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单穴治病选萃 主编:吕景山(全 >

第18部分

单穴治病选萃 主编:吕景山(全-第18部分

小说: 单穴治病选萃 主编:吕景山(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语:攒竹穴位于眉头内侧端,属足太阳膀胱经,该经有别行的经脉络于肛门,针之可使直达病所。此穴靠近鼻针之肺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又藏魄,肛门即魄门。故单选攒竹一穴,用于肛门术后疼痛,能取得满意效果。
  3.曲差
  【取法】神庭穴两傍各开1。5寸,入发际0。5寸,临床经验取穴法:神庭穴傍开一横指偏多点。
  【主治】鼻衄
  【机理】足太阳膀胱经通于鼻窍,针曲差可宣肺泄热以止鼻衄。
  【刺灸法】斜刺
  【治疗经验】
  ◎常僻
  操作:用1。5寸毫针,斜向下刺l寸,得气后用滞针手法,留针至血止,一般5…10分钟即愈。
  典型病例:张xx,女,63岁。因鼻出血4天未止,于1980年11月18日求余针治。患者左鼻孔出血,曾用止血棉塞鼻、服用及注射止血药未效,每日出血量约30…40ml,头痛头昏。经用曲差穴(左),10分钟血止。
  4,通天
  【取法】百会穴前1寸,旁开正中线1。5寸处。
  【主治】急性鼻炎
  【机理】该穴位于巅顶,上通天气,“天气通于肺”,肺气通于鼻,膀胱经又通鼻窍主开,故通天有宣通鼻窍,开腠祛邪的作用。
  【刺灸法】平刺
  【治疗经验】
  ◎胡国胜:用此穴治疗急性鼻炎效果甚佳。鼻炎发作时,轻者每日l次,重者每日2次,大多数患者经1…2次治疗鼻部症状消失,2…3次治疗即能痊愈。
  操作:用30号1。5寸毫针向前下平刺,进针0。5…0。8寸,得气时痠胀感扩散至整个鼻(安页)部,留针15分钟,中间小幅度快速捻转3次,每次1分钟。
  典型病例:陈x,男,21岁。1984年3月19日就诊。鼻塞、喷嚏两天,畏寒、头痛、鼻内发痒、流白色脓涕。检查:体温38。2℃,鼻粘膜充血、红肿,表面大量脓性分泌物。苔薄白,脉浮紧。症属外感风寒,肺气不宣,治拟疏邪宣窍。诊断:急性鼻炎。处方:通天穴。方法:以30号1。5寸毫针在两侧的通天穴向前下平刺,进针0。5…0。8寸,局部出现痠胀感,用双手快速小幅度捻转1分钟,使痠胀感扩散到整个鼻(安页)部,并微微出汗,留针5分钟再捻转,如此3次后出针。患者即感症状明显减轻。下午再次就诊,施以同样方法,次日上午再来时,诸症皆除。
  注意事项:此穴不宜温针。
  按语:该穴用于急性鼻炎,应采用较强的刺激,但对慢性肥厚性鼻炎效果较差。
  5.玉枕
  【取穴】后发际直上2。5寸,旁开1。3寸。
  【主治】口疮
  【机理】本穴治口疮属经验用穴。
  【刺灸法】斜刺、点刺放血
  【治疗经验】
  ◎徐以经
  操作:患者端坐,医者站其背后,两手拇指按住玉枕穴,向内上方用力按揉,患者有压痛感,医者拇指可触及卵圆形或条索状阳性物。口疮生于左侧者,左玉枕穴压痛明显,生于右侧者,右玉枕穴压痛明显,左右均有者,双侧玉枕穴均压痛明显。针尖斜向内上方呈30°角刺入,用泻法,留针10…15分钟,或用左手捏住玉枕穴上的阳性物,右手持针刺入后疾出针,轻挤针孔,出血1滴,将血擦净即可。
  典型病例:徐xx,女,17岁。口唇、舌、齿龈部多处生疮,周围红肿疼痛,左下唇溃疡面最大为0。6x0。4cm,已3天,进食难,心烦易怒,口渴喜冷饮,便秘结,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证属脾胃积热。双玉枕穴压痛明显,均触及有卵圆形阳性物。经常规消毒后,在阳性物行针刺放血,每日1次,连续3次后,口疮糜烂面变为浅红色,疼痛消失,进食正常而痊愈。
  6.天柱
  【取法】哑门穴旁开1。3寸。
  【主治】⑴足跟痛 ⑵颈椎病 ⑻急性扁桃腺炎 ⑷失眠 ⑸落枕
  【机理】天柱穴能疏通足太阳经气,膀胱主筋所生病,临床常用于治疗局部及临近组织器宫的病变。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袁清顺:运用此穴治疗足跟痛,屡用屡验。即时止痛效果甚好,一般1次即愈,最多2…3次治愈。骨质增生患者当即见效,但远期效果不佳。
