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后妃当国 --帝制中国的至尊红颜 >

第22部分

后妃当国 --帝制中国的至尊红颜-第22部分

小说: 后妃当国 --帝制中国的至尊红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吃下毒药,太子坚决不肯服用。无奈,孙虑借太子上厕所的机会用药杵将其活活打死。这一年,太子仅23岁。太子被杀,贾南风假意充好人,请惠帝以王礼埋葬。她以为除掉了太子,从此后患尽除,可以无忧无虑了,她哪里预料到,形势竟迅速恶化。 

    赵王伦见时机成熟,便秘密联络了梁王肜(司马懿第八子)、齐王冏(司马攸之子),共同起兵。永康元年四月三日深夜,赵王伦矫诏率兵入宫,早做内应的华林园令骆休,先把惠帝挟持到东堂,然后下诏召贾谧来见。贾谧刚到殿下,见情况有变,大喊:“阿后救我!”话音刚落,被就地斩首。已经控制了后宫的赵王伦,派齐王冏入殿捉拿皇后贾南风。 

    贾南风见齐王冏夤夜入宫,知道大事不妙,惊问:“你来此何事?”“奉诏书收捕皇后!”齐王冏接声道。“诏书当从我手中发出,你奉的什么诏?”贾南风色厉内荏地问道。齐王冏不再睬她,将她押着,出了后殿。来到门,火光中隐约可见惠帝的影子,贾南风远远地呼喊:“陛下,您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老婆让人家废了,到头来还不是废了陛下自己吗?”喊了一通,见无济于事,就又问齐王冏:“起事者是什么人?”齐王冏毫不避讳,答道:“是赵王和梁王。”贾南风听了,悔恨不已,恶声恶气地骂道:“拴狗当拴颈,我反倒拴其尾,也是活该如此。只恨当年没先杀了这俩老狗,反被他们咬了一口。” 

    走到宫西,看到贾谧的尸体,贾南风不禁高声号啕。哭声中,透出了她的绝望。 

    随后,贾南风被赵王伦废为庶人,贾氏党羽被一网打尽。她先被幽禁在宫中,后又被囚禁于金墉城。这里,成为贾南风的终了之地。几天后,赵王伦如法炮制,矫诏赐给贾南风金屑酒。贾南风一生善用权谋,到头来却喝下了自酿的毒酒。 

    贾南风废死以后,西晋王朝也并未因此走向太平。 

    赵王伦大权在握,竟野心膨胀,做起了当皇帝的美梦。永宁元年(301年)初的一天,他编造司马懿要他做皇帝的鬼话,逼迫痴呆的惠帝把皇位禅让给他。赵王伦废惠帝自立,党羽亲信大受封赏,甚至奴卒厮役也因功加封爵位。朝廷之上,顿时高官充盈。当时官员的冠服饰物要用貂尾,由于突然一下封赏了那么多人,貂尾不足,就用狗尾代替,当时人戏谑此事,编了一句谚语曰:“貂不足,狗尾续。”遂为后世留下了“狗尾续貂”的典故。由于赵王伦的大量封赏,国库储蓄根本不足以支撑,就连封赏官爵的印信也没有足够的金银冶铸,以至于有“白版之侯”的说法。赵王伦为了取悦人情,喜欢许以“苟且之惠”,这恐怕是历史上较早的“打白条”的记载了。 

    赵王伦的篡窃与倒行逆施,激起了齐王冏的反感,他联合成都王颖、河间王颙起兵杀向京师洛阳。很快,洛阳郊外成为战场。自此,兵伐纷起,战乱相继,直到公元307年,东海王越立晋武帝第二十五子豫章王司马炽为帝,改元永嘉,史称晋怀帝,这场在历史上被称为“八王之乱”的宗室之间的交相拼杀才暂告一段落。但战乱规模之大,已波及黄河南北;中枢政局的动荡,又激起了各地人民的起义,各少数民族的上层贵族也乘机起兵。从此,西晋王朝陷于无休止的战乱与动荡之中。贾南风死去仅十几年,腐败透顶的西晋王朝就被送进了历史的坟墓。此后,中原大地上形成了“五胡十六国”的混乱局面。这一切,曾经做了十一年皇后、专制天下的贾南风,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晋书》史臣曰:“南风肆狡,扇祸稽天。初践椒宫,逞枭心于长乐;方观梓树,颁鸩羽于离明。褒后灭周,方之盖小。妺妃倾夏,曾何足喻!中原陷于鸣镝,其兆彰于此焉。”正是对贾南风乱国一生的盖棺定论。 

