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锦衣为王 >

第434部分

锦衣为王-第434部分

小说: 锦衣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倒不知道他来做什么”

    彭时大为摇头,太子最近不喜欢听书也就罢了,也没有以前那般好学。想来是这一次的事给太子不xiǎo的压力。

    试想,皇帝手中做成这么多大事,权臣地位日渐稳固,将来太子登基后又怎么用自己的人,怎么从现在的利益集团中找到缝隙和漏dòng?

    大明虽然皇权至上,可新皇也总得有几年才能叫大臣服服帖帖的听话做事,就眼前这局面,新皇上来不被驾空就可以念佛了,太子想起这种事自然大觉头疼,所以心绪不佳也不足为怪。

    只是,如果自甘堕落,那就是另一码事了

    “不行,得想想办法才是”彭时忧心忡忡,急步而出,自是回府找心腹商量去了。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给太子找到信任的东宫属僚,时时能在太子身边劝谏于他,使得太子遵循正道,不然的话,之前这几年的功夫,可就全白费了

    ……

    “臣见过皇太子殿下”

    万通已经久不进内廷,从甘州那种鸟不拉屎的边境熬下来,真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头。吃不好睡不好也还罢了,嘴里经常喝风吃沙也还罢了,但边境地方并不太平,经常有呼啸而来呼啸而去的méng古骑兵,经常就有流放过来的犯官莫名其妙就被砍了脑袋,要么就被铁矛捅的稀烂,死的惨不堪言。

    运气好的,也可能会被shè死。

    大明边军和méng古人是天天开战,几乎无日不打,大家都在边境上互相打埋伏,用弓箭shè背心的办法互相点名,有时候走着走着,后面的人越来越少,等轮到自己惊觉时,后背心已经是多了一枝铁羽,从后xiōng透心而出,一旦如此,就必死无疑了。

    他这种流放的犯官,人谁来管他是不是东宫的亲戚,况且万氏没名没份的,这种话也无从说起。铠甲没有他的份,也不会有护兵,更是每天都要服苦役,轧草料,半夜起来喂养战马,这段日子,也真真是不堪回首。

    还好,太子暗中设法,终于保了他回来,官儿是暂且没法当了,暂且补了个旗手卫的总旗官,方便凭腰牌入官,如今的情形,凭太子的权势也就只能做到如此了。

    万氏兄妹自然很不服气,对张佳木等掌握重权的大人物,心中的仇视与敌意也就更加的浓厚了。

    “你怎么现在和我这么生份?”皇太子和万氏形同夫妻,对万通这个大舅哥当然也是另眼看待,就在起居用的内殿见面,根本不避讳什么,等万通叩了一个头之后便叫起来,口中只道:“你就和内廷里的人一样,见了我的面打个千就是了。”

    “是,臣听殿下的吩咐。”

    “回来有日子了,只当个总旗官,还过的惯不?”太子沉yín着,看着毕恭毕敬的万通,心里也觉得很窝囊。

    按他的意思,万通虽然犯过,但毕竟是自己的姻亲,xiǎoxiǎo惩戒也就罢了。谁知道张佳木居然真的把此人流放甘州,一点面子也不给他。

    现在人nòng回来了,却有点躲躲藏藏的不敢见人。

    府军前卫的李chūn原本是太后的亲戚,和太子的关系也很不坏,原本是想把人补到府军前卫去,不拘补个百户,将来再想升官的事。

    但李chūn和张佳木走的甚近,居然一下子就回绝了。

    再看看内廷之中,张佳木势力也伸进来不少,太子已经感受到不xiǎo的压力。当然,他也对皇帝颇有意见,最近老是不愿去皇帝那边,心里的抵触也是要紧的原因。

    不过,皇帝只要健在一天,太子也就只能俯首,现在只是闹闹xiǎo意见,但叫他怎么样,倒也是不敢。

    “相比甘州,已经是天堂了。”万通一脸谄媚的笑,向着太子又打了个千,笑道:“都是殿下天恩,臣肝脑涂地,无以为报。”

    “xiǎo事罢了。”太子神sèyīn郁,也是觉得没有什么可喜欢的。

    “就是,xiǎo事罢了。”万氏坐在一边,正替太子剥食荔枝,此时白了万通一眼,面带薄怒,道:“张佳木当初看他很恭谨,现在才知道,竟是匹白眼狼”

    “可不”这个话题万通也是深有同感,当下便愤然道:“他自己家资何止万贯殿下大约已经知道了吧?”

