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单穴治病选萃 主编:吕景山(全 >

第50部分

单穴治病选萃 主编:吕景山(全-第50部分

小说: 单穴治病选萃 主编:吕景山(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治】落枕
  【方法】弹拨
  【治疗经验】
  ◎刘桂良:本穴治疗落枕用弹拨方法,另外还可治疗斜颈、副神经麻痹。
  操作:患者正坐,用拇指或食指端在患者患侧副神经点(可摸到条索状)进行弹拨,状如弹琵琶,用力均匀,由轻到重,结束时再由重到轻,弹拨范围以副神经点为主,由点到线作上下往返约10分钟,然后配合按摩法,约20分钟左右完毕。
  典型病例:张x,女,27岁。患者因昨晚受凉,今起床后发觉右侧头颈疼痛不适、颈部不能转动。检查:右侧颈项肌肉紧张,在风池穴与翳风穴之1/2处有一压痛点,触摸到条索样物。用以上方法一次治愈,症状当即消失,功能恢复正常。
  5.咽中、内哑门
  【取法】张口压舌,沿舌中线直抵咽后壁中。
  【主治】⑴假性球麻痹(失语) ⑵声嘶失语、失音
  【刺灸法】l直刺
  【治疗经验】
  ◎张天文:此法治疗因脑血管病而引起之假性球麻痹,效果良好。
  操作:用26…28号3寸毫针,令患者张口,用压舌板压其舌根部,暴露咽后壁,用右手持针柄,沿舌线经悬壅垂中直刺咽后壁,轻微捻转,以有痛感或恶心呕吐为宜。
  典型病例:王xx,男,71岁。饮食饮水咳呛,失语4个月。1989年4月2日晨起,突感右半身活动失灵,同时伴有口喎流涎,声音嘶哑,语言含糊不清,饮食饮水咳呛等症。脉弦滑,舌苔黄腻,舌质紫暗。诊断:假性球麻痹。先予头针加运动治其瘫痪,针毕取26号3寸毫针,用上法直刺咽中穴,捻转30秒,病人有恶心感,继则呕吐痰涎少许,挟带微量血丝,针毕,请患者数1…10个数,当即发音较为清晰。用本法隔日1次,5次后可缓慢进食,饮水偶呛咳,8次后可缓慢饮水,压其舌根有恶心欲吐感。如法共12次,基本痊愈。
  ◎詹永康:内哑门为经外奇穴,诸针灸专著少有记载。笔者蒙长沙已故名针灸家黄伟之传授,用此穴治疗失语每收奇效。对风痰痹阻或气机不畅引起者,往往1针而愈。对肾阴亏竭或肺气不足引起者不适宜。
  操作:令患者张大其口,术者左手用压舌板按住舌根,右手持3寸长粗针对准该穴直刺1分许,稍加捻转不留针,抽针后微见血点。
  典型病例:蒋xx,女,34岁。患者于4年前患病毒性脑炎,经住院治疗后病情稳定,而遗留左侧偏瘫及失音,百治罔效。诊视右脉弦滑,左脉沉弦小滑,舌红苔薄黄腻。先用头针、体针、华陀夹脊针刺加灸神阙、气海、关元等穴治疗两个半月,左侧肢体功能渐见恢复,除左五指关节活动尚欠灵活外,其余均己恢复正常,能做一般家务事,但失音始终无任何好转。乃停用其他治疗,单针内哑门一穴,每天针刺1次。第l次针后,次晨即可发声。第2次针后,次晨即可讲话。第3次针后即能唱歌,连针3次而愈。
  6.上廉泉
  【取法】在颌下正中1寸,舌骨与下颌之间凹陷处。
  【主治】失语、言语不清
  【刺灸法】针刺
  【治疗经验】
  ◎秦丕述:粗针多透刺法治疗中风之失语,疗效甚好。每日1次,或隔日1次。
  操作:用4寸针,针体以45度角向舌根方向斜刺2。5…3寸,得气后用泻法,强刺激捻转半分钟后,快速起针于皮下,再各向左、右呈45度角方向斜刺,手法同上。
  典型病例:王xx,女,45岁。失语2月余。伴头晕、胸闷、耳鸣,曾服药无效。用上述方法治1次,刚起针一会儿就感到喉部舒畅,有痒感,不知不觉地讲出话。后又针2次巩固。
  注意事项:该穴因解剖位置要求针法宜多捻转、少提插,同时让病人闭嘴、不讲话,以免发生意外。
  ◎纪青山:喉喑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喉炎或慢性喉炎。笔者认为慢性喉喑应以局部取穴与体针治疗。而属于急性喉喑者,取上廉泉效果甚佳。
  操作:以30号1。5寸毫针,单手进针,向舌根方向直刺,以使整个舌根及喉部产生麻胀感。患者自觉喉部轻松为宜,施提插捻转、强刺激。
