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绮丽江山 >

第35部分

绮丽江山-第35部分

小说: 绮丽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鲜卑族是马背上的民族,族**多不识字,同龄人中看过这些书的更是极少遇见。好不容易遇到一个,让拓跋焘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他拍了拍绮云的肩膀道:“本王日夜思才,梦想贤哲。云清,只要你有真才实学,本王必不亏待于你。曹孟德有诗云: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本王也有意学那周公,有识人之明,人尽其才,使天下归心。”

    绮云听他如此说,看着眼前如朝阳一般的男儿,被他的心胸情怀所感染,朗声道:“其实,殿下你这书房中所有的藏书,都不及世间的一本。要想手握乾坤,安邦定国,有一册书可以助殿下一臂之力。”

    拓跋焘眼睛一亮,忙问:“是什么书?”

    “我先和你说个故事。”绮云略凑近他,娓娓说道:“相传秦末,张良收买杀手刺杀秦始皇,未成功后,亡匿下邳。于下邳圯桥上遇到一个老人,这人故意把鞋子弄到桥下,张良毕恭毕敬的为老人拾鞋穿鞋,后来老人又几次考验张良,张良皆通过他的考验。”

    “这个老人其貌不扬,其实是得道成仙之人,名唤黄石公。黄石公见张良孺子可教,就把自己的一本书传授于他。这部书叫做《素书》,而这个典故叫做圯桥授书。张良凭借此书,帮助刘邦定国,建立大汉。后来他并没有把这部书传给后人,而是将书埋进了自己的坟墓。”

    拓跋焘手摸下巴,自语道:“能为刘邦定汉的《素书》果然是一部天书奇书。只是,要获得此书,看来要从张良的墓中去挖掘了?”

    绮云睨了他一眼,此人倒是个乱世枭雄,果真是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的,慢悠悠地说道:“殿下这个法子是好,只是……”

    “只是什么?”拓跋焘的胃口高高吊起,急不可待。她手指了指茶杯,拓跋焘见她的茶杯空了半杯,知道她的意思,毫不犹豫拿过茶壶为她续满。

    绮云笑道:“明日殿下让人掘了张良的墓,也是枉然。据说在几十年前中原大乱,张良的墓被人盗了,这本书已经流落于民间了。”

    拓跋焘听到此处,不禁怅然若失,闷闷不语。绮云安慰他道:“此书从张良的墓中被盗出年代并不久远,只怕手持该书的人并不是英才雄主,主人也只是待价而沽,想卖个好价钱,而且此书很可能就在魏国。宋国的刘裕多次派人到魏国明察暗访,只怕夏国的赫连勃勃也正在暗中寻找此书。殿下若应天时地利人和,晓之以理加之重金悬赏。到时,持书者献出此书,归殿下所有,也是极有可能的。”

    拓跋焘愁眉舒展,笑道:“原汉高祖刘邦有张良谋划,败项羽得天下。如今,我拓跋氏有朝影宫的襄助,真是天助大魏。”

    正说笑着,此时用晚膳的时间到了,侍从婢女把饭食端上桌来。绮云正待告退,拓跋焘一把拽住她,“云清,你别走,就和本王一起用晚膳吧。之后,本王还要和你秉烛夜谈呢!”

    绮云听了,只得告罪侧身坐了。她端起碗筷,正待夹菜,一看愣住了。原来桌上只有三四个小菜,且极其简素。她在建康,在长安,在并州或在龙城之时,从未见过一人像他那样身份尊贵,却清俭如斯。

    拓跋焘见她怔愣,问她怎么了。绮云笑道:“我见你一个堂堂的皇长子,日常用度怎么和宫侍们一般简单?”

    “哦,这个么?”拓跋焘头也不抬,扒着饭,吃得津津有味,“有这个吃,就很不错了。云清,你是没见过关中战乱,尸横遍野,逃难的人饥不择食的惨况。”

    绮云暗想:胡夏骑兵南下,他那时正在关中,怕是吃尽了苦头,才得以死里逃生的吧?自己身陷夏宫,也是小心谋划,步步惊心才能以逃脱赫连氏的羁押,而绿瑛更是下落不明,生死不知。想及此处,只觉得胸中一阵酸涩,泪意上涌。

    拓跋焘见她眼中泪光闪烁,伸手给她夹了一筷子菜,温言道:“吃菜吧,你怎么象个女孩子一般秀气。快吃,吃完饭本王还要与你挑灯畅谈呢!”

