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警察趣事 >

第16部分

警察趣事-第16部分

小说: 警察趣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死者年约四十,身体强健,衣着都是名牌,钱包,手杖都被埋在一起。
  同死者埋在一起的,还有一条黑背牧羊犬,死者的头上,有两个弹孔,被法医们鉴定为致命伤。
  待续
  京师四小名捕系列之外一篇 老八路的生存奇迹
  警察的生活,如果不谈政治,很有点儿象当年的捕快,而北京的警察,就有点儿象大宋朝开封府的王朝马汉了。
  然而,象七侠五义里面名捕们有时候会被包大人派出去护送或者照料某位大臣或郡主逛街一样,北京的警察有时候也会接受点儿与侦破无关的接待任务。
  老尹提到他负责的接待任务中,最印象深刻的是在退休前一次带一批老八路去参观军事博物馆。
  这些老八路,既不是什么高官,也谈不上战功赫赫。按照中国传统征兵和戍边的传统,这些普通的华北农家汉子或者在抗战胜利后,或者在建国后,或者在抗美援朝后,陆续地离开了军伍,心满意足地回乡种地去了。今天,在他们身上,已经很难看到“老革命”的痕迹。
  那么,他们怎么会到北京呢?询问之下,才知道是因为其中一位癌症已经扩散,时日无多,这才通过民政的帮助重新相聚,然后集体去北京看看天安门,在军博这个老兵心中的圣地完成最后一聚。(看过华虎关于部分老兵生活困苦的报道,看来近年来民政部门对他们的待遇有所改善)老尹费了好大力气才能认出哪位是今日的主角,因为老兵们无论神情还是相貌看来都实在太相似。只有依靠他多年经验,才通过脸色(化疗后人的皮肤会有些变化,变得近似透明)终于识别出来。
  京师四小名捕系列之铐你没商量
  写之前先说件让人快意的事情,前两天写了位命特别硬的老八路,写完,才知道这个几年以前就被医生判了死刑的老爷子,今天还活得好好的呢。前两天老尹还特意带了礼物去看望过,老爷子说上回去看,大夫又跟我说还剩仨月,到今儿个顶了俩多月了。。。
  老爷子命硬,祝老爷子继续顶下去。
  回过头来说正题,铐人是警察的基本技术,可有特殊的时候,你还真不好掌握,比如有位老牌警官就有这样的经验。为了不给人家惹麻烦,就把这位称作老K吧。
  老K是个不错的警察,不过我对他的了解限于介绍侦破经验的材料。公安局内部有定期介绍经验的材料,写得都绘声绘色的,老K文笔不错,当然也可能是谁代笔。我记得他是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在材料里面,他写了个有趣的案例,是关于怎么铐人的 – 您说,这老警察老警察的,抓贼动辄三位数,铐个人还值得介绍经验么?
  当然了,因为老K碰上的情况颇为特殊。
  冬天,在公交车里怎么抓一个穿军大衣的扒窃犯 – 老K是亲眼看着他扒了一个包,可是您想过没有,咱人民解放军的军大衣袖子长,把手腕子都笼着,你怎么能一下铐上他呢?
  而且,警察的思路和我们普通人不一样,老K在文中写道:“我当时穿着便衣,威慑力不足”
  便衣也是警察么,有什么不一样?这句话怎么理解呢,当时我还问过别的警察,人家说是这样的,一般你要穿着警服铐谁,那说铐谁就铐谁,老实着呢。但是便衣就不一样,便衣的危险性要大得多,对方反抗得特别厉害。应该说,见到警察,贼总是怕的,但表现形式不同,面对穿制服的,他哆嗦,你让往东就往东,你让往西就往西,面对穿便衣的呢?他惊恐,第一个反应就是挣开了跑。这在心理学上是怎么回事儿,恐怕还挺复杂。
  老尹就有这个体会,我写他送盲流去医院的时候讲过一句话,说老尹在医院门口抓号贩子,那号贩子打到光膀子,战斗力特强。
  这是个真实的案子,算是老尹大意失荆州。当时是全市打击号贩子,冬天。老尹他们属于临时抽调的警力。别说,老尹的眼力走那儿都威风八面,在同仁医院门口,几分钟就判明一个号贩子,上去就给铐了。
  以老尹的经验呢,铐了带走就完了,从来如此。他忘了自己这时候穿的是便衣,在号贩子眼里可没有穿警服那么可怕,一铐,立刻就开始满地打滚,嗷嗷叫着边打边跑,抓住脖领子,一甩,大衣不要了,跑两步又被抓住袖子,一扯,棉袄也不要了,再抓,哧,衬衣撕了,光膀子了。。。
  就那也不干阿,雪地里打着滚跟老尹干,别看对杀人犯一个能抓他四个,都铐上了老尹还真没见过这么顽强的  “那铐子就是个铁圈,疼是疼,可他要不怕疼,他还真不把铐子放在眼里。”
  下来一头热汗的老尹感受就是八十岁老娘倒绷孩儿,打雁的让雁鹐了眼,而且直说以后我能不干便衣,就不干便衣,太危险。
  老K这次的局面就是一样麻烦,他看见了,想抓,可是他也有经验,觉得事情难做。
  第一,你得铐得上他,那么长那么厚的军大衣袖子你怎么铐?
