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离金矿只有三英尺 >

第7部分

离金矿只有三英尺-第7部分

小说: 离金矿只有三英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格雷格一拍巴掌:“我想起来了,你是职业赛马骑手。你上过《体育画报》的封面,《今日美国》把你评为有史以来最顽强的运动员之一。”

    “是的。”

    她用有点儿孩子气的语气表示认可。2000年,朱莉·克朗成了首位加入名人堂(ThoroughbredHallofFame)的妇女。她3704次夺冠,她获取的奖金总额超过了9000万美元。由于奋勇争先的精神,她还赢得了1984年ESPY奖美国最佳女运动员的奖。

    “你赢得了好多场赛事,可是你没有摔下马、摔伤过吗?”

    “唔,我摔下马的次数可多了,几乎全身的骨头都摔断过。”她说,“我的后背、大腿、脚腕、肋骨都断过,别的地方就更不用说了,但这些伤痛阻止不了我。再没有比做你喜欢的事还能得到报酬更好的了。”

    “是有人这么说。”他想起几位导师的交谈,“这个领域以男选手居多,女选手的困难是不是格外大?”

    “也是也不是。”她回答说,“是男选手还是女选手,对比赛好像影响不大。最大的难关是养马人无论如何不肯把马给女骑手骑,很多人有这种观念。”

    “你是怎么克服这类困难的?”

    “我就用行动说话。”她笑了,“我记得有个思想老派的人说,‘朱莉,我知道你骑术高,但我绝不会让小姑娘骑我的马。’我听到这句话后心里想,唉,你真是太顽固了,我一定要用事实证明他错了。几年以后,我拿了好多比赛的冠军,包括种马杯,他的观念变了。你知道,后来我骑着他的马又赢了好几次比赛。”

    “一直有人怀疑你的实力,你伤心吗?”

    “当然,不过我用一个办法来克服恶劣的心情,就是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他其实为我做了件好事,给我打了气,让我心里的火焰一直熊熊燃烧。我把他的态度看做挑战。”

    “我发现,只要我坚持天天去,尽我最大的努力,哪怕他们最后为了把我赶走,也会让我骑马的。”

    格雷格在笔记本上写道:

    天天去,坚持去!

    克朗眼睛里闪着亮光,激动地说:“还要有信念!信念让我在最低谷的时候也没有自暴自弃。恰恰是这个过程中我所遭遇的逆境和身上的伤痛,让我在接下来的生活中变得平和豁达。”

    这时,朱莉·克朗看着格雷格,话题一转,问道:“你有什么故事吗?你燃烧的愿望是什么?”

    “真希望我能回答出来。”格雷格回答说。此时他想到了米娅,想到了戴维酗酒酗得厉害……想到了自己面对严峻的财务状况的憧憬和梦想……哪个是他最看重的愿望呢?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他把自己最近的心路历程告诉了朱莉,他与女友的争执、他对戴维的失望、对成功公式所蕴含理念的理解等。他想不到居然会向一个陌生人敞开心扉,直言相告。克朗听得很专注,还帮他提炼主干,引导他继续说下去。

离金矿只有三英尺 第三部分 第七章 激情(3)

    他不禁想到,要是他像这样对米娅吐露心迹,那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不是能够挽回呢?

    格雷格翻开笔记本,他和朱莉约好要把各自的愿望列出来,然后再作对比。

    格雷格盯着自己列出来的条目,不由觉得似曾相识。其实这些都是他以前有过的对未来生活的憧憬,现在却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

    这些文字再次体现着他对写作的热爱,他最早的理想是当记者。他收养的那个弟弟戴维就是位作家,在沦为酒精的俘虏之前在写作方面小有成就。

    在才华方面,格雷格善于沟通。情绪好的时候,他很讨人喜欢,他和别人寒暄、交谈也没什么问题。近来他开始探究内心深处的动机,检讨他表现出来的自私行为……就好像记下他的资产和负债。他在学着倾听,并因此变了很多。

    “怎么才能把两边相加,打进合适的社交圈,然后积极行动,取得成功呢?”他问。

    “很简单。”朱莉说,她指着他的单子上剩下的两项,“你可以写一写你见过的这些人的故事,把你从他们身上明白的道理写出来。”

