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艺术讲座 >

第6部分

艺术讲座-第6部分

小说: 艺术讲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是将人物聚积成三人一组,将每个人物与其周围邻座和中央的基督加以结合,制造出一种形式与情感的连接网络,舍弃了早期15世纪画家偏爱的琐碎细节。完美的构图、和谐的造型、丰富的心理刻画,昭示着古典美。达?芬奇并不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但他将从前视为神圣的仪式转变为人类悲剧的场景,反而更好地加深了情节本身的宗教意义。
《蒙娜丽莎》(图78)是达?芬奇历时数年为佛罗伦萨一位商人的妻子绘制的肖像画。这幅画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著名的肖像画,在世界艺术史上享有盛誉。他把这位商人妻子处理成两手自然交搭,身躯和头部不同程度侧转的姿势,既克服了单调又显得从容。蒙娜丽莎富于实体感的血肉之躯及神秘的微笑,结合画面中类似山水的背景,给人留下无限遐想的余地,也使得后人产生了不同的阐释与揣测。

  达?芬奇曾不停地从佛罗伦萨到米兰,从米兰又回到佛罗伦萨,然后又去罗马。1506年,因国内的动乱,达?芬奇以宫廷画家的身份来到法国,直至1519年去世。那幅著名的《自画像》(图79)就是达?芬奇在法国期间画成的,从这幅肖像上可以感觉到画家晚年有一种悲怆的情绪。1519年5月2日,这位伟大的天才在法国逝世,终年67岁。他的学生曾沉痛地说:“大自然没有能力重造这样一位伟人”。这位伟大的艺术家的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都是人类文化史上最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文艺复兴时期使意大利美术发出灿烂光辉的第二个人是雕塑家、画家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1564)。他不像达?芬奇那样充满科学的精神和哲理思考,而是在艺术作品上倾注满腔的激情。米开朗基罗在致力于领悟古人成就时,也致力于解剖人体,研究人体的结构和运动,这使他成为充分发挥人体表现力的美术家之一。不同于达?芬奇的艺术,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以力量和气势见长,具有一种雄浑壮伟的英雄精神。在他的雕塑上,在他的绘画中,一个个巨人般的宏伟形象挺立起来,就连他塑造的女性形象,也都具有刚勇的气概。
  米开朗基罗比达?芬奇小23岁,然而在达?芬奇逝世45年之后,他才去世,是一位长寿的艺术家。这位孤独的意大利天才,89年的人生历程以悲壮的形式作了一个终结。在他几乎长达75年的创作生涯中,这位天才的艺术家以他磅礴的创作天赋,在雕塑、绘画、建筑方面创下了无论是同时代人还是后人都难以逾越的丰碑。他作品的主题是人体和人体造型的表现力,他几乎不画风景画和肖像画,现实的多样性和思想感情的丰富性都表现在人体上,而且仅仅表现在人体上。在各种造型艺术之间,他的天赋的最大成份是雕塑,他曾不止一次地声称自己是雕塑家米开朗基罗,而非画家米开朗基罗。雕塑为提供人的英雄形象提供了有利条件。即便是他的绘画作品,那种高度的造型表现力,依旧从雕塑中来。

