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醉枕香江 >

第426部分

醉枕香江-第426部分

小说: 醉枕香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初张雪友拿到林宥伦让人送来的《爱情转移》,立刻就被歌词所吸引,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演唱这首电影主题曲的工作,以为会很轻松就搞定,却没想到林宥伦的要求会这么严格。
“先擦擦汗,喝口水我们再谈。”
林宥伦把张雪友叫到面前,却没有再提重录的事情,张雪友这才松了一口气。他接过一旁工作人员递来的毛巾擦了擦汗,水杯却没有去接。
林宥伦和陈珂辛坐在那里都没提要喝水,张雪友一个人先喝水肯定是不合适的。
“雪友,想必你也知道了,这首歌是给一部电影录的主题曲,而这部电影里现在还有一个角色,我想找你来客串一下,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林宥伦没绕什么弯子,直接就把自己的意思说了出来。
这个主意是陈珂辛出的,找张雪友来演片中男主角前妻的第二任丈夫。
在张囯荣和谭永麟先后宣布退出音乐颁奖礼之后,张雪友俨然成为了香港歌坛风头最劲的男歌手,找他来这部电影里客串,实际上是打的话题和票房的主意。
这就和当年吴雨森邀请张囯荣出演《英雄本色》一样,那时候张囯荣的演技还没有现在这么被广泛认可,吴雨森把张囯荣拉进来,就只是想吸引张囯荣的歌迷来给这部电影捧场,同时为电影宣传增加一些噱头。
换成是别人开口邀请,张雪友可能还要先通过自己经纪人问一下角色和片酬这些问题,不过林宥伦开口邀请,他当然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下来。
现在的艺人都流行歌坛、影坛双栖发展,唱而优则演的现象在香港非常普遍,张雪友自然也不能免俗,而且他本身的演技确实也很不错。而想要在香港电影圈里发展,林宥伦是绝对绕不开的存在,这时候接下一份人情,说不定以后哪天就用上了。
答应客串之后,这边实际上已经没张雪友什么事了。
林宥伦低声和陈珂辛聊了几句,抬头发现张雪友站着还没有走,脸上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便笑着问他还有什么事。
“林先生,我想把这首《爱情转移》放到我的新专辑里,不知道你可不可以同意。”
林宥伦还以为是什么大事,本来他找张雪友来唱这首歌,就是想把这首歌一起送给他,现在张雪友主动提出来,他当然不会拒绝。
张雪友心满意足地走了,林宥伦和陈珂辛留在录音室,继续说起了《爱情呼叫转移》中剩下那些角色的具体安排。
“叛逆少女这个角色,我准备启用一个新人,她叫朱筃,是香港演艺学校的一名学生,明天我就叫人带她来见你;然后那个买房女的角色,我已经联系了在大陆那边的巩莉,过段时间她会赶回来补拍这段戏,我这边的两个角色就这样安排,然后说说你那边的情况吧。”
“我这边确定了三个演员,分别是刘佳玲、关芝琳和张曼钰。”陈珂辛稍稍停顿了一下,继续说:“刘佳玲我准备让她来演那个征婚女,萧方芳演她的母亲。关芝琳演那个爱宠物胜过爱男友的女人,张曼钰演富豪女。”
陈珂辛一边说自己的想法,一边也在留意着林宥伦脸上的表情,见他听完之后没什么反应,心里不禁有些忐忑。
这是同意还是不同意?
林宥伦自己也在琢磨着这个问题,他很清楚陈珂辛给出的这份三人名单里,至少有一到两个人都是通过“关系”进来的,不过这个没有太大的问题。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道理林宥伦很清楚,何况是在娱乐圈里,这种事情他也只会睁一眼闭一只眼。
刘佳玲和关芝琳虽然一直在各种电影里都是演花瓶角色居多,但两人都是能够被归入“漂亮花瓶”的行列的演员,而且本身名气都不差。
唯一让林宥伦感到意外的是张曼钰,他没想到陈珂辛居然能说服张曼钰出演,这也算是一个意外之喜吧。
——
   
 第664章 新技术【一更】
斧山道嘉禾片场,《爱情呼叫转移》第一幕正在拍摄中。
镜头前,王组贤和林宥伦对坐着。
“离婚是吧?离婚你给我说个理由。”王组贤将筷子往桌上一拍,怒视着林宥伦。
林宥伦身子往后,靠在椅背上,松了松衬衣领带,一副豁出去的样子。
“好,你在家里永远穿这件紫色的毛衣,永远穿这件紫色的毛衣,我最烦紫色你知道吗?我最讨厌看见紫颜色!”