  第二,铐上不能让他跑了,你没警服他可能拼命。被《金盾》称作“反扒战神”的老王,手上一个大疤,作了三次手术还没好利落,就是让一个老贼咬的。
  第三,铐上你还得立刻把事主扣下,这年头人怕事,不扣下事主他可能为了避免生事就溜了。可是老K只有一个人,他没助手  他是上班路上,哪儿来的助手呢?
  也就是老K了,他这个案子的处理,既然上了资料,就应该算是经典了。
  他冲着那贼“咣”就撞过去了。
  干吗去撞那小子呢?撞趴下他?
  那还不如照脑袋一家伙管事儿呢,众目睽睽之下,就算对嫌疑人也不能这么干(背后如何?反正打我认识这几位手里出去的,他要说自己受过警察虐待什么的,医院肯定诊断不出来。)
  那干吗去撞呢?
  是啊,那扒手也一愣,转回头来很凶地看了老K一眼,马上就收回去了。
  因为老K这时候的形象一点儿不象好人,横眉瞪眼,一米八多的大个,整个一北京人常说的“杠X”,撞完人还跟人没完没了,没事儿找事儿的主儿。
  果然是没事儿找事儿,老K撞了人家,还冲那扒手骂一嗓子  “你丫站不稳阿?”指指上方地铁扶手的吊环,“扶着点儿阿你!”
  扒手能扶着么?他两只手互相掩护着都有任务呢。
  不过现在不是已经扒完了么,那小子看看老K的模样,不愿意找不自在,悻悻地向上伸手拉住扶手的吊环 … 这往上一伸手,腕子就露出来了。。。
  老K眼疾手快,一抬手,咔嚓,就把这小子铐上了。
  不等他反应过来,反手顺势一拉,咔嚓,另一个环铐到扶手的立柱上了。
  周围人大哗,扒手也大惊,嗷嗷叫,又蹦又跳。
  老K连理都不理他们  废话,把你都铐柱子上了,你小子要随身带着电锯我佩服你,不然我不摘你就挂那儿吧。拼命?挂在柱子上我倒看你怎么个拼法  回手一把给事主拉住,亮证件:“同志,我是警察,你丢什么东西没有?”
  后边的事儿,就不用说了。
  那天看这材料的时候,我在老尹副座上,他开车,看着,我就问:“老尹阿,那人铐上,真挣不开,卸不下来?”
  “是啊。”老尹说着,怕说服力不足,抬手拉开杂物箱,里边就有一副铐子呢。拿出铐子来,老尹一手扶方向盘,一手拿铐子往自己开车的手腕上一搭给我演示。他干这个很利落,而且丝毫不影响开车。老尹曾给我在京顺路上表演过自己的驾车技巧,在车流里面高速倒车五百米不影响交通,那是真正的实地演示,周围是毫无所知的各种车辆,看得路边擦车的几位大妈拿手指着目瞪口呆。这番表演让我对中国警察的技术水平评价大为改观,看来各种大赛中国军警夺这个冠军那个冠军是有基础的。而且看他那个信手拈来的架势,电影里头的追车镜头就显得太做作了。老尹说这是工作所需的基本水平,不过也不是每个警察都能做到的,你得用心。
  看来,实在没活儿干,这些退休的老警察去警匪片拍个飞车镜头什么的,也足够出彩了。
  老尹比划着给我看: “老萨你看啊,这铐子上带齿儿的,一铐上,你越挣扎,越往肉里陷,根本卸不下来。”
  哦,这样的,我还头一次知道呢。
  谢过老尹,我接着看材料,顺口问  老尹,那您说这人拼命挣扎的话,地铁车厢的立柱会不会给拽断呢?
