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大势中原 >

第51部分

大势中原-第51部分

小说: 大势中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毛泽东把“十二月会议”的全部文件和记录送给陈毅看,其中最重要的是毛泽
东所做的报告《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晚间,中央办公厅为陈毅“接风洗尘”,特地通过贺龙的部队从黄河东边搞来
了鱼,还端上了毛泽东一直没舍得吃的腊肉。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彭德怀、
贺龙全部出席坐陪。
    陈毅走到席前,突然大声笑道:“哈,这里是‘王八蛋席’啊,没有一个贫雇
农!”
    毛、周、任、彭、贺瞠目愕然。
    陈毅亦觉出言唐突,却依旧大大咧咧:“诸位且莫惊慌,这是我陈毅陕北此行,
一路上学的‘新名词’,容我慢慢道来。”
    陈毅是个有话便说、不吐不快的人。他这次过雁门关,眼见有的地方土改过左,
不仅乱杀地主、富农,连中农有的也不放过,整党更是搞成了“唯成份论”,把几
个县政府都解散了,县长书记也被押起来批斗,以致领导瘫痪,弄得整个县吃不上
饭。
    晋察冀的一个机关干部自以为查整后可以掌权了,便说:现在要土改,我们边
区的政府就是藏污纳垢的军阀地主集团,应该来一个扫荡。于是通知边区政府上下
300人开大会,宣布“三查三整”,搞贫农当权。成立主席团时,选出了一个伙夫、
一个马夫、一个奶妈。那些部长、厅长、科长都傻了眼。会场里贴着喷农席”、
“雇农席”、“王八蛋席”,人会场时各归其位。有些人既非贫农,又非雇农。无
处落座。主席团就判:要整党,要革命,就是要革你们的命!勒令他们去坐“王八
蛋席”。结果当奶妈的不带孩子了,反过来说:给我弄饭吃,不是为人民服务吗?
我是人民!伙夫也不做饭了,说该厅长伺候他了。马夫也不喂马了,欢天喜地称这
是彻底翻身……
    陈毅心中充满疑虑。来到杨家沟,读了毛泽东的报告,心胸顿感豁亮,这才将
积郁多时的话倾吐出来。
    本来是欢迎的宴席,却开了这么个头。
    毛泽东说:“陈毅同志不错。此行做了一回新闻记者。这些情况,中央已经有
所掌握,正准备开会纠正。好,菜要凉了,咱们开始吧。哪个先讲几句?”
    周恩来:“当然应该主席先讲,主席做的东嘛。”
    毛泽东:“我身无分文,一贫如洗,如何做得起东家?”
    周恩来指着饭桌上的腊肉:“这盘腊肉主席上月26日过生日都不舍得吃,现在
招待了陈老总,不算做东吗?”
    毛泽东举起酒杯:“既如此,我就先讲几句。”
    众人随即举起酒杯。
    毛泽东环视众人,脸上的笑容倏然消逝。陈毅的开场白依然索绕在他的心中,
他沧然放下酒杯:
    “哦……我们中国的老百姓真是多灾多难,我们的党……命苦啊!”
    周、任、彭、贺、陈也缓缓放下酒杯。
    毛泽东示意大家坐下,说:“1921年,我们本是一个小党,逐渐发展,却一次
一次失败。大革命本来可以胜利,结果出了右倾机会主义,弄得男的去当和尚,女
的去当尼姑,上山打游击。辛辛苦苦搞起一个红军,又来了一个王明、立三路线。
再没有比共产党更革命的了,反对一切,一直到‘蛮干’地区,没有人烟的地方。
那里已经没有‘命’给你革了,只有草木、石头,连猪牛也没有。一个万里长征,
中国共产党几乎全军覆没。还不行,张国焘又搞分裂,几乎把党断送。一直到陕北,
真是苦得很。”
    毛泽东稍停,说:“今天本来是给陈毅同志‘接风’。话起了头,就说下去。
边吃边说。”
    又道:
    “失败的教训在哪里?国民党、蒋介石、帝国主义搞不赢我们,而我们内部的
机会主义却会把自己搞垮。尤其是‘左’,打倒一切,结果自己造成一个钳子,把
工农红军和苏区死死地困到一个山上。实际上,蒋介石的‘围剿’并不厉害,因为
我们实行了错误政策,蒋介石就很厉害了。因为你共产党自己给自己造‘囚笼’嘛。
    “抗战时期,有所改变。我们的党聪明了,避免了内战时的‘左’,北伐时期
的右。这样我们的朋友一天多于一天。这就壮大起来,日益肥胖起来,不再是瘦子
了。有很多女同志给我们做老婆。如果没有政策,还娶不到老婆。如果那时搞‘三
查三整’,恐怕就没有人来了。所以长时间没有解决的问题,我们现在解决了。
    “解决了,我还是担心。中央发了文件,我们有些同志不看,看了不用心研究。
中央反对无政府无纪律,他就来个无纪律无政府;中央提出没收官僚资本,他就见
钱就打;抗战时,中央不准打土豪,他就发明了打汉奸,现在又是打官僚资本。还
是有点天才——歪曲党的政策,达到他个人私图,假公济私。
    “我们这个党啊,只要革命一顺利,事情一好办,就自高自大,容易犯‘左’。
共产党大不得,一大就要搞小。可共产党有一种本领,一搞小就加紧团结,兢兢业
业,就又能大。搞大又搞小,问题是在胜利的环境下,容易骄傲,排斥一切。这就
是当前需要我们警惕的,为什么要反‘左’的道理。陈毅同志,你讲是不是这个道
理?”
