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绮丽江山 >

第34部分

绮丽江山-第34部分

小说: 绮丽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听了,喜出望外,感激不尽。

    “好胆大的小贼,竟敢冒本王的名义,在此招摇撞骗。”一个清朗洪亮的男声在圈外响起。

    众人闻声转头,立时目瞪口呆,见门外又走进一名公子,相貌打扮和赢钱的年轻人一模一样。他们看着一样挺拔端秀的两名公子,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赌桌前的公子缓缓起立,对着来人拱手,面上微微一笑,“正主儿来了,你们玩吧。我就不玩了,在下恕不奉陪。”话音未落,他推开胡椅,夺窗而出。

    拓跋焘喝道:“小贼,哪里走?”

    等众人回过神来,两名相貌一样的公子已经都飞身而去。那掌柜的抹了抹额上的汗,赶忙把桌上的银两收入囊中。

    暗夜中,平城房舍的屋顶上,两条矫健颀长的人影一前一后飞奔着。

    冯绮云跃下屋檐,落在一条僻静的巷子里,抬头看拓跋焘没有追来,喘了口气。她正暗自心喜,回身一看,见拓跋焘正如一堵墙似的挡在她的身前。

    拓跋焘一步一步向她逼近,绮云退无可退,直被逼到墙角。绮云贴墙而站,拓跋焘和她面对面,伸出左手掐住她的肩,右手在她的脸侧摩挲了一会儿,撕下了一张面具。

    “云清,本王猜的没错,果然是你。”拓跋焘眼露精光,喝问道:“你到底是谁?”

    “我是朝影宫文武公子,云清。”

    “说为什么冒我的名在平城内,竟做些败坏我名誉的事情?”拓跋焘声音不高,却极有威势。

    “殿下,你不是曾经说过,名声,人云亦云,算不得什么吗?云清并无恶意,只是觉得殿下法度虽严,但无人情。殿下对云清的责罚,云清要讨要回来。”绮云侧过头去,不想看他,对上他的眼,只觉得无形的压迫。

    “你竟敢挑战本王的规矩?”拓跋焘冷笑一声,捏住她的下颌,将她的脸板正,对着她道,“有胆有识,你这样的,本王倒是第一次见识了。眼下,本王不得不怀疑,朝影宫派你前来泰平王府的用意。”

    “殿下可以怀疑我。朝影宫对大魏忠心不二,殿下要怀疑,岂不是自寻烦恼?我们宫主听了,要不高兴了。”

    “你,竟敢威胁我?”拓跋焘缓缓地吐字,收紧了手掌,绮云的下颌被掐得生疼。

    绮云被他制住,浑身动弹不得,想起自己的委屈,不由眼光转暗,泪光浮动。拓跋焘见眼前的一双剪水明眸,似曾相识之感油然而生。他的手指的力道不由放松了些,不知何时,紧掐着的手指改为轻轻摩挲,只觉得手触之处肌肤如玉,光滑细腻,手感极好。

    两人正僵持不下时,宗爱从远处跑来,近身向拓跋焘行礼,喘着气道:“殿下,宗爱可把您给找到了。皇上在河南前线传来讯息,此刻有要事,正等着您回府拿主意呢。”

    拓跋焘听了,不再和绮云纠缠,忙撤了手,眼神复杂地瞥了眼绮云,转身匆匆而去。

    绮云手揉了揉自己的下颌,刚刚被他捏的知觉都没有了。想起他一会儿像要杀人一会儿迷离的眼神,不由有些后怕。

    绮云对宗爱笑道:“多谢宗公公相救,云清记着公公的好处,必定报答。”在袖中摸出一锭银子,塞给宗爱。

    “云公子以往给的也不少,宗爱也不是贪心的人。”宗爱推辞了一下,还是把银子收入囊中,“云公子,你只要别出什么幺蛾子,安安心心地在王府书房里当值,殿下的好处定然少不了你的。”

    绮云想了一会,迟疑地问他:“宗公公,你看刚才,殿下转身离开时,脸色有没有很难看?我顶着殿下的一张脸,在外面混吃混喝,逍遥快活。我要是回了王府,殿下那么严厉的人,会不会将我杖毙?”

    宗爱嗤笑一声道:“云公子,你现在知道害怕了。我们殿下最喜欢有学问的人,你精通文史,定能获得殿下的欢心。出来寻你之前,殿下还和我说,你这样的人才,他要收在帐下作为幕僚。至于会不会责罚你,我看……应该不会。方才殿下转身回府之时,脸色并不难看,甚至还有些……

    “还有些什么?”