  老尹,这事儿你有经验么?你说呢?
  老尹,你。。。
  等会儿跟你说,没看我正忙着找钥匙呢?。。。抓人习惯了,刚才一顺手。。。把我自己铐方向盘上了。。。
  (最后这段儿,不是杜撰,大体真事儿略带夸张,弄得我们俩都乐)
  完
  京师四小名捕系列之俄罗斯职业杀手在北京 下
  自从写了这个话题,颇有些犯愁,写了一半,有不少朋友跟着提供材料了。有关朋友提供的,多是公开报道,其中和萨所说的案子最为相近的大约是下面的链接:
  链接出处
  其实呢,我写的案子,和上面大家提供材料的,很可能根本不是一个案子。大家看,那里面的俄罗斯杀手,叫基多夫,我所了解的那个案子,杀手叫基托夫。报道中的发案时间呢,是2004年,我了解的那个案子呢,是2006年,报道中的死者叫姜光辉,我了解的那个案子呢,死者叫兵总。所以呢,除了都是中国妻子雇凶为外国丈夫报仇,除了都有一个警察从中牵线搭桥,除了杀手都是冒充东欧某国大使馆工作人员作案,这两起案子并无相似之处。这么说吧,报道中的案子,既然是官方的报道,大家尽可以相信那是一个真实发生的案子,而老萨写的呢,则是一个传奇,大家只当是某种谣传吧,也许这个案子根本就不存在。萨姑妄写之,您姑妄听之。
  有些朋友劝我不要写这个案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案件的引发者,那位雇凶的中国妻子的丈夫,是一个日本留学生。
  中国和日本的历史情结,使很多中国人对所有的日本人抱有强烈的不满。因此,一个中国妻子为一个日本丈夫复仇,对象还是中国人,并不是我们国人所喜欢的故事。
  那我就讲讲我所知那段故事的前奏吧。
  今天,国际婚姻并不是件希奇的事情。然而,中日之间的国际婚姻,受到的压力,却相对来说比较大些。尤其是中国的女孩子如果嫁给日本人,受到国人侧目的程度,比娶了日本媳妇的男人要深得多。最多的白眼,是把她们看作为了出国不择手段的人。
  然而,有个中国的女大学生,和一个日本来的留学生恋爱了。感情这种事儿,我们每个人都说不准。这件事与出国无关,很多时候感情很复杂,但更多的时候,它简单得要命。
  这女大学生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她对日本留学生说,如果你要和我结婚,你得和我一起留在中国,我不能让人说我为了出国嫁给你。
  日本留学生同意了。
  他请女大学生一起去日本一趟,要回国说服自己的父母。
  日本留学生的父母很喜欢这个文静的未来儿媳妇,虽然这样的婚姻儿子要在异国生活,但还是同意了。而且,老两口还拿出了一笔积蓄,给儿子儿媳在北京创业用。日本留学生的父母不是有钱人,他们的积蓄不多,来的也不容易。老两口当年干得动的时候,日本的工资还不高。
  于是,两个不同国度的人结婚了,以后的生活怎么办呢?两个人想用那笔积蓄开个日本餐馆吧,日本留学生在中国这些年一直在想这件事,他觉得市场没有问题。
  可是,两个人都是读书的人,不知道在中国开个餐馆需要怎样的手续。女大学生想起来自己认识的一个叫兵的朋友似乎很有经验,就找他来商量。
  这位朋友果然很有办法,很快帮他们办好了执照和有关的手续 – 只是他告诉两人,你们的身份有问题,得用我的名字注册,我也好照应。
  日本丈夫有些担心,中国妻子劝他说这是朋友帮忙,谢还谢不过来呢。
  以后,夫妻两个人就起早贪黑地干起来,生意果然日日地红火起来。直到有一天,夫妻俩忽然发现账目有问题,他们的朋友兵,把大部分盈利和本钱,不知转到了哪里去了。
  吃惊的两人找到兵,对方已经换了一副面孔。
  按照兵注册餐馆时设下的圈套,餐馆的主人是他而不是这对夫妻,不要说利润,餐馆的一切包括本钱两人都无法拿回。
  官司在“关系”颇硬的兵(现在已经升级为兵总了)左右下,成了永远没有结果的漫长路程。
  没了钱,也没了店,丈夫病倒了在吐血,走投无路的夫妻二人只好东渡,做妻子的此时已经无法要求丈夫恪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