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科幻恐怖电子书 > 南宋不咳嗽 >

第394部分

南宋不咳嗽-第394部分

小说: 南宋不咳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修行是个不太还说话的人,这一点和齐祖、温小七、布什很像。你给他们一张图纸,他们能看好几天不食不眠,但你要想和他们这种人闲聊,难于上登天,三句话之后他们就没的说了。但是这次武修行爆发了,对于一个搞技术的人来讲,最看不得的就是那些不把技术当回事、睁着眼说瞎话的人,赵庸这番言论不是在侮辱洪涛,而是在侮辱所有尊重科学的人,其中也包括他自己,必须急眼。

    “然也,修行说的没错,就算大宋现在就和金河国开战,我和修行也会承认洪皇帝是我们的老师和校长,我兄弟之所以能做到朝廷的官职负责督建水师新舰,不辱家门,全靠他所赐。如果当年我兄弟俩没有去航海学校学习几年,试问,朝廷可会召我们兄弟去督建水师新船?子规饱读经史,我兄弟是沽名钓誉之辈的弟子,却也不敢忘师恩!告辞,我兄弟先走一步,既然要去听师长的课,怎敢空手而去,束脩还是要准备的!”看到弟弟和赵庸翻脸了,武修言这个做哥哥的也不含糊,夹枪带棒的说了一通,然后冲着其他几人一抱拳,带着弟弟飘然而去,连文浩的面子也不给了。

    (。)

    p

023章 商业赞助() 
“这……这……”要不说赵庸不学无术呢,面对武氏兄弟的反唇相讥,憋了一个大红脸,却啥也说不出来,只能是看着文浩干瞪眼。

    “无妨、无妨,他们几位都是在航海学校里上过学的,你当着他们骂他们的老师,要是我也得不乐意听。这里就咱们两个没听过洪皇帝的课,这次不如一起去听听。其实我觉得那位洪皇帝有一句话说的很有道理,不管是对是错,多听听没害处。”文浩真是好涵养,面对两个手下不给面子的行为,还能笑得出来,而且笑得无比真诚。和他一比,赵庸就更显得很不入流了。

    十月底的西瑁洲岛,是一年当中最热闹的日子。平时由于航海学校上课,绝大部分船只不能在这里的码头停靠,但是十月份可以,因为这是一年两次的学生实习期。

    高年级的学生会排着队登上皇家海军的训练舰,然后满怀梦想的启航去远航,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已经是一名合格的海军实习军官;低年级的学生不用眼巴巴看着大哥哥大姐姐们兴高采烈的出行,他们也有小训练舰可以用,虽然航程不长,但也能让他们激动不已;刚上学的小朋友们也有的玩,洪皇帝发明的帆板、冲浪板就是他们了解大海、见识大海、熟悉大海的启蒙玩具。

    可是今年的西瑁洲却与往年不同了,看不到皇家海军的训练舰,也见不到海边那些踩着帆板的孩子。现在在岛边游弋的是皇家海军的主力战舰,而在码头上停着的则是小山一般威武的海上君王号。能把这艘船开出来,只有一个人,洪涛,帝国皇帝!

    现在航海学校已经名存实亡了,除了最后一批等待毕业的代培生之外,金河国的正式学生都已经转去了麻逸港新建的海军学校和卡兰巴港的帝国大学继续他们的学业。这座学校连同西瑁洲这座岛屿,都将结束租借期,正式还给大宋朝廷。此后皇家海军的战舰就不能再借着保护西瑁洲航海学校的借口随便来大宋海域里溜达了,双方两年前已经划定了各自的领海范围,战舰不能无故进入对方领海活动。

    今天是洪皇帝开坛讲学的第一天,虽然时间定在下午,但一大早就开始有海船陆续往码头上卸人了。别人来不来不知道,反正海商们一定是要来给这位皇帝捧场的,这些年全靠洪皇帝照顾,大家才能把赶海这口饭吃得如此甘甜。平时他们也帮不上啥忙,现在皇帝要讲课,可算有机会回报一下了,不把门槛踩塌了都不好意说自己是海商。

    光自己来那不叫捧场,一群刚会念报纸、满身铜臭的商人来听皇帝讲课?那是在砸场子。海商们可能没啥学问,但是他们在揣摩人心的本领上冠绝全球。皇帝讲课,需要啥样的听众?必须是有大学问的人啊,学问越大,皇帝就越有面子。可是哪儿去找有大学问的人呢?这可难不住腰缠万贯的家伙,大宋有的是啊!

