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世界中世纪文化教育史 >

第6部分

世界中世纪文化教育史-第6部分

小说: 世界中世纪文化教育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廷审理程序此后一概用英语进行,以拉丁语登录在案。此举对于英语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影响。当时,22 岁的乔叟既会读写法语,也精通拉丁语,但却选
择了刚被确立为官方语言的英语进行写作,写成了《坎特伯雷故事集》,成
为中世纪英语的第一部杰作。
此外,意大利语由于诞生在拉丁语的故乡,所以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
响,直到公元12 世纪才有书面文献流传下来。但丁的《神曲》是用中世纪意
大利语写出的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方言的兴起对欧洲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促进了多样化的文化的产
生、发展和发达,从而促进了多样化思维的发展。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
人生态度,不同的宇宙观也就在这不同文化的薰陶和不同思维方式的引导下
悄然生成了,而这是过去拉丁语一统欧洲时很难期望达到的。同时,以语言
和血统双重标准为核心的民族观念开始取代过去以文化为核心的国家观念, 
使欧洲逐步走上了建立近代单一民族国家的道路。这些都是中世纪西方文化
与古典文化及另外一些地区如中国文化的根本差别之所在。
4。社会舆论和图书事业
罗马帝国时代曾于公元前1 世纪开始发行官报《每日纪闻》,公布于罗
马和各省公共场所,内容多系公民投票、官吏任免、政府命令、对外条约、
战争和宗教新闻等。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每日纪闻》随之终刊。
中世纪初期,随着各蛮族入主欧洲,文化衰微,新闻传播也大受打击, 
不仅没有正式发行的官报来继承罗马帝国的《每日纪闻》,传播方式也由以
往的定期以书面文字发布化为以不定期的口头传播为主,传播新闻的主角也
由过去的政府变成了教会。
如前所述,基督教会在中世纪初期的政治、文化生活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起了独特的作用,教会的主教、牧师、修士、修女等既是能对政府和基督徒
施加决定性影响,又是社会上能够读书写字的唯一的一群人。在成千上万的
城乡教区中,特别在乡村教区中,牧师充当了教区与外界联系的唯一中间人。
所有外界的各种观念和消息,如战争、赋税等,都由牧师带入教区;教区内
的各种消息也由他们带出教区,通过其他牧师传播开来。同时,布道也不失
为传播观念的有效手段,牧师通过布道讲演,把自己的观点和知识传授给听
众,从而对社会舆论和风气产生重大影响。但较之此前古罗马等地的官极和
后来的近代报纸,这种新闻传播方式无疑都是十分原始的。
中世纪初期也是欧洲图书事业大衰退的时期。

