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科幻恐怖电子书 > 南宋不咳嗽 >

第393部分

南宋不咳嗽-第393部分

小说: 南宋不咳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兄弟俩能不能少抽点,这屋里都快待不住人了!”原本待在屋里还没觉得不适,但是走到门口被外面的新鲜空气一吹,文浩突然觉得呼吸顺畅了很多。而武家兄弟却还一人举着一根草药卷子在那儿冒烟呢,对屋子里的味道浑然不觉。

    这种叫做大中华雪茄烟的玩意据说是一种宁神安脑的草药,最先也是由那位洪皇帝吸食的,不管走到哪儿他手里都举着一根这玩意喷吐着烟雾,还把这种草药当礼物送给一些朝中重臣,甚至理宗皇帝都有。

    刚开始几年还没觉出来,即使有人抽也是在家中,别人看不到。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抽这种草药的人突然就多了起来,不仅能在临安见到,广州、泉州甚至明州都能看见手里举着一根草药卷子吞云吐雾的人。不仅是海商,很多手头富裕的文人和官员也开始有了这个习惯。

    要是家中来了客人,上一瓶用冷水镇过、用透明玻璃瓶装盛、来自大食国的葡萄酒,属于很高的礼遇。如果再能拿出一个小木盒,里面装满了雪茄烟,那就是极高的礼遇了,非知心朋友不可求。一旦木盒的雪茄烟变成了用精致皮套包裹的单独包装,那来的肯定是好基友,两个人之间肯定有不可说的秘密。

    因为这玩意很金贵,两盒三十支就卖一个金币,合成大宋铜钱差不多就是五百钱一支烟。此时广州城郊附近的民居,造价大概就在十五贯一间。也就是说抽这个玩意,就算一天一根,一个月就把一间房子烧没了。而那种皮套包裹的雪茄烟更贵,一个金币只能买到五支,还不是经常有货。

    据说这种草药卷子的原料是金河国皇家由海外仙山采摘回来,然后由十五岁以下的未婚女孩子放到大腿上搓制而成,所以产量不高。这个说法很多人都信,因为洪皇帝的身世一直都是个传说,海商里大部分人都认为他是来自仙境。你还别说,这些烟还真是由女孩子卷出来的,只不过不是金河国的女孩子,因为金河国禁止雇佣未成年人工作,而是远在开普敦的黑人女孩子,别说十五岁,十岁的都有。

    当然了,不是放在大腿上搓出来的,这就是慈禧听了洪涛的故事,然后故意放出来的一个说辞。他要真敢让黑人女孩子把雪茄烟放到大腿上搓,然后给皇帝抽,洪涛敢把他轧成片也卷起来抽。

    但是大宋人偏偏就喜欢这套说辞,他们的口味可比洪涛重多了,看个摔跤都喜欢找两个膀大腰圆的妇女穿着兜裆布过招,抽女孩子在大腿上搓出来的烟在他们看来是个很风流的事情。风流这个词儿在大宋不光不是贬义词,还是百分百的褒义词,就和后世夸一个人时髦、时尚、有品位差不多意思。

    “我们兄弟俩穷啊,就算有钱在明州那个破地方也买不到这么好的上等货色。看到没,此根烟草上印着几个暗红色的小果实,这叫咖啡味儿的,据说是洪皇帝最喜欢的口味,一般都不外卖,叫做特供,全是供他们的皇帝抽的。德馨兄好福气啊,刚来广州不到两个月,就搞到了这么多皇家特供,此时不抽还待何时?”武家兄弟是搞技术的,性格洒脱,即使是文浩当了朝中重臣,他们依旧和原来一样不卑不亢,该开玩笑开玩笑。听了文浩的话不光没收敛,还嘬得更起劲儿了。

    “道听途说尔,那位皇帝抽什么你们俩怎么会知晓?还不是卖货的奸商编来骗人的,只为多赚几个钱!”赵瑱是市舶司的提司,对商人的小把戏多少了解点,很不屑。

    “这些都是海商们的馈赠,你们要是觉得好,等回明州的时候一并带上,拿回去慢慢抽!我先去前面看看。”文浩也抽过这种雪茄烟,不过他不喜欢那股子呛人的味道,也没觉出来这玩意有什么让人心神安宁的作用,反倒是让自己的口鼻很不舒服。

    文浩出屋去了前面的客厅,武家兄弟可就忙活开了,把他书房横扫了一遍,一人抱着一堆木盒子坐在一起分赃,连带着徐琰和赵瑱也加入了这个行列。这两位也是有点烟瘾的人,刚才是碍着面子,现在一看武家兄弟都下手了,当下也心痒难耐,就算抢不到太多赃物,先拿两支抽也是好的。

