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大器宗 >

第261部分

大器宗-第261部分

小说: 大器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了场地之后,李晚便托铜山盟找人对其进行建设。

    以玄门中人的手段,大概一年之内,便可以兴建起相当规模的楼宇群落,甚至造出整个城镇。

    这些供给往来进修的门人使用,是绝对不成问题了,而李晚预估的记名弟子数量是三千左右,整个道场,便按照能够同时容纳五千人的规格进行建造,如果实在不够,以后还可以慢慢扩充。

    这些人,若是学有所成,当能成为正式炼器师,而若学无所成,也可以进入到各大工坊,成为学徒、帮佣、杂役之流。

    李晚也可以利用这道场,在正式的炼器师当中,挑选外门弟子,又从正式弟子当中挑选内门弟子,及至真传弟子。

    李氏一门,可凭此从无到有,逐渐兴建起来。(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九章 重修器经(中)() 
自古道途漫漫,凡人能开悟修真者,万中无一,而能够在这条修真之路坚持走下,有所成就者,更是凤毛麟角。

    究其原因,多半是离开实际谈修炼,动辄嚷嚷逆天改命,修真求道,却不知何为天命,何为真道。

    李晚因一部《器宗大典》而得成道机缘,一路走来,顺风顺水,其中固然有其气运所在,但也离不开自己谨守本心,进退有据。

    如今,终于到了真正让《器宗大典》重见天日的时候。

    李晚的构想,乃是与天下分享这《器宗大典》,为往圣继绝学!

    不过,绝不是简单的公开秘籍。

    他并没有那么高尚,更没有那么愚蠢。

    “一口气把《器宗大典》里面记载的所有秘法、法门传出,万万行不通,但正如以往传出《磨锋诀》,公布《金辰大要》,《火纹通义》,《素土精要》,《丽水通义》,《青萍通义》等等法门,因其只限于普通法器和人工炼制宝材的运用,不仅无害,反而还有利。

    接下来,就在《虚宝法印》适当删减,只取其道纹释义,作为器道的入门基础好了,这里并没有拓印秘法,也不涉及神通之道,外人见了,只会以为是器道启蒙的道纹辨析。”

    据传,中州灵宝宗有《器道真解》一部典籍,收录有万印书一篇,记载近万种法印,各法印,又是特意选取的经典,吃透这一部书,又有结丹修为,完全望成为准大师,甚至真正的大师。

    李晚此时考虑的,也是从这《器宗大典》当中,挑选出足够多的基础道纹。作为类似这万印书的,李氏一门道场典籍!

    “传道授业,讲究的是堂堂正正,在这基础部分,大可以无私奉献,广为流传,借此以增加对器道拥有高深了解,或者认识到器道威力的修士,整个器道的重要性,还有炼器师的地位。都会提高,此举善莫大焉,当能获得所有同道的支持,些许嫉妒小人窥伺,不足为虑!”

    李晚清楚地认识到,方今之世,仙道大昌,虽然依旧是大能修士主导一切,但炼气、筑基弟子。也已经拥有相当的数量,这些人对法宝的依赖会越来越重,甚至达到法宝比功法还重要的地步!

    当是时,正是器道大兴之际。

    而自己想要开宗立派。成就一支道统,就是要在这滔滔大势当中顺应潮流,最终占据一席之地。

    另一件事情就是,自己得到这《器宗大典》也有二十五年功夫了。对它的了解,不说了若指掌,至少在结丹修为之内。能够参悟的,也已经参悟得七七八八,因此才得以成就荣登地煞榜的名声,但在最近这些年,也逐渐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留下这大典的薪道人,编纂典籍经义千二百余部,多为古籍,虽然有追溯本源之功,却缺乏经世致用之效。

    “留待我自用的话,光是吸收气机,继承道统,便已足够,不过,想要凭借里面记载的知识教授门徒,甚至传给更多的人,就不容易了。

    这难度有二,一是古今不同,非是博古通今,完全领悟,不能得其法;

    二是里面器道博大精深,纵然是天才苦苦修持,皓首穷经,也难以尽得其用,而且,各部典籍之间关系散乱,记载的内容又包罗万象,反倒成为吸收其精粹的障碍。

    这其中又以第二点更为严重,就算我把整部《器宗大典》默写出来,交给各方天才,又有多少能够理得清头绪,完全理解吸收?

