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骁雄 >

第218部分

骁雄-第218部分

小说: 骁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马夫一愣,低声笑道:“被你要挟住了,果然厉害,这样也能让你看透,一月之后的今日此时檀州望月潭醉仙楼如何?你知道,我这人不太愿意出风头,也不太希望被人知道。”

    李风云点头道:“那就这么说定!到时你若不出现,我可不敢保证别人会不会知道你的身份。”


………………………………

第三百六十六章 上巳节

    远处的刘钦见李天尧被李风云击飞,生死不知,心中大急,喝道:“还缠住我做什么?公子已经被李风云打死了!”

    与他缠斗的那名蒙面大汉哈哈大笑,收刀跳到一边,大声叫道:“兄弟们,点子太硬,扯呼!”

    说罢,也不管那些手下,闪身便走,转眼间就没入树林间,消失不见。他的那些手下,见他逃走,也纷纷跳出圈外,四散而逃。那些结阵而战的侍卫此时已经剩下不足十人,而且个个受伤,又怎敢去追杀。

    那马夫奇道:“你那些江湖朋友,真不够意思,李风云,你为何不逃?”

    李风云苦笑一声,道:“江湖朋友嘛,不都这样?逃不了呀!要不你帮我把他挡住?”

    原来,刘钦挂心恨李风云,直朝李风云扑了过来,正好与那马夫一前一后将李风云堵住。那些剩下的侍卫也朝李风云围了过来。

    那马夫居然点头同意,笑道:“我不拦你,你快逃吧,要不然到时望江楼见不到你,岂不可惜!”

    李风云也不疑心有他,与那马夫擦肩而过,急匆匆地逃走,那马夫果真没有拦他。

    刘钦大声喝道:“快拦住他!”

    那马夫放下李天尧,反而纵身堵住刘钦,大声道:“我偏不拦,你武功没我高,凭什么对我大呼小叫?”

    刘钦左蹿右蹿,也躲不开那马夫的阻拦,便知自己的武功远在那马夫之下,又见李风云已经跑得无影无踪,一跺脚道:“你居然还帮李风云,我看回去后你如何交代?”

    那马夫哈哈大笑道:“我要交代什么,我只是一个马夫,赶马车是我的责任,捉拿劫匪,可跟我半点关系都没有。能帮忙保住李天尧一条小命,就算很不错的了!”

    刘钦不清楚那马夫的来历,一时无语,查探了一下李天尧的伤势,那李天尧伤势虽重,肋骨被李风云打折了五根,内伤也不轻,但幸亏有那马夫即使施救,输入内力护住了他的心脉,并没有太大的危险。不过在床上躺上几个月是免不了的。

    刘钦取出一枚药丸,塞入李天尧的嘴中,又抬起头来,冷冷地问道:“你是谁?为何要冒充马夫?”

    那马夫冷笑一声,目光发寒,道:“我本就是马夫,何须冒充?我是谁,还轮不到你来质问,要是不服气,大不了打一架。不妨告诉你,你的武功虽然不错,但我至少有五种方法能杀死你。”

    刘钦心中不由得一寒,不知为何,他心底深处认为马夫的话并非是虚言恫吓,如果真的与那马夫打起来,马夫真的有能力将他杀死,尽管一流高手很难被杀死的。

    从刘钦手下逃脱后,李风云没有打算回太湖质问裘仙为何出卖他。他与裘仙并没有什么交情,这次联手,完全是因为有共同的目标。裘仙本就是一个阴险之人,关键时候出卖他,暗算他,将他推出来当替罪羔羊早在李风云的意料之中,李风云根本不在乎。

    江湖险恶,就险恶在人心。李风云在清平镇长大,早就见惯了背叛与暗算,又怎会感到奇怪?

    李风云也不打算将此事向谁说起,因为裘仙这么做,也给了李风云一个把柄。如果必要之时,李风云完全可以将裘仙抖出来,相信很多人都会相信他所说的话。所以,这也意味着李风云对裘仙多了一条制约的方法。

    与李风云合作的那名一流高手并不是裘仙,裘仙名气太大了,被认出来的可能性太大,所以他安排了那名高手与李风云一同去刺杀李天尧。

    此人在泰巅争锋上并未出现,李风云不知道他的名字,只晓得裘仙叫他老五。此人的武功,并不在裘仙之下。而跟随老五出手的那批高手并不是太湖帮的帮众,所以,裘仙也不担心被人查出来他是刺杀李天尧的幕后主使。

