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11白话杂阿含经11good! >

第4部分

11白话杂阿含经11good!-第4部分

小说: 11白话杂阿含经11good!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1。
    尔时,尊者罗喉罗2往诣佛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云
何知、云何见,我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能令无有我、我所3见、我慢、使
4 、系着?”
    佛告罗喉罗:“善哉!善哉!能问如来:云何知、云何见,我此识身及外境
界一切相,令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着耶?”
    罗喉罗白佛言:“如是,世尊!,”
    佛告罗喉罗;“善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罗喉罗!当观所
有诸色,若5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色、若细,若好、若丑,
若远、若近,彼一切悉皆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正观。如是受、
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鹿、若细,若好、若
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如实观。”
    “如是,罗喉罗!比丘如是知、如是见者,于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无
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着。罗喉罗!比丘若如是于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
相,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著者,比丘是名断爱欲,转去诸结6,正
无间等7,究竟苦边。”
    时,罗喉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读经笔记'

    我这么听闻:
    有一时,佛陀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那时,尊者罗喉罗去拜见佛陀,向佛叩首礼足,退立一面,禀告佛陀:“世

53 一切相无我

54 远离烦恼得自在

尊!如何知、如何见,能够令我对这业识身以及外境界一切的相,去除我、我
所的错误知见,去除我慢之心,不再随着贪、瞋、痴的情结所驱使而流转,不
再被烦恼所系着?”
    佛陀告诉罗喉罗:“很好!很好!你是问如来:如何知、如何见,能够令我
对这业识身以及外境界一切相,去除有我、我所的错误知见,断除我慢之心,
不再随着贪、瞋、痴的情结所驱使而流转,不再被烦恼所系着吗?”
    罗喉罗禀告佛陀:“是的,世尊!”
    佛陀告诉罗喉罗:“很好!仔细听、仔细听,好好思惟这法义,我现在就为
你说。罗喉罗!你应当如此观察:所有色的现象,仿佛过去、仿佛未来、仿佛
现在,仿佛内、仿佛外,仿佛粗、仿佛细,仿佛好、仿佛丑,仿佛远、仿佛近,
那一切都不是我、不是我的、不是恒常不变的实相。这样就是如实的以智慧来
观照。同样地,所有受、想、行、识的现象,仿佛过去、仿佛现在、仿佛未来,
仿佛内、仿佛外,仿佛粗、仿佛细,仿佛好、仿佛丑,仿佛远、仿佛近,那一
切都不是我、不是我的、不是恒常不变的实相。能够这样观察五受阴的一切经
验现象,皆无常、苦、空、无我,就是如实的以智慧来观照。”
    “如是,罗喉罗!比丘能如实知见五阴无常、苦、空、无我,就能够对于
此业报身及外境界一切相,去除有我、我所的错误知见,断除我慢之心,不再
随着贪、瞋、痴的情结所驱使而流转,不再被烦恼所系着。罗喉罗!比丘若是
已修行、见证到这种境界,就叫做断除爱欲,转化除尽各种贪、瞋、痴所造成
的结使,念念明觉,完全到达苦海的边际。”
    当时,罗喉罗听闻佛陀的说法,欢喜奉行!

'注释'

1 王舍城迦兰陀竹园:王舍城,为摩竭陀国都城,阿含经首次结集之地。
  迦兰陀竹园位于城北,世称竹林精舍。一说竹林由迦兰陀长者所奉献(长

55 一切相无我

56 远离烦恼得自在

  者本奉尼键子外道为师,后改信奉佛陀),其上精舍,为摩竭陀国王频婆
  娑罗信佛后,所布施建造。一说竹林及精舍均由频婆娑王布施建造。
2 罗喉罗:佛陀在俗时所生之子,母为耶输陀罗。佛陀证道还乡后,度罗
  喉罗出家为沙弥,为佛教有沙弥之始。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不毁禁戒、
  诵读不懈,称“密行第一”。
3 我所:我的、我所拥有的、能为我所主宰的。
4 使:被烦恼、情结所驱使而流转不休。
5 若:仿佛、好像。于过去、未来、现在等字首加一“若”字,以五阴无
  常、不坚实、如梦幻泡影之故。
6 诸结:各种烦恼。
7 正无间等:无间等,指当下直接体悟正法。正无间等,指念念都在正知
  正见当中,即念念明觉,完全没有间断。