    “殿下面上还有些愉悦,宗爱很久没见过殿下脸上这种欢喜的神色了。”

第062章 白登立誓

    拓跋焘在书房内批阅奏稿,绮云侍立一旁为他磨墨。拓跋焘偶尔抬头,见她目不斜视,专心磨墨,纤细白皙的手指稳稳地捏住墨石,墨汁一滴也未溢出。心静如此,让他感到莫名的心安。

    绮云拿起一支狼毫,为他蘸了墨递给他。拓跋焘看着她,没有接笔,只是对她道:“听说你们朝影宫文武公子武艺高强,舞文弄墨也不在话下,你写几个字给本王看看。”

    绮云想也未想,铺了张白纸,提笔写下了“訏谟定命,远猷辰告”八个字。拓跋焘看了心头一震,“这八个字少有人知道,你怎么想也不想,居然写了这八个字?”

    绮云微笑地答道:“记得东晋名相谢安,最喜欢《诗经》中的就是这一句。云清对谢安极其仰慕,所以便记下了。”

    “东晋名相谢安,不鸣万人待其鸣,一飞万人为其震。其心胸和才华非一般人能比。”拓跋焘点点头道。

    屋外一个爽朗的声音传来,“佛狸,这些天你很少出门,你窝在家里做什么呢?”拓跋焘闻声,掀帘迎了出去,见是他的七皇叔广平王拓跋连来访。拓跋连虽比拓跋焘长了一辈,可也大不了几岁,两人见面寒暄甚是亲热。

    绮云端了茶盘,奉茶给拓跋连。他抬头见绮云,不禁哈哈一笑,“佛狸,几日不见,你这儿多了这么个清俊小厮。”他放下茶碗,抬手往绮云的面颊拂来。

    绮云步子稳住,上身往后倾斜,拓跋连的手停在半空,再也不能往前伸去,原来被拓跋焘的两个手指牢牢夹住。

    三人极其古怪的姿势,皆非常诧异。绮云诧异拓跋焘如此眼明手快,拓跋连则惊讶拓跋焘的异样。拓跋连讪讪地放下手,“佛狸,也没见过你这么小气的。这小子长得真俊,让我摸摸怎么了?”

    拓跋焘嘴角扬了扬,道:“七皇叔,他是朝影宫的人,治病有一手,下毒也是行家。你摸了他,当心手要烂掉。”

    “朝影宫里的人。”拓跋连有些惊异地缩回自己的手,不敢造次。

    “七皇叔,你来找我什么事?”拓跋焘喝了一口茶问道。

    “瞧我,把正经事忘了。”拓跋连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这第一件事是清明节快到了,该去给几个皇兄和皇弟上坟祭奠了。”

    听到此处,拓跋焘神情黯然,低下头去。北魏皇室成员几年来接二连三离奇薨逝,如三王阳平王、五王河间王盛年离世,尤其是他的六皇叔长乐王聪辩夙成,十四岁离世,明元帝拓跋嗣非常伤痛,哀恸不已。

    拓跋焘抬头对拓跋连道:“这件事,七皇叔无须劳神,佛狸自然会去办妥的。还有第二件是什么?”

    拓跋连道:“这第二件就是,皇上在河南与宋国打仗,平城由你坐镇守卫,这夜晚巡城是防务的重中之重。每天看你也很劳累,要不要皇叔代劳?”

    拓跋焘笑道:“这个可不敢劳烦七皇叔,你新婚燕尔,皇叔还是陪着七婶吧。夜晚巡城我一人负责就可。”

    “佛狸,”拓跋连哈哈一笑,“我可真羡慕,你老子生了你这么好儿子!两年前,皇上一道圣旨,给你一把宝剑,让你到边关戍守防范柔然,他说你要是守不住就不要回来了。没想到你这小子闯过道道难关,还把边防整顿得有声有色。此次南征,你父皇才放心地把平城交给你。我将来生的儿子,有你一半懂事就好了。”

    拓跋焘拂袖起身,“你可别占我的便宜。七皇叔,你还有没有正事?”

    拓跋连忙按住他,瞟了绮云一眼,“还有就是推行畜牧鼓励养殖战马一事,朝影宫的人在这里方不方便?”

    拓跋焘瞅了绮云一眼,绮云施礼道:“殿下,云清想起您的马还没有喂过,我这就去喂马。”拓跋焘点点头,绮云出了门,把门轻轻掩上,拓跋连大嗓门的声音还是传来了,“朝影宫的人,到底可靠不可靠?”