  1475年,米开朗基罗出生于佛罗伦萨的卡普列斯城,少年时代进入梅迪奇?劳伦佐宫廷附设的艺术学校学习,并开始创作。米开朗基罗生活的前半个时期是盛期文艺复兴的顶峰时期,整个文艺复兴在这个时期里达到了伟大文化的最高潮。美学理想方面由早期文艺复兴形象中比较强烈地表现百折不挠的内心世界纯净的特征,向盛期文艺复兴形象中表现英雄人物内心世界复杂的特征过渡。
  1501~1503年,米开朗基罗为故乡佛罗伦萨创作了著名的《大卫》(图80 )雕像,这是文艺复兴时代雕塑中史无前例的庞大规模的作品,青年人漂亮的脸孔充满愤怒,目光严厉地注视敌人,用手紧握投石器。盛期文艺复兴艺术中英雄人物的主要品质,英雄行为的崇高感染力,初次一目了然地被表达出来。击毙哥利亚的胜利者的形象具有更加广泛的意义,体现了自由的人具有漫无止境的威力,年轻人的无畏精神,发展成为人能够克服任何障碍的坚定不移的决心。1508~1512年,教皇尤利二世约请米开朗基罗为西斯庭教堂作天顶画,西斯庭教堂天顶画(图81)成为米开朗基罗一生创作中最宏伟的作品。米开朗基罗在没有助手,处于异常艰苦的情况下,历时四年完成了这幅鸿篇巨制。人的创造力的神话,人对肉体美与精神美的歌颂,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此后米开朗基罗完成了《被缚的奴隶》、《垂死的奴隶》(图82 )、《摩西》(图83)等雕塑作品。《摩西》的创作晚于《奴隶》之后,《摩西》已不像《大卫》那样具有年轻人的豪迈气概与精力充沛,而是一种威严。1534~1541年米开朗基罗作西斯庭教堂祭坛画《最后的审判》。《最后的审判》(彩图八)塑造了悲惨的大灾难的形象,表现了世界毁灭的思想。在《最后的审判》中米开朗基罗以悲剧的形式对人生以及对当时的历史作了总结。此外,米开朗基罗还设计了梅迪奇陵墓,《昼、暮、晨、夜》便是这一阶段的作品。这四件作品中,米开朗基罗先前所塑造的英雄人物身上的意志高度集中与勇往直前的积极行动已经烟消云散,《昼》的面貌上以及作为《夜》的特征的悲剧面具上是恐怖的表情,所有这一切标志着非常不和谐、走投无路的紧张烙印。米开朗基罗的这四件作品仿佛说出一切生的苦难与悔厌。
拉斐尔(Raphael Sanzio,1483~1520)与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并称为文艺复兴“三杰”,他的作品一直被人们视为古典美术精神最完美的体现。

  拉斐尔出生于翁布里亚,早年在画家佩鲁吉诺的画室学习,佩鲁吉诺宁静柔和的画风,对拉斐尔日后的艺术风格有强烈的影响,拉斐尔早期所作的圣母像几乎很难和老师的作品划清界限。
1504年;年轻的拉斐尔来到佛罗伦萨,当他到达佛罗伦萨时,面临着一种使他振奋的挑战。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已经把艺术提高到一个谁也梦想不到的新水平,当时达?芬奇比他大31岁,米开朗基罗比他大8岁。拉斐尔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他既不具备达?芬奇的那样无限广博的知识,也缺乏米开朗基罗的那种惊人的力量。拉斐尔从不塑造刚强有力的人物形象,而是偏爱画温柔美貌的圣母和圣婴,给圣母形象特殊的文雅。构图上也很讲究比例均衡的法则,色彩柔和圆润。拉斐尔的圣母像可以说囊括了文艺复兴时期所有圣母像的一切优点,他那一系列圣母像,把感性美与精神美和谐无间地统一起来,从而传达出人类的美好愿望和永恒感情。平易近人、亲切自然是拉斐尔作品的最大特色。在他笔下,深刻的知识和精心的推敲全溶在用流利线条构成的轻松自如的艺术世界中,一切都仿佛是天性的自然流露,是一派天籁之声。纯真优美、庄重自然、明快清晰、和谐简洁,这些古典美术最推崇的品质,在《圣母玛利亚》(图84)、《椅中圣母》、《西斯庭圣母》(彩图九)等作品上获得了最鲜明的体现。
1508年,拉斐尔来到罗马,为教皇尤利二世工作,在这里完成了许多著名的作品。他为教皇绘制了大量的壁画,其中以梵蒂冈教皇宫内的四组壁画最为出色。壁画分列四室:第一室的画题是《神学》、《诗学》、《哲学》和《法学》四幅;第二室是关于教会的权力与荣誉;第三室是已故的教皇利奥三世与四世的形象;第四室内的壁画是他的学生按照他设计的草图完成的。第一室内的《哲学》也称《雅典学院》(图85),是该室的四幅壁画中最成功的杰作。这幅巨大的壁画以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为中心,画了五十多位大学者,不仅出色地显示了拉斐尔的肖像画才能,而且发挥了他擅长的空间构成技巧。他对每一位人物的所长与性格都作了精心的思考,其阵容之庞大只有米开朗基罗的天顶画才可以与它相提并论。其时,拉斐尔只有26岁。拉斐尔的肖像画在文艺复兴的美术中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卡切利翁像》、《教皇利奥十世和二主教像》、《披纱女子》等都是肖像画的佳作。

  在文艺复兴三位杰出的大师中,拉斐尔的寿命最短,仅仅活了37岁便英年早逝,然而他留下了300多幅作品。拉斐尔以优美的、诗一般的语言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人文主义理想,他所创立的美的样式成为后来学院派古典主义的标准之一。