    这番话让格雷格茅塞顿开。巴克兰先生举过写书的例子,让他想想家人朋友的反应。他在征求“了不起”的查理·琼斯的意见时,也举了写书的例子。也许现在正是开始写作的好时机。朱莉建议他写作时,飞机舷窗外云雾已散开,一束阳光斜射进来,照亮了机舱。

    “太奇怪了,真巧啊。”他喃喃地说。两个人惊讶地对视一眼后,开始坦然享受机舱内朦胧的亮光。

    “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有前因后果。”有个声音从过道对面传来。一个男人斜倚在飞机靠背上对格雷格和朱莉·克朗说。

    “我无意中听了你们的谈话,我想,也许你的使命是把那个成功公式告诉大家,让所有人都能从中受益。听起来好像你很喜欢写作,而且喜欢的程度不亚于你想向成功人士学习!”

    格雷格挠了挠头,不明白他以前怎么没想过写作。

    这人接着说:“说到巧合,所谓巧合,就是一件事情的几个因素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了一起。你上了这架飞机,也许不光是为了去亚特兰大,还有更深的玄机。”

    这人是谁?

    “我自我介绍一下。”这人说着,递过来两张名片。他名叫理查德·科恩,是国际畅销书《秘密》(TheSecret)的出版商。“满世界都是鼓励人们自我奋斗、功成名就的故事,这些故事鼓励人们追求富裕、幸福和成功的生活,可是很少有人清楚地说出到底怎样才能成功。你偶然学到的东西很可能就是你掌握的秘密,其他人也会感兴趣。”

    “真的吗?”格雷格问,“你这样认为?”

    “当然。我们来讨论一下。你喜欢写作,也肯虚心请教,把这两点和你的沟通能力结合起来,然后听从导师的指点,再采取行动,你就完全能写成一部好书。”

    “听起来你好像已经在行动了,你到处旅行,把你学到的东西记下来。还有,你还认识拿破仑·希尔基金会的CEO,这是你加入一个社交圈的契机,它是补齐拼图的最后一个板块。我的公司有一个响亮的口号:‘合作是创造奇迹必不可少的条件。’我认为你已经具备了成功的前提条件,而且,你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还能帮助更多的人。”

    格雷格表示认可,他在认真考虑这个人的意见。这是专家的中肯建议,而不只是观点。于是,他在笔记本上写道:

离金矿只有三英尺 第三部分 第七章 激情(4)

    合作是创造奇迹必不可少的条件。

    “你刚进入出版界时遇到过困难吗?”朱莉·克朗问科恩。

    “当然,困难多得很,主要是财务方面,前22年确实艰难。我们出版自己认为的好书,却始终得不到主流读者的青睐。顺便说一句,几年前我在一次书展上见过唐·格林,我可以凭亲身经验告诉你,他是出版界的一位英杰。”

    格雷格插话道:“情况艰难的时候,你靠什么坚持下去?”

    “我知道我会成功。”他回答说。

    “什么意思?”克朗追问道。

    “我听过著名音乐指挥家林望杰的专访。他4岁上学,小时候就是钢琴神童。他18岁赢得洛克菲勒奖学金,上了茱丽亚艺术学院。他在那儿拿到博士学位,成了我们时代的伟大指挥家。他本人现在住在南加州,是圣迭戈交响乐团的指挥。”

    “我就是圣迭戈人,我要去见见他。”格雷格说。科恩接着说:“当有人问是什么激励他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目标时,他回答说,‘我知道我会成功’。他说相信和知道之间有很大的区别,比如,以下哪种情况给你的力量更大,是相信你总有一天能找到真爱,还是知道有人在默默地等着你,只要你不断拉近和她的距离,直到与她相遇呢?”