08 计我则不见真实
   于无常色、变易、不安隐色,
   言:我胜、我等、我劣,
   作如是想,则不见真实。

57 计我则不见真实

58 远离烦恼得自在

'经文' 印顺本阴相应三六、大正本三0 、佛光版三0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尊者舍利弗1,在耆阇崛山2中。时,有长者子,名输屡那3,日日
游行,到耆阇崛山,诣尊者舍利弗,问讯4起居已,却坐一面,语舍利弗言:“若
诸沙门、婆罗门,于无常色、变易、不安隐5色,言:我胜、我等、我劣。何故
沙门、婆罗门作如是想,而不见真实?若沙门、婆罗门,于无常、变易、不安隐
受、想、行、识,而言:我胜、我等、我劣,何故沙门、婆罗门作如是想,而不
见真实?若沙门、婆罗门,于无常色、变易、不安隐色,言;我胜、我等、我劣。
何所计,而不见真实?于无常、变易、不安隐受、想、行、识,言:我胜、我等、
我劣。何所计,而不见真实?”
    “输屡那!于汝意云何?色为常、为无常耶?”
    答言:“无常。”
    “输屡那!若无常,为是苦耶?”
    答言:“是苦。”
    “输屡那!若无常、苦,是变易法,于意云何?圣弟子于中,见色是我、异
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
    “输屡那!于意云何?受……。想……。行……。识为常、为无常?”
    答言:“无常。”
    “若无常,是苦耶?”
    答言:“是苦。”
    “输屡那!识若无常、苦,是变易法,于意云何?圣弟子于中,见识是我、
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

59 计我则不见真实

60 远离烦恼得自在

    “输屡那!当知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色、若细,若
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色不是我、不异我、不相在,是名如实知。如是
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
 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识不是我、不异我、不相在,是名如实
知。”
    “输屡那!如是于色、受、想、行、识,生厌、离欲、解脱、解脱知见6: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时,舍利弗说是经已,长者子输屡那远尘、离垢7,得法眼净8。时,长者
子输屡那见法,得法,不由于他,于正法中,得无所畏。从座起,偏袒右肩9,
胡跪合掌,白舍利弗言;“我今已度。我从今日,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为
优婆塞10。我从今日已,尽寿命清净归依三宝。”
    时,长者子输屡那,闻舍利弗所说,欢喜踊跃,作礼而去。

'读经笔记'

    我这么听闻:
    有一时,佛陀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那时,尊者舍利弗,在耆阇崛山中修行。
    当时,有一名社会颌袖的子弟,名叫输屡那,为了探寻真理,天天在外游行。
他来到耆阇崛山,拜访尊者舍利弗,问候生活起居之后,在一旁坐下,向舍利弗
说:“如果沙门、婆罗门,在无常、变易不定、不安隐的色、受、想、行、识的
现象中,说:我比较优异、我和别人一样、我比别人差。为什么作这样的想法,
就是不见实相呢?如果沙门、婆罗门,在无常、变易不定、不安隐的色、受、想、
行、识的现象中,说:我比较优异、我和别人一样、我比别人差。是计着了什么,
因而不见实相呢?”
    舍利弗问:“输屡那!你认为色的现象,是恒常、还是无常?”

