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权倾天下之吕后新传 >

第86部分

权倾天下之吕后新传-第86部分

小说: 权倾天下之吕后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纸。
冷水煮青蛙,第一步,就是拿立储事件说事儿。
立储事件,可谓是天大的事情,而这大如天的事情,虽然说是皇上的家事,却并不是只有家事只能简单。
自古皇室之中,从来没有家事,家事就是国事,储君的人选,关系着太多人的利益。
原本,立长子刘肥为太子,是齐王韩信第一个提出来的,也得到了大汉文武群臣的支持,同样也是皇后吕稚极力赞成的,只有刘邦,一心一意要立皇次子刘颖。
直到现在,立储之事,还是悬着的。
如今,不仅要旧话重提,还要好好地发挥一翻。
几个人闲谈几句,王府里的下人,一阵忙活,一桌子山珍海味,外加美酒佳肴,费了好半天,日上三竿的时候,终于摆了上来。
这一顿丰盛的大餐,比起昨晚萧何的宵夜,八碟八碗来,又丰富了许多,说十六碟十六碗,丝毫不为过,三十几道菜,每一道都是精品中的精品,不光好吃,看着就是享受。
萧何和周昌,满肚子心事,哪里有心思品尝佳肴,面上却不表现出来,依然是谈笑风生。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酒好菜好,三个人的脸色更好,周昌和萧何两个人,互相使了个眼色,彼此会意,于是,萧何开口了。
“王爷,前一段时候,皇上龙体欠佳,立储之事,也就显得更加重要了,我作为丞相,还代理监国,不得不多做考虑。”萧何笑着说。
韩信心里一阵冷笑,事到如今,立储不立储,已经无关紧要了,要不了多久,大部队一到,大汉的王权,就会改成姓韩的了,至于立储吗,刘颖和刘肥,都没有资格,他心里这么想,嘴上不能表达出来,笑着点点头。
周昌见韩信不说话,总不能让萧何唱独角戏,他总要配合一下,于是,把话题接了过来,说道:”丞丞丞丞相,立立立储是国之根本,也也也也该定下来了。”
萧何点点头,继续说:“皇长子刘肥,已经成年,颇有皇上的风骨,再说,次子刘颖,生性怯弱,君临天下,有些欠妥。”
一听到这里,韩信接过了话题,问道:“皇上已经封皇长子的生母为曹夫人,他怎么还会有立储的资格?”
“的确如此,不过,大殿下的生母是曹夫人,而皇后呢,却是他实际上的母亲,母子情分已定,”萧何说。
“既既既既然,大大大大殿下是皇后后后后的儿子,就就就就有立储的资格。”周昌点点头。
听到这里,韩信有点不高兴了,更不耐烦起来,立储事件,一直是他心结,于是,当初的情景的又浮现出曾经的情景。
那是他亲自写下的一封奏折,极力推举皇长子刘肥为太子,可是,朝堂之上,他刚念完奏折,一阵风冷风袭来,把他的折子吹落在地,韩信浑身颤抖。
这阵冷风,让韩信感觉到了彻骨的寒冷,那时候的他,已经感觉到,刘邦怒了,而且愤怒到了极点。
朝堂之上的文武大臣,也感觉到了当时的异样,只见脸都气绿了的刘邦,气的嘴唇都哆嗦了,一只眼睛冒冰,让人不寒而栗,一只眼睛冒火,火苗都喷出来了。
还好,刘邦并没有发作,稳稳心神,却咬着牙说的,“这种事情,不是你一个武将可以参与的,你退下吧。”
最后这几个字,就像几快大冰块,重重砸在韩信身上一样。
他退下的时候,面如死灰,浑身颤抖,似乎预感到了,他的将来,他的命运…………
往日的情景,历历在目,如今,又提起立储事件,还说要立皇长子刘肥,韩信的脸色,变得难看起来。
细心的萧何,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好,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就是要重新提起立储之事,就是要让他一步一步,跟着自己的思路,慢慢往前走。
于是,萧何说道:“王爷,我知道,皇上当时的确是误会了你。”
韩信摆摆手,意思是,往事休提,然而,他的脸上,依然是阴沉的,看得出,过了这么久,他还是耿耿于怀的。
这也难怪,宰相肚子里能撑船,他韩信不是宰相,堂堂大汉的齐王,那个尴尬丢脸的情景,也不能说忘掉就忘掉。
萧何哪里肯不继续说下去,他的任务,就是要让韩信相信,皇上要立皇长子刘肥为太子,就是要让韩信觉得,“君臣本一心”。
只有君臣一心了,韩信才会放下谋反的念头,谋反之事,才可以搁浅下来,大汉王朝的危机,才可以结束。
不过,韩信阴沉的脸,闷着头,一言不发,萧何犯愁了,怎么才能够做到,让韩信相信,他和皇上,是“君臣本一心”的呢?