    太湖帮居然有这么强大的实力,实在让李风云感到震惊。

    李风云的伤并不算太重,修养了十多天便缓了过来,算算时间,已经是三月初三。

    三月三是上巳节,是祭祀轩辕黄帝的日子,俗语道:“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听冯道说,每逢每年三月三日,中原天子都会沐浴更衣,斋戒三日,举行隆重的祭祀大典,将这一年来的成绩写成表书,烧给上天,求得上天的照顾与庇护。

    当然,上天究竟是否照顾、庇护谁也说不清,这样做的目的,最主要恐怕是为了彰显其是华夏正溯,那表书其实也是写给老百姓和文武大臣看的。毕竟,从古至今,有资格登泰山封禅的帝皇并不多,能通过这种方式宣扬自己的功绩,对帝王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而在民间,人们会祭祀祖宗,涌向河边,用清水洗涤尽身上的污垢,以求在新的一年能获得好的运气。自然而然,这一天也成了踏青的好日子,也是男女私会的好日子(注1)。

    烧给上天的那道表章轩辕黄帝有没有看到石重贵不清楚,不过上天似乎并没有佑护他,因为举行完祭祀大典没过多久,石重贵就病了,当众晕倒,而且病得不轻,额头上烫得惊人,已经开始说胡话了。

    太医院诊断后认为,皇上是操劳过度、邪毒入侵所致。由于病得太重,太医们也束手无策。给皇帝看病不是件小事,万一出了纰漏,那可是要掉脑袋的。

    皇帝在上巳节病倒,这本来就是一件很不寻常的事情。这表示,上天对石重贵这个皇帝已经很不满意了。

    大晋到底是做错了什么,上天竟然降下了这样的惩罚,二月时发生的日食已经中原百姓有些惶恐不安。如今皇帝在祭祀大典结束后不久病倒,这意味着什么?

    如果皇帝石重贵一病不起,那又会怎样?要知道,石重贵正年富力强,还没有立太子,真若是皇帝崩天,天下必定大乱。当初后唐明宗皇帝病危之时的种种乱相,诸子、文武大臣相互征伐的情形才过去十多年,众大臣还记忆犹新,难道大晋也要遭受这样的灾难。

    “桑大人,你该拿个主意呀,这可不是件小事!”不少大臣围着桑维翰,议论纷纷。

    “慌什么?”桑维翰扫视众大臣,“这不还没出事吗,只是风寒小症而已,值得这般大惊小怪吗?”桑维翰不禁瞅了一下不远处的冯道。

    冯道如同入定的老僧,眼帘低垂,不发一语。这个老狐狸,拿定主意是不打算掺和此事了。

    桑维翰没注意到更远处冯玉脸上挂着的冷笑。

    注1:到了宋代以后,由于程朱理学的兴起,男女之防大盛,礼教渐严,男女私会不被容许,这个节日也日趋没落,渐渐被人们遗忘,踏青也改在清明进行。


………………………………

第三百六十七章 置师

    昆宁宫中,李太后面色暗沉,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她本事前朝明宗皇帝李嗣源之女,后唐的永宁宫主(注1),身份特殊,但极其敏感,虽尊为太后,实际上处处谨小慎微,不敢过问朝政。

    “桑爱卿所说的话,哀家是明白的。”过了许久,李太后终于开了口,“只是哀家虽贵为太后,但终究是妇道人家,朝堂上的国家大事,哀家是不明白。皇上只不过偶染小恙,总有康复的时候,到时自然有安排。”

    桑维翰眼睛一黯,这位李太后终归不是一个能拿主意的人。

    不过,若是不能说服这个女人,晋国迟早要亡在石重贵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皇帝手中。

    更何况,他桑维翰已经跟石重贵闹翻,前不久,枢密院枢密使的职位被冯玉顶下,冯玉就任枢密使后,立刻就用种种手段,将桑维翰在枢密院的亲信尽数逐出,因此而坐大,成为新的宰相,实力足以与掌握尚书省的桑维翰分庭抗礼。

    谁都知道,李彦韬、冯玉是小人,是靠讨好迎逢石重贵才能身居高位的奸佞之臣,毫无疑问,这件事的幕后主使其实是皇帝石重贵。

    据宫中传出来的消息,那日因为李风云的事,桑维翰与石重贵起了冲突之后,皇帝就立刻召见了李彦韬、冯玉两人,似乎当时皇帝的意思是直接将桑维翰罢免拿下。好在后来赶到的刘昫、李崧一番劝解,石重贵终于放下了这个心思。