    那些中州灵宝宗的天才们,能够接触到的功法秘籍也有不少,彼此之间,也能共享,但也不是个个都能有所成就,还是要靠各人。

    毕竟,他们没有像我一般直接吸纳气机,得到前辈高人经验的便利。”

    李晚感觉,强求完整的大典传承,甚至反不如一部简单的器道法门,来得容易育人。

    只有自己学以致用,把《器宗大典》理解吸收之后进行反哺,才是正路,直接拿出来,那是肯定行不通的。

    李晚确定了这条道路,心中其实也早有成算了,他决定,自行编纂一部全新的器宗大典,而其中,又以给入门弟子打基础的几部典籍最为重要。

    ……

    “《道纹录》、《法印新编》、《百宝谱》?”

    庆典过后,各方修士已经散去,李晚是通过书信,与各方道友进行联络的。

    以他此时的身份,想要办事,也无需过问多人,只是去信通知了一下妙宝散人,还有几位身份相当的前辈。

    妙宝散人隐居在天南以南一座名为金水谷的地方,这一日,天清气朗,阳光明媚,他悠闲地坐在自家府邸中的后院,享受着半夏清晨的和曦阳光。

    有弟子把今日刚到的书信送了过来。

    由于修士们分开在各地,这种彼此之间的通讯往来,最为便利廉价,自那日与李晚见面之后,也留下了联络的方式,交代他有疑问便找自己。

    他看了李晚来信,却是不由一愣:“此子的心气,还真不小。”

    妙宝散人身旁,一名结丹后期的中年修士笑问道:“师尊,李道友可是想要编纂他们道场的典籍,来信问你建议?”

    他是妙宝散人门下的一名亲传弟子,叫做伏元新,甚得妙宝散人信任,刚才妙宝散人看信的时候,他已经在后面浏览了一遍,大致了解了事由。

    “不错,元新,你不如此子甚多啊。”妙宝散人说道。

    李晚的成长之快,远远超出了所有人估计,到现在,已经有资格与所有的高手分庭抗礼了,也难再有人能够打压,或者公然窥伺他的秘密。

    此刻,妙宝散人评判自己门下的弟子不如人,倒是带着几分无奈,谁都知道,李氏一门的兴起,已经势不可挡。

    不过他还是没有想到,李晚竟然这么快就到了编纂典籍这一步。

    这是要开宗立派的节奏!

    伏元新听到师尊的感慨,除了苦笑,还是苦笑。

    他从知道李晚名字开始,直到现在,还没有超过十年,但却不曾想,一个普通的新晋大师,就已经成为年青一代中的佼佼者。

    谁愿意跟这样的妖孽活在同一时代?他都已经生不起丝毫比较之心了。

    “从这三部典籍的名称来看,道纹录,应是一部记载基础道纹的典籍,作为入门之物,无可厚非,法印新编,必定是法印的运用方式,以及他独门法印,或者从各地收罗而来的古籍选取编纂而成,至于这百宝谱……呵呵,语气倒还真不小啊,应是收取多种经典法宝的图谱,作为基本法宝样板吧。”

    法宝的炼制,多赖道纹、法印,配合铭刻和加持精炼的手段,达到了结丹境界,便参修物性。

    这些都有脉络可循的器道晋阶之道,并不难猜到。

    但是百宝谱这一部,就值得商榷了,妙宝散人继续看着李晚的书信,却是骤然发现,内里居然包含刀兵、衣饰、幡帜、炉鼎、文宝、天宝各大部分,其中每大部分,又分为剑部、刀部、弓部、箭部、衣部、裳部、绫部、环部、旗部、幡部、帐部、帜部……诸多方面。

    每一部,都蕴含五行七义,涉及多种炼制之法,还有专门的法宝构造注释。

    比如,一柄飞剑,有讲究飞遁速度的流光剑、破音剑、有注重攻击力的破甲剑、斩空剑、有蕴含特殊力量的流火飞剑、风雷飞剑……

    李晚在信中解释道,“百宝谱”的意思,不是说收录的法宝图谱总共百件,而是指每一种经典法宝,都可以玩出百般花样,而借此领悟器道奥义,参修万法,便能达到非常高深的境界了。

    “这是由繁入简的修炼之法,追求的是诸法合一,依我看,若真如他所说,吃透这些图谱,的确可以成为大师,甚至冶子也说不定。”

    伏元新吃了一惊:“有这么厉害?”