制作图书的主要方式仍然是手抄,几乎所有的修道院都设抄写室,有很
多修士负责抄书。抄书所用的材料一般是羊皮纸,纸草纸已废而不用,中国
的造纸术尚未传到西欧。书抄好后,一般还要在抄写室给书的封面加色或绘
画,然后装订成册。一册书大致等于10—20 卷纸草卷。
与古代罗马图书馆或中世纪前期拜占庭、阿拉伯、中国等地的图书事业
相比,欧洲的图书事业是十分可怜的,不仅图书制作手段和材料落后,而且
图书的收藏、管理和利用也十分落后。
首先,图书馆的数量极为有限,且藏量小得惊人。在阿拉伯世界和中国
等地的那种图书馆林立,一个城市就有几座、十几座甚至几十座图书馆且藏
书量超过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情况,在欧洲绝对没有。据估计,一般
基督教修道院图书馆的平均藏书量在二三百册左右,较大的图书馆,如瑞士
的圣加仑修道院图书馆的总藏书量仅300 册,德国赖赫瑙修道院图书馆只有
413 册图书,意大利的博比奥修道院图书馆经过3 个多世纪的积累,共有藏
书650 册,令当时的欧洲人惊叹不已!即使12—13 世纪前后建立的罗马教廷
图书馆、大教堂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藏书量亦少得可怜,如1309—1377 
年建立起来的教廷图书馆共有藏书2000 册;英国坎特伯雷大教堂图书馆规模
最大,1300 年时有藏书约5000 册;巴黎大学图书馆1338 年时藏书量仅1722 
册。
其次,中世纪欧洲图书馆的目录也十分落后,一般只有财产登记簿之类
的东西。有的图书馆随着藏书量的增加,对自己的藏书粗分为宗教书和非宗
教书。有的则按文种分开,将拉丁文书和其他文种分别搁放。
最后,由于藏书太少,又加上补充极为困难,迫使各图书馆严格限制阅
览和借阅范围。有的图书馆规定,借阅的书只能白天在书橱附近阅读,不得
携出馆外;有的规定,外借需付相当数量的押金。管理人员因管理不妥而丢
失图书的,除照市价赔钱外,还要交纳相当数量的罚金。
图书事业的这种不景气现状既是欧洲中世纪文化衰退造成的,同时,这
种不景气的现状又反过来限制了中世纪文化的复苏和复兴。直到公元11—12 
世纪以后大学图书馆等公共图书馆大量兴起、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经阿拉
伯人传入欧洲,这种情况才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
5。体育训练和医疗卫生
体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从人们实际的社会
活动发展演变而来的,所不同的是人们实际的社会活动是为了谋生,而体育
活动则是为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体能,陶冶性情,延长寿命,是教
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
与其文化总体上的衰微和贫乏相比较,中世纪前期欧洲国家的体育相对
来说是较为发达的,在欧洲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一时期,体育处在一个过渡时期,其明显的特征是活动的项目大都与
自己从事或将要从事的职业有关。例如,为了准备服兵役,城乡居民要进行
体育锻炼,以适应战时需要,练习的项目以剑术为主,包括跑、跳、投掷、
角力等。公元13 世纪前后,意大利民众爱好激烈的军事性竞技,常持棍棒和
盾牌进行模拟对打。公元14 世纪初,英国国王下令健壮的市民必须在闲暇时
间练习射箭。象这样的体育活动显然主要不是为了养生益寿,而且直接为了

应付欧洲社会不断发生的战争。当然,也有一些活动不全是为了战争准备, 
如公元12 世纪前后开始初步形成的网球、台球、高尔夫球、橄榄球、足球以
及舞蹈等,其主要目的是锻炼身体、娱乐身心,已与近现代意义上的体育大
致相同。
在城镇,行会负责对其子弟进行教育,虽不专设体育课,但孩子们还是
自发地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公元12 世纪前后,英国的孩子经常在户外参加抢
夺阵地、蛙跳、踢石头、弹玻璃球、陀螺、掷骰子、打水漂、蒙眼等游戏。
每逢重大节日,青少年常进行跑、跳、角力、射箭、投石、跳舞等各种竞技
活动,沼泽地区的年青人冬天还喜欢滑冰、玩冰车。
在培养宗教人才的修道院,学生所受教育包括三门主科(文法、修辞学、
辩证法)和四门辅修科(音乐、算术、几何、天文),不开体育科,平时也
不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违者要受到院方处罚。但如遇有节日庆典时,则可
破例允许学生进行跑、跳、投掷、举重、武装竞技等比赛。
对欧洲文化和社会产生影响最大的还不是上述体育活动,而是骑士体育
及与之相联系的文化和制度,欧洲中世纪的文化、社会、宗教等无不打上了
骑士体育的烙印。
骑士制度最初产生于意大利和德国。“骑士”一词最初用于指称男童或
仆人,后用于指出身于名门望族、曾在宫廷或封建领主的庄园中服过役、担
任过书童和从士并经过一定仪式授予较高军衔、可佩带兵器的人。
中世纪初期,由于战争频繁发生,欧洲的封建领主必须精通军事,因为, 
只有通过战争,他才能够保住自己的地产并掠夺新的地产、增加自己的财富。
贵族子弟被训练为骑士。他要学会穿戴盔甲,驾驭战马,持剑、盾作战。一
旦其军事才能和勇气得到认可,就举行庄严的仪式,授予他“骑士”的头衔。
要得到这一头衔,就必须不断练习。因此,体育在骑士教育中占据非常重要
的地位。骑士经常训练的项目有:骑马、游泳、投枪、击剑、赛跑、角斗、
射箭等。封建主为了训练骑士,经常召集他们比武。比赛形式有双人比赛和
集体比赛两种,双人赛就是两个全副武装骑士的决斗。他们手持枪矛和盾纵
马对冲,拼命往对方的铠甲和护心镜上猛砸,落马后便在地上用剑斗,直到
对方屈服为止。集体比武就是骑士的集体搏斗。骑士们以一定距离对峙,然
后就开始了一场小型的骑士战。除了比武以外,骑士们还常在封建主的城堡
附近举行跑、跳、投掷、角力、游泳比赛。
与骑士相关的体育活动还有马球。这是参加十字军东征归来的骑士从东
部引进来的。并推广到整个欧洲。作为军事训练的马球运动,几乎在西欧风
行了5 个世纪。规模较大的马球比赛最初在普罗旺斯举行。公元12—13 世纪
是该项目比赛的极盛时期。
此外,还有两种运动值得一提: 
足球:史料记载,1175 年,伦敦大学生和年轻手工业工人之间进行了一
场足球赛。当时的球是实心球,可以用脚踢、盘带,也可以用手滚和带球, 
目的不是为了得分,而是将球送过规定的界线。可见,当时的足球和游戏还
没有分开。
斗牛,斗牛源于古代狩猎活动,公元13 世纪,斗牛成了竞技表演,在西
班牙和法国南部最为流行。斗牛时用矛挑斗使牛发怒,既有斗牛士的灵巧, 
又有执矛骑马者的杂技。此后在西班牙的大小城镇出现斗牛竞技场,斗牛成
了西班牙的“国技”。