    “什么?”太子很注意地问。

    “余子俊那厮,向来号称清廉正直,现在看来,居然也是假的。”

    “此人……”太子倒素知余子俊的,虽然他还没有正式理政过,但朝中的大臣品行和能力如何,倒也向来就很关注,毕竟他是一国储君,在政务和人事上,皇帝都是有意无意的叫他学习和熟悉,万一皇帝暴崩,他也可以尽快的进入状态来掌握权力,处理政务,使得这个庞大的帝国不至于因为突然失去掌舵人而沉没。

    余子俊在太子的了解中还算是清廉,人也正直敢言,为人强项,敢于顶撞上司。这样的人居然是伪君子,连太子也不大敢相信。

    “殿下大约还不知道吧?”万通道:“张佳木要铸银币,叫什么‘废两改元’,就是说,以后大伙儿不必使银子,直接就用他铸的银币。”

    “这事儿,我是知道。”太子点了点头,道:“父皇很赞赏,张佳木的说帖我也看了。老实说……瞎,管他呢,你见过这种银币没有?”

    “臣现在身上就有一些,搞到这些,可是真不容易。”

    “咦”太子很是惊奇,忙道:“是不容易,我想nòng一些看看也不大容易,又不能拉下脸找那厮要,你既然有,好的很,拿来给我看。”

    万通nòng到这些确实是huā费了不xiǎo的功夫,现在铸币改元还在筹试之中,京师炉房也曾试制了一批,但无论是huāsè纹饰的jīng致和硬度,还有那些防伪的标识都是远远不如张佳木在鲍家湾的制币厂所出的漂亮jīng致,而且,后者更加的不易仿造。

    所以在论证之后,户部和工部等关系的部mén已经会议决定,就jiāo给张佳木的制币厂来铸造,当然,也不是白造,银息钱息这一块的收入,要有相当一部份落在张佳木的手里。

    这算不算是公然的féisī,京城中人都有议论,但张佳木却也是当仁不让。京城中的这些人哪里懂得,制成镙杆,水力冲压的机器,打造模具,从成功到出品,多少万的银子本钱投下去了,这些人还以为就是京城里的那些炉房,用人力锻打烧制就能nòng出银锭来

    太子和东宫中人当然也不懂这些,他们只是觉得,张佳木身为大臣,对别人要求严格,一点儿错也不能容,这几年不知道抓了多少人,流放了多少,又杀了多少,可他自己呢?生意做的风生水起,葡萄酒卖的火爆,各种蔬菜供应京师,捞了多少银子?

    现在又有邮传马车,更是把整个北中国的铜钱都赚到一个人手中,再有这制币厂,大明一年总得铸好几百万的银币,没准儿还不止,太子和他的身边人对经济之道是一点儿不通,但这不妨碍他们用羡慕和嫉妒的心理去想张佳木和他的废两改元的大事业。

    “哼,左右不过是捞钱罢了。”万氏一边把一颗荔枝塞到太子的嘴里,一边这么向众人指出她心中认为的事实。

    “对,对”万通很起劲的叫道:“就是捞钱。这厮,大jiān若忠,连殿下也被他哄了很久,现在天下人都夸他能,殿下将来……”

    “说”

    万通说的起劲,却是把心底最隐秘的话也带了几句出来,一时醒悟,却也是不敢继续往下说。但太子却不依他,沉着脸喝道:“在我这里若是说话说半截,你下次便不要再进来了。”

    “是,是”万通无奈,只得xiǎo心翼翼的道:“将来怕尾大不掉。”

    “哼,也罢了。”这话也是太子心中最大的隐忧,但哪怕是对万通也不便直说,当下哼了一声,又道:“把银币拿来给我看”

    “是,殿下请看”这是万通早就准备好的,把怀中的布囊一掏,然后往桌上一倒,几十枚金币和银币就发出悦耳的哗啦声,在大理石的桌面上luàn滚起来——

    祝大家中秋快乐啊

    阖家团圆,欢欢喜喜,开心平安就是福。

第五卷 权倾天下 第六百四十四章 黯淡

    第五卷权倾天下第六百四十四章黯淡

    “不坏,做的还真不赖。”

