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艺术讲座 >

第7部分

艺术讲座-第7部分

小说: 艺术讲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帝的宠儿”。
 提香的早期作品《人间的爱与天上的爱》风格与乔尔乔纳相似,描绘了宁静美好的世界。画上两个象征天上与人间的妇女似乎在谈心,她们的区别是:穿衣的代表人间的妇女,裸体的代表天上的女神。这种表现手法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中是司空见惯的,而威尼斯的绘画更喜欢用裸体去表现。

  这一时期的另一幅作品《花神》实际上是一幅肖像画,提香创造性地将花神描绘成一个庄重妩媚的民间少妇形象。身上的外套刚滑落,手上还捏着衣服的一角,露出洁白的古罗马式的内衣,衬托了花神典雅的神情与丰满的肉体。这种女性的柔美带有牧歌式情调,从形象上还能看出乔尔乔纳的影子。

  有人把提香描绘女性美的创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他陶醉于乔尔乔纳的风格时期,如《人间的爱与天上的爱》。第二个阶段是他形成个人风格的时期,如《乌尔宾诺的维纳斯》(图89)。在这幅画中,提香借用了乔尔乔纳单纯的《沉睡的维纳斯》的姿势,但对它做了轻微的更改,不仅将画中的人物表现成清醒的模式,而且将她从田野中移进卧室。画面真实地描绘了贵族家庭的室内情景,所有细节表明,它是一幅风俗画,很可能是受委托而作的。
提香在当时的伟大声望主要在于肖像画,当时的一些有权力的人,都争先恐后地以能得到提香画的肖像画为荣,然而,提香决不屈从与迎合。提香不画献媚的肖像画,他只是想让委托人相信,他们可以通过他的艺术继续活着。
提香在绘制《欧罗巴的劫掠》(图90)的时候,极具个性的绘画风格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的强劲笔触是一首大胆的旋律,可以唤起最奢华、最缤纷的色彩效果。瓦萨利曾记载道:“这些新作却是以大胆的笔触与色斑完成的,所以,近看一无所有,远看妙不可言……”提香后期创作的《忏悔的抹大拉》、《圣巴斯提安》、《基督带荆冠》等作品,都带有危机年代的色彩,画面上的人物都处于奋争与对抗之中。

  保罗三世曾试图将提香吸引到罗马,查理五世也提议让他成为皇室家族中的一员,并授予他贵族特权。然而,提香都拒绝了,他以一个艺术家的独立人格,度完了他长寿的一生。

  丁托列托(Jacopo Robusti Tintoretto,约1518~1594)和委罗内塞(Paolo Veronese,1528~1588)是继提香之后威尼斯画派杰出的代表。

  丁托列托出生于染匠之家,从小与贫苦人民的生活很接近,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农民、渔夫、流浪汉的形象,画风别具一格。有一种说法是:“他企图将提香的色彩与米开朗基罗的素描结合起来。” 丁托列托的画常常具有规模宏大的场面,复杂激烈的动态和异乎寻常的透视角度。他为慈善协会绘制的《基督受难图》(图91)几乎可以淹没观众。这幅巨大的全景画布绵延在墙面间,从墙版延伸到天顶,创造出广角的效果。这幅高度戏剧性的绘画,让观众目不暇接。
  丁托列托的代表作有《圣马可的奇迹》(图92)、《发现圣马可尸体》、《浴后的苏姗娜图》、《银河的起源》等。
  委罗内塞本名保罗?卡尔亚里,因为出生在委罗纳,故被人称为委罗内塞,他是提香的学生。委罗内塞从老师提香的运色上获得启发,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美术史家阿尔巴托夫曾评价委罗内塞:“没有一个16世纪意大利艺术家能像委罗内塞那样把世界看成是鲜明多彩的景象,使人赏心悦目。”最能代表他风格的作品是《利末家的宴会》(图93)。
《利末家的宴会》因为对宗教不敬,他受到了宗教裁判所的传讯,成为美术史上一场有名的官司。
在他的另一幅作品《加纳的婚宴》中,参加宴会的宾客有英国女皇、弗朗西斯一世、土耳其的苏丹、丁托列托和画家本人。委罗内塞的作品有丰富的想像力和随心所欲的解释,其代表作还有《马尔斯与维纳斯》、《格里高利的宴会》等等。