三、西欧中世纪教育
1。基督教的教育
自公元1 世纪到公元5、6 世纪,基督教广泛传播于西欧。渐渐地,基督
教成为一种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在意识形态领域也居于独尊的地位,它垄
断了中世纪的教育。因此,西欧中世纪的教育带有浓厚的基督教色彩。
家庭是基督教的第一个教育机关。最初,信奉基督教者一律都是成人。
当一个成年人走进教堂并庄严宣誓忠于基督教教义后,他就尽力把子女也训
练为基督徒。父母向子女传授基督教的道德、智识观念,教子女学会做祈祷、
唱赞美歌以及简单的读书、写字、作文等,或者向子女讲述宗教伟大的事迹, 
以培养子女敬虔、忠贞的德行。奥古斯丁就把他的早期教育归于其母亲莫尼
克。公元6 世纪以后,基督教的教育逐渐超出了家庭的范围而走向学校。在
中世纪,实施基督教教育的学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修道院附设的学校,一
类是由教会和政府设立的学校。
(1)修道院学校
修道院学校发源于修道院制度。这种修道院是从罗马帝国后期开始兴起
的。由于基督教徒时刻面临着殉难的危险,有些人发现在通常的环境中无法
生活下去,似乎到处都是腐化与邪恶。一部分入便逃到山中或沙漠里隐居起
来,每天祈祷和自我折磨以求得到宁静与安全。公元4 世纪后,这种孤独生
活的场所成了僧侣公共修养的机关。公元4 世纪中叶,埃及人帕可密在尼罗
河三角洲的达宾尼岛上建立起第一个修道院。之后,这种修道院制逐渐推广
到希腊、意大利、西欧诸国及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处。到第5 世纪,修道院
已成为基督教世界最重要的组织之一了。
在修道院的发展中,以圣·本尼迪克特(公元48O—548 年)所建的寺院
影响最大。圣·本尼迪克特出生于意大利一个贵族家庭,15 岁开始隐居山林, 
励行基督教的修养,到公元529 年出山,在位于罗马与那不勒斯之间的卡西
诺山建立修道院。随着修道院日渐著名,各方来的僧侣也越来越多。本尼迪
克特便制定了一个《管理条例》,主要内容有三项:a,凡欲为僧侣者,先试
习一年,不合格者令其还俗;b,凡愿为僧者须把全部财产捐给寺院,并终身
不娶,服从一切命令条规;C、凡为僧侣者,须寄宿于寺院。此外还规定,修
道士每天除礼拜仪式外,还要从事耕作、慈善事业、阅读和抄写等。这些规
定大受世间欢迎,许多修道院纷纷模仿,所以,本尼迪克特修道院创办后不
到一个世纪,这一类修道院便达250 多所,其范围也从意大利扩及到英国、
法国、比利时、奥地利、瑞士等国。
大约在公元6 世纪,修道院就开始附设学校,即修道院学校,到公元9 
世纪时,各修道院均设有此种学校。公元12 世纪初,仅法国就有修道院学校
72 所。
修道院学校办学的目的是培养僧侣。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