第一百二十章  本善良韩信入沟中
第一百二十章本善良韩信入沟中
齐王王府里,一场特殊的酒宴,正在不太愉快的进行着……
原本自信满满的韩信,听到萧何又提起立储之事,心里一百个不高兴,不过,脸色阴沉的他,并没有发作,这一点,萧何都看在眼里。
没有发火,没有扬长而去,这就更好办了,萧何暗想。
此时的他,心里已经有了底,要是韩信一发火,抬起脚来就走,这事儿,还真不好办,那样的话,什么都不能讲了,至于什么“君臣一心”,更是一句空话。
既然你韩信不高兴,也不痛快,那么就让你高兴高兴,起码把当初窝在心里的那股火气,先发出来。
“王爷,对于立储事件,你可知道,当初皇上为何没有表态吗?”萧何一张脸,都快笑成一朵花儿了,确切的说,已经笑成一朵花儿了。
扬手不打笑脸的人,韩信看他笑得这么开心,也不好发作,不过,他依然没有回答,脸色照旧阴沉着。
“我我我我知道一二,”周昌看到韩信不说话,为了避免冷场,他接口了。
“大殿下,再怎么说,也不是皇后的亲生儿子,皇上有些担心,皇后以此为借口,要立二殿下,之所以要册封曹夫人,就是要试探一下皇后的意思,”萧何解释着,继续观察着韩信的动静,看到他依然没有动,萧何继续解释着。
“即使册封了曹夫人,皇后依然在文武群臣们面前,承认大殿下是他的儿子,就表示,我们的皇后娘娘,并没有丝毫的私心,皇上也终于可以放心了。”
“原原原原来如此啊。”周昌笑了,同样是阳光灿烂。
“自古皇室无家事,就是这个意思吧。”萧何又笑了。
说到这里,韩信的心里,总算是舒服了不少,看起来,当初在朝堂之上,皇上也是有苦衷的,自古以来,都是立皇后的儿子为太子,要是皇后否认,大殿下不是她的儿子,这事儿,还真不好办。
就这样,韩信的脸色,终于缓和了不少,却依然是阴沉着的。
这都什么时候了,一场争取大汉王权的大战,就要打响,丞相还在唠唠叨叨的说这些,也真是够烦人的。
好在,两个人平素的关系就不错,韩信还不至于蹭了萧何的笑脸。而且,萧何对于韩信来说,的确是有恩在先,对于这个恩人,韩信一直是非常敬重的。
知恩图报,从来都是韩信的座右铭,也是他的一贯风格。
当初,在楚营的时候,他也是这么对待西楚霸王项羽的,只可惜,韩信的命运太不好,被项羽当成了一枚棋子,把忠心耿耿的韩信,硬生生赶出楚营,推到了大汉军中。
如今,对昔日有恩于他的萧何,韩信依然是有恩报恩,连萧何对他的伤害,那就和沈食其合伙大闹王府,韩信都忍了,甚至于,还没过去一天,他几乎都忘了这件事情,忘记了萧何是怎么对他的,在他的意识里,只有萧何的好,牢牢的扎下了根。
甚至于,没有太多心机的他,还在妄想,谋反成功的那一刻,封萧何为丞相。
这就是韩信,善良的韩信,善良的有点傻的韩信,善良的有点可怜的韩信,也是善良的有些愚蠢的韩信。
也是如此的善良,或者说是如此的愚蠢,也就注定了,他是个超级倒霉蛋!!!
当初把他赶出西楚大营,不能说项羽太不仗义,而是韩信命运不济,或者说是太走运,不然的话,在项羽手下,怎么可能被拜为大将军?
又怎么可能封王?
