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阿玖 >

第179部分

阿玖-第179部分

小说: 阿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玖特意给陶松准备了一把唐代雷琴,等着看他的精彩表演。
到了正日子,阿玖和殷琴在水亭中安坐,陶松一身淡雅的浅青色蝙蝠纹锦缎宽袖衣袍,坐在水畔抚琴。流澈的流水,俊美的青年,醉人的琴声,一切看起来都是这么的美好。
就在这么美好的时刻,出了意外。
殷琴大概是听着琴音很悦耳,信步走到窗前,向琴声传来的方向看了一眼。她在窗前一露面,陶松看到她那花朵般的面容,看的呆了,琴也不抚了。他慢慢站起身,下意识的往水边走了两步,好像想要把梦里的姑娘看得更清楚一些……
“怎地不抚琴了?”殷琴蹙眉,曼声问道。
陶松如闻纶音,手忙脚乱的要回去。结果,不知是水边路滑还是怎么的,他身子斜了斜,惊叫一声,掉水里去了……
想要表演临流抚琴、给姑娘留下美好印象的人,变成了落汤鸡。
不过,是只美丽的落汤鸡。陶松是真绝色,就算从水里泡了一回被捞出来之后很狼狈,依然面如白玉,目如点漆,楚楚动人。
阿玖看着这一幕,目瞪口呆。八嫂的哥哥,你在殷琴面前丢了两回人!你……你还有戏么。
殷琴镇静的站在窗前,咪起眼睛,打量着被内侍们奋力打捞出来、被裴家兄弟几个七手八脚拉上岸的陶松。嗯,头发乱了,衣裳湿了,可还是挺好看的。
“就他了。”殷琴语气轻松的说道。
阿玖诧异的转过头看着她,有点不敢相信。一则是因为陶松才丢了个人,正是狼狈的时候;二则,殷琴说的太轻描淡写不动声色了,实在不像一位姑娘家在决定自己的婚事。

“她的口气,有点像厨娘上街买菜,看见今天的大葱很新鲜,便随口对菜贩子说,‘来根葱’。”事后,阿玖这么跟皇太子形容。
把皇太子惊的。小师妹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所以当年大舅母打趣她添个姐妹如何,她会小手一挥,豪迈慷慨,“不要了!”这位殷姑娘呢,勇敢起来跟男人一样,挑起女婿,像到菜市场买菜。
这还得了。
不行,不能让小师妹常和这位殷琴姑娘见面。
皇太子正要开口说话,阿玖抬头看着他,笑吟吟,“十哥,我喜欢殷琴,我要和她多来往。”
“好啊。”皇太子温柔的答道。
阿玖完成了一件皇帝交代下来的差事,得意洋洋。她特地和皇太子一起带着四个儿子去了趟乾清宫,“爹,我在照顾十哥和四个儿子之余,还圆满完成了您给的重任,给殷家姑娘寻到位如意郎君!”见到皇帝,阿玖神气活现的吹嘘。
皇帝逗逗大的,哄哄小的,眉花眼笑的夸奖,“阿玖真能干!”看看朕这四个乖孙子,这小模样,疼死人了。
皇太子很不满意,“哪有您这样的?夸起人来,这般敷衍。”小师妹为了做这件事,花了多少精神?您可倒好,就夸了五个字。这哪成,赏罚不分明。
小正正和小平平虽然偶尔会对阿玖不满,但总体来说,他俩和阿玖是很要好的,见状也过来帮腔,“祖父,您敷衍。”小平平更是踮起脚尖,一脸殷勤的要求,“祖父,多夸夸,多夸夸。”
连小小的阿若和阿倚,也板起脸,用责备的眼神看着皇帝。
皇帝被儿子、孙子一致要求,打了个哈哈,认认真真夸了阿玖几句,“阿玖真听话,爹说什么你都真正听进去了,慎重其事,比小十强多了。”夸完,随口问起,“阿玖,你把殷家姑娘许给谁了啊。”
阿玖今天就是来显摆的,皇帝这么一问,她来了劲,忙把前后经过绘声绘色的讲了一遍。皇帝听到孙鹏程和陈凌峰两个人因为什么失败,幸灾乐祸的微笑起来。和小正正的舅舅们站在一起,你俩能沾的了光?这两个年青人没有自知之明啊,从一开始便应该拒绝的。
听到陶松失神落水,本来想表演风神俊逸的,结果成了落汤鸡,胖皇帝不由的哈哈大笑。这陶家的年青人虽出了丑,可是他这做法就显着有诚意多了,对这桩亲事不说志在必得吧,非常之重视。
笑完,皇帝才后知后觉的想起,“这陶松,阿玖口中八嫂的哥哥,不就是阿莲的儿子么?唉,如果当初……”
皇帝到底是老了,会有这种悔不当初的想法。若搁到他年轻时候,不会这样的。错过便是错过,重新再来就是。
“到这两个年轻人成亲的时候,告诉爹一声。爹有赏赐。”皇帝吩咐。
“好啊。”阿玖笑咪咪点头,“您多赏赐吧,您赏赐越丰厚,这两家的谢媒礼就越重,我便可以发笔小财。”
、第212章 不同际遇 
阿玖这么爱财;皇帝对她表示鄙夷;“阿玖,你祖父、你爹爹,都是何等的清高,耻言钱。”
皇帝鄙夷过儿媳妇,乐呵呵的逗弄起小孙子;“阿若,阿倚,你们曾外祖父、外祖父;清高不清高啊?”阿若和阿倚小身子喜踊;咯咯咯的笑,好像在表示很同意。
阿玖一脸淘气,“自从我祖父做了户部尚书;整天惦记的就是钱钱钱呀。”
皇太子赶忙附合,“就是,户部尚书为国理财,不提钱哪成。军需、粮饷、官员俸禄,哪一样不要钱。”
“小十不孝顺 ,阿玖也不孝顺。”胖皇帝装作生气的样子,“跟爹做口舌之争。”
小孩子家家的,让着你爹怎么了,一定要把你爹说的哑口无言不成?
