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锦衣为王 >

第435部分

锦衣为王-第435部分

小说: 锦衣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佳木熏灼之时,谁敢和他顶?”说到这,万通也有点儿垂头丧气的,想了一想,又道:“百官现在都人心惶惶的,都察院现在落在赵荣手里,这厮是张佳木的亲信,下头的言官都被他看着,六科十三道,人人自危,谁敢出来说什么?况且,最厉害的一招,就是张佳木夹袋里的年锡之,听说被他推出来兼任通政司副使,将来肯定扶正。殿下,您老瞧吧,通政司一落入他们手里,什么反对的奏章都进不了大内了”

    明朝制度,任何奏章在成为公文圣旨之前,都必须由通政司过滤一次,不合格的不规范的或是言不及意的,通政司可以直接就发回,或是干脆不加理会。

    毕竟明朝是允许民间上书言事的,这一点不象清朝,清朝的百官还不一定有直奏之权,有直奏之权的就不是普通的官员,而是大臣了。明朝则不同,上到文武官员,下到秀才生员,都可以直接上书,如果没有通政司这个专mén的衙mén来遴选过滤,恐怕司礼监和内阁成员都得加倍才成。

    把通政司掌握在手,也算是一种政治上的手段,毕竟三人成虎,皇帝再信任,也驾不住天天有人吹风,时间久了,就算不怀疑也怀疑了。

    “哼,他这人……”太子心情很是矛盾,要说张佳木有不轨之意,他自己也不大相信。但这个臣子越来越跋扈,远不如天顺早年那么恭顺,也是实情。

    “这件事,我得空和皇上说说吧。”太子信心不足的样子,“不过,怕也没有什么用。”

    “我看xiǎo爷不必管。”万氏适时chā嘴,冷笑道:“这是国事,现在xiǎo爷还管不到这些,由着他们闹就是了。”

    “是的,是的”万通深以为然,看看四周,都是太子心腹,但仍然xiǎo声道:“姑且待之,殿下,臣以为,以俟将来”

    话中的意思,当然就是叫太子容忍,将来即位以后,再来算账。

    “不成,由得他们这么胡闹,将来怎么收手?”

    太子心中确实是对这些事大不满意,luàn改成例,不把祖制看在眼里,大学士全部改成一品官,又确定大学士可以管部,明文规定如此,比以前用尚书做大学士的做法更明显了许多,这样下来,大学士的权位越来越重,对君权的牵制是很明显的。

    听说,还有建言,就是皇帝没有留中权。

    留中,就是把不合心意,或是皇帝心里没有定论,或是牵扯太大的奏章留在内廷不发,或是暂且不做处理,或是干脆置之不理。

    一般情形下,都是暂不作处理,等有了明确的说法再说。不过,在万历年间就是后者了,很多奏章万历皇帝干脆置之不理,叫它石沉大海了事。不管是骂还是夸,是请赈灾还是派兵,反正一律不理。万历和大臣们彼此斗法赌气,把国事当儿戏,后人再翻案,这一层却是抹不过去擦不掉的。

    留中这一层,算是皇帝的一种缓冲手段,有时候,也是公然耍无赖。

    比如某国戚犯罪,某给事中或是都察院的某御史弹劾,按律令的话,皇帝必须要处置,不然就无言以对。

    毕竟制定律令的也是皇帝,而且是开国皇帝,公然说不守律令,就是对推翻自己法理上第一人的地位,再蠢的皇帝也不会这么干。

    但,很有些巧妙的办法。

    留中就是办法之一,按律当斩,不然的话就是皇帝枉法。但皇帝也很妙,大臣杀气腾腾,奏章连上,奈何内廷好象邮传不到,根本接不到奏章,一封一封的进来,皇帝就是置之不理,当瞎子,聋子,反正我听不到看不到,奏章写的再多,也是白费。

    这种处理法,当然是公然的耍无赖,嘉靖年间的大礼议,万历年间的国储之争,被当废纸留中丢掉的奏章不知道有多少,大臣们恨的牙齿痒痒,但也是没有办法。

    留中权一取消,等于皇帝无形之中给自己套了一根枷锁,任何事情,只要臣下在法理上是对的,皇帝就没有权力置之不理,原本可以用耍无赖的法子来冷处理,现在要么就直接不要脸了,直接宣布律法无效,不然的话,只要事理明确,就bī的皇帝必须做答复不可。