  操作:用28号1。5寸毫针,直刺1…1。5寸。得气后,不提插,捻转1…2分钟,至足跟痛明显减轻或消失即起针。一侧足跟痛针患侧,两侧足跟痛同时针两侧天柱穴。
  典型病例:张xx,女,50岁。1981年5月14日就诊。患者无原因双足跟痛1月余,足跟不能着地,行走困难,局部无红肿。X线片示:足跟骨未见异常。曾服镇痛药及外擦药酒,普鲁卡因局部封闭,未见效。针刺天柱,两侧同时进针,同时捻转,1分钟后令患者顿足和行走,当即疼痛大减。翌口复诊,自诉顿足行走均无疼痛。宗前法复针1次,随访3年未复发。
  ◎黄建军:在临床中采用天柱穴治疗颈椎病取得良好效果。
  操作:用28号2寸针,垂直进针约l…1。5寸,得气后提插捻转2…3分钟,留针20…30分钟,针感可根据需要向上传至头部,向下传至肩背及腰部或传至上肢。
  典型病例:刘XX,女,56岁。1988年11月15日就诊。主诉:颈痛手麻。患者颈项部疼痛,似落枕样,并伴双手指麻木,约8…9年。经某医队x线摄片检查,颈第4、5椎体骨质增生。诊断为须椎病。检查:颈第3、4、5椎旁有明显的压痛,椎间孔压缩实验阳性。舌暗、脉细滑、尺弱。辨证:痹证。治以通经活络止痛。处方:天柱。双手进针,垂直针刺1。2寸左右,得气后将针尖向下与皮肤约呈30°角,提插捻转,直至针感传到上肢,留针20分钟,其间行针2次。每周2次,经此法治疗5次后症状明显减轻。2个月后颈项疼痛、落枕感及手指麻木等症完全消失。
  ◎申旭德:多年来采用天柱穴治疗急性扁桃腺炎、急性咽峡炎止痛消肿效果甚佳。多数患者针刺得气后,即感咽喉部豁然轻松,如弃重物,肿痛即刻减轻。
  操作:用30号1。5寸毫针,直刺l…1。2寸,得气后,行捻转泻法,留针30分钟。
  典型病例:何xx,女,32岁。1983年11月20日就诊。患者诉咽喉疼痛2天,吞咽时疼痛加重,伴有头痛低热,体温37。8℃。查咽部充血,扁桃腺肿大,诊断为急性扁桃腺炎。予针刺双侧天柱穴,得气后,行捻转泻法,患者即觉咽部如弃重物,豁然轻松,疼痛明显减轻,吞咽时已不觉疼痛。第2日复诊,肿痛基本消失,体温正常。
  注意事项及禁忌:针尖勿向风府方向斜刺过深,以免针尖穿过枕骨大孔,损伤延髓,造成医疗事故。
  ◎郭效宗:用天柱穴治疗气血两亏型失眠取得满意疗效。
  操作:左手食指固定穴位,右手持针,捻转进针1。5寸,提插寻找肢麻电感,施用补法,大指向前食指向后搓捻,反复3次,每次提插搓捻各9次,闭针孔起针。续用艾条在天柱穴施艾30分钟。
  典型病例:申XX,女,28岁。主诉:失眠2年。患者1955年5月因剖腹产时失血过多,连续7天未睡,口服镇静安眠药及睡眠疗法l个月,无效,故来就诊。检查:面色及眼睑苍白,口唇淡而无泽,皮肤粗糙,舌淡,苔净,脉细弱。诊断:失眠;贫血。治疗方法:取天柱穴捻转进针,施以补法,出针后施灸30分钟,每日1次。第1次治疗后,患者回家2小时后入睡。第2次治疗,施灸10分钟患者即入睡,连续针灸12次,睡眠基本正常。半年后复查:面色红润,舌淡红,苔净,脉细缓,血色素12克,红血球480万,白血球8200。诸症皆除。
  ◎李延芳:用天柱穴治疗落枕1…3次可愈。
  操作:用30号1寸毫针,直刺,重刺激,用泻法,针感要求局部酸麻胀感扩散到后头部,留针20…30分钟。
  典型病例:张xx,男,30岁。因受风寒引起右侧颈部疼痛,肌张力增均高,拒按,活动痛剧,局部不红肿,即给予针刺治疗。取天柱穴,强刺激,用泻法,留针20分钟而愈。
  按语:此病多因风寒湿引起,风寒湿侵袭经络,阻止经气不通,气血受阻,取天柱穴属局部取穴法,又据以痛为腧取天柱可舒筋活络,祛风散寒。
  7.肺俞
  【取法】位于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主治】⑴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⑵支气管肺炎 ⑶肺炎 ⑷急性睑结合膜炎
  【机理】肺俞穴是肺脏经气输注于背部的俞穴,能通调肺气,宣泻肺热,止咳平喘,故能治疗因肺气不利引起的各种疾患。