小正正和小平平很有眼色,站到祖父身边,正色看着自家爹娘,目光中很有责备之意。胖皇帝得到孙子的支持,眉花眼笑,“看看,朕的小正正、小平平多孝顺,多知道向着祖父。”
阿玖和皇太子作惭愧状,皇帝更为开怀。小十,阿玖,被朕的乖孙子们比下去了吧,不好意思了吧?倒霉孩子。
皇帝一高兴,思绪极为发散,“陶家这小子和殷平的闺女,都生的很标致?爹好看,娘也好看,往后他们生下孩儿,相貌定是出众。小十,阿玖,往后他俩若是有了小闺女,你俩仔细看看,若是真的好,早早的定下。”
裴家直到如今也没生出小闺女,小正正他们长大了上哪儿娶媳妇去?早早的给看着吧,省的到时候着急。若是一个不小心娶了唐家姑娘那看似贤惠实则愚蠢的女子,只会一味顺从,那可坑死人了。
阿玖拍掌笑,“我原本只是沾沾自喜,觉得自己玉成了一桩好姻缘,是积德行善的好事,还可以顺便向父皇陛下讨份赏赐,一举两得。您这么一说,我才知道还有这个好处呢,能再预先定下个儿媳妇?这可是一举三得了!”
皇太子也很是动心,“陶家若有了嫡女,一定很美貌。”陶松他是见过的,萧萧肃肃,光可映人。他的闺女,差不了。
皇 帝正要乐呵呵的说话,小正正已抢先指着他分到的弟弟说话了,“阿若的。阿若差点把写着陶字的小纸条给吃了。”小平平还不明白媳妇是什么,却下意识的有什么 都要替阿倚争,不服气的说道:“是阿倚的。阿倚三个都闻了呀。”小正正认真的提醒他,“可是,阿倚三个都不要,往外推。”
皇帝大乐,抱起阿若亲了亲,眉飞色舞,“陶家若有小闺女,便归你了!”阿若咧开小嘴傻乐,流出了晶莹的口水。
陶松和殷琴都还没成亲……阿玖看着兴高采烈的皇帝爹,半晌没说出话来。
皇 帝年轻时候很是英明,老了老了,倒任性起来。他说风就是雨,命内侍从库房取出黄花梨仕女观宝图屏风、天然木根流云槎、牙雕三阳开泰插屏、红珊瑚等物赏赐殷 琴。阿玖功劳大,皇帝慷慨的送了她玉质剔透、雕刻精美的黄玉山子,“阿玖,黄玉难得,这样的黄玉山子,更难得。”阿玖笑咪咪道了谢,“爹,您真是赏罚分 明。”
阿玖这次做媒,收获颇丰。
陶、殷两家定下亲事之后,阿玖对大姨母很觉抱歉,知道她雅爱琴棋书画,特地送了她一个紫檀方胜纹琴桌。这琴桌与条桌近似,但稍矮且狭,造型简练、空灵,是宫廷御用工匠的得意之作。
林幼兰笑,“囡囡,你不必觉得过意不去,大姨母并没放在心上。说句老实话,殷姑娘那性子,或许真是嫁去陶家更适合。若给了鹏程,少不了淘气。”
林幼兰只是迫于丈夫和儿子的压力才出面求这门婚事的,她并不喜欢殷琴。孙鹏程经过这次挫败,消沉了两天,然后便跟林幼兰说,让她做主给挑位美丽大方、门当户对的少女为妻,林幼兰为此高兴的不行。
阿玖不好意思的笑,“这样就好,这样就好。”大姨母不在意,欣慰啊。
林幼兰得到次子的郑重托付,在老亲旧戚家十五六岁的女孩儿当中细心挑选,最后为孙鹏程聘了位容貌端庄秀丽、性情温柔顺从的少女为妻。当然,这是后话了。
至于邱氏,阿玖便没有这般体贴了,只是差老成嬷嬷亲至临江侯府说了说。毕竟陈家是正式求过婚的,虽然婚事不成,总要给一个回话。
邱氏送走东宫来人,独自坐着,嘴里发苦。一个从小没娘教的野姑娘,临江侯府求婚,她居然还不答应,好大的架子。放着侯夫人不做,这姑娘也是个傻子,这种蠢人,倒不必理她,不必为她生气。
虽是这么安慰自己,邱氏哪能不生气?为了给陈凌峰寻个父兄得力的好媳妇,她不知操了多少心,费了多少神。京里的贵女不肯嫁也就罢了,一个外省总兵的闺女居然也看不上陈凌峰,邱氏如何不恼。
邱氏心里没好气,庶子媳妇靳氏来请安的时候,便没给好脸色,由着性子数落了几句,“你做嫂嫂的,小叔子的事也太不上心了。我并没有拘着你立规矩,又不烦着你管家,你整天都做什么了?婆婆不放在眼里,小叔子你也漠不关心,你娘家便是这么教你的不成?”
