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医匡九合 >

第308部分

医匡九合-第308部分

小说: 医匡九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快大家都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了看法,意见虽说五花八门,不过大的方向都是集中在守城上面。这清州城乃是朝鲜国的战略要地,城墙虽比不上大明辽东边镇那么坚固,却也是高三丈有余的,鞑子想要攻城,必然会遭到团山军的迎头痛击。

    高元良更是建议将朝鲁的骑兵放在城外作为预备队,在关键的时刻杀出,定可以一举将鞑子打得大败。

    张力微微颔首。将领们这些看法中规中矩,也是可行之策。不过,张力比他们想得更深一层

    张力挥了挥手,示意大家安静。当大伙儿都等着张力下命令坚守城池之时。张力的话却完全超出大家的意料。

    张力扫视了众将一眼,沉着地道:“这一仗乃是我团山军入朝之后的第一场恶战,大家所说的守城也没有什么纰漏,但我却并不想守城。”

    哗大堂内立刻响起一片惊异之声

    原本如潘霸天、朝鲁这些所谓的“粗人”,在以前一旦打仗,那是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就要上去与鞑子拼命的。然则经过团山军所有将领都学习兵法知识。懂得不少为将之道以后,大家都改掉了“有勇无谋”的毛病。

    虽不敢说与历史上的那些名将譬如什么韩信、霍去病等人相比,但眼下团山军的将领却有一处明显的改变,那就是务实、精打细算。

    那兵法中不是常说“多算胜,少算不胜”么现在的情况明显守城更加有利,故而大家的意见都很统一,可是张大人为什么说不想守城

    张力当然知道大伙儿的想法,毕竟这些人都是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成长起来的,所有将领学习的兵书,都是张力精挑细选、摒弃掉一些水平不行的。经典的兵书有很多,张力最推崇的,依然是孙子兵法。

    张力对在场的团山军高级将领道:“这一年咱们团山军勤修内功,鞑子也没有闲着,大家都知道,鞑子眼下对火器的重视,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咱们要做的,便是一战摧毁鞑子重新竖立起来的信心昔年陈汤有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我心实向往之”

    顿了一顿,张力脸色有些潮红,接着慷慨激昂地道:“这话大伙儿应该听我说过很多次了,不过陈汤前面还有一句,我现在告诉你们。”

    众人的情绪被张力带动了起来,个个都竖起了耳朵。张力眼睛中带着无比的坚定,一字一句地道:“宜悬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

    话一落地,高元良重复了一遍张力的话,击掌赞道:“宜悬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顿了一顿,高元良只觉得气血上涌,整张脸涨得通红:“应该把砍下的敌人首级悬挂在蛮夷居住的槁街,让他们知道,敢于侵犯强大汉人的敌人,即使再远,我们也一定要干掉他们”

    “即使再远,咱们也一定要干掉他们”朝鲁、木头潘霸天等人齐声高呼,一时间每个人的情绪都激动万分未完待续。

    。。。

第461章 躺枪的《三国演义》

    为将者,除了处处谨慎小心之外,还必须有大将风度

    战争确实是多算胜少算,但是如果敌我双方都很精明、谨慎,那么决定战争胜负的,很大程度取决于主帅的魄力

    随着满清的“汉奸队伍”升级,奴儿哈赤时代的李永芳那种有勇无谋的汉奸二狗子地位迅速下降,眼下鞑子那边位居高位的乃是洪承畴、祖大寿、孔有德这帮人

    甚至张力隐隐有些担心,也不知历史上最大牌的“正印汉奸王”吴三龟吴公公什么时候投靠“我大清”这些人,即使放在大明朝,也都是一等一的战略高手呀

    也许前两年团山军可以吊打满清的什么敖尔汗之流的垃圾,但是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改变,团山军要面对的,都是一些“汉人精英”

    那祖大寿打了一辈子仗,洪承畴更是拥有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历他们一点都不弱

    所以,团山军该谨慎的时候要谨慎,该放手一搏的时候,必须放手一搏

    这些话,光靠说没用,需要团山军的将领切身体会,慢慢才能有所提高。

    张力做了一个示意大家安静的手势,接着开口道:“我不守城而与鞑子正面对决,也并不是仅仅凭着一股子血勇,其实也还有更深一层的考虑。”