  典型病例:池xx,女,34岁。于3天前,无明显原因而自觉发热、头痛、恶寒、食少纳呆、胃中嘈杂,出现声音嘶哑,并逐渐加重,就诊时几不能言。面红,扁桃体红肿,舌质红、苔黄干、脉弦数有力。证属风热邪毒,挟肺胃之积热上蒸于咽喉,喉部经脉气血被灼,以致喉部失荣。治以清肺祛邪、散结利喉。取上廉泉,用上法治疗10次后痊愈。
  7.视区
  【取法】枕骨结节旁开1cm,向上4cm。
  【主治】足癣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宋君惠:针刺视区穴的方法治疗足癣效果甚佳,每日1次,轻者1…2次症状消失,较重者3…4次症状消失。
  操作:用28或30号2寸毫针,手持针体快速进针,针刺深达帽状腱膜层最佳,以患者无痛感进针顺利为宜,留针30…40分钟,加电针或手法捻转。
  典型病例:王xx,男,49岁。足癣10多年,每年5…10月发病。患者穿塑料鞋、或淌雨水后易激发,犯时两足奇痒难忍,因感染而多次住院。双足广泛的大水泡,最大者直径约1cm,渗出很多,同时糜烂,双足红肿,淋巴肿大,皮损鲜红,行走受影响。以上法治疗后当晚痒止,水疱干瘪。共治疗10次皮肤完全恢复正常,穿塑料鞋、淌水未发病。2年未复发。
  注意事项:刺入帽状健膜层,两针之间距离不超过2cm效果最佳。治疗时勿食腥味发物及刺激性食物,有出血性疾患者慎用。
  8.球后
  【取法】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
  【主治】⑴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 ⑵视神经萎缩
  【机理】局部用穴。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孙汉琪:此穴治疗动眼神经麻痹,轻者1次痊愈,重者5次痊愈。
  操作:患者仰卧,用左手将眼球轻推向内眼角,右手持26号l…1。5寸毫针,快速将针刺入皮下后慢进针,待患者感觉眼球有痠麻胀感时即速起针。
  典型病例:迷x,男,9岁,学生。因打架击伤头部,3天后家长发现患者左眼球固定不动,视力减弱,述有轻度头痛,余正常,要求针刺治疗。取球后刺之,如上法操作,起针后眼球活动自如。
  ◎葛书翰、霍鲁莉
  操作:选用30号2…2。5寸毫针,自球后刺入皮下后,针尖沿眶下缘略向后上方刺入1。5…2寸左右,待眼部出现痠胀或眼球突出感时,留针10分钟,出针后用棉球按压针眼片刻。每日针1次,10次为l疗程。
  典型病例:崔x,女,32岁。双眼视物不清9个月,近半月加重。9个月前因患感冒发烧后,发现视物不清,未予重视。近半月加重,诊为“原发性视神经萎缩”。视力:左0。6,右0。5。无明显屈光不正。眼底:双侧视神经乳头颞侧呈瓷白色,边界清楚,网膜血管略细,视野明显缩小,舌质淡红,苔白,脉沉弦,尺弱。辨证:肝肾阴亏。诊断:青盲(原发性视神经萎缩)。针刺双球后,每日1次,20次后,视力提高到左0。8、右0。7;30次后,左1。0、右0。8,40次后,双侧视力均为1。0。
  按语:该病的针刺疗效与基础视力关系密切,原视力在0。3以上者,针刺疗效较好,原视力不足0。1者,疗效较差。
  9.安眠穴
  【取法】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之中点取穴。
  【主治】失眠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吴绪平:失眠,治当辨别虚实,虚证针用补法,实证针用泻法,主取安眠穴,疗效甚捷。
  操作:用30号1寸半毫针,以单手刺入进针,直刺1…1。2寸。在得气的基础上,施以捻转补泻手法。补法是捻转幅度小、频率慢,泻法是捻转幅度大、频率快。针感可放散至整个后头部,一般留针30分钟,每日针1次,以下午针刺为宜。
  典型病例:江xx,男,33岁。失眠7年。患者每晚难于入寐,有时甚至彻夜不眠。脑电图检查正常。每晚仅靠口服大剂量安定来维持睡眠。表情淡漠,精神痿靡,无其他阳性体征。舌淡,苔白薄,脉细缓。证属思虑伤牌,气血不足,心脾两虚,神失所养。治以调理心脾,补脑安神。取安眠穴,单手刺入进针,直刺1。2寸,施以补法。当行针2分钟时,患者自述整个后头部有明显热感,留针30分钟,其间行针2次,病人当即有睡意感。嘱其停服安定。翌日二诊,自述:昨晚是7年来睡得既香又甜的一整夜觉。按上法针治10次,每晚睡眠可达6小时以上,诸症悉除。 