    拓跋焘淡然回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七皇叔毋须多虑……”

    紫藤架下,绮云自己动手烧了两个菜,就着一碗白饭,慢慢嚼着,边想着心事。拓跋焘慢慢踱步过来,一撩锦袍坐在她的对面,问她:“我的马你喂过了吗?”绮云点点头,“喂了你的马,我饿了也要喂我自己。”

    拓跋焘看了绮云烧的两个菜,菜心碧绿、鸡茸白嫩。他眼睛一亮,嚷道:“这么说本王肚子也有些饿了,来人给我上一副碗筷。”

    拓跋焘风卷残云似的把她吃了一半的菜一扫而光,完了后意犹未尽地摸了摸肚子,“味道不错,云清以后再烧这样的好菜,别忘了叫上我。”说罢,伸手示意对她道:“走,吃完饭出去走走,消消食,别老坐着。”

    拓跋焘带着绮云到马厩,亲切地抚摸着他的爱马,是一匹毛色光亮,身姿骏健的战马。“它陪着我好几年了,陪着我出入关中,陪我防范柔然,出生入死很多回了。”

    绮云扯了一把草,一边喂给它一边抚摸鬃毛,对它道:“能够陪着泰平王出生入死,赫赫战功也少不了你的一份。”

    拓跋焘哈哈一笑,手牵了缰绳,潇洒矫健地翻身上了马,向绮云伸出手,“走,本王带你去城外走走,让你领受下本王的驭马之术。”绮云惊呼出声,拓跋焘抓住她的腰带,把她提放在自己身后。

    未等她坐稳,拓跋焘便策马奔出马厩。绮云险些摔下马背,拓跋焘回头看了她一眼,拉住她的手放在自己的腰间,急驰而去。

    绮云一个摇晃,身子贴上了他的背,姿势要说多暧昧有多暧昧。绮云脸有些红,鼓着腮紧紧掐住他的腰身,只觉得他的肌肉紧致结实,一定感受不到痛处,慢慢地松了手。

    出了平城,拓跋焘带着绮云,策马登上了城东的白登山顶。两人下了马,展现在绮云面前的一大片金灿灿黄澄澄的油菜花。金色的阳光透过云层洒落下来,更显得黄的灿烂,绿的娇嫩。山风过处,油菜花如波涛般此起彼伏,如向二人躬身贺礼,蔚为壮观。农人在田间播种,牧童在树下放牧,一片祥和。

    见绮云惊艳陶醉,拓跋焘笑道:“我巡城之时,时常会到这里一观。前几日这花就开了,今日带你来看,却觉得比前几日更加好看些。”

    绮云有些得意道:“前几日,殿下原是一个人来看。今日是我们两个人一起看,自然觉得今天更好看些。”

    拓跋焘踏上一处高石,负手看向远方,随口问绮云道:“云清,你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吗?”

    绮云迈步上前,站在他的身侧,徐徐说道:“我知道,这里是白登山。六百年前,汉高祖刘邦率二十万大军被匈奴精锐骑兵围困了七天七夜,用了陈平之计才解了围。从此以后,汉朝被迫和亲,每年向匈奴进贡美女财物才能安生,这种局面直到汉武帝时才得到彻底扭转。”

    “看江山多绮丽,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我经常至这里登高望远,就是为了时时告诫自己,史上的白登山之围,一定不能在我拓跋焘有生之年重演。我拓跋焘,一定要为中原各族守住这如画江山,绝不容忍草原蛮族肆意践踏!我一定要开创一个时代,一个属于我拓跋焘的时代!”

    拓跋焘手执马鞭,直指前方,沉缓说来,字字如誓。

    绮云侧首看他,心旌波动。此刻的他一双浓眉下目光如炬,宛若吸取了太阳的精髓,一个王者俯视着他的领地是那般的俨雅从容,气势万千。

第063章 知己之意

    这一日,拓跋焘提前结束事务,比平时回来早些时候。他迈步进了书房,见绮云端坐于书案前,不知正埋头写些什么。绮云一抬头,见了他进了书房,手脚一阵慌乱,忙着收拾纸张笔墨。

    拓跋焘见此情形,狐疑相问:“云清,你在写些什么?拿来,给本王看看。”

    绮云犹豫地把整理的集录从身后拿出来,嗫嚅道:“你可不许罚我啊。我可没乱动你的东西,只是帮你抄录书上的批注而已。”

    “为我抄录的?”拓跋焘接过来,一看之下,满心震动。只见纸上字体娟秀,密密麻麻写满了自己平常阅书的心得批注,其中有的则加了她的修改和见解,连句成篇,洋洋洒洒,不少的真知灼见。

    拓跋焘翻着《泰平集录》,面露喜色道:“好一个文武公子,见识匪浅。看来,本王要多谢你们宫主送你来我身边。”

    鲜卑族是马背上的民族,族**多不识字,同龄人中看过这些书的更是极少遇见。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