    高元良一听这话,立刻朗声道:“还请大人不吝指教”

    张力微微颔首,眼神深邃了起来,淡淡地道:“守城我们守城鞑子确实攻不下来,然则,将所有兵力集中守这清州城,就算守住了,又有何用”

    高元良等人恍然大悟,是呀,守住清州城,毛用都没有啊

    鞑子分兵围住清州。其余的兵力将朝鲜国灭了,等到那时候团山军岂不是成了瓮中之鳖了

    张力一锤定音,下了决断:“城内留五千兵卒守城,其余三万五千大军尽数出阵。在清州城北三里列阵与敌人决一死战”

    “末将领命”众将齐声应诺,脸上都是坚毅之色

    多尔衮被朝鲁的骑兵折腾了一整天,一直不得安生,特别是入夜以后,那清国大军圆阵中点起了无数篝火防备团山军偷袭。敌情不明。多尔衮也不敢贸然派兵出战,实在是憋屈到了极点。

    等到后半夜朝鲁的骑兵撤了以后,清国大军才总算是休息了两个时辰。天色微明之际,多铎的援军终于抵达,到了此刻,多尔衮才彻底放下心来。

    正白旗和镶白旗外加汉军旗,会师之后兵力达到七万,就是是平推过去,昨夜侵袭的那点儿团山军也是不够看的。

    等到多铎大军稍事休整之后,清国七万大军便浩浩荡荡地向南边的清州城进发。先前多尔衮大军原本就没带多少斥候。加之尽数派出去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故而不得不结成防御阵型担惊受怕了一整天。现在与多铎大军回师之后,多尔衮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派出大量斥候,为防止再出什么意外,还拨了一千骑兵护卫。

    此刻清军已然开拔,因为斥候回报说团山军已经占领了清州城,并且在城外集结,有阻击“我大清”军队的迹象。

    多铎是奴儿哈赤的第十五个儿子,与排行十四的多尔衮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他对自己的这位亲哥哥多尔衮向来最是钦佩。一切事情都唯多尔衮的马首是瞻。

    黄台吉当年逼死二人的亲生母亲大福晋阿巴亥之后,一直压制兄弟二人,等到现在他即皇帝位,这才给二人封了王。在当初那些年的困境之中。多尔衮和多铎尝尽了人间冷暖,故而现在身居王位之后,彼此都更加珍惜两人间的兄弟之情就算是行军两人也骑马并排而行,一直在小声地议论着军情。

    多铎首先详细地询问了昨日之事,对于多尔衮从军服颜色就能判断出敌军是团山军佩服得五体投地。毕竟这是在异国作战,团山军要来救援朝鲜可并不容易。只有登陆这一个办法,一般人压根也不会去想竟然会遇到团山军呀

    就在多尔衮惬意地听着弟弟的奉承话之时,他突然勒住了战马,生生地停了下来。多铎胯下的马匹都走出去了好几步,他才意识到哥哥并没有跟上来,不由得也拉住了马匹,转过头来,一脸疑惑之色地问道:“十四哥,怎么了”

    多尔衮脸色难看极了,不过也只短短一瞬间,他就恢复了常态,瞥了一眼多铎,淡淡地道:“我没事。团山军竟然不据城而守,而是出城列阵与我大军野战,真真是太不将咱们放在眼里了。咱们今日务必要让那张力看看我大清的强盛军力,将他们碾压成辎粉”

    多铎年纪只有二十出头,一听多尔衮如此说,也不去多想,只觉得胸中顿时生出万丈豪情多铎点了点头,眼神中的凶光一闪而过,沉声道:“正如十四哥所言,我大清满汉八旗如今火器众多,压根儿也不怕那团山军这一仗,务必全歼敌军,让那些汉人们知道什么叫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哼哼”