二号摄像机的镜头对准了王组贤,这时候本来是应该她说台词的,可是她看着林宥伦此刻的表情,突然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卡!”陈珂辛喊了暂停。
王组贤捂着嘴直笑,朝陈珂辛摆摆手说:“导演,不好意思,我不是故意,可是我一看到他这样子我就想笑。”
林宥伦将领带重新系好,看着王组贤问:“我这样子很好笑吗?”
陈珂辛无奈地耸耸肩,只说休息几分钟,然后再接着这段拍。
这时候林宥伦的助理阿杰走了进来,附嘴到林宥伦耳边,小声说了两句。
陈珂辛正在那边布置下一场戏该怎么拍,林宥伦把他叫到一边。
“今天我有点事,这场戏放到明天再拍吧。”
林宥伦已经和王组贤打过招呼,说完就直接带着阿杰走了。
吴君茹正好过来探班,进来的时候正好和林宥伦擦身而过,她一边走一边回头,心里正纳闷着,今天的戏这么快就拍完了?
等见到陈珂辛,她才知道原来是林宥伦中途有事要先走。
私底下没人的时候,陈珂辛叹了一口气,向吴君茹诉苦说:“现在你知道我这个导演做得多不容易了吧?演员都不是我能管的,演好演坏全看她们的心情。”
“你也别这样说嘛,看在林先生的面子,我想没人会随随便便来应付这件事吧。”吴君茹安慰陈珂辛说。
陈珂辛不置可否的耸耸肩,没有再说什么。
——
斧山道片场是背靠着一座山头的一片斜坡地,隔斧山道不远处就是清水湾道,从这条蜿蜒的山路,可直达清水湾邵氏影城,当年邹闻怀、何贯昌“反出”邵氏,创立嘉禾,向政府申请到这片地新建片场,然后就这样“守”在邵氏的“门口”。
嘉禾片场里有一栋内部人员叫做玻璃屋的大楼,当年许贯文、程龙、洪劲宝这些人的办公室都在这里面,现在这边被改建成用来接待访客的地方,蔡阑和查传椆就等在这里面的一间房内。
林宥伦走进房间,蔡阑和查传椆都一起站了起来。
“林先生,总算不负所托,《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我们已经拍完了。”
蔡阑说完,查传椆有些遗憾地搓搓手,“因为胶片太重了,保存条件又有些特殊,所以没办法直接带过来,不过我们已经把剪辑好的片子交给了嘉谊院线。”
“两位辛苦了,晚上我给你们摆酒接风。”林宥伦和蔡阑、查传椆分别握了握手。
《舌尖上的中国》的拍摄制作为时两年,按照林宥伦给出的剧本大纲,耗资近四千万,拍摄组行走了大陆70多个拍摄地,前期蔡阑、查传椆还在大陆那边实地调研了三个多月,行程4万多公里,深入挖掘到了不少动人的美食故事,总共作出了7集。
送走了蔡阑和查传椆之后,林宥伦马上就给新。华社驻香港分社的黄立成打了一个电话,告诉了他这一消息。
听说这部纪录片拍完,黄立成也很高兴,但是林宥伦邀请他去新近落成、还没有正式开馆的香港科技馆看这部电影,就让他有些弄不明白了。
接完电话,黄立成把陈然和刘达都请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一部纪录片拍了两年多的时间,花掉了4000多万,最后却只拍出来7集,这小子不会是在耍我们吧?”因为《舌尖上的中国》是应大陆政府的请求专门拍摄的,陈然这边也没有安插人手进去打探消息,他这位主管情报的负责人,对这部纪录片也是知之甚少。
一部总共不到7小时的纪录片,制作成本居然高达数千万,这简直是让人难以想象。
“我这边倒是受到一点消息,说这部纪录片好像采用了美国那边最先进的一种拍摄技术,因为成本太昂贵,好莱坞拍电影都不用,只有拍纪录片的时候会用一下,而且反映这种片子,对反应设备、银幕大小都有很高的要求,前段时间香港科技馆建设期间,林宥伦曾经向那边捐了一笔钱,说是帮助建造一座放映厅,我想他就是为这部纪录片准备的。”刘达开口说道。
“那小子给科技馆捐钱就是为了放映这部纪录片,这也太……”陈然咂咂嘴,“败家”这个词最终还是忍住没有说出来。
刘达抽了一口烟,“这可不好说,这小子做事都是走一步看三步,现在你觉得他只是为了做这件事,兴许后面他还会有更大的用处。”
陈然还有一点想不通,“那这部纪录片按照你的说法,在国内根本没地方播啊?”