  注意事项:此穴位于脑部附近,不易直刺过深,亦不要作大幅度提插动作。
  按语:安眠乃经外奇穴,其特点是治病针对性强,疗效甚捷。本穴临近于脑部,针用补法,可获益气养心、补脑安神之良效。若于针治同时,适当加以口头暗示疗效更佳。
  10.海泉
  【取法】舌系带根部正中。
  【主治】中风后手指不用
  【机理】心开窍于舌,主神志、主血脉,故该穴可醒神清脑、通经活络。
  【刺灸法】点刺、合谷刺
  【治疗经验】
  ◎李忠仁:中风偏瘫手功能不用者,不论病情轻重均可用海泉穴针治。
  操作:患者正坐张口,倚靠椅背,自然伸舌,医者立于患者右前方,左手隔着消毒纱布抓住患者舌体,向后上方拉起,充分暴露舌底舌系带根部。右手持28号1。5寸毫针先点刺海泉穴,然后于其穴位两侧,应用合谷刺手法,左右成30度斜刺进针,稍加捻转提插,当患者有强烈刺激感或闪电感时即出针,出针后令患者运动舌体1…2分钟。
  典型病例:殷XX,男,62岁。患者突然昏迷,呕吐,言语不能,两眼凝视1天,急送省医院抢救脱险,后遗右侧肢体偏瘫,右半身不遂,上、下肢肌力Ⅱ…Ⅲ°,舌强语涩,舌质红,苔光剥(前半部)黄腻(后半部),脉弦滑,血压130/90mmHg。证属肝风挟痰型,治拟法风化痰通络为主。经中药及体针治疗3个月,疗效不佳,上肢肌力仍为Ⅱ°,手仍颤抖,不能自行持匙进食及挛屈,摄物困难。后改用海泉穴舌下针治疗,针1次后右手握力由原来8kg升至12kg,续针5次,升至16kg,手颤动亦消失,手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注意事项:中风重症及昏迷、全瘫患者疗效较差。孕妇禁针。出血性疾患、局部感染、水肿者禁用。
  11.耳尖
  【取法】折耳,耳廓尖端。
  【主治】⑴麦粒肿 ⑵眼睑部肉芽肿 ⑶眼烫伤 ⑷急性结膜炎 ⑸蜂窝组织炎 ⑹急性腰扭伤 ⑺顽固性失眠 ⑻口唇疱疹 ⑼腮腺炎
  【刺灸法】点刺放血;封闭;灸
  【治疗经验】
  ◎陶厚福:耳尖穴治疗麦粒肿效果甚好,每日灼灸1次,轻者1…2天治愈,重者2…3天治愈。
  操作:医生右手持木梗或蜡梗火柴划燃后,立即吹熄,趁燃烧后火柴头剩余火热,迅速对准耳尖穴处点一下,略停1…2秒钟,吹气一小口。如此反复操作3…5次,使局部皮肤有灼热痛感即可。
  典型病例:赵xx,女,18岁。患者右眼下睑有异物感1天。查见右眼下睑缘,有一火柴头大之红肿结节,形如麦粒,痒痛兼作,推之不移,无分泌物。兼有口渴、便秘、苔黄腻。患者服用西药和热敷治疗,病未减轻,前来针灸科要求治疗。施以火柴灸耳尖穴,1次后结节消散,连灸2次而愈。
  按语:用火柴灸耳尖穴,能引内部郁热邪气透达体表泻而散之,加之耳尖穴能流散风热,解热毒之邪,则病自愈。
  ◎邢克利:治疗眼睑部的肉芽肿,可免手术,只是治疗时间拖的较长。眼睑肉芽肿有炎症时,隔日1次,炎症消失后改为1周1次。
  面颊部局部急性红肿、疼痛,一般外科诊为:淋巴结炎或蜂窝组织炎等,可点刺耳尖穴,消肿止痛,快于用消炎药,一般1…2次痊愈。
  操作:用三棱针点刺出血,血止为止,不覆盖棉球。一般治疗患侧,隔日1次。
  典型病例:李xx,女,44岁。外科诊为蜂窝组织炎。左面颊于下关穴处2x3cm大小红肿、疼痛。于左耳尖穴点刺出血。治疗中疼痛消失,红肿也见消,次日复诊已痊愈。
  刘X,男,30岁。右眼上睑于半年前患麦粒肿后一直未吸收,现凸出睑上有一黄豆大肉芽肿。行右耳尖穴点刺出血。1周后行第2次点刺治疗。第3次12月4日就诊肉芽肿已见消,只剩绿豆大,仍于右耳尖穴点刺出血。12月12日第4次复诊,又见吸收。第5次点刺治疗后愈。
  ◎黄建军:
  操作:局部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放血5…10滴。
  典型病例:苏xx,男,23岁。昨日被飞溅钢花烫伤右眼。右眼刺痛,目赤,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