    什么,他们都视金钱如粪土?这要看和谁说,也要看是让他们去干啥。在一个商业社会里,想搞视金钱如粪土这种风骨,代价是非常非常高昂的,不否认有,但绝对不是大多数。大多数人都是觉得粪土堆不够大、所求之事太龌龊,所以才视如粪土。你要是把粪土堆得足够高、再给他们一个不错的说辞,他们立马就会一头扎进粪土堆里,都不想出来了。

    去听金河国皇帝讲课,这个借口就比较拿得出手。而且这位皇帝也是个讲究人,人家根本没在请帖上写什么开坛授课之类高高在上的词儿,而是说要在西瑁洲的航海学校里和各国学者探讨探讨大秦国的事情。啥叫探讨?就是打探和讨论呗,既然是打探和讨论,那咱去了,就不是以学生身份去的,是平级,甚至还要稍高一些,是受邀请去的学者。再加上海商们给准备的大海船、歌舞伎、美酒佳肴,去一趟何妨?

    “这请帖发得太多了吧,要好多金子?”洪涛抵达西瑁洲码头时,船还没靠岸就已经看到了码头上那一片乌压压的人群,就算把海商们都刨去,也得有一百多人,大多还都是留着长胡子的中老年。大宋的文人很好分辨,看胡子就能知道个**不离十,谁的胡子长、弄得规整、形状飘逸,谁的学问就不会太低。给这么多大宋文人讲课,洪涛还是第一次,就算脸皮再厚,也不由得有点怵头。

    “陛下,属下严格遵守了您的吩咐,除了保卫工作和食宿招待费用之外,一切从简。这些都是公司里股东们出的钱,不会动用一分钱国库,而且合理合法。他们是赞助商,报纸上都登出来了,每家捐了钱的都有名字,如果不是不需要那么多钱,后面还有排着队等着捐钱上报的呢。他们的名字不值钱,但是和您放在一起,就不可同日而语了。”说话的是海峡公司的第四任董事长,叫孙月塘,是个纯正的宋人,还是大富之家,广州的老海商大儿子。

    不过他在接手了自己家的买卖之后,就把三个儿子里的两个秘密移民到了金河国,不止是儿子,而是儿子全家带着长孙一起移民。只有他自己带着二儿子一家还留在广州,对外就说大儿子和三儿子全家去某个港口处理家族生意了。其实像他这样的海商不在少数,大家都是把家族的命运两边押注,现在金河国如日中天,自然要在这边多押些赌本。

    光是两个儿子还不足矣让他成为海峡公司的董事长,这个职位很重要,否则慈禧也不会自己兼职。其实这个孙月塘就是慈禧在广州城里发展的第一个线人,后来直接就成了慈禧的主要骨干,通过他发展的监察部情报员不计其数。就算他想背叛金河国,大宋也不会再收留他了,干的坏事太多了,罄竹难书!

    “成啊,孙董事长,你都知道如何卖广告、拉赞助、利用名人效应了!这个董事长真没白当。既然他们花了那么多心思要上进,那我就卖卖力气,争取让他们的钱不白花。我现在先给他们支付点利息,你去告诉那些出了钱的海商,就说我允许他们在学校围墙上挂各家的招牌幌子。既然来了这么多大宋名士,能让看到自家名号肯定不是坏事儿,要是再能找几个画师把航海学校的盛况画下来,刻成雕版往报纸上那么一印,是不是也值点钱啊?”

    听了孙月塘的话,洪涛很欣慰,这些大宋海商自己没白疼他们,不光会做买卖,还会动脑子去想商机,没有变成懒惰的人,可喜可贺。既然他们这么上道,那自己必须得给他们点奖励,如何把广告利用到极致,就是给他们的小甜品。

    后面还有呢,比如说用赞助商品打广告、在会场里植入各种广告等等。不过这些东西不能一次全抖搂出来,以后每次给他们漏一点,就够他们寻思好久的,说不定就有聪明人,去专门搞广告业。这种事儿洪涛非常乐意看到,它不光是一种新型产业,也不光是能刺激这个时代人的大脑,还是另一种范围更大的文化入侵,和自己的思路很符合。

    “都记下来没有?敢缺少一个字儿,我就把你扔大食国的沙漠里去喂骆驼!”洪涛说完摇摇晃晃的下船了,孙月塘没资格站在皇帝身边陪同,下面有帝国教育部长、外交部长等着呢。他只能把洪涛送到跳板边上,满脸堆笑看着皇帝的背影,然后小声问身后那个账房先生打扮的人。