《后妃当国》 身不由己——东晋康帝献皇后褚蒜子
身不由己——东晋康帝献皇后褚蒜子

    西晋灭亡,皇族司马睿在王导等人的鼎助下重新开国,是为东晋元帝。但是,东晋朝廷一直由琅玡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等世家豪族所垄断,从元帝时,就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皇帝的权限极小。当时一个叫韦华的人说:“晋主虽有南面之尊,无总御之实,宰辅执政,政出多门,权去公家,遂成风俗。” 
    东晋康帝皇后褚蒜子(324—384年),出生于东晋第二代君主晋明帝时期,孩提时代和青少年时期乃是成帝之世,后来嫁给了第四代君主康帝司马岳。她入宫以后,又经穆帝、哀帝、废帝(海西公)、简文帝、孝武帝六朝,历四十余年,曾四次临朝称制。每一次临朝称制,都是身不由己;每一次临朝称制,都貌似大权在握,在世家大族掌控的政权中,她不过是位身不由己、受人摆布的“皮影”皇后,而操纵她的正是东晋的士族门阀政治和豪门之间的政治斗争。

二十一岁的皇太后

    褚蒜子,祖籍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她的父亲褚裒,字季野,少年时代便有“简贵之风”,及其为官一方,更是清勤俭约。当时,士大夫以清议、玄谈相尚,不务实业,生活以糜烂腐化、放荡不羁为风度。褚裒却少言寡语,不随波逐流,并以此名盛当时。出于谯国桓氏的桓彝,誉其有“皮里阳秋”(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评论。阳秋,即春秋,晋简文帝母郑后名阿春,避讳而改)。出于陈郡谢氏的谢安对他也十分推崇,常说:“褚裒口虽不言,但四时之气俱备。”父亲的风标令誉,给褚蒜子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她的母亲谢氏也出身士族豪门。褚蒜子自幼明聪中慧,稍稍年长,谈人论事,出语不凡,历史上称其颇有“器识”。士大夫相坐清谈时,褚裒的这个女儿也时常是话题之一。 
    后来,东晋成帝司马衍之弟,时为琅玡王的司马岳长大成人,准备选择王妃。在众多的候选人中,褚蒜子以名家之女中选。不几年,年仅22岁的成帝在咸康八年(342年)六月一命呜呼。成帝之死,给褚蒜子身份的改变提供了契机。 

    原来,成帝病重之际,成帝的舅父中书监庾冰就对皇位继承人作了安排。庾冰认为,当时成帝的两个儿子司马丕、司马奕尚在襁褓之中,若是立他俩当中的任何一位,恐怕都难以避免出现皇太后临朝的局面。这样,秉权日久的庾氏兄弟,将会因此被疏远甚至遭到他人离间,失去目前的地位。于是,庾冰以国家多事、江北强敌虎视眈眈为由,建议成帝立长者为君,并直截了当地提出了琅玡王司马岳。在他看来,司马岳虽然年长,要是因其建议而称帝,不怕他不受操纵。中书令何充对此表示反对,但庾冰置之不理,成帝无可奈何,只得答应下来。 

    成帝死后,司马岳即位称帝,是为东晋康帝。安葬了成帝,康帝在大殿上朝见群臣,他对顾命大臣庾冰、何充说:“朕继承鸿业,全是二位的功劳呀!”何充接口奏道:“陛下龙飞九五,是庾冰的功劳。要是按臣的意见,就不会立陛下了。”弄得康帝十分尴尬。不几天,何充就被排挤出朝廷。显然,正是庾氏为了巩固其权势地位,康帝才得以兄终弟及,被推上了皇帝的宝座。琅玡王妃褚蒜子也正由于这样的机缘,于当年十二月顺理成章地成了晋朝的皇后。立后当天,父亲褚裒就由豫章太守被征为侍中、尚书。只是褚裒自避皇亲,以皇后之父的缘故,不愿于朝廷中任职。他苦求外任,方才拜为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出镇半洲(今江西九江市西)。但在次年十月,他仍被征为卫将军、领中书令。褚蒜子的母亲谢氏夫人被封为寻阳县君。 

    不幸的是,康帝只做了两年皇帝,就在建元二年(344年)九月死去,年仅23岁。康帝之死,使二十刚刚出头的褚蒜子成了寡妇,她为之悲哀不已。褚蒜子居丧期间,遵循礼法,在礼制允许的范围内表达自己的哀悼。也许她心中想过,正值二十岁青春妙龄,就这样成了先帝的未亡人,哪比得上嫁于寻常百姓家?难道后半生就这样形影相吊,独守空宫!?也难怪后人为之感慨万千,说什么“康后天姿,居哀礼缛”、“堕典方兴,降龄奚促”了。褚蒜子为了排遣深宫寂寞,便在宫中修建了一座佛屋,常常来此烧香礼拜,用古佛青灯冲淡心中无尽的哀怨。 

    宋拓唐刻王羲之《兰亭序》局部 

    不久,褚蒜子年仅两岁的儿子司马聃即位,是为晋穆帝,改元永和。满头秀发的褚蒜子被尊为皇太后。 

    由于穆帝年幼,无法亲理朝政,领司徒蔡谟等人上奏:“当今社稷危急,兆庶悬命,臣等虽恪尽职守,但皇帝尚处冲龄,臣等无法启禀领承旨意。皇太后陛下体兹坤道,训隆文母,伏请太后陛下前效汉和熹(邓绥)、顺烈(梁姡褚烂髂禄屎螅ㄢ孜木┫壤琊⑽兀俪阏阅煜隆!痹谥谌艘笙拢宜庾右曰侍笊矸萘俪浦啤!