  在意大利盛期文艺复兴美术的发展中,佛罗伦萨、罗马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大部分15世纪的美术家,都在这两座城市中活动。其他城市如威尼斯这座意大利北方的城市,曾是东西方贸易的中心,它的共和政体,它的商业气氛,使它的社会生活中洋溢着浓重的世俗色彩和欢乐情调。在这种独特的形势下,威尼斯美术也呈现出与佛罗伦萨、罗马不同的独特面貌——大大发挥富于感官魅力的色彩表现力,与重视线条和素描的佛罗伦萨、罗马绘画颇有差异。同样产生了诸多大师,乔尔乔纳、提香、丁托列托、委罗内塞等。威尼斯画派的艺术家为意大利盛期文艺复兴演奏了一段华丽的终曲。
  盛期文艺复兴的威尼斯美术中,裸体画十分流行,而且偏爱色彩与戏剧效果。贝利尼的学生乔尔乔纳(Giorgione da Castefranco,1478~1510)在色彩方面取得了革命性的成果。关于他的生平记载很少,能够确定出自他手的作品不超过六幅,然而有大量的证据指出他的盛名。他引进了一种新技法,这是绘画的新风格和新类型,他是第一位采用光亮效果的艺术家。
乔尔乔纳的作品《三哲人》(图86)描绘了在风景中的三位学者,两位站立,另一位在用六分仪观测太阳光线。构图呈现出大胆的反几何,人物与突出岩石的黑暗洞口相平衡,而中央则向温暖生长的风景展开,上方是欧洲美术中首次出现的令人信服的日落景色。人物安排采用古典的三人组姿势——正面、侧面、四分之三侧面——他们在心理上彼此抽离,对观众也是如此。画面与这片乡村美景不可分割,仿佛是置身于一块林间空地中,而不像早期大多数绘画那样置身于背景前。

  乔尔乔纳的另一幅作品《田园合奏》(图87)(又名:《乡间音乐会》),可能是他在世时的最后一幅作品。这是一幅完全的世俗画,而更令人惊异的是它完全不具备任何可以识别的叙述内容,不是神话或其他故事。在一幅牧歌式的景致中,远方有牧羊人和羊群,令人想起古典的乡村背景和文艺复兴的田园诗。画面中有两名裸体女性,其中一位手持长笛,有一名打扮时髦的鲁特琴手以及一名赤足乱发的年轻汉子。这幅场景可以说是和谐的,但究竟这种和谐存在于人与自然间、性别间、社会阶级间,还是单纯的乐器间,我们只能从中臆测。或许诗人们能从这幅画中捕捉到乡愁式的爱情幻想气氛,曾经有人将这幅画解释为“是一首视觉诗”。
乔尔乔纳的画和他的先辈及同辈们的画完全不一样,他画的物体和人物不是以后配置在风景的空间中,而是把大地、树木、空气、阳光、云彩等和人物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考虑。几乎和透视画法的发明一样,这也是向新领域迈进了一大步。从此以后,绘画就不再是素描加色彩,而成为具有自己独特的奥秘法则和技术手法的一种艺术了。乔尔乔纳年纪很轻的时候就去世了,没能看到他伟大发现的全部成果,这种发现的成果在提香的画中可以看到。
提香(Titian,1488/90~1576)出生于阿尔卑斯山南麓的卡尔多,和乔尔乔纳是同学,都是师从于乔凡尼?贝利尼。提香对于欧洲后来的绘画有很大的影响,他像米开朗基罗那样长寿,又像拉斐尔那样幸运和受宠,他的艺术活动几乎贯串了整个16世纪。在他长寿的一生中所获得的威望,几乎可以与米开朗基罗相提并论。有关提香的传记曾记载:查理五世对他很尊敬,曾亲自拾起提香掉落在地上的画笔。
提香首次获得展示才能的机会是1516年受托为圣玛利亚修道院的高祭坛绘制《圣母升天》(图88)的祭坛画。在此之前,威尼斯的祭坛画都将观赏者设置于祭坛台阶前,人物都是真实大小,或更小一些。提香的祭坛画是威尼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幅,画中的人物大于真实的人。它垂直的动势与教堂的哥特式建筑相一致,全部人物都摆出戏剧性的动作:地上交头接耳的使徒们,金色光圈中衣衫飘动的圣母,米开朗基罗式的  圣父形象。《圣母升天》为提香建立起威尼斯首席画家的名声,瓦萨利把他叫做“上帝的宠儿”。
 提香的早期作品《人间的爱与天上的爱》风格与乔尔乔纳相似,描绘了宁静美好的世界。画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