    太子毕竟是一国储君,见识还是有的。眼前的金币都是一两一个,拿在手心里很是重实,比起元宝来,这种金币当然更容易携带和使用,更加方便确定币值。

    事实上如果黄金储量足够的话,实行金本位更加的方便和容易和国际接轨。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最多百余年后,大航海时代就要到来,中国也会开放海禁和各国贸易,而以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和手工业的发达,还有茶和丝绸这种独特的商品所带来的贸易顺差使得大量的白银涌入中国。

    但中国也有吃亏的地方,就是金银兑换。

    中国的金银比并没有反应中金银实际的比价,在明朝中后期,金银比一直是固定的一比十,最多到十二左右,也就是一两金换十两银。

    但国际上的金银比是一直浮动的,在欧洲,白银大量涌入的时候,黄金兑白银最高高出过二十。

    这就很有利可图了。在白银涌入中国的同时,欧洲人也从中国nòng走了大量的黄金,从中国兑换黄金再运到欧洲,在当时居然也有利可图。

    这种怪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国是白银货币,黄金虽然是比白银更贵的贵金属,但它其实是没有货币属xìng的。

    这与欧洲不同,欧洲自从英国的金本位正式确定之后,黄金就是不折不扣的货币,而且是最贵最保值的货币,所以地位一路水涨船高,不远万里跑到中国来换金子,也就不奇怪了。

    张佳木要做的,就是不论如何,先他娘的做了金币再说。和银币一起推到市场,虽然不是金本位,但是把金子的货币属xìng先确定了再说。

    不然的话,百年之后还得再吃一回亏不可

    眼前金币和银币luàn滚,殿内诸人的眼珠子也是跟着这些钱币来回的luàn滚。都说黑眼珠见不得白银子,眼前这些钱币虽不是马蹄金和银锭,但其蕴含的价值,却是谁都知道并清楚的。

    “这件事,确实是有利可图,不过,我很怀疑能做多久,又能不能彻底做下去。”

    明朝统治者都是一群懒鬼,包括皇帝和大臣在内。很多事因循苟且,得过且过。就象铸银的事,银息再高,奈何皇帝和百官都没有兴趣,所以压根没有人理。

    铜币也是如此,二十万两银本投下去,最少能收益翻一倍,但终明朝二百多年,就没有哪一朝能真正大量投入银本,真正把这件事给做好的。

    官员们都不懂,又顾忌开矿生事,皇帝虽然想开矿,但大臣们又会反对,因为开矿要派内shì宦官,侵犯了文官的利益地盘,彼此争斗,流毒无穷。

    大家彼此拆台,后来就干脆什么事也不做最安稳,这么有利的事,经常无银投入,或是一投投个几万两了事,这般滑稽的事都可能发生,太子现在的担忧当然也是情有可原。

    “听说,”万通在这种事上确实很上心,一想到人家能搂进几十万上百万的银子,他的心里就跟猫儿挠似的难受,看了看太子,他又接着道:“铸币是民间用,所以干脆民间自己铸,一年铸多少,各大商家分多少,流通到各省多少,都由铸币咨议局的商董自己决定。”

    “商董?”

    “是的。这是余子俊nòng出来的玩意,他这个铸币大使以后只管监督,防止偷斤少两,或是有人仿冒,一旦发现,就非严办不可。官府只管这么督导,至于铸币的数量,如何流通,领取,保存,流通民间使用,铸多少,分多少,各省的额子是多少,都由现在的商董来决定。京城里有总局,各省有分局,总局的人由分局会议选出来,一年开多少次会,决定多少事,都由典章制度来决定。”

    “成这个商董,有什么条件没有?”

    “有,家产在十万以上的,才有资格。”

    “胡闹,太胡闹了”太子面sè铁青,恨恨的一拍桌子,骂道:“这不成了唯利是图,铜臭之气臭不可闻这成何事体,余子俊也是国家大臣,怎么敢如此的胡作非为”

    “哼,可不是么。臣刚刚就说了,这种事余子俊也做的起来,以前的廉洁奉公,想来都是装的。”

    “这种事,朝中无人说话么?”

    “张佳木熏灼之时,谁敢和他顶?”说到这,万通也有点儿垂头丧气的,想了一想,又道:“百官现在都人心惶惶的,都察院现在落在赵荣手里,这厮是张佳木的亲信,下头的言官都被他看着,六科十三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