    妙宝散人颔首抚须,若有所思道:“所以我刚才说,此子心气不小。

    伏元新苦恼道:“该怎么回复他呢?”

    妙宝散人沉吟半晌,道:“如若能成,功德无量,当可成就宗师,本座也乐见那一天到来……就让他尽管放手去做吧!”

    又对伏元新道:“你从本门秘藏当中,挑出几部已经流传的秘籍和图谱送给他,共襄盛举。”

    妙宝散人身为宗师,自然知道,李晚这些典籍,都有前、中、后各篇之分,前篇可以广为流传,是个人都可以接触到,中篇作为本门内部流通,或者与各大师、宗师道友交流的高深功法,不到一定程度不得窥见,而后篇,收录的大多都是真正的秘传,非是亲徒不可传授。

    他如今叫伏元新贡献的,也是一些本门的中层典籍。

    ……

    类似的事情,还发生在各位知道此事的宗师和准宗师之间,他们的弟子门人,又把口风透露出来,短短几日不到,李晚欲要编纂器道典籍的事情,便传开了。

    李晚已经不是无名小辈,故此,一下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未完待续。。)

    ps:  新的一年,祝大家元旦快乐!春节也很快要到了,准备中……唔。

第三百六十章 重修器经(下)() 
“什么,李晚要编纂典籍?”

    天南各处,众人听到这件事情的第一反应,都是愕然,旋即,也涌起了深深的不可思议。

    “这步子也迈得太大了,编纂典籍,可不是一件易事啊!”

    有资格知道这件事的,都是天南器道上层圈子里面的大师们,倒是没有人急着跳出来冷嘲热讽,或者妄图阻挠,因为没有那必要。

    众人反倒有些好奇,准备拭目以待,看看李晚究竟能搞出什么花样。

    李晚,当真能够编纂得出这些典籍吗?

    李晚此时正在铜山,与众人猜测不同的是,他不但已经开始着手编纂,更是划定纲线,制定规尺,有了十足的成算了。

    他脑海中有的是古时的器道高手经验,虽然那些高手,大多已经被埋没在历史长河的滔滔洪流中,但他们遗留下来的心血结晶,却仍被现今的修士们所继承。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正如妙宝散人所猜测,李晚所提出的三部典籍,各有不同的用处。

    《道纹录》记载基础的道纹详解,乃是器道入门的典籍。

    《法印新编》记载各种法印的组成和运用之法,以《器宗大典》中收罗而来的诸多古籍选录编成。

    《百宝谱》收录大约七十二部共计三千六百余种各部法宝图谱,其中,每一部的经典法宝,都带着数十乃至近百种经典样例,是一部由繁入简,追求器道本源的高深秘籍。

    李晚心目中,也是把这三部典籍当作自己传道授业的典范,是用来发扬光大的。

    《道纹录》的编纂进展最快,因为这本来就是器道的基础,哪怕不是大师。也能够总结得出几百个不同种类和功用的道纹,但是道纹承载了天地法则和自然道理,认识的道纹越多,再利用得当了,能够在器道一途拥有的手段,也就越多。

    这就好似识文断字,识字不多,自然文章不通,但识字多了,虽然未必一定能写出锦绣文章。但却已经奠定扎实的基础。

    字典一类的典籍,是必不可少的,实际上,若不是时机未到,李晚真正想要推出的,是《纹典》,而不是这《道纹录》!

    “《道纹录》,还是太简单了,没有办法。先当作入门基础吧。”

    李晚这时已经知晓,普通的炼器师,掌握的常用道纹数百个,炼器名师掌握上千个。大师也是两三千,三四千,因此他花了一些时间整理编辑之后,决定按照常用与否为划分依据。前中篇收录常用道纹三千七百五十五个,后篇收录次等常用道纹三千零八个,总计六千七百六十三个。

    而在这总计六千七百六十三个道纹中。如果想要成为学徒、炼器师,最常用的五百六十个,是必须掌握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