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懒媳妇种田记 >

第12部分

懒媳妇种田记-第12部分

小说: 懒媳妇种田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娘,我知道了。”李瑶说完挑着箩筐到村口等牛车去了。

李瑶到了镇上,先往酒馆走去。

李瑶挑着蒜黄走进了酒馆后院,掌柜没一会也过来了,看到李瑶筐里的蒜黄又是一阵惊讶:“姑娘,今天这又是什么菜?”掌柜好奇地看着筐里黄澄澄的蒜苗问。

“掌柜,这是蒜黄,也是大蒜种出来的,价格还是跟蒜苗一样。”李瑶笑着说。

“上次那蒜苗客人都说好吃,后来还有客人点,可惜都没有了。这蒜黄跟那蒜苗可是一样?”掌柜看到那么多的蒜黄高兴地说道,上次那蒜苗就是太少了,两斤蒜苗卖不到半天就卖完了,后来想来尝鲜的客人只能败兴而归了。

“在味道上有一些区别,不过都是好东西,做法也差不多。”李瑶笑答。

“你这蒜黄用不知道能保存吗?我看你这起码有四十斤吧。”掌柜说。

“老板好眼力,这里有四十三斤,这蒜黄如果保存方法好,能放三五天。掌柜,要不这样,您看您要多少,我就给您称出来。”李瑶说,她知道这酒馆虽然生意好,可毕竟这小镇的人不多,这蒜黄又不可以留太久,所以她也不敢要掌柜把这些蒜黄一起收去。

“小姑娘,我就喜欢你的实在,你就给我留二十斤出来吧。”掌柜算了一下,这酒馆一天卖四五斤还是卖得了的。

“好的。”这蒜黄已经是称好了的,李瑶拿了二十把蒜黄出来:“掌柜,这一把是一斤,这里一共是二十把,您看要不要再称一下?”

“不用了,信得过你。”掌柜笑道。

“掌柜,这布条您先不要拆开,到了晚上,把没卖掉的蒜黄的根部放到清水中浸泡,这样就能保存几天。

“好的。”

 第49节上县城

出了酒馆,李瑶看着箩筐里二十几斤的蒜黄,拧起了两道秀眉。这蒜黄这么值钱,总不能全部拿回家吃掉吧?思量片刻,李瑶决定把这些蒜黄拿到县城的酒楼去试试。

李瑶回到卤水店跟二婶陈杨氏说了声,陈杨氏念着这小夫妻也有一段时间没见面,便包了一只卤鸡,让李瑶给陈文斌他们送去。

李瑶挑着箩筐走了好一段路,直到出了镇,才看到一辆马车。李瑶地了马车,宽敞的车箱里只有两个人,驾车的大叔说要等够人才走,可是等了好一会都没见有人来。

“大叔,你这样等也不是办法,你再不走,到县城都晚了。如果你现在赶到县城,回程的路,说不定还可以后多拉几个回镇上的人。”李瑶劝说着驾车的大叔。

“就是,都这个时辰了,要去县城的都坐前一辆车走了,这会说不定都要回来了,我们都是有急事才会拖到这时候的。”那两人附和道。

驾车大叔听听也觉得也有道理,这才甩起了马鞭子起程。

到了县城,李瑶走到一家较大的酒楼,这县城毕竟是富人聚集地,可能是因为生意好,这蒜黄又是新鲜菜,根本不用自己多做介绍,掌柜很爽快地就买下二十斤蒜黄,还让李瑶以后有新鲜玩意也要往他这送。

李瑶出了酒楼,看着筐里的蒜黄,刚才留了一斤在卤水店里让二婶带回,现在还有两斤,再看看那卤鸡,就向路过的人打听“同仁镖局”怎么走,无奈问了十几个人,竟然没有一个人听过这“同仁镖局”。

李瑶抬头看看天,正值午时,虽然是已是秋季,但是这正午的太阳还是火辣辣的。她这细皮嫩肉的挑着这两个箩筐走这么久,都快虚脱了!