命运不济也好,走运也罢,都是老天的安排,谁让他赶上那个寸劲了呢。
如今,萧何与刘邦一起,试图扳倒他,这也不能怪萧何太无情,也只能说,是天意使然,同样是韩信命该如此。
于是,萧何与周昌两个人,察言观色,试图说明,皇上和韩信之间,并无任何矛盾,把“君臣一心”的概念,一点一滴的灌输给韩信。
就这样,两个人口吐莲花,笑脸灿烂,尽管有些成效,而韩信却依然是无动于衷,而且,逐渐的,越来越不耐烦。
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说他做什么,目前的事情,才最重要,更何况,你们两个说的这么热闹,又有什么用,只有皇上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
终于,韩信的忍耐力,到了极限,即使念着萧何的恩情,还妄想着,将来成功的时候,还要用萧何继续做成丞相,却还是忍无可忍了,于是,他站起身来。
“丞相,周大夫,本王还有点事,这就失陪了。”说着,他转身就要往外走,萧何和周昌极力阻拦。
”王爷,这就是你的不是了,我们来王府做客,哪里有主人先离席的道理。”萧何赶紧阻挡。
“本王去去就来,去去就来。”韩信去意已决,无论他们怎么阻拦,都无济于事。
就在这个时候,蒯彤匆匆忙忙的走了过来。
原来,是宫里来人了。
这次来的人,差点让蒯彤笑出声来,不但不是什么大人物,而是宫里的一个太监,一个老的掉了牙的老太监。
只见他七十岁上下,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连走路来,都颤颤巍巍的,让人怀疑,一阵风刮过来,他是不是就会被吹倒,不仅如此,说话还颠三倒四的,半天都说不明白一句话。
就是这样一个老太监,在这个特殊时刻,做了皇上的特使,来齐王王府传话。
就在萧何和周昌两个人,在韩信面前,陪着笑脸,一再解释的时候,未央宫里的皇上刘邦,也时时刻刻都在关心着齐王王府里的动静。
因为他知道,仅凭萧何与周昌的嘴,显然,太单薄,太没有说服力了,他必须要配合两个人的行动,把“君臣一心”的概念,彻底灌输到韩信的脑子里。
于是,派了这个只有半条命的老太监,来到齐王王府。
老太监跟周昌一样,并没有引起韩信的足够重视,更没有受到任何阻拦,畅通无阻,走进了齐王王府之中。
老太监此行,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配合萧何,让韩信相信,“君臣原本一心”,不过,老家伙表面上的说法是,前来找丞相的。
众所周知,从昨晚上开始,丞相萧何进了齐王王府,就一直没有出来,先是御史大夫周昌来寻,周昌没有回音,离不开丞相的皇上,才派来老太监,找寻丞相。
这样的理由,说起来,是那么合理,那么自然,根本不会引起韩信的注意,再加上,来的都是最不起眼的小人物,一个是结结巴巴的周昌,另一个是半截子入土的老太监,无论哪一个,都不会被不可一世的韩信放在眼里。
这就是刘邦的高明之处,他太了解韩信了,可以说,把韩信这个人都吃透了。
既然来了,又是皇上派来的,而且,如今的韩信,还是大汉的臣子,就没有不接见的道理。
不大一会时间,老太监就离开了,也带回了需要的消息,丞相有点喝高了,一已经睡下,暂时不能离开齐王王府,
有了回话的老太监,颤颤巍巍的回未央宫复命去了。
而且,他此行的目的,也顺利达成。
老太监临走前,稀里糊涂的,自顾自的,唠唠叨叨的,似乎是自言自语,也不管有没有人听,更不管说出来的话,是不是国家的机密,他还是罗里啰嗦的说了一大堆。
那就是,皇上要立皇长子刘肥为太子,正在起草诏书。
送走了老太监,韩信的心里,就嘀咕上了,果然要立皇长子刘肥为太子?原来,自己当初的想法,不但没有错,事实证明,只有刘肥,才是立储的最佳人选。
不过,韩信并没有往心里去,都这个时候了,大战在即,说这些有什么用。
就这样,皇上要立皇长子刘肥为太子,终于进了韩信的耳朵,不管他信不信,起码他听进去了。
这就是刘邦和萧何、周昌配合的结果。
不管他信不信,也不管他能不能听得进去,想法设法,一次又一次的告诉韩信,皇上要立皇长子刘肥为太子,当初韩信的观点,是正确的,也是最可行的。
于是,经过萧何与刘邦里外配合,韩信的心里,舒服了不少,憋在心中的那口恶气,也终于发了出来。
尽管皇上并没有向韩信道歉之类的行动,韩信也从来没有想过让皇上认错,毕竟是一国之君,不过,有了丞相的的一番话,又有了皇上的行动,这就足够了,一个做臣子的,还能够要求什么呢。
就这样,性情耿直的韩信,又一次被刘邦带入了沟里,在他的心里,对皇上的不满情绪,总算是减少了几分。
冷水煮青蛙的第一步,已经顺利完成。不过,这仅仅是第一步,微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