    陈毅听了毛泽东如此动情的话,过雁门关时结在心里的冰雪全然融化,说:
“主席,只要做到有‘左’纠‘左’,有右反右,我们的党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毛泽东:“曙光在前面,我们应该努力。如果刘邓在大别山没有站住脚,陈赓
在豫西、你陈毅在豫皖苏没有站住脚,我不敢开这个会,我也不敢讲这个话,不敢
写这篇文章,不敢讲那个‘转折点’。蒋介石可以打倒,只是还要再等一年半载才
能写。因为中原的部队站住了脚,胜利靠得住,我们就可以开会,向全国人民号召,
准备几年内取得全国胜利。”
    陈毅:“这是中国革命大胜利前程的会议。”
    周恩来:“说得更详细一点,这是打倒蒋介石、制定建设新民主主义新中国的
纲领的会议。主席的报告代表了全党,新中国、新社会的样子已写在这个文件里了,
比《新民主主义论》和《论联合政府》都进了一步。要了解中央的路线、政策,必
须看这篇文章。”
    毛泽东笑着说:“你看,你看,话倒讲了一大篇,菜却没有吃几口,我这个东
家没做好。彭老总,听说你已经几个月没有吃到肉啦!”
    彭德怀:“陕北吃紧,连主席都把马杀了,天天吃黑豆,更不要提我彭德怀了。
今天,托主席的福,沾陈毅的光,我算解馋喽。”
    彭德怀挟起一块腊肉,夸张地咀嚼。
    周恩来问:“彭老总,吃出这腊肉是怎样烧法、什么风味了吗?”
    彭德怀摇头:“我这个粗人,一不懂烧菜,二是太馋,只知道一个字——香!”
    任弼时说:“这是我们湖南名菜,香辣回锅肉。这桌菜,恩来是总策划,他亲
自下厨房指导老周师傅做。还有这鱼,也是有名的湘菜,叫豆瓣鱼。”
    周恩来:“我可不敢贪天之功啊。如果不是贺龙同志搞来鱼,我只能请大家吃
豆瓣儿。主席,你尝尝,有没有家乡风味?”
    毛泽东执起筷子:“贺龙同志送的鱼,我是非吃不可。前一时期,其它战场打
得轰轰烈烈,唯独冷落了晋绥。贺老总,我有些对你不起呀。”
    贺龙忙道:“主席可不能这样讲。把我放在晋绥,做陕北的后盾,这是看得起
我贺龙。”
    毛泽东有滋有味地品尝豆瓣鱼,说:“好鲜啊!这是贺龙同志的功劳。如果没
有贺龙,我毛泽东也不敢对胡宗南讲大话,更不可能至今仍留在陕北。”
    谈兴正浓,索性撤下碗筷,继续谈。
    ‘毛泽东说:“从1946年7月到1947年7月,一年内我们消灭了敌人112万。194
7年7月到年底,半年又消灭了70万。军事上的胜利可以决定国共两党的胜负,党内
党外对此都不再怀疑,连蒋介石和美国在军事上也失去了信心。他们的失败无可挽
救了嘛。”
    陈毅说:“现在蒋介石是世界上打败仗第一名,就像山东人讲的,‘孔夫子搬
家——净书(输)’!”