61 计我则不见真实

62 远离烦恼得自在

    输屡那答:“无常。”
    舍利弗问:“输屡那!如果无常,是苦吗?”
    输屡那答:“是苦。”
    舍利弗问:“输屡那!色如果是无常、苦、变易不定的现象,那么你认为,
圣弟子会以为色的现象就是我、是我的、是恒常不变的相吗?”
    输屡那答:“不会。”
    舍利弗问:“输屡那!你认为受、想、行、识的现象,是恒常、还是无常?”
    输屡那答:“无常。”
    舍利弗问:“如果无常,是苦吗?”
    输屡那答:“是苦。”
    舍利弗问:“输屡那!受、想、行、识如果是无常、苦、变易不定的现象,
那么你认为,圣弟子会以为受、想、行、识的现象就是我、是我的、是恒常不变
易的相吗?”
    输屡那答:“不会。”
    舍利弗言:“输屡那!你应当知道色的现象,仿佛过去、仿佛未来、仿佛现
在,仿佛内、仿佛外,仿佛粗、仿佛细,仿佛好、仿佛丑,仿佛远、仿佛近,所
有色的现象,都不是我、不是我的、不是恒常不变的相,这就是如实的知道。同
样地,受、想、行、识的现象,仿佛过去、仿佛未来、仿佛现在,仿佛内、仿佛
外,仿佛粗、仿佛细,仿佛好、仿佛丑,仿佛远、仿佛近,所有受、想、行、识
的现象,都不是我、不是我的、不是恒常不变易的相,这就是如实的知道。”
    “输屡那!有了这样的知见,就会对色、受、想、行、识的现象,产生厌离,
离断欲贪,心得解脱,解脱了就会知道、见到:我所有会生起烦恼的因全部都灭
尽了,清净的身、口、意行已经建立,心意识已经完全明觉、坚固、不动摇,自
己知道此后不会再承受有续的冲动,不会在各种现象中轮转不休了。”
    舍利弗说完此经后,长者子输屡那,当下心清净解脱,远离了世间的尘垢,
得法眼净。那时,长者子输屡那见法、得法,不是藉由任何外力,而是透过自己

63 计我则不见真实

64 远离烦恼得自在

的人生经验与法印证,看到了一切现象的实相,见证了离苦之道,心中确信正法,
不再有任何恐惧。从座中起身,偏袒右肩,合掌向舍利弗行跪拜礼,说道:“我
现在已经得度了。我从今日起,要归依佛(通达至完全觉醒的境界)、归依法(依
住于正法中修持解脱之道)、归依僧(向身、口、意行清净无染的僧人学习),成
为在家的修行人。我从今日起,至此业报身尽,当清净心意识,向佛、法、僧三
宝的境界迈进。”
    那时,长者子输屡那听闻了舍利弗的说法,欢喜踊跃地作礼而去。

'注释'

1 舍利弗:摩竭陀国王舍城人,婆罗门阶级。佛陀十大弟子之,称“智慧
  第一”。
2 耆阇崛山江又译“灵鹫山”,在摩竭陀国、王舍城东北,佛陀经常在此说法。
3 输屡那:即二十亿耳比丘,善弹琴,佛陀以弹琴为譬,教其修行要领,后证得阿罗汉。
4 问讯:见面时合掌、低头或躬身行礼,互相问候对方少恼患否、安乐否。
5 安隐:安乐平稳之意。
6 解脱知见:阿罗汉的五分法身之一,是自知永断烦慢的无漏智。五分法身
  是指: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为阿罗汉所得的五种功德。
7 远尘、离垢:尘垢即烦恼。因见道,心当下清净解脱,而断除烦恼。
8 法眼净:即慧眼清净。见证四圣谛真实不虚,透彻事相之空、无我而无执
  着。
9 偏袒右肩:披袈裟时,只覆盖左肩,露出右肩,有愿为长者服劳之意。此
  为古印度礼敬的方式,为佛教采用。

65 计我则不见真实

66 远离烦恼得自在

10 优婆塞:指归依佛、法、僧三宝,受持五戒(戒:杀盗、邪淫、妄语、
   酒)的在家男居士。女居士称优婆夷。


'09' 知者为明
   五阴无常、磨灭法、生灭法,
   于此如实知,是名为明。

67 知者为明

68 远离烦恼得自在

'经文' 印顺本阴相应三九、大正本二五六、佛光版三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诃拘絺罗1,在耆阇崛山。
    时,尊者拘絺罗,晡时2从禅起,诣尊者舍利弗所,共相问讯,种种相娱
悦已,却坐一面。
    时,尊者摩诃拘絺罗语舍利弗言:“欲有所问,宁有闲暇为我说不?”
    舍利弗言:“随仁所问,知者当说。”
    摩诃拘絺罗问舍利弗言:“所谓无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