    永和元年(345年)正月初一,京师天降大雨,例行的新年朝会延期举行。正月初四,皇太后褚蒜子抱着小皇帝登临太极殿前殿,大会群臣。大殿之上,为临朝的皇太后褚蒜子专设了白纱帷帐。她的临朝称制,实际上是使用了垂帘听政的模式。 

    褚蒜子临朝之初,有官员提出,既然太后陛下生母谢夫人已为封君,褚裒早死的荀、卞二夫人也应追封。按礼制,这二人也是皇太后的母辈。但是,褚蒜子没有答应。此时,又有人建议,已在去年坚决辞去中书令之职的皇太后之父褚裒,应让他参综朝政,出任录尚书事。褚裒仍是坚辞不拜,固请就藩,于是仍令其出镇京口(今江苏镇江)。不久,太常卿殷融又提出,对于褚裒,应有特殊礼遇,在宫廷中他自当尽臣子之敬,若皇太后归宁省亲,当如家人之礼。褚蒜子对此仍很慎重,下诏让廷臣详议。征西将军庾翼等人都认为“父尊尽于一家,君敬重于天下,无有不可”,这样,皇太后褚蒜子方才下诏:“褚裒见太后,在公共场合当如臣礼,在私家则如严父。”从此,朝野上下,都对褚裒敬重三分。但褚裒以为皇室近戚,惧获讥嫌,所以处处谦让恭顺,并不愿插手朝政。因此,在褚蒜子临朝时期,并没有发生历史上常出现的外戚专权的局面。显然,褚后临朝称制,既不曾骄恣任情、忘乎所以,又未曾放纵亲族,而且,她的亲族也自知收敛。这一情形的奥秘在于,褚后虽然临朝称制,但其行动常常要受到门阀政治的控制。 

    从永和元年起,褚蒜子开始了她长达十二年的临朝生涯。然而,这还只是她一生中四度临朝的第一次。

受制桓温的当权者

    这段时期里,东晋朝廷面临的内外形势已相当严峻。北方递相更替的割据者与之经常发生战争磨擦,东晋建国后,将军祖逖等人虽曾有过北伐,但因东晋内部矛盾重重,最终未能奏效。世家豪族荫占土地,自耕农大量破产,社会上流民充斥,危机重重。永和元年(345年)九月,褚蒜子以皇太后名义颁布了一道诏书:“方今百姓劳敝,为人君者当思有所赈恤。特诏告天下,从今以后,每年租赋征调非军国急要之外,一并停省之。”褚蒜子虽有体恤百姓之心,无奈公家弱、私家强,国家用度开支难以削减,这种恩诏无异于一纸空文。 
    此时,出身于谯国桓氏的大士族桓温,在政治上崭露锋芒。 

    桓温是晋元帝的驸马,其父为桓彝。永和元年任荆州刺史,成为继庾氏之后控制长江上游的军事势力。永和三年,桓温率兵平灭了成都的成汉政权,更是威名大振,朝野惧惮。为了遏制其势力的膨胀,任抚军大将军、录尚书六条事的辅政大臣会稽王司马昱提出,让皇太后褚蒜子征扬州刺史殷浩,令其参综朝政。桓温对此愤忿不已,遂自专荆、梁等八州之地,物资调赋不交国库。 

    桓温是位颇有进取之心,又怀政治野心的人。他曾屡次奏言北伐,都未得到朝廷许可。后来,他借口后赵石虎已死,在永和七年(351年)自作主张,率兵五万顺江而下,进驻武昌(今武汉),引起朝廷惊慌。这一时期,殷浩奉命北伐数年,但进攻屡遭失败,桓温借机上表朝廷,请以误国罪将殷浩罢职。褚蒜子无奈,只得依言将殷浩废为庶人。殷浩自幼与桓温齐名,二人互不服气。殷浩被免职以后,更觉得愁闷不解,常用手对空画写“咄咄怪事”四字,一脸的惆怅茫然。 

    桓温要挟朝廷除去殷浩以后,更是权势日盛。 

    永和十年(354年),桓温北伐前秦。他兵分水陆两路,曾攻入关中,转战灞上(今西安东),威震三辅地区。桓温的北伐,真实用意在增加自己的政治资本,威服朝廷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