    以太子看来,做这种建议的人,简直该杀。

    但他的父皇并没有太大的意见,原本当今皇帝就还算勤政,而且也极少悖于法理行事,所以这一条建议不仅可以提出,而且,极有可能通过。

    一旦正式通过,行之有年,就将成为不可动摇的祖制,一想到此,太子心中就是一片冰冷,哪怕就是一国储君,也居然有前途黯淡之感了。

第五卷 权倾天下 第六百四十五章 无声

    第五卷权倾天下第六百四十五章无声

    天顺三年四月。

    经过半年多的折冲,jiāo锋,斗争,谈判,妥协,好歹,新军制是确定了下来。

    在此之前,百官俸禄制度议定,地方暂且不动,中央已经开始实行新官制。至于涮新吏治,则仍然在初步的筹备之中。

    太常、鸿胪、宗人等闲曹衙mén或是裁撤,或是归并到别的部mén。

    吏部和户、礼、兵、刑等部,也进行了革新,但千头万绪,很难一下子就完全办好。老实说,半年多时间能把事情办成现在这样,已经算是出乎不少人的意料之外了。

    唯一顺顺当当进行下来的,就是火耗归公这一桩事。

    今年的火耗征收标准,从京师到江西、闽浙、两广,都全部按县一级额定了新的标准,而任何县官,也再不准自己规定火耗的征收水平或是截流。

    当然,大家也是知道,地方官员新的俸禄标准和新吏治都会紧随其后,原因也很简单,火耗一归公,还有诸多摊派杂税都整理合并,地方财政会按照县官原本的幕僚人数和地方的实际情形先确定新吏治下的吏员人数,还有官员人数,地方的机构都会进行调整。

    以张佳木的建议,地方事物,不外是几种。户籍管理、土地和耕作、水利、仓储、商品流通、征税、最后是很重要的治安管理。

    前几种,以县为单位来管理就很好了,每县分为若干区域,派出吏员分别管理,而县令和县丞则总司其司,底下,会有功曹、户曹、农曹、金曹、仓曹、水曹等属吏,俸禄则从三百石到二百石到百石不等。

    最底层的记事书名,则斗食就可以了,一般以生员学徒充任之,反正抄抄写写,每天管饱,费用并不高。

    原本县官的sī人助手成为正式的国家吏员,领取国家拨给的俸禄,这样一来,县官俸禄定在四百石到六百石间,或是折银为四百两左右的年俸,以当时的物价来说,则是一种合理的高薪收入了。

    把这些理顺了,用多少吏员,原本的火耗和各种杂费是多少,截流的关卡商税的数字又是多少,驿站摊派和一年的公费银子是多少,比如雇佣的杂役,马夫等等。

    把这些算清了理顺了,一年该多少银子,用多少人,可就是清清楚楚了。

    而把户籍、农田水利、道路桥梁,当然,还有公文、人事、档案等等都nòng清楚,搞明白,记录在案,其实也就是一个县丞带着户曹和功曹等辅吏就能办的很漂亮的事。

    如果吏员经过正经的训练,而且有丰厚的俸禄,有提升的可能,有荣誉,要紧的是还有无数不在的监督,地方上的事,则自然可以办的很顺畅了。

    至于最重要的治安,锦衣卫原本可以接下来,但张佳木无意于此。

    特务组织来搞地方治安,一时会收效很厉害。能震慑很多人,事实上,锦衣卫在北方练兵,打仗,而驻守地方的分卫拿什么来练新人?

    当时的北方平原,山东、河南地广人稀,山西到河南,直录到山东,到处都有打劫拦路的强盗,念秧贼、xiǎo偷、坊中无赖子,多的是。

    拿他们练兵,正好合适,新人见见血,多和这些人打打jiāo道,自然而然就成了熟手。

    但这并非常态,只能说是一种权宜之计。

    至于地方治安,县和府一级都有法曹,但并非管刑律治安,而是管理监狱,档案,看押人犯,调解民事纠纷。

    真正的刑法部mén和组织,并不按照行政区域来划分。

    事实上,将来通信和jiāo通条件更好时,税曹也可以成为垂直的行政部mén。而现在是更重要的刑案律法直接垂直,由刑部派驻各地,按jiāo通和地方的人口多少派驻,或多或少,直接由刑部来定。