    绮云依言低头吃了,只觉得寡淡无味。

    “你看我吃得这么节俭,我告诉你一个秘密。”拓跋焘说着,往绮云肩上靠去,小声说道:“两年前,我在长安时,吃过一阵子南方菜,那才真叫人间美味!后来,回了平城,这些饭菜其实我一点也不喜欢吃。丰富一点节俭一点,反正也无所谓。不如节俭一些,还可以骗得一个好名声。”

    “这只狐狸。”绮云暗道,她破涕而笑,脸上的梨涡若隐若现,“正巧,云清也喜欢吃南方菜,也会做几个小菜。以后,如果哪天我不当文武公子了,我就在平城开家菜馆,专门做南方菜。殿下可否赏脸来捧场?”

    拓跋焘听了她的想法,兴致盎然道:“不如,我赠你些银两,你来开个南方菜馆。如何?”

    “不行,我才不要你送的银子呢。”绮云摇头拒绝,“我一定要靠自己的本事,挣得银子才是。”

    拓跋焘看她说得正色,也不勉强,“本王希望你早日达成心愿。果真如此,本王就是没脸也要来。”绮云见他对自己毫无遮掩,坦诚相待,脸上不禁有了盈盈笑意,绽开如花笑靥。拓跋焘看着她的笑容,对上她似曾相识的剪水双眸,蓦地心中一跳。

    用过晚膳,烛火高照,二人对桌而坐,高谈阔论,滔滔不绝。从朝政谈到百姓,从帝王论及谋士,从法制涉至财政等等。直至三更已过,绮云困倦不已,方才作罢。

    “我见云清,真是相逢恨晚哪!”他赞叹道,心中欣喜之意可见一斑。

    半夜,拓跋焘睡在床上,因错过了困头,翻来覆去地睡不着。眼前晃的都是云清的如花笑颜和那双似曾相识的明眸,浮起来又压下去,压下去又浮上来。如此辗转反侧,直至快天亮时,才有了些睡意。

第064章 问策对答

    东方鱼肚白,拓跋焘醒来,不像往常立刻翻身起床,而是坐在榻上默想了一阵,想出了个主意。穿戴整齐好,迫不及待地到绮云的房中。此刻,绮云尚未洗漱好,见了拓跋焘急急忙忙的样子有些吃惊。拓跋焘一改平时端严持重的模样,急急地和她一起用了早膳,拉着她就往外走。

    “拜见崔司徒。”进了殿堂,拓跋焘向首座之人作了一揖。绮云见状,也跟着行了一礼。只听得首座那人问道:“殿下,今日为何比平时晚些时候才到?授课时间都已经过了。”声音不疾不徐,雅韵中透着威严。

    绮云暗想,给拓跋焘授课的崔司徒,恐怕就是大名鼎鼎的崔浩,明元帝身边的第一汉臣。略微抬首,看到座上一人白面儒雅,眉清目秀,应是传说中貌如美妇的崔浩。

    “昨个儿睡晚了,今晨因而起晚了些。”拓跋焘一脸歉意,作了一揖,指着绮云道,“但并不是佛狸耽于玩乐,只是因为昨夜与这位公子畅谈甚欢,佛狸受益匪浅。今早,又邀请他一起前来,做我身边的伴读,所以就耽搁了些时辰,还请崔司徒莫要责罚。”

    “哦,殿下如此看重这位公子,必是有些来历。老夫瞧着他,怎么眼生的很?”崔浩神色肃然严正,“殿下,他的来历身份如何?眼下陛下正在南方和刘宋大军交战。殿下治理平城,可马虎不得。”

    “这位是朝影宫派来的文武殿公子,云清。”拓跋焘一句话讲请了绮云的姓名来历,绮云上前对崔浩又行了一礼。

    崔浩细细地打量着绮云,满脸的不可置信,“朝影宫派来的人,来历是较为可靠的,有的能为陛下分忧解难。但要说其学问见识,能和殿下平分秋色的,倒令崔某要刮目相看了。”

    “既然是殿下畅谈学问,耽搁了时辰,那老夫今日的手心戒尺,看来就不用挨了。”崔浩向旁边一人笑道。

    此时,拓跋焘和绮云看清了在崔浩的侧旁还坐了一人,一看之下,心中都觉得讶异。只见那人身穿道袍,手执佛尘,鹤发童颜,双目如古井一般幽深,又如孩子的眼睛一般清澈透亮,有如神仙一般。

    崔浩向拓跋焘介绍道:“殿下,这位就是老夫经常向你提到的,得道仙人寇谦之。他精通儒、道、佛等各种学问,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一不精。能掐会算,未卜先知也是他的拿手好戏。”

    拓跋焘见了他的道骨仙风,又加上授业师傅的再三推荐,此刻自然是十分倾慕,于是,上前恭恭敬敬地躬身行礼。寇谦之赶紧手托拓跋焘,呵呵笑道:“殿下,你乃是皇室贵胄,贫道岂能受你的礼?你的心意,贫道心领了。”

    四人相互见过,分别落座。崔浩对绮云说道:“云公子,方才听殿下说道,昨夜你们相谈甚欢,连殿下都受益匪浅。老夫这里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一下云公子,不知可否?”

