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论势--曹仁超创富启示录 >

第6部分

论势--曹仁超创富启示录-第6部分

小说: 论势--曹仁超创富启示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中期趋势,近年的例子有2002年至2008年的美元贬值潮、2001年9月开始的金价上升周期等。这些中期趋势,通常可维持三、五、七年,投资者捉到“鹿”也要懂得将之脱角,明白形势不利自己时要忍、形势有利自己时要狠、看事物要准。当形势由利好转利淡时即要止蚀,也可利用技术分析去捕捉中期的升跌小浪。

    炒短线者,则必须先学会评估风险与回报之间的关系、深入研究摆动指数并掌握股市一涨一落的韵律。这是极专业的事,并非我老曹专长,请另找高明。“炒”字以“火”及“少”组合而成,成功炒家必须炼成“火”中取栗的本领,不然,只有愈炒愈“少”。

    投资最好三路进军,即利用循环周期、趋势及摆动指数,制定长、中、短期策略。所谓“策之而知得失之计”,做到进退有据,才可决胜千里。

正文 第五章 留意形势 定买卖策略(3)

    

    宁买当头起莫买当头跌

    除了“止损不止赚”,我老曹另一投资座右铭就是“加涨不加跌”,即每次投资均分注买入,亏本便卖掉,当投资开始有利润时,不但不卖反而再买。

    我们只可在肯定已看清趋势时才加码。在亏损的形势中,投资者只能选择忍受或离场,千万不可增加注码。须知道投资市场不是表现勇气之地,你凭什么坚持死硬立场,甚至加仓赌反弹?

    请记住牛的脖子上挂着响铃,故牛市出现之时,不少人听到铃声;反之熊市却突然出现,例如1997年8月、2000年3月、2007年10月,当人人都以为只是一次小调整时,大熊便现身。

    无人可以预知市场的高低位,故切勿奢望自己可最低价买、最高价卖,反而应该“宁买当头起,莫买当头跌”。当股价从低位反弹上升10%到15%之后,在群众哭泣之时,投资者可利用基本因素分析事物,再以技术分析决定买入强势股的时机;如股价从高位回落10%到15%之后,尤其当人人都要疯狂跟进之时,即可出货获利。我们其实毋须估顶、抄底,等到趋势形成后再加入也不算迟。

    面对金融海啸,不要犯傻空沮丧!投资者可以减仓,但不可以被人赶离场而变成一无所有!这一刻,90%的投资者都有损伤,有人仅轻微擦伤,有人则伤重卧床,此乃无法避免之事,但千万不可离场!一旦离场,一辈子就过去了。还是想想如何把财富赚回来吧!人生在世,最后一场战争才决定胜负,未打完最后一场仗,谁知输赢?

    纸上谈兵易,行军遣将难。投资策略中最重要的“止损不止赚”、“加涨不加跌”两大要诀,如运用得宜,已可成为小富。

正文 第六章 选股还看中长期趋势(1)

    

    第六章选股还看中长期趋势

    在经历一场金融海啸后,不少人都要“从头再来”。投资者首先须学会认清大方向,决定究竟是买股票、买楼、买黄金,还是买债券。若决定投资股票,你选择哪个国家的股票市场?知道投资何处之后,便要决定买卖何股。

    全球经济和各行各业都具有周期特性,如能掌握其中一个上升浪潮,适时吸纳龙头股份,便可改变一生的命运。

    投资“3W”

    亚洲金融风暴之后,香港的恒生指数由1997年8月的16820点左右,跌至1998年8月6545点。后经数番涨跌;2007年10月恒生指数高逾31000点,至2008年10月中又回落至10600点左右。真是富贵梦一场的故事。

    内地亦然。2001年2月19日,中国证监会宣布开放B股市场,准许持有合法外汇的境内居民自由开户买卖B股,迎来一次“B股狂潮”,上证综合指数在2001年高见2245点。以上证综合指数表现计算,投资者如由2001年2月起持仓至2009年2月只得2200点左右,不计红利派息,所得的收益几近于无,甚至还不如定期存款利率。