  【刺灸法】斜刺,穴位贴敷,拔罐,点刺
  【治疗经验】
  ◎卢之分:用肺俞穴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止咳止喘效果甚好。每日针1次,轻者1…2次缓解,重者2…3次缓解。
  操作:用28号或30号毫针,针微向脊柱斜刺0。5…l寸。得气后,轻微捻转1…2分钟,至呼吸出现轻松感后,留针10分钟。
  典型病例:李xx,女,14岁。1984年10月2日就诊。诊断:急性支气管炎。患者于2天前感冒。发热、咳嗽、气急,喉间有“水鸡”声。予针刺肺俞,行针1分钟后,觉有热气从喉中出,气急同时缓解。留针10分钟。翌日复诊时,咳嗽大减。仍予同法治疗1次,第3天来告,各症已除,不复针。
  ◎熊学菊:临床应用肺俞穴位贴敷治急、慢性咳嗽均可,且未见有不良反应。尤以治小儿外感风寒咳嗽,方法简单,效果可靠。药物制备:附片、肉桂、干姜各20克,山奈10克,共研细末,装瓶备用。
  操作:用拇指在双侧肺俞穴用力按摩0。5分钟,使局部潮红,再将药粉一小撮放于穴位上,用医用胶布3x3厘米贴牢即可,隔日换药1次。若属久咳者,先用生姜及葱白捣汁擦拭肺俞穴及脊柱两侧,效果更好。贴后局部发热、发痒或起红色小疹,不需另作处理。
  典型病例:刘xx,女,26岁。1983年3月因受凉引起咳嗽,痰少,以夜间为剧,服咳必清及止咳糖浆等无效,且已孕6月,为其所苦不能成眠已两晚。使用此法,先予葱姜捣汁擦背部脊柱两侧,后将药粉贴于肺俞穴(双侧),当晚即能安然入睡,一夜未咳,隔日再贴l次,未服其他药物,咳嗽告愈。
  ◎邢克利:一般外感咳嗽此法效果最佳,1…2次即愈。内伤咳嗽此法有一定疗效,比单纯针刺为好,可用艾条灸10…15分钟。5天或1周点刺拔罐1次,隔日温和灸1次。一般2…4次可愈。
  操作:俯伏位,暴露背部,肺俞穴常规消毒后用梅花针、毫针、三棱针均可,点刺后拔罐20分钟,儿童15分钟,起罐后,取消毒棉球擦净血液等。
  典型病例:郑xx,女,29岁。1989年2月13日转诊。内科诊为气管炎。患者自诉感冒10余日,咳嗽较甚,影响睡眠,咳时胸部闷痛,咯白痰,舌苔白滑,脉紧。证属外感咳嗽,治以温经散寒、宁肺镇咳。取肺俞穴中等点刺手法(梅花针),取2号玻璃火罐,闪火法热罐拔20分钟,新洁尔灭消毒棉球擦净血液。次日复诊,咳嗽好转、胸闷亦除,嘱过几日不愈再治,未来,1次即愈。
  ◎鲍治安:用肺俞穴拔罐法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和各种咳嗽疗效明显,很多住院用抗生素及各种止咳药无效者也取得显著效果。近年来用红外线真空拔罐治疗也取得很好效果。每日治疗1次,一般3…5次即愈。
  操作:闪火法拔罐,根据年龄体质选大小适宜的玻璃火罐进行操作,一般留罐10…15分钟。
  典型病例:李X,男,5岁。1986年8月11日就诊。主诉:咳嗽20天。20天前因发热咳嗽按小儿肺炎住儿科,经西医治疗后发热已退,咳嗽未愈,晚上症状加重,并有喘息影响睡眠。检查:患儿精神状态尚好,听诊肺部呼吸音粗糙,背部有细小罗音。诊断:支气管肺炎。治疗经过:取肺俞拔罐,1次后咳嗽好转,晚上睡眠也好,3次痊愈。
  ◎刘汉城
  操作:斜刺0。5…0。8寸,针尖斜向椎体方向,或点刺加拔火罐。
  典型病例:罗xx,女,14岁。1987年4月8日就诊。发热咳嗽,胸痛气促2天,咯吐少量铁锈色痰,烦躁乏力,舌红、苔黄,脉滑数。胸透:右下肺野片状阴影。体温39。2℃。诊断:右下叶肺炎。采用点刺肺俞穴加拔火罐,顿觉胸痛气促减轻,次日体温降至38。2℃。继针7日,体温恢复正常。自觉症状基本控制,继针肺俞穴5天,胸片复查:右下肺野散在点状模糊阴影基本吸收。
  ◎欧阳群:用肺俞穴治疗麦粒肿、急性睑结合膜炎,当即可减轻疼痛及眼部异物感,一般2…3次即可治愈。
  操作:以三棱针针尖雀啄式点按以肺俞为中心1cm左右区域,持续约1分钟,每日1次。
  典型病例:赵xx,男,6岁。1982年3月6日就诊。诊断:急性睑结合膜炎。其母代诉:患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