    “请教不敢当,崔司徒有话尽管问。”绮云欠身答道,心下有些惴惴不安。

    崔浩问道:“现在,北方的柔然骑兵作战迅捷骁勇,是我大魏最大的困扰。我大魏对柔然作战,应如何才能取胜呢?”

    绮云答道:“柔然乃北方游牧民族,尚未开化,和秦汉时期的匈奴族一般无异。若想对其作战获胜,可效仿汉朝武帝刘彻的策略。他做好了三件大事,基本解除了匈奴对汉朝的威胁。这三件事分别是:一是不拘一格启用人才,如卫青、霍去病等这样的良臣猛将;二是在文景之治的基础之上,继续重视生产,给军队源源不断地提供钱粮供应;三是彻底解决诸侯国的问题,加固中央集权,并设内外朝,政由己出,法度严明。一言概之,就是良将谋臣,经济后盾和中央集权。”

    崔浩手捋美须,微微点头,又问道:“那为什么同样是汉民族政权,西晋却挡不住游牧民族的南下?而在中原发生永嘉之乱这样的祸事?”

    “导致西晋永嘉之乱的原因也有三:首因是皇帝暗弱,其次因地方封王割据,再次是因为民族压迫。”绮云简洁地答道。

    “云公子倒真是思维敏捷,言简意赅。”崔浩看了拓跋焘一眼,又问道:“那你说当今四分五裂,各国混战不休。若想要国家强大繁荣,进而统一天下。作为一个帝王应如何行事?也烦请云公子明示三点。”

    绮云朗声说道:“有时候,国家变乱衰亡,只要有一个原因就可以了。若要繁盛壮大,统一天下。云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安置流民,恢复生产;整军经武,壮大国威;制度优良,招揽贤才;君臣一心,克勤克俭;民族融合,天下归心。当然,其中最重要的是实行汉化,学习先进的制度和文化,以天下为天下人之天下。”

    绮云讲罢,崔浩对拓跋焘笑道:“以后,用不着老夫给殿下授课了,这眼前现成的就有一个。”寇谦之也呵呵笑道:“有云公子在殿下的身边,真是如虎添翼。”

    绮云躬身谦让,“仙道过奖了,云清不敢。”

    寇谦之清澈透亮的眼睛看着绮云,“贫道看小哥儿,骨骼清奇,面相清丽。虽然命运多舛,但终能雨过天晴,拨云见日。是大富大贵之相,将来自然贵不可言。”

    “多谢道长吉言。”绮云谢道。

    这时,宗爱匆匆来报,“殿下,皇上从前方战场派人,送来书信给殿下。人已经等在二门子了。”

    崔浩见此情景,起身请拓跋焘前去。拓跋焘便携了绮云,对二人行礼,告辞而去。

    看着拓跋焘和绮云离去的身影,崔浩面有忧色,对寇谦之说道:“此人侃侃而谈,确实有些学识和见解。但年轻人毕竟争强好胜,锋芒毕露。恐怕他没有想到,这恰恰暴露了他不是朝影宫的人。墨家隐匿江湖,是训养不出此等人才的。不过,此等人才实在难得,殿下身边的确需要他这样的人,只是不知道是敌是友……”

    寇谦之闻言,淡笑道:“那个云清是个女娃儿。”

    “什么?是个女孩儿?”崔浩蓦然瞪大了眼睛。

    寇谦之手捋白须,答道:“贫道若是连这点都不能看出,还怎么敢称修行得道呢?呵呵…。。”

    “是个女孩儿,那可就更糟了……”崔浩忧心忡忡道。

第065章 清溪山庄

    绮云端了一碗糖粥藕,进了拓跋焘的书房。

    拓跋焘从送信人的手中接过信,展开信件,看完后,抬头看到绮云手中的糖粥藕,问道:“你手上端的是什么?”

    绮云见他问起,眉眼弯弯,像献宝似的递给他,“到这个时辰了,我见殿下也没有好好地用膳。所以,我到厨房做了些南方的甜点,给您尝尝。”

    “哦,南方菜?”拓跋焘有些喜色,“我一定要尝尝。”

    拓跋焘吃了几口,抬眼对上了绮云的美眸,连连点头,“好吃,好手艺。云清,有劳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