    “都记下了、记下了!保证一个字都不缺。小的在戏楼里替人抄戏词儿的时候,不管唱多快都能赶上,吃的就是这碗饭,不会有差错。”这位账房先生其貌不扬,但是有一手绝活儿,就是写字速度非常快。有多快呢?大致可以跟上说书、唱戏人的嘴。按照后世的说法,他就是个速记员,区别是他写写出来的是谁都能看懂的汉字,,不是速记员那种速记符号。

    他也就是因为这手绝活儿被孙月塘看中的,并做为有特殊贡献的人才全家移民到了金河国,享受很高的工资。找他的目的不为别的,就为了在各种场合把与别人的谈话全记下来,尤其是和洪涛的谈话。洪皇帝指不定那句话里就有发财的窍门,这已经是很多人的共识了,不光海商,连和海商接触比较密切的人也知道。于是如何能与洪皇帝找机会聊几句,就成了每个想发财之人的共同追求。

    做为海峡公司的掌门人,在公司里执行帝国的政策是一部分工作,还有一个责任就是带着大家一起发财,否则这个公司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这个职位和皇帝接触的机会比较多,于是就有了强烈的需求,要求孙月塘把皇帝说的每句话、每个字都记下来,然后拿回去使劲研究,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出某种灵感。像今天这样明确的指点,那就更得记清楚了,每个字说不定都意味着成千上万的金币,谁和钱有仇呢。

    (。)u

024章 我是探路者() 
“忘掉你写的每一个字,如果不想去喂鲨鱼的话!”孙月塘一把拿过那个本子,把它塞进了随身携带的小皮包,还用力拍了拍,很满意的样子,就连威吓手下的语气都变得不那么严厉了。,

    “属下明白!”不管语气严厉不严厉,在这种时候没人会觉得孙月塘是在开玩笑。别看他表面上看是个和慈祥还有点沾边的老头,但骨子里狠毒异常,慈禧培养出来的接班人,但凡有一点仁慈之心,都不会入他法眼的,更不会混到这个地位上来。

    孙月塘去找码头上的商人们眉来眼去嘀嘀咕咕,洪涛都没看见,即使看见了也会当没看见,此时他正在文南和黄沙的陪同下,与一群大宋文人大儒们寒暄呢。幸好他是皇帝,不用有什么礼节上的要求,只需要点点头、笑一笑、说句久仰久仰就好,要是能抱抱拳,就算很大的礼节了。

    如若不然,他还真应付不过来这些人,就算有文南帮衬也没戏。这些人花样百出的各种礼节、甚至古礼很多都没见过,更不知道该如何回礼。一旦手足无措,这些老家伙就会打心眼里看不起你,然后习惯性的也不会再听你说别的,你说了他们也不信。

    不过洪涛也没示弱,他应付这些大宋文人很吃力,同样,这些大宋文人应付起赛义德这些外国学者也不那么容易。最可恨的是洪涛没让通译进行现场翻译,而是由他自己充当翻译,这种做法不仅没有引起大宋文人的怀疑,反倒让他们觉得受到了极高的尊敬。不管洪涛一会儿讲什么,他们都打算给这位懂得放低身段、知道尊重士人的皇帝一点面子,多少也要听几句。

    但要是这些人知道了洪涛的打算和他正在干的事情,肯定会把口水吐在洪涛脸上的,不管他是不是皇帝。因为这位皇帝内心实在是太龌龊、太阴险、太无耻了。做为一个皇帝,他居然在利用翻译的便利机会,在给双方制造矛盾。虽然这些外国学者在大宋待过一段时间,也差不多会说一点汉语,但是要让他们误会某些词句,还是很容易的,只需要换一种排列顺序,甚至换一个顿挫就可以。

    于是在洪涛的暗中操作下,这几位外国学者心中很快就充满了不满和愤怒,他们认为这些大宋文人太目中无人了,在很多学术问题上已经不仅仅是无知,说是一瓶不满半瓶子咣当都不过分。鉴于这种情况,以赛义德为首的八位外国学者已经把这次研讨会视为一个为自己正名、为了真理奋斗的战场,他们要和这些大宋同行战斗到底!并坚决捍卫自己的荣誉!

    “陛下,您好像在用词方面不太严谨。”其他八位外国学者肯定是这么想的,但赛义德这个很有语言天赋的家伙不仅没上当,好像还从洪涛的话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