安 儿从小到大何等娇养,自然是有股子傲气的。邱氏从前待她虽不和气,却也不苛刻,这会儿邱氏提起靳家的教养,她哪肯忍气吞声?冷冷的顶了一句,“我靳家姑娘 的教养,便是若遇夫家嫌弃,绝不强求,绝不死赖着。”邱氏气的浑身发抖,“这是哪家的规矩?婆婆说话,儿媳妇敢还嘴?”
安儿冷笑,“贵府规矩大,陈家的儿媳妇,我靳家姑娘做不了,这便自求下堂!”说完,带上嬷嬷、婆子、侍女,扬长而去。
邱氏大怒,命侍女婆子拦着安儿。她手下的侍女婆子倒是听话,真的去拦了,可是安儿身边的嬷嬷厉害,毫不客气,动手把她们推开了。
邱氏在堂中坐着大发脾气,“反了,反了!”她发脾气的功夫,安儿命侍女收拾了随身衣物,命车夫备车,收拾准备好了,乘车从角门出临江侯府,回娘家去了。
等邱氏知道的时候,安儿已去的远了。邱氏很是恼恨,吩咐把看守角门的婆子打了二十板子。
安儿回到靳家,这回连相氏都生气了,“靳家的教养怎么了?孩子有什么不好,做婆婆的只管教导,动辄提娘家的教养,是何道理。”留安儿住下,准备等靳通政回家,去和临江侯府理论。
陈凌云在宫中当值,连着两天都不能回家。
靳 通政回来之后,温言安慰过女儿,出门去拜访了陈家族长,“小女自嫁到陈家,晨昏定省是少不了的,也一向温顺听话。婆婆不许她管家,她便不管家,可她不管家 吧,婆婆又要骂她不尽心,骂娘家没教好她。也不知陈家儿媳妇究竟要什么样的教养?族长大人说出来听听,若小女能做到,依旧和女婿做夫妻。若实在做不到,趁 着两个孩子还年轻,休耽误了。”
临江侯府的事,陈氏族中谁不知道。邱氏是嫡母,当然不待见庶子,这倒是人之常情。像临江侯府的 事,其实分家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薄薄一份家业把陈凌云分出去,一了百了。可是邱氏偏偏不肯分家,一直要留着陈凌云在临江侯府。按常理说,既要留着他,既 然有用着他的地方,那就对他客气点儿,邱氏偏不,时不时的要跟陈凌云合气。因为这个事,族长也很烦。
族长送走靳通政,把邱氏叫过来训斥了一通,“儿媳妇不好,只管说儿媳妇不好,扯到娘家头上做什么?打量着靳家是能由着你编排的?”你那亲家,他可是大长公主的儿子,皇上的表弟,通政司要员。
邱氏十分委屈,“谁家婆婆训斥儿媳妇还要斟词酌句的,哪有敢跟婆婆较真的儿媳妇?我那不过是句气话,靳氏便什么礼数都不管,趁着丈夫不在家,忤逆婆婆,回娘家去了。这种风气不可长,一定好生训斥她才行。”
族长冷笑,“想教训儿媳妇,成啊,你赶紧去。”
你有本事,到隆庆大长公主府教训儿媳妇去。
邱氏低头无语。
陈凌云出宫回家,先到靳家看过妻子,然后到族长面前哭了一通,“夫人定要我妻离子散,我有什么办法,只有依了她。我和靳氏和离不难,只是陈家无缘无故得罪了隆庆大长公主府,岂不冤枉?族长,这事一成,可就是两家交恶了。”
陈氏族人还多着呢,就算邱氏愿意把靳通政得罪狠了,其余的人也不能同意。
族长面沉似水。
陈凌云伸手抹眼泪,“这几年,我给弟弟谋过五城兵马司的差使,谋过近卫的差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