    换言之,靠长期持有致富的日子已经过去,取而代之是“三W”时代的来临何处投资(where)、买卖何股(what)、何时买卖(when),简称“三W”,请常记于心。

    投资者首先须学会认清大方向,决定究竟是买股票、买楼、买黄金,还是买债券。这点比较容易掌握。假如大方向错误,其它方面不谈也罢。

    1997年至2003年是香港楼市下降期,你有没有回避风险?你如果在1997年第三季度投资香港房地产,除非买的是豪宅,否则你至今仍然被套牢;反之,如果你当时买的是伦敦物业,到2007年不但赚楼价差,更赚汇率。

    如选择买卖股票,又应投资于哪个国家的股票市场?假如历史可以从头再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的20年(即1945年至1965年),美国是最值得投资的地方。其后25年(即1965年至1990年),则最佳的投资地区已变为日本和联邦德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却应离开东瀛,进军中国和印度。未来大趋势究竟如何?机会不会主动敲门,你必须亲自寻找!

正文 第六章 选股还看中长期趋势(2)

    

    学习秃鹰狩猎

    股票只有好坏之分,并无大小之别。19世纪的英国东印度公司(BritishEastIndiapany)一度为富可敌国的大企业,如今身影何处?20世纪50年代的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MotorsCorporation),今天已失去超过80%的市值(未计几十年因通胀造成的无形损失),明年即使不复存在也不奇怪。

    反过来说,当今大企业的股票,昔日哪只不是由细价股演变而来?只要业绩好,几年间由细价股变大价股的例子也不胜枚举。

    以中国股民熟悉的贵州茅台(600519。SH)为例。改革开放初期此公司连续亏损16年;2001年于上海上市时,前三年股价不过徘徊于6元至8元之间。2008年市场憧憬消费股大旺,股价直冲上近230元高位;其后市况虽然转坏,但在2009年3月,贵州茅台仍然是中国股市绝无仅有的“百元股”。

    投资之道,不在追逐今天的大价股(更非昨天的大企业),而是寻找明天的大企业。我们要学习秃鹰在空中盘旋,以锐利的眼光寻找目标,一旦寻见便立即行动,以闪电速度直扑猎物。例如用每股1元的价钱购入细价股,然后看着它日后升至10元、20元。

    秃鹰最喜欢攻击已受伤的猎物。2008年后受伤的猎物遍处都是,有市值低于公司资产净值的、有面对短期亏损的企业等。这些都可能成为秃鹰的猎取对象。2009年有哪些细价股可以成为明日的大价股?此便是投资者利之所在。

    譬如说,2009年随着原材料价格和运输费用大幅回落,工业股前景正在改善中。由于美国需求减少,内地不少工厂都撑不下去,但余下存活的工厂却有机会提高市场占有率。我老曹相信,2009年底是工业股衰极必盛的复苏期,当中究竟哪只有机会成为明天的大价股?这个问题值得投资者深思。

正文 第六章 选股还看中长期趋势(3)

    

    买有时卖有时

    在“三W”中,最后一个是何时买卖。市场上不少人认为只要买的是优价股,便无须理会世纪。香港有句俗语曰:“英雄被困筲箕湾,不知何日返中环!”我老曹认为,如无天时、地利、人和的配合,就算长期持有优质股,最后也可能落得一场空,甚至以亏本收场。

    举例来说,1993年青岛啤酒(600600。SH)的股价曾高达9。8元,其后一直下挫,翌年更跌至2元,当时买入该股的投资者皆损失惨重。及后该公司在新管理层领导下停止盲目扩张,不再做大,改为做强,摆脱过去只求规模而不考虑效率的陋习,变为利润至上的上市公司。凤凰涅磐,在2005年以后才买入青岛啤酒A股的投资者,个个赚大钱。

    同样地,2000年买入中国移动H股(00941。HK)者皆损失惨重,反之3年后才入市者却赚个盆满钵满。又例如,2006年初,我老曹曾大力推介内地金融股,到2007年7月面对的困惑却是:内地金融股虽可长线看好,但短期升幅如此巨大,是否应先忍耐一下?2007年10月以后全球金融市场环境转差,内地金融股又岂能独善其身?买卖时机如果错误,即使你选到最优质的股份,一样不可能赚到大钱!