这人生地不熟就是可怕!李瑶这时怀念起现代的手机来,如果有手机,就拔个号的事,哪还用费这么大的力气去问人。李瑶正在街上边走边想着,是该回去还是该继续找,早上只喝了一碗红薯粥,现在肚子都有点饿了。

“大嫂!。。。。。。大嫂!”后面一男子声音传来。

咦?这声音有点熟悉,李瑶回头一看。

“周新!”原来真是周新,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嫂子,你怎么在这?”周新用衣袖抹了抹脸上的汗水问道,刚才他叫了几声李瑶都没回头,他还以为自己认错人了。

“我刚卖完蒜黄,想找你们镖局找不到,你这是?”李瑶见周新衣服上都沾满了白色粉沫。

周新挠了挠脑后,嘿嘿笑道:“我在粮油店做短工,今天刚好进了一批白面,我刚刚搬完,正想回镖局吃饭。”

听周新这么一说,李瑶便知镖局的窘境,也不多问。

“正好,我带了只卤鸡,这还剩下点蒜黄,回去给你们做蒜黄炒蛋。”李瑶笑着说。

“好啊,我们回去吧。”周新说着接过了李瑶肩上的箩筐。

李瑶甩了甩臂膀,终于轻松了。

 第50节上县城2

“嫂子,到了。”周新带着李瑶转了一圈,终于在一座青砖彻成的大房子前停下。

李瑶抬起头打量了半天,这种房子在这县城就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座青砖瓦房,而且还是在这么偏僻的地方,一看就是为了省房租。这屋子并没有李瑶想像中镖局的那种威武庄严的感觉,除了门口重启牌匾上“同仁镖局”几大字,根本看不出有哪一个地方像镖局,难怪知名度不高。

“陈大哥,嫂子来了。”周新一进门就对着厅里的人嚷着。

陈文斌正在大厅擦拭着他的那根长戟,李瑶听杏儿说过,那是她大哥受伤回来时,一并带回来的“遗物”。

“你怎么来了?”陈文斌一见到李瑶,放下了手中的长戟,走到了院子。

“陈大哥,嫂子说是来县城卖蒜黄。”周新接话。

“大哥,你跟嫂子好好聊聊,我去把嫂子拿来的卤鸡热热。”周新说完挑着箩筐进厨房去了。

“还是我来吧。”李瑶对周新说道,她怕周新不会炒蒜黄。

“嫂子,我看你也累了,你先休息休息,刚才你不是说了这蒜黄要炒鸡蛋吗,我会!”周新说着把箩筐挑进了厨房。

“就你一个人来的?”陈文斌问。

“是啊,保家和爹忙里的事,二婶和杏儿要看卤水店也走不开,我就一个人来了。”李瑶一边应着,一边打量起这屋子来。

陈文斌皱着眉头带李瑶穿过前厅走到了后院,这是座两进的房子,李瑶没想到这地方还挺宽的,穿过了后院才到了正厅。大厅正中放着一张大靠背椅,大厅两旁分别摆了三套桌椅,对于一个镖局来讲,显得简陋了点。

陈文斌倒了一杯口递给李瑶,李瑶接过一饮而尽。

“还要吗?”陈文斌问。

李瑶摇摇头,她实在是有点累了,把整个身子都塞进了椅子里。

“洪大哥他们呢?”李瑶来有一会了,也不见其他人。

“他们都在外面做事,比较远,没有回来吃午饭。”陈文斌答道。

“家里都还好吧?”陈文斌又问。

“一切都好,你不用担心家里,有我呢!”李瑶的声音轻轻传出。

“你要不要去房间睡会?”陈文斌见她一副虚脱的样子,问道。

“不用,可能是被太阳晒的,坐一下就好。”李瑶靠在椅子上,缓缓地舒了一口气。

“辛苦你了!”陈文斌叹了口气,不知该怎样把心里的感激说出口,要媳妇一个人为家操劳,自己心中也感到不忍,可是他却又没办法扔下这些兄弟。

“我明白的。”

陈文斌抬头对上自己媳妇清澈的眼神。

“我真的明白!”李瑶坐起身定定地看着丈夫又说。

“谢谢你!”好一会,陈文斌才开口。

“你好像忘了我是你妻子!”李瑶不满地看了他一眼。

陈文斌听了嘴角扬了起来,对啊,他们是夫妻!他何其有幸,能娶到这么一位聪明贤惠又善解人意的媳妇,能帮他担起整个家,让他没了后顾之忧。当初自己因不满这门亲事,在成婚第二天就离开家,想起这些陈文斌就觉得愧对自己媳妇。

 第51节逛县城

吃完饭,李瑶就说要回去,周新忙道:“嫂子,你好不容易来一趟县城,怎么也要住一晚行。”

“下次吧,没回去爹娘会担心的。”李瑶道,这里是县城,不比在镇上,随便都可以找到人捎个口信回去。

“这样啊?”周新想了一会又对陈文斌说道:“陈大哥,要不让嫂子休息一会,等会你陪嫂子逛逛这县城,县城稀奇的东西多,看嫂子有什么喜欢的东西可买,晚点再回去吧。”

陈文斌看向李瑶,询问她意见。

“也好。”李瑶想想道,自从来到这个时空,就开始为填饱肚子而发愁,还从来没有好好放松过,今天就乘机好好玩玩,看看这个时空的县城到底是个什么样的。

两人来到街上,李瑶看着街道两旁的店铺,客人进进出出,好像都没有间断过,这县城就是不一样!有钱人多,人流量广,生意自然就好做。这宽广的街道整整比小镇上大上好几倍,虽然不是赶集日,但路上的行人还是络绎不绝,而且个个都是穿着都是光鲜亮丽,街上偶尔有马车驶过,一副繁荣昌盛的景象。

“这里怎么没见到有乡下人在这摆摊啊。”李瑶觉得很奇怪,虽然这县城离乡下比较远,可是也不至于连一个乡下人都见不着吧?