    看来皇帝其实并没有真正放下对付桑维翰的心思,只是换了一种方式,从一举拿下变成了徐徐图之。去掉桑维翰枢密使的职位显然只是第一步,接着只怕是要谋夺尚书省,然后清除桑维翰在中书省六部中的亲信。

    到了那个时候,桑维翰有没有机会告老还乡,就看石重贵的心情如何了。

    就算石重贵暂时没有继续对付他的心思,舔好伤口的契丹又岂会放过晋国?如今晋国内忧重重,边关重将各怀异心,却被鼠目寸光的石重贵赶走。他也不想想,没有李风云的的风云卫,还是风云卫吗?

    桑维翰虽竭力劝阻仍无济于事,新任风云卫都统刘传勋拼命打压李风云的旧部,逼得典奎、张俊、张松等数十名大将挂冠而去,李风云当初从契丹那里弄来的五万两黄金不知去向,营中粮饷空空,竟只能支应十天。营中的将士更是怨声载道,敢怒而不敢言。

    这种情况之下,若是耶律德光再次征讨中原,还有谁会能抵挡契丹铁骑?还有谁肯拼命卫护大晋江山?

    桑维翰想起了先皇石敬瑭起兵时他出使契丹的那次经历,那是他的骄傲,也是他这一辈子也洗不掉的屈辱。

    当时,石敬瑭听从了他的建议,以割让燕云十六州,事成之后北面称臣,自称儿皇帝的代价求得了耶律德光的支持。

    谁料到,这世上还有比他更无耻的人,卢龙节度使赵德钧以更优厚的条件贿赂契丹主耶律德光,据传耶律德光已经倾向于赵德钧。

    在这种情况下,桑维翰出使契丹。可是耶律德光根本不愿见他,他便长跪于耶律德光的帐前,声嘶力竭,哭诉对耶律德光的忠诚,从早到晚,整整七个时辰。

    耶律德光终于被他的诚意所打动,答应见他,当时他的嗓子都几乎哑了,双腿几乎站不起来。耶律德光看出他的虚弱,笑着让他坐着回话。

    就在这种情况下,他力辨群雄,将萧翰等十数人驳得无话可说,终于说服了耶律德光继续支持石敬瑭。

    正因为这次出使,借得了契丹铁骑,石敬瑭这才能一路势如破竹,一举攻下了古都洛阳,逼得李从珂自焚于玄武楼中,奠定了大晋的江山。

    桑维翰自信,得立此功,张良、萧何、房玄龄、杜如晦等名臣恐怕也不过如此。

    但是,桑维翰却不想再一次如丧家之犬一般跪倒在耶律德光的阶前,这样的事,一次也就够了,尽管很有可能,耶律德光会饶了他的性命,委以重任,让他安抚中原的民心。

    可是不成啊!他若真那么做了,他日在九泉之下,有何面目见列祖列宗?

    想到这里,桑维翰抬起头来,朗声道:“太后,请恕老臣直言。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注2)世上的事并不是光有良好的愿望就会有好的结果,也不是一味的回避就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现在太后不肯担起该担的责任,他日若有不预,他人捷足先登,恐悔之晚矣!”

    李太后脸色微微一变,她当然明白桑维翰的意思,如果现在不做好石重贵驾崩的准备,等到石重贵崩天之时,事情就麻烦了,先帝的子嗣早年大多战死,只有一个石重睿存活世间,但是先帝兄弟不少,其子嗣众多,石重睿年幼,无论如何都争不过别人,一旦他人抢先一步继位,恐怕不会放过她和石重睿。

    退一万步讲,就算到时石重睿能够争夺得到皇位,周围的武将个个都手握重兵,谁能保证他们不会在乱中起事,谋夺大晋的江山?

    沉思良久,李太后长叹一声道:“前有狼,后有虎,桑爱卿,你叫哀家如何是好?”

    桑维翰闻言大喜,李太后说这句话,说明她心中已经动摇。如果趁机将这事定下来,大晋后继有人,那他又何须再顾忌石重贵?石重贵病得怎样,医不医得好,都不重要。就算医得好,他桑维翰从中做点手脚,让这个连上天都不愿看到皇帝龙御归天又会有谁能察觉?

    怎么说,石重贵都只是先帝的干儿子,而石重睿才是真正的真龙天子。京城中不是早就传说先帝原本想要立石重睿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