。余婉 
辞却谢。越二日果殁。 

卷下医案
气郁胸痛治验二案
属性:董妪年四十余。患胸痛呕逆。喉痹带下。头痛。病非一端。诊其脉沉细而涩。余曰脉法云。下手脉沉。便知是气。 
病由情怀不畅。郁怒伤肝。木邪犯土。心脾气结。法当疏气平肝。先用归、芍、香附、橘红、郁金、蔻仁、柴胡、丹皮、 
鲜橘叶、佛手花、瓦楞子、牡蛎等。以水先煮生铁落。然后煎药服三剂。诸症俱减八九。后以逍遥散加丹、栀、香附、 
海螵蛸、牡蛎。服二十余剂而愈。 
又徐妪年近五十。患胸痛。月信虽少。而尚未断。体肥脉弦而虚。余谓此属血虚气郁。与丹参饮而愈。此二症虽同 
为气郁。而却有肝旺血虚之分别焉。 

卷下医案
血结胸痛治验
属性:毛姓妇。患胸痛甚剧。床上乱滚。哀号欲绝。月信愆期。延余诊之。脉沉弦搏滑。指甲与唇俱青。余曰。脉沉滑主 
血。弦劲搏指。其血菀结。当是瘀血留于胸膈而作痛也。细询得病之由。忽悟半月前被硬木触胸。其为瘀血无疑矣。与 
归尾、赤芍、桃仁、丹参、东洋参、琥珀、乳香、蒲黄、五灵脂一剂而愈。故治病之道。四诊皆当留意。乃能与病切中。 
而所投无不效也。 

卷下医案
胁痛治验二案
属性:某木匠因触伤。腰胁瘀血留阻于经络。痛甚。呼吸转侧。尤为难忍。恶寒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