    正如香港经济由1973至1997年皆向上,但投资者如于1973年3月在恒生指数位处1700点高位时入市,便要待至1986年才有机会平手。同样道理,内地经济自1978年至2008年一直欣欣向荣,但投资者如于1993年2月在上证综合指数高近1560点时入市,也要等至1999年年中才有机会和局离场。

    时机来临,有如小鸟突然在眼前出现,只有做好准备的人才能捕捉到。大部分人仅仅来得及看着时机飞来,然后又飞走。能够准确把握时机属神乎其技,事后孔明者却多如恒河沙数。

    不幸的是,寻求投资“三个W”的答案却是散户的弱项。要想成为亿万富豪,必须有正确的思想(rightframeofmind),知道何时进攻、何时防守。经过2000年互联网泡沫爆破、2008年金融海啸之后,今日仍然有钱在手者均非愚笨之辈。

    资金市场乃斗智之地,食有时、睡有时,在适当时刻做适当的事。今时今日,投资者必须自己努力做足准备工夫,不但要精明地买入(buysmart),也要在适当时刻精明地卖出(sellsmart)。老说自己没有时间研究者,不如不投资!

正文 第七章 图表走势 决定买卖时机(1)

    

    第七章图表走势决定买卖时机

    没有基础分析作后盾的技术分析,只是花拳绣腿,不堪一击;同样只论股份优劣而不把握时机,可能呆坐十年,仍只见波幅而不见升幅。两者最好互补长短,再加上严守纪律,才能投资成功。

    技术与基础分析互补长短

    我老曹入行40年,至今仍无法回答以下问题:基础分析与技术分析之间,到底谁优谁劣?成功掌握时机,到底是否真的有可能做到?买入后持有好,还是因时制宜好?

    巴菲特曾在其上市旗舰巴郡的年报中透露,他最初投资时,只运用技术分析,但发现赚不到钱。于是改用相反理论,逆市而行,结果也不成功。最后才转学“价值投资法”鼻祖本杰明?格拉罕姆的基础分析,发现有效,便一直沿用至今。

    格拉罕姆于1932年中开始在财经杂志《福布斯》(Forbes)撰写文章,推介股份。当时正值美股大熊市结束,可谓时来运至。格拉罕姆主张大部分人都应该投资,而投资首要是保本,其次才是赚取合理回报。

    格拉罕姆曾任职对冲基金经理,擅于投机,故他并不反对别人投机。他反对的是人们明明在投机,却自以为是在投资;或没有足够的投机知识及技巧,却东施效颦;甚或拿自己输不起的钱去投机。

    1976年格拉罕姆去世,其生平最成功、最出名的弟子巴菲特,顺理成章成为价值投资法的代表人物。巴菲特于1960年开始投资,1965年起接管巴郡,1974年全力出击(刚刚是另一次美股熊市结束期),花上10年时间大量收集廉价美国股票,再利用1982至2007年超级大牛市,将巴郡发展成为一家万人景仰的投资公司,而自己也登上世界首富之位,更被捧为“股神”。不少人都视巴菲特为学习对象,价值投资法也因此家喻户晓。

    小看时机吃尽苦头

    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股神”也有出错时。巴菲特的投资旗舰巴郡2008年第四季度纯利下跌96%,已是连续五季纯利减少;2008年全年投资净收益骤降62%。2009年3月,巴郡被权威评级机构惠誉(FitchRatings)调低评级,发行人违约评级(IDR)和高级无抵押债务评级均由AAA降至AA+,前景堪忧。

正文 第七章 图表走势 决定买卖时机(2)

    

    2008年少男少女都爱说自己“太傻太天真”,2009年初巴菲特也承认自己太傻(但并不天真)!他在致股东的一封公开信中说“我至少犯了一个大错和数个较小的错,但也造成了伤害……当市场需要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投资决策并迅速采取行动的时候,我还在啃自己的拇指。”

    巴菲特错在哪里?他错就错在试图证明自己比市场聪明,以为市场可能会错!他错在早于2008年10月便向全球投资者发出入货信号。在油价接近历史高位时,他大量买入美国第三大石油公司康菲石油公司(ConocoPhillips)的股票,没料到油价大跌;在金融海啸余波未平之时,又花上2。44亿美元入股两家爱尔兰银行,结果两家银行的股价在2008年下跌89%。

    事实证明巴菲特犯下太早看好、太早入市的毛病,被市场狠狠地教训了一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