    格雷格在本子上写道:

    相信和知道一件事情必定成功,两者差别很大。

    “说得对。”朱莉·克朗说,“马的主人和饲养人不肯让我骑他们的马,这反而成了督促我不断前进的动力,只是我以前没这么想过。我想我一直都知道,我早晚会成为赛马场上的佼佼者,我觉得做自己该做的事是很自然的。我没有让障碍挡住去路,没有让它打败我。我知道,我注定是要骑马的。”

    “完全正确,”科恩说,“我们的公司能顺利经营,也是由于这样的信念。我的意思是,说实在的,有时候实在太难了。有一段时间,我大概60%的上班时间都是在给债主们打电话。最低谷的时候,会计甚至还建议我们找几位律师谈破产事宜。而会谈结束走出会议室时,我们都放声大笑。因为律师想收3万美元的费用才肯帮我们提出申请。那时我们心里想,要是我们能掏出3万美元,根本不会申请破产保护了。”

    “你们是怎么做的?”格雷格问道。

    “我们坚持了下去,我们知道,快有转机了。我们不想在低谷时放弃。”

    格雷格又想到了自己,科恩的话与罗恩·格洛瑟的忠告如出一辙:不要在低谷时作出重大决策。

    “后来,我们终于有了一个新项目。两年前我们出版了朗达·拜恩的著作《秘密》,头12个月就卖掉600万册。然后我们还清了债务,它的畅销还让我们都成了百万富翁。”

    “这故事太精彩了。”朱莉·克朗说。

    “听起来,你具备了成功公式的3个要素。”格雷格说,“对书籍的热爱、精通出版业务、执著行动,不过你还要有合适的同僚把你推上巅峰。”

    “是的,我们用22年的时间实现了一夜成功。”科恩笑着说。

    飞机降落,3个人都留下了彼此的联系方式,并拥抱道别。格雷格闭目沉思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他终于体会到了目标感,他踌躇满志,坚信会找到自己的成功公式。

    他脑海里久久萦绕的是信念的概念和信念的重要性。劳伦·纳尔逊管它叫什么来着?锲而不舍的信念。他想起米娅主动表示要为他祈祷,也为戴维祈祷。就连戴维,一筹莫展的戴维,好像也隐约意识到,治疗酒瘾还要靠自己——他必须行动起来,作出改变。

    把你的打算告诉全世界,不过首先要做给他们看。

    ——拿破仑·希尔

离金矿只有三英尺 第三部分 第八章 别再一味订计划(1)

    一辆汽车在机场出口处等着他。格雷格看到之后呵呵地笑了,因为汽车被装饰成了奶牛的样子,车身还挂着一条醒目的横幅:“多吃鸡肉”。它载着格雷格从马路边一溜烟飞驰而过,附近的游客对这辆被装饰得五颜六色的汽车指指点点,纷纷拍照留念。

    格雷格明白,他即将见到一位真正的传奇人物。多年来他看过这位传奇人物的好多报道,心中十分佩服。车子在一片开阔的企业园区门口停下来,此时他有一种孩子般的兴奋,似乎回忆起了爸爸第一次带他去看棒球比赛时的激动心情。

    门上的大标语写着:“欢迎来到Chick…fil…A”。眼前的景象令人称奇,牛羊在70英亩的园区内悠闲漫步。湖边绿树成荫,鲜花盛开,人们三三两两地在草地上闲逛。

    格雷格还是不能相信,巴克兰果真会安排他与特鲁特·卡西本人会面。特鲁特是一位伟大的慈善家,是快餐食品业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人们认为是他发明了鸡肉三明治。

    巴克兰先生是为了要我给他带一份三明治回去才安排这次会面的吧,就为了这个原因,格雷格心想。

    虽说格雷格看书不多,却也读过特鲁特·卡西写的几本书。(这里要再次重申,巴克兰说,一个人所读的书、所见的人对他的个人发展影响至深,这话实在是至理名言。)他还听说卡西谢绝一切采访,那巴克兰怎么能安排好这次见面,更重要的是,为什么卡西肯接受这个请求呢?

    从那辆夺人眼球的车上下来,格雷格被带到安保处。有人给他拍了照片,专门制作了特殊的贵宾通行证。一位态度友善的向导带他走上电梯。他们到了楼上后,格雷格被交给另一名笑容可掬的助理接待。“卡西先生正等着你呢,请跟我来。”

    格雷格一眼就注意到宽阔的玻璃天花板,这幢5层的大楼全部装着玻璃天花板。置身其中,他不禁一阵眩晕,差点儿站不住。

    助理把他领进了这位87岁高龄的商界奇人的办公室。“你好,年轻人,”卡西先生说,“进来,坐下。”

    格雷格拉了把椅子坐下,环顾了一周。办公室的墙上装饰着各种纪念品和几张家人照片,最突出的却是一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