    “……诸位,把窗子打开一点吧,此间已经快看不到人了……可知海峡公司来此何事?”文浩这一去功夫不短,半个多时辰才回来,一进屋看见武家兄弟已经抽完了,但是赵瑱和徐琰又在吞云吐雾,只能是摇摇头,和赵庸一起把房间的窗扇全都推开。

    “不会也是要来掺合报纸这件事吧?这件事儿和他们没有一丝关系,他们不能随便干涉朝廷的事儿!”赵庸就是嘴快,马上想到了一个可能性,脸都绿了。现在的海商势力可比前两年罢市时候大多了,如果他们再次难,文浩这个南洋宣抚使就是当其冲的责任人,自己这个南洋宣抚判官也跑不掉。

    “孙董事长这次是代表海商参政会来的,海商参政会要凑集一笔钱款捐给朝廷,用来购买更多的火枪、训练更多新军,大概数量在一万金币左右,呃……应该是……”文浩没等别人再猜,就把答案说了出来,不过他对使用金河帝国的计量单位有点抵触,可是一时半会儿又算不出大宋币值是多少。

    (。)8

022章 拥趸() 
“十五万贯……这些海商真富啊!”赵瑱赵提司数学比较好,对金钱也更敏感,瞬间就得出一个结论,然后感叹了一声。

    “又来这一套,上次是组织义勇军上前线,结果让郑清之捞了一个大便宜,这次又给朝廷捐钱买火枪!不成,大人,决不能答应他们,要是让这件事儿办成,我们岂不是又要坐失一次好机会!”开口的还是赵庸,不过这次他没说错,当年组织义勇军时他也是文浩身边的主力鼓吹者,这种事儿会产生什么效果他一清二楚。

    朝廷的新军大败、北伐受挫,正是打击主战派的绝好时机,不管是因为什么,反正你是败了,你得负责!他们这两年等的就是这么一个机会,谁干事儿多谁错误就多,不干事的全在一边猫着,只要出了事儿,立马就会跳出来横加指责。这是政治斗争里的一惯手段,如果分寸把握得好,再能拉到更多同盟,主战派这次就算栽了,不死也得脱层皮。

    至于说北伐怎么办,爱怎么办就怎么办,谁顾得上?先把政敌打压下去,让自己上位,把权利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然后国家就会在自己的领导下自然而然走向胜利,他们这种人只有这种逻辑。

    “话是这么讲,可是让德馨如何去拒绝?子规不会忘了报纸这个东西吧?恐怕现在海商们要捐款给朝廷买火枪的报纸都已经开始印刷了,说不定都印完了,没准下午咱们就能看到!”徐琰很烦赵庸,这个家伙简直就是文浩的一只狗,让咬谁就咬谁,一点风骨都没有,更是不学无术,还没城府。

    “我觉得改之说的有理,既然海商参政会敢来告知,他们就绝对有把握让朝廷知道。我觉得这件事儿咱们压不下去,还是上报给朝廷知道为好,至于说朝廷如何答复,就不关咱们的事儿了。刚才子规说报纸这件事儿背后有金河国的影子,却不知他们为何这么做,现在我好想有点明白了。”

    “先是用报纸制造声势,把这件事儿搞得尽人皆知,大得谁也压不住的时候,再由海商们出面捐钱给朝廷,支持继续北伐,这就是第二步,高明啊!我估计后面还有第三步,而且我也大概猜出来是什么了。'更新快,网站页面清爽,广告少,,最喜欢这种网站了,一定要好评'过几天报纸上就会把新军真正的失败原因登出来,然后陈相(陈卓,参知政事)就会成为众矢之的,进而还得扯到史嵩之身上,四明人(史弥远故乡,在他执政时,有满朝皆是四明人之说)这下算彻底完了!”接着开口的是赵瑱,他说的比徐琰还仔细,连前因后果都分析到了。

    “如果真如文仲所言,当初德馨的决断是对的,要是我们也参与了此事,后果……我就纳闷了,如此机密之事,金河国皇帝怎么会知道?就算郑相也只能是猜测,不可能有任何凭据吧?”一直没吱声闷头抽烟的武修言终于开腔了,他对赵瑱的分析表示部分赞同,不过还有点疑问没解开。