“这县城大街总共有五六条街呢!他们都在另一条街上摆,后面有一条专供咱们乡下摆摊的大街,我们现在走的这条街都是些有钱人开的店铺。”陈文斌介绍道,其实他在这县城住的时间也不长,知道的也就这些,今天还是他第一次逛县城大街。

嘿,这大街还规划区域,这古代人也挺有商业头脑的,李瑶想。

走到大街中间,李瑶突然看见一家店门口上方悬挂着一块“第一首饰”的门匾,李瑶想都没想就走了进去。

陈文斌欲言又止,见她已进入店中,只好跟着进去。

陈文斌见自己媳妇停在一个柜台前,双眼盯着一个精致的盒子,上前一看,里面是一款小巧的金耳环。

“姑娘,看看有什么喜欢的。”店里一个五十多岁的大叔笑眯眯地招呼两人。

“你喜欢这个?”陈文斌问,摸了摸怀里的银子,应该是不够。

李瑶对他淡淡一笑,没回答,而是转头问大叔:“老板,这款金耳环多少钱?”

“姑娘,您可真有眼光,这款是我们店最新的款式,一个县城就只有三对,180两一对。”

“谢谢您,老板,我们只是先看一看。”李瑶对大叔浅浅一笑,看来自己上次收那谭公子的一百二十两银子并不为过,她也没必要再耿耿于怀了。他只要卖一对就已经赚回来了,再说他自己也说了,他的首饰店遍布全国,想必早已赚得盆满钵满了。

“姑娘,要不我打个折,178两卖给您?”大叔以为李瑶是嫌价格太贵才这样说,一开口便是少了二两银子。孰不知这二两银子如果在穷人家,那可是能买到不少东西,在他这却是开口闭口之间的事。

李瑶笑着摇了摇头,跟陈文斌相携出了店。

 第52节逛县城2

陈文斌边走边偷偷打量着自己媳妇,见她虽然穿了耳洞,却是没有戴耳环,只是那款耳环太贵了,他没那么多钱。

“我们去别的店,看有没有便宜一点的。”陈文斌说,虽然贵的他买不起,但他可以买便宜的。

李瑶好笑地看着他,说:“我问那耳环的价格,是因为那款耳环的款式就是我上次卖给白府舅老爷的,现在看他一对就能卖180两,我也心安了,不然我还以为自己坑了他呢。”

“就是上次你卖120两银子那画?”陈文斌也听弟弟说过这件事。

“是啊,听说这谭家还是这县城的首富,我上次听他说过他们家的店是”第一首饰“,所以看到就进去了。”

原来是这样,不过陈文斌还是把给自己媳妇买耳环这件事记在了心底。两人又逛了两条街,李瑶都只是进到店里摸摸看看,问了价就走,俨然一副买不起的样子,当然也少不了遭到一些店家的冷嘲热讽或是白眼。

“有什么看中的东西,我这里还有几两银子,看够不够。”陈文斌以为自己媳妇是舍不得花钱,狠了狠心说道。虽然他这怀里的几两银子是自己偷偷留下来,准备给镖局周转的,可是见到自己媳妇被人看轻,心中又些不忍。

“没什么喜欢的,你刚才说的摆摊那条街在哪?东西会不会相对便宜一点?”李瑶想了想问道,逛了几条街,也摸清了这里的消费水平,这里卖的东西简直比镇上贵了好几倍,自己这便宜丈夫想在这里生存,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李瑶还真是替他着急。

“那条街主要是咱们乡下人拿一些自己种的东西在卖,价格跟镇上差不多,不过那条街比较冷清。”陈文斌答。

陈文斌说的李瑶懂,这跟现代部分有钱人的想法是一样的,那些有钱人是不屑到那条街去买东西,因为那会让自己掉价,说到底是看不起他们这些乡下人。

李瑶看着那些店铺进进出出的客人,心念一动,说:“文斌,你说如果我们在这县城盘一间店卖卤水怎么样?”

“在县城卖卤水?”陈文斌蹙着眉头,一会又道:“这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