    多尔衮心不在焉地笑了笑,做出一副很认可弟弟所说之话的表情。两人继续随军前行,多尔衮明显心事重重,不再与多铎说话,而是想着自己的事儿。

    就在刚才,多尔衮猛地意识到,自己恐怕是中了团山军的计,甚至计中有计不光有疑兵之计,还有疲兵之计呐

    这帮杀千刀的汉人,怎么心里就那么多弯弯绕绕

    原本多尔衮对于黄台吉爱看三国演义,奉三国演义为“绝世兵书”的事儿就嗤之以鼻,很不以为然。那些市井小民都能从茶馆里的说书先生处听来的三国演义,又是什么狗屁的兵书

    然则多尔衮看不起三国演义归看不起,却不妨碍他听书三国里的那些个桥段,睿亲王也是知之甚详的。

    就在刚才,多尔衮忽然想到三国中那诸葛孔明曾经就用过半夜擂鼓侵扰曹操大军的计策,将曹孟德弄得疲惫不堪。

    这桥段尼玛怎么这么熟悉未完待续。

    。。。

第462章 列阵

    多尔衮眉头紧皱,似乎很不愿意相信一个事实大汗,哦,不,皇上黄台吉所推崇备至的三国演义,果真是有“干货”的呀

    多尔衮心中一万只草泥马在奔腾,他决定无论如何,这次灭了朝鲜国回师沈阳之后,一定要潜心研读三国演义,切不可如那些没脑子的女真贵族一样,像他们那样狂妄自大了。

    清州城北三里乃是一处平原,名为广鹿原,张力从朝鲜翻译口中得知,这地方时不时有梅花鹿出现,故而有此一名。

    广鹿原上,三万团山军将士分为左中右三军,列阵于此。

    左路是宁远总兵官潘霸天所率领的一万人,右路是辽东都督高元良麾下的一万劲卒,而中路由张力直辖。当然,这些个官职与朝廷一个永乐通宝的关系都没有,乃是由张力直接授予的。

    朝鲁所统领的骑兵位于中军阵后,随时准备接受张力所下达的攻击命令。

    张力依然找了一处视野开阔的地方,端坐于行军凳上,静静地等待着清军人马的到来。

    双方先前都派出了大量斥候打探对付虚实,故而现在团山军在此严阵以待,鞑子肯定是知道的。同样,多尔衮、多铎七万大军的行军路线、情况,张力也了如指掌。

    张力不由得心中微微有些激动,如果没记错的话,这是团山军第一次大兵团的堂堂正面对决团山军,能赢吗

    先前张力所指挥的团山军战斗,除去攻城守城之外,野战与建奴对阵,总会用上这样那样的计策。以往鞑子对团山军重视不够,还沉醉在“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迷信之中,故而屡屡被团山军打败。

    不过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就算是猪,吃了这么多团山军的苦头。也会学聪明的。

    譬如这次多尔衮的处置,竟然结成圆阵防御团山军的骑兵突袭,摆明就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没有十足的把握确定团山军主力所在。他又岂会轻易前来

    在张力身边立着一名年纪很轻的小将,也是满身披挂整齐,眉宇中隐隐透露出一股子英气他,正是张力带在身边磨练的李定国。

    张力看了略显紧张的李定国一眼,淡淡地道:“定国。你记住,从此以后,恐怕堂堂正面之战会更多的发生,你要多留意了。我先前不是经常给你分析以正合,以奇胜的道理么这正字,才是往后的主旋律。正兵若是抵挡不住敌人的冲击,那么再多的所谓奇兵都没有用”

    李定国神情一凛,恭声应道:“属下明白了。”

    张力微微颔首,不再与他说话,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北方清军将要前来的方向。

    广鹿原上。三万团山军雅雀无声,每一名兵卒都面色凝重,却无一人露出胆怯之色这次赴朝作战的兵士都是经过挑选的,有些甚至是打过张力首战“浅石滩之战”的老人了,屈指算来已有三年之久,故而军事素养相当的高。

    紧张,甚至有些令人窒息的紧张充斥着整个团山军的阵中。有些入伍年份稍微晚一点的兵士,握着自生火铳的双手竟然全是汗水。长久以来的训练让这些兵卒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临战的紧张乃是人之常情,但是。绝对不可以表现出来。一旦上头下了军令,就算前面是刀山火海,那也是必须一往无前的。

    “得得得”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入广鹿原三万五千团山军的耳朵中,然则却没有一个人侧目而视;而那快马则直接往中军疾驰而来。最后停在了张力的跟前。

    一名斥候翻身下马,高声喊道:“启禀大人,清军现在距离广鹿原七里人数没有变化,正是七万”

    张力点了点头,沉声道:“我知道了。你通知夜生,让他再探消息。特别是敌人有没有分兵,一定要落实,直到他们出现在我的眼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