    “这可不好说,金河国的人很多东西都知道,比如说我们水师的新战舰,它的所有数据金河国早就一清二楚了,他们的一个陆军军官,就能说得头头是道,我知道的也比他多不了多少。就算郑相不说,金河国派来的那些参谋也能看出来是谁故意让新军突前去送死,否则他们也不会全体抗命返回许州。我听从襄阳回来的水师运粮船指挥使讲,那些金河国的参谋早就知道这批新军会是什么结果,还专门派了两个人跟着水师的船回到明州,到了码头就有一人坐上他们自己的快船出海了,估计洪皇帝知道的比我们还清楚呢。”回答武修言的是他胞弟武修行,说起这件事儿,他的口气中带着极度的不满,谁愿意和这样的军队为伍一起打仗?谁敢让他们站在自己身后?

    “修行,朝廷大事,休要多言!海商捐款的事情,就由改之上报吧,你是广州通判,此事正该由你操办。这一局虽然我们又失了先手,但也不是满盘皆输。在报纸这件事儿上,我们就静观其变,不去背负这个骂名。我会回临安一趟,把这里的情况如实上奏官家,然后放到朝堂里去,看看谁敢提议杀这么多人头!”

    听完了几位幕僚的分析,文浩脑子里的思路也捋清楚了。在报纸这件事儿上,他不能先表态,否则就会失去海商们的基本信任,没有了他们的助力,自己在南洋宣抚使这个职位上是做不长久的。虽然这样做可能会让官家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质疑,但根源不在自己,谁挑起的这件事儿就去找谁。没有官家的暗中支持,陈卓这个监军也没那么大胆子去干涉孟珙的用兵策略。

    不管最终是陈卓倒霉还是孟珙遭殃,反正不会对自己的势力有一丝一毫的影响。说不定经过这件事,官家还会更依仗自己呢。因为现在朝中能和郑清之一派抗衡的势力已经不多了,自己这个南洋宣抚使更显得弥足珍贵,这就叫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

    “如此甚好,德馨,如果没有什么事儿了,我明日就先返回泉州,近来又出现了不少大食商人,据说是跟着海峡公司的商船来此投资办厂的。我就纳闷了,这些人好不容易把通往大食的航线占了下来,怎么又把大食人给请回来了呢?办几个工厂作坊难道还得依靠大食人的钱?他们随便一出手就是十几万贯!”赵瑱的公务最为繁忙,看样子他还挺喜欢干这个工作,一听没什么事儿了,马上就想回去。

    “且慢,海峡公司那位孙董事长还给了我一张请柬,诸位恐怕都有兴趣跟我一起去看看这场戏!”文浩伸手拦住了起身要往外走的赵瑱,然后从衣袖里拿出一张金晃晃的卡片,递了过去。

    “好家伙,不愧是海峡公司的董事长啊,一出手就是几十贯!”赵瑱也是经常在商人中间打滚的人,一眼就看出这是张用纯金箔打造的请柬,放在手中掂了掂,确定了它的价值之后才打开。

    “啊!洪校长要开坛授课!”还没等赵瑱看清楚请柬上用朱漆书写的东西,凑过来的武修行就惊呼了起来,连对洪涛的称呼都改了,从皇帝变成了校长。

    “荒谬,他算哪门子校长!连《九经》、《五经》、《三史》都讲不出一句的人,沽名钓誉之辈!”赵庸此时也凑了过来,并且看清楚了请柬上写得是啥。听了武修行对洪皇帝的称呼之后,一张脸都气紫了。

    他没上过航海学校,对于从哪里出来的学生就能被海商们高薪聘回去当祖宗供着的行为非常痛恨。按照他的逻辑,只有像他这样熟读经史的人才有资格享受如此待遇。之所以自己没受到这种礼遇,完全是因为那位洪皇帝蛊惑了宋人,所以他心里非常恨!

    “非也、非也……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虽然他是外国皇帝,但我毕竟听过他的课,也确实和他学到了不少知识。至于说他不懂经史嘛,确实,他自己也曾经说过,在年轻时并没学过这些东西。但不能否认,在算学、画学上,他的造诣非常高,另外他还独创了地理、自然、物理这几门学问,造船术、航海术更是无人能及。这些学问某认为也该称为大师,金河国叫科学家。大宋之所以船炮不及金河国,就是因为我们不重视这些知识,这些被金河国称为自然科学的知识!难道子规认为可以靠易经、尚书、诗经、周礼来打败金河国的大炮吗!”

    武修行是个不太还说话的人,这一点和齐祖、温小七、布什很像。你给他们一张图纸,他们能看好几天不食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