“肯定还会转成普通的格式,而且这部片子拍出来重点也不是想在国内播,所以这个你不需要担心。”刘达解释说。
陈然点点头,“行啊,到时候我们跟着老黄一起过去凑凑热闹,看这小子葫芦里究竟卖什么药。”
这事商议妥当之后,陈然有事就先走了,刘达继续留在黄立成办公室里,看他眉头紧锁的样子,便知道他还有其他的心事。
“老黄,你在担心什么呢?”
“中央当初交给我们的任务是找林宥伦拍一部能够改善我国国际形象的纪录片,他现在拍的内容讲的却是中国美食。”
黄立成说到这里,刘达已经猜到了他心里的想法。
“所以你担心这部纪录片并不能让中央满意?”
黄立成点点头。
刘达开始给黄立成分析说:“站在你的立场上,会这么看很正常,但是如果你换一个角度,站在林宥伦的立场上,你觉得他会没有这方面的考虑,他在这部纪录片和香港科技馆放映厅上花出去的钱都是实实在在的,你觉得他会做那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黄立成给自己点了一根烟,“你的意思说,这部纪录片还另有玄机?”
刘达耸耸肩,“这个我也只是猜测,等到时候去看了不就知道了吗?”
——
新竣工的香港科技馆,11月23号这天迎来了第一批客人。
科技馆的其他馆室都还在内部装修中,唯有以林宥伦名字命名的科技馆放映厅正式投入使用,在接下来的三个月时间里,这里将连续的放映《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
托马斯来的比较早,先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整个放映厅,在这之后见到林宥伦,他更发出了由衷的惊叹。
“林先生,没想到你居然用iax技术在中国拍了一部纪录片,真是太让人意外了。”
“不知道托马斯先生对这项技术怎么看?”林宥伦问起了一个题外话。
托马斯耸耸肩,“拍摄成本和放映成本,必须要先解决这两个问题,这项技术才可能真正的普及,你也知道,这项技术从67年被发明,直到现在也只局限在一些科技馆里使用,要想真正实现推广,必须要有其他的新技术来推动。”
托马斯并不知道未来的走向,能够做出这样的判断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在林宥伦印象中,iax能够在商业电影领域得到推广,很大程度上是由3d拍摄技术推动的结果。
极光公司内部已经开始对3d拍摄进行研究,想要取得成果恐怕得等上好几年的时间。
林宥伦花大力气用iax技术拍摄《舌尖上的中国》,目的只是想把这种技术先引进来,让更多人了解,等以后时机成熟,iax电影和iax影院计划就可以同步展开。
林宥伦和托马斯关于iax技术的话题还没有讨论结束,又有客人到来,两人的探讨不得不匆匆结束。
第一场放映,林宥伦邀请的主要是香港文化界、传媒界的一些朋友,同时电影界的邹闻怀、何贯昌也收到了邀请。
在这一波客人中,邹闻怀、何贯昌故意落在了最后,以便留下来和林宥伦说话。
“林生,我听说你为拍这部纪录片花掉了四千多万,真是大手笔啊!”要说这部纪录片真的花了四千万,邹闻怀是有些不太相信的,不过纪录片对外这样宣传,他也只能顺着这么说。
“我相信邹先生看过这部纪录片就会明白这笔钱花在了什么地方,两位里面请!”林宥伦也不多做解释,不过言谈举止中却表现出了极大的自信。
邹闻怀、何贯昌对视了一眼,本来这次来完全是为了照顾林宥伦的面子,不过现在他们对这部纪录片倒是生出了几分兴趣。
“那我们就拭目以待了。”
两人朝林宥伦点点头,一齐走进了放映厅。(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本站)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665章 (舌尖)传奇【二更】
黄立成一行因为身份特殊,在放映厅门口只是和林宥伦点点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彼此都心照不宣。
在科技馆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客人们陆续走进放映厅内部,呈扇形布局的大厅最前面是一块巨大的银幕,里面的工作人员还特别向众人介绍了这块银幕的大小,22米宽,16米高,是香港目前最大的一块银幕。
黄立成三人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