  意大利北部帕尔马的艺术家柯罗乔(Antonio Allegri Correggio,约1489~1534)是与乔尔乔纳、提香同时代的著名画家。当他开始创作自己的作品时,达?芬奇和拉斐尔早已逝世,提香也已经成名。他的艺术受达?芬奇、拉斐尔和威尼斯画家的影响,风格柔美,意境新奇,色彩明快,在表现外光上很有特色。他为帕尔马大教堂绘制的天顶画《圣母升天》(图94)可以说是天顶画的崭新类型,柯罗乔采取由下仰视的角度描绘人物,展现人物在空中旋转时的优美肢体,仿佛观众也一同被卷上漩涡。
 柯罗乔的另一幅作品《丹娜依》(图95),描绘的是丹娜依的父亲将她禁闭在塔里,试图保持她的贞洁,但窗外的景色告诉人们,丘比特正要随着一场金雨降临此地。这个主题经常被视为具有鼓动色欲的危险,但柯罗乔洁净了其中不雅的感观欲望。在丹娜依被动接受的态度中,温顺与柔美抑制了淫荡感,爱神温柔地掀起她腿上的布料,他们的肢体在构图中富有韵律般的和谐,产生了轻盈柔和的律动感。
另一位帕尔马的画家帕尔米贾尼诺(Francesco Mazzola Parmigianino,1503~1540)将优美与典雅推向了极致。他的作品《长颈圣母》(彩图十)将女性的头颈与肩膀比喻成形状完美的花瓶,左边的长腿天使手中捧的也是一只花瓶。不只是圣母的颈,连她的手、右脚,以及基督的四肢都被拉长,提升为一种非人世的优雅。

  柯罗乔和帕尔米贾尼诺两位画家的作品代表着文艺复兴风格的转变,一种新的艺术风格——样式主义(亦称风格主义)开始出现。

尼德兰文艺复兴美术
尼德兰一词意为“低凹的土地”。文艺复兴时期的尼德兰包括现在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及法国东北部地区。这里濒临北海,又是莱茵河的入海口,自中世纪以来就以便利的海运和内河航运成为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发达的航运业和毛纺织业繁荣了城市,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尼德兰与南方的意大利同为当时欧洲两个最先进的地区。在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下,尼德兰文艺复兴同样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发端于14世纪末到15世纪初,脱胎于中世纪哥特式艺术,主要奠基人有:雕塑家斯留特尔,画家凡?艾克兄弟,康平,维登,包茨等。到了16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在尼德兰知识界广泛传播,反封建、反天主教、反西班牙统治的运动高涨,在美术作品中呈现出现实主义的倾向,博斯、马西斯、勃鲁盖尔等是当时杰出的代表。

  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艺术是继承哥特式传统的建筑物的附属品,当时最著名的雕塑家是斯留特尔(Claus Sluter,约1355/1360~1405)。斯留特尔出生于哈勒姆,1385年被聘赴勃艮第公国首府,被菲利二世所重用,成为大公的首席雕刻师。他为第戎修道院所作的精美雕刻《摩西井》,因出色的写实技巧一直为后世所称道。这座被称为《摩西井》的雕刻实际不是一口井,而是一个巨大的十字架的基座,呈六边形,每边装饰有比真人还大的先知雕像。其中有手执诫律的摩西,魁伟庄严的大卫以及秃顶的以赛亚等人。这些人物雕像个性鲜明,艺术手法简洁写实。《摩西井》以饱满健壮的形体,流畅飘逸的线条,成为尼德兰雕刻艺术中的上乘之作。

  由于尼德兰美术中的雕塑作品现存极少,尼德兰美术在绘画方面的成就显得相当突出。尼德兰绘画主要是细密画和祭坛画。
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画派的奠基人是胡伯特?凡?艾克(Hubert Van Eyck,?~1426) 和扬?凡?艾克(Jan Van Eyck,约1380/1390~1441)兄弟。他们绘制的《根特祭坛画》(图96)、(图97)是尼德兰早期文艺复兴美术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有关胡伯特?凡?艾克的资料很少,因为,当时的尼德兰不像意大利那样把艺术家列入名人传记中。我们只知道胡伯特?凡?艾克应约多斯?威德之请,创作了《根特祭坛画》,1426年胡伯特?凡?艾克去世以后,由他的弟弟扬?凡?艾克在1432年完成了这幅作品。
  这幅祭坛画是15世纪尼德兰最早、最大、最优秀的绘画作品之一。画上每一个细节都致力于传达宗教意义,阐述着救赎的教义。这幅祭坛画由20面画板所组成,其中16面位于扇门上。扇门的外面的左右下方,分别描绘着真人大小的捐赠人,他们跪在福音书作者和施洗者的面前,恭敬而虔诚。在他们的上方,大天使加百列正在对圣女宣告她将生下救主,如同两位男预言家和两位女预言家所预言的一样,这四位预言家则出现在扇门的最上层。中间画面的窗户外,是当时最典型的尼德兰城镇风光。