    至于观察刑部执法,确定犯人罪名,甚至在张佳木的想象中,将来刑部只管查案破案,抓捕犯人,至于确定罪名,提起诛讼则是大理寺。

    而判案,则是不仅在地方上独立,在中央也要独立的完全的更具有权威的新的判案冲mén。

    比如,法部,或是最高法院。

    地方吏治的涮新改革,在张佳木来说,其重要xìng,其试验成功的要紧xìng,当在改革官员俸禄和火耗归公之上。

    是的,远在其之上。

    中国的问题和麻烦,其实就在于对百姓的直接管理。秦朝是jīng细管理,用严刑酷法加上大量的文法吏来牧民。

    但这种做法,在当时的条件下管理关中和巴蜀证明可行,秦国的百姓在几百年的秦法管理下很愉快,不仅没有不适应,相反,还建立了一个超级帝国。

    这个帝国,是农耕和战争的hún合体,是一个古典军国主义的怪物,它的缺陷xìng就在于技术上的不支持。

    秦国的管理办法,根本没有办法有效的管理灭亡六国后的庞大领土。

    从上到下,都陷入一片茫然之中。

    始皇帝的很多做法,比如迁六国豪强充实关中,后来的汉高祖,明太祖,都这么做过。事实上,这种做法是有效的。

    但也仅限于此了。秦国很快陷入了自己设置的怪圈,秦始皇在时,这个帝国就已经开始了崩溃的进程,后来的二世和赵高,只是加速进程,使得百姓可以更快一点儿解脱罢了。

    就算是扶苏没死而即位,除非秦改弦更张,不然的话,仍然唯有失败一途。

    张佳木现在的牌仍然不多。

    道路情形当然比秦强,朝廷对豪强的控制当然也比秦强,在道义上,经过儒家千年的努力,皇权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这一点当然也比秦强。

    但也就只有这些了,在目前的情形之下,想有野心彻底改革儒家模式下的模糊统治,依靠士绅和宗族和儒学在民间的基础,比如生员和秀才来进行道义为主,政治为辅的统治方式,而施行类似秦朝曾经努力过的统治方式……这是一场冒险,比王莽还要冒险的多……而王莽毕竟还是一个皇帝,在早期还有崇高的声誉,张佳木到目前为止,还不能算是能控制一切的权臣。

    牌不多,就只能好好的打,绝不能出错一张。

    现在的情形,正在按有利的方向走。

    按张佳木的预估,原本一个县正式的官员有六到十个人,正式在编的吏员有三十人,但实际上吃财政饭的可能有超过一千人。

    负担太重了,非改不可

    就算是后世养活的人更多,但现在的收入来说,这么多人,就是一群群的虎狼,他们路段在百姓的身上,吃的就是不折不扣的人间血ròu

    因为非正式收入就需要非正式的收获渠道,分润分féi的人太多,造成重复làng费,循环征收,按现在的这种做法,官员和吏员人数会增加很多,但实际上百姓的负担可能只有以前的十分之一,甚至连十分之一也不到。

    毕竟,再也不会有县官可以带几十个师爷,再养活几百上千个衙役和帮闲了。

    这当然和灰sè收入或是贪污所得差的老远,苏杭一带,一个县令稍微不要点脸,一年几千两银子唾手可得。就算是寻常xiǎo县,一年千把两千的,也并不太困难。

    不过这银子现在却是拿不得了,烫手。

    锦衣卫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扩充,触角已经正式伸过长江,开始在南京和湖广、闽浙一带扎下根来。至于北方,更是锦衣卫原本的势力范围。各地的分卫建立超过半年,新人的训练结束,充实各处,到处都是锦衣卫的分部,暗探密布,监视一切可监视的人或事物

    妖言huò众者,百官中贪污或是奉职不谨者,为富不仁或是致富手段不合法的商人,bī良为娼的无赖子,行窃打劫的强盗xiǎo偷,或是偷佃户的地主等等……只要是锦衣卫想发现或是愿意发现,总能逮到这种自寻死路的人。

    在整个北中国,锦衣卫的人数怕已经超过十万人,而驻守在京师和九边的缇骑人数也很多,锦衣卫不仅是特务组织,而且已经在向正经的军事组织过度,缇骑的骑兵武校,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