    毛泽东被陈毅模仿的山东话逗笑了:
    “看来,你陈毅没有在山东白蹲,说话已经有大葱味儿了。是呀,经过一年又
半的战争,战场已经明朗化,全国人心完全转到我们这边了,站在我们这边反对蒋
介石。民心向我,民心反蒋,这就是我们取得胜利的主要条件。
    “抗战结束初期,许多人对蒋介石抱幻想,以为蒋介石可以给人民和平,甚至
怀疑共产党。可是经过一年半的战争,人民对共产党的怀疑消除了,看清了老蒋的
面目,看清了双方的力量对比。蒋介石没有打一个胜仗嘛。而解放军一直在打胜仗。
天下大势所趋,蒋介石非亡不可,共产党非胜不可。
    “我们在河北、东北、察哈尔等解放区消灭地主阶级,分土地,可是平津、南
京、上海、开封等大城市的学生不造我们的反。有些同志怀疑:这些土豪劣绅的孩
子难道不反对我们吗?恰恰相反,他们反对蒋介石。怪乎哉?不怪也。大势所趋,
历史之必然也。”
    周恩来插话道:“还应该看到一点,倘使没有去年7、8、9三个月的战略进攻,
大好的形势不会来得这么快,伟大的转折也难以实现。”
    毛泽东:“所以,人民解放军最大的胜利是去年转人进攻,扭转了全国战局,
这是战略的胜利。同战略相比,缴获多少这是战役问题、战术问题。自然,我们党
若不能缴获、俘虏大批敌人、马匹、武器;便不能壮大自己。可是,如果死盯着这
一点,就以为满足,不去解决战略问题,也是要失败的。项羽72仗,仗仗无不胜,
每仗俘虏人家的兵,最后一仗失败了。为什么?就是因为楚霸王没有战略指导。他
把他的大兵团摆在荣阳,与汉高祖对立,牛抵角,打得汉高祖没有办法。可汉高祖
比项羽厉害,他收复山东、邯郸、山西,打到济南、临淄。韩信一南下,项羽的屁
股徐州没有保险,杞县垓下一仗大败,全军覆没,落得项羽乌江刎颈自杀。蒋介石
哩,恐怕连这点也没有。”
    陈毅:“主席讲的战略问题,我有体会。举个例子吧,华野有的战士问我:
‘究竟哪一年能胜利啊?消灭了一个25师,还有一个25师,消灭了一个30师,又有
一个30师,什么时候是个完?’现在清楚了,战略一转变,胜利就到了。”
    毛泽东说:
    “什么是战略?首先是吃饭问题。战争在哪里打?把战争引到什么方向?上百
万的军队要吃饭、屙屎、洗澡、睡门板,这样一个巨大的不可避免的消费放到敌人
区域,敌人就受不了。如果这一战争重负放在我们身上,我们也受不了。”
    “蒋介石不是不懂战略的,多少懂一点。蒋介石的方针是无论如何要把战争打
在我们的解放区。他要保证吃饭,抓壮丁,搞鹿砦,也想让这一切都出在我们解放
区。他力争他的蒋管区不受战争影响,或是受得很少,这样支持三五年,则不愁共
产党不垮。小米没有了,壮了没有了,党性再强也要受影响,只能再去打游击。
    “你也可以抓俘虏,抓得多多的,可是俘虏也要吃。他们过来的第一天,马上
要解决伙食问题。我们100多万军队,蒋介石二三百万军队,一起堆到解放区,吃他
三年五载,双方五六百万人,光屙屎一天也要后五六百万堆……嘿嘿,刚吃过饭讲
这个,有伤风雅。”
    任弼时说:“战略上如果不考虑战争消耗,不考虑几百万人的吃喝拉撒,就不
是战略家。这是古今中外没有人讲过的,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考虑到了。”
    周恩来:“所以,去年我们这一进攻是带有决定性的胜利。把蒋介石的战略方
针破坏了,把战争包袱放在蒋委员长的头上了。打个比方,战争是一个皮球,他踢
过来,我踢过去,最后破门成功。”
    贺龙:“主席的战略,我们理解是用敌人的骨头熬油,再把它放在油锅里炸死。”
    毛泽东对这些比喻很感兴趣,说:“打球也好,熬油也好,就是把战争引到国
民党区域。回想当初,陕北已无法支持。只剩下gO万人口的陕北,要支持18万军队
的粮食、草料、鞋子、棉衣、担架,还要招待俘虏。晋绥也只有200万人口,与陕北
合计不过300万人口,没有办法支持这一负担。所以,我们去年8月再不进攻,西北
首先要垮台,西北野战军也必将被逼过黄河。那时我毛泽东就是再要坚持也没有法
子。不是敌人厉害,而是我们没得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