  当扇门打开时,画面呈现的是一道色彩更为灿烂的天国景象。在上层的中央,是比真人更大的荣登宝座的基督像,在他长袍的褶边上绣着“王中之王,主中之主”八个字。基督戴着教皇的冠冕,右手举起赐福,左手握着一根权杖,脚旁摆着一顶镶嵌着珠宝的皇室王冠。两侧为圣母和施洗者约翰,在两人旁侧是天使合唱和乐曲演奏。下半层是祭坛画的主体部分——羔羊的礼赞。画面具有统一的背景,长满树木的小山丘环绕着一片苍翠繁茂的草地,画面上的人物形象生动,充满了节日的气息。这是一幅天堂的景象,在天堂中所有美丽的植物都茁壮地成长。画家精确地描绘出各种植物,以致于从植物学的角度都可以辨认出它们。在画面的地平线上是高耸的教堂塔楼,它们象征着天国,所有受上帝救赎的人将在那里会聚,并一起作礼拜。在画面的中央,上帝之羔羊站在一座祭坛上,鲜血从它的胸口流入一只圣餐杯。在前景中的喷泉上铭刻着“这是生命之水的喷泉,出自上帝的宝座”。在《羔羊的礼赞》两侧的画板上,公正的法官、基督教战士、隐士以及巨人圣克里斯多佛领导朝圣者越过粗糙的地面正走向草地。

  这幅祭坛画清楚详尽地向信徒传达了基督教的教义,深奥的神学论述被凡?艾克兄弟转化为一种明白清晰的视觉语言。整幅作品大大突破了中世纪美术的束缚,除了神圣的宗教意义外,也具有世俗的意义,显示出对人和现实生活的肯定。
 除了《根特祭坛画》以外,扬?凡?艾克还有一系列的传世佳作。在当时的尼德兰,扬?凡?艾克是最有实力和具有崇高地位的画家之一,尤其是他在1432年完成了《根特祭坛画》以后,他的艺术创作进入了黄金时期。此时他主要致力于肖像画的创作,最著名的作品是《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图98)。这幅作品完成于1434年,画家描绘了尼德兰典型的富裕市民的家庭。室内的陈设和人物的衣着,包括墙上挂镜的装饰图案画家都作了细腻的描绘。华贵臃肿的衣饰是尼德兰市民阶层中富有者的装束。室内的所有细节,如蜡烛、扫帚、刷子、苹果、念珠以及前景中的小狗,都带有一定的象征性,它们提示着对婚姻幸福的联想。人物背后的镜子里,不仅可以看到人物的背影,而且可以看到画家本人。所有细节的精致刻画是尼德兰特有的细密画传统画法,而用镜子来丰富画面的空间,正是这幅画的特色。后来荷兰的风俗画,尼德兰的类似绘画,都得益于这种画法的启示。
扬?凡?艾克处理油彩的技巧是卓越的。他改进了油画技术,采用含有树脂的稀释油调和颜料,增强了油画的表现力,长久以来,人们将油画的发明归功于他。扬?凡?艾克在表现空间上,也堪与同时期意大利艺术家相匹敌。在《罗兰大臣的圣母像》(图99)中,室内空间以及穿越三联拱门向远处延伸的景致都相当令人信服。画中的风景是如此的逼真,以致于有人曾经试图辨认该地点的位置所在。

  扬?凡?艾克是欧洲第一代肖像画大师之一,他对解剖、透视和光学作了深入的研究。其代表作还有《教堂中的圣母》、《戴红头巾的青年男子像》等。

  与凡?艾克兄弟同时代的画家罗伯特?康平(Robert Campin,约1378~1444)长期在图尔奈(今比利时境内)工作,艺术风格受到细密画和民间艺术的影响,著名的作品有《受胎告知》、《圣母子》、《耶稣诞生》等。康平的绘画风格接近于凡?艾克,而在人物形象的细节刻画上,比凡?艾克更细腻。《受胎告知》虽然人物的动作僵硬,透视也不准,然而我们在画中可以看到尼德兰市民家庭的生活情景。《圣母子》是他为数较多的圣母像中保存下来较好的一幅。康平所描绘的祭坛画,道具与空间似乎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