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乞丐王 >

第206部分

大宋乞丐王-第206部分

小说: 大宋乞丐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旭嚣张的叉着腰,转眼间轻轻松松的搁倒了十名淮扬军士兵。
  一连三天,他都待在了淮扬军军营里。
  韩旭的到来,引起淮扬军群情激动。他们没想到韩旭这位节度使大过年的不去应酬各式官员,反而跑到军营里来和他们厮混。
  在见识了韩旭的实力之后,淮扬军士兵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晌午时分,校场上。
  “咱当兵的人……预备……唱……”王凳子双手一挥,起了个头。
  “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只因为我们都穿着,朴实的军装。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自从离开家乡,就难见到爹娘……咱当兵的人,就是这个样。”整齐嘹亮的歌声,响遍整个淮扬军军营。
  ……
  当兵的人,就是这么简单,单纯……
  “开饭。”
  “呼啦……”士兵欢呼着跑向那炖着的大锅肉。
  “韩大人,原来你躲在这里,怪不得几天找不找你人影。”李处耘笑呵呵的赶了过来。
  “呵呵,李老哥啊,来来来……”韩旭抬头看了眼,随即拿着筷子的手指了指身边,含糊不清的朝着李处耘打招呼。
  此刻他正蹲在一群士兵中,大口大口的扒拉着碗里的肉汤泡饭,吃得那个香啊,倒像是饿了三天似的。
  “凳子,给李老哥盛碗饭。对了,再浇上肉汤白菜……”韩旭认真的说道:“老哥我跟你说,这军营里的饭,那叫一个香呐!”
  李处耘刚到军营门口就闻到了香喷喷的炖肉味,正暗自奇怪似乎今个伙食并未安排炖肉呐。此刻见到韩旭,一切都明白了,看样子今个荤腥定然又是韩旭自掏腰包了。
  肉汤白菜这东西,军营可不是天天能吃到的,尤其是如今扬州的粮食紧张。能有顿饱饭就算不错了。
  当然,李处耘又不是没吃过苦,笑呵呵的从王凳子手里接过那大碗,呼啦呼啦的扒拉了起来。
  “韩大人来军营是来检查下官的练兵成果的?”李处耘边吃边打趣道。
  “扯淡。”韩旭立马回道:“本官没闲工夫陪他们喝茶吃饭,这不就来军营里看看。”
  李处耘笑呵呵的点了点头,表示深有同感。对于这些应酬,他也不喜欢,若不是身为扬州府知州他才懒得去理会呢。
  想了想,问道:“你这几天都在这?”
  “不在这,能去哪?”韩旭疑惑道。
  李处耘见韩旭一副惘然不解的神色,摇了摇头,苦笑道:“我不是这个意思,你能来我当然欢迎啦,天天来都行。我的意思是,你就没去水军那边看看。”说着,还拿筷子指了指南边的方向。
  南边是瓜州码头,也就是长江边,此刻的淮扬水军应该正在大江里训练。无论是马步军还是水军,都是属于淮扬军。
  韩旭恍然大悟:“我靠,咋把水军给忘了,想必程统领那边正嘀咕本官的不是呢!”
  “程统领可没这么小肚鸡肠,呵呵……”李处耘摇头笑道。
  ……
  韩旭扒拉完碗里的饭,将碗放到一边,一本正经的说道:“李老哥,刚刚本官一直在想一件事!”
  李处耘见韩旭说得认真,赶紧应道:“啥事?”
  “我们淮扬军的操练,练来练去就在这校场里,军营里,当然最多也就在这扬州府附件。”
  “你的意思是?”李处耘似乎想到了什么,不太肯定的问道。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韩旭说道:“咱得将淮扬军拉出去转转,不能只呆在这扬州府附件。来个长途行军,长途奔袭啥的。一来算是行军拉练,二来将淮扬军拉到附件其他节度使的地盘来个演戏交流,或者和其他的地方军进行个大比武。”
  这年头,各个节度使各自为战,将军队拉到别人的管辖地去,那不是交流,那是挑衅。但韩旭说的话,行伍出身的李处耘,一下子就明白了长途行军的好处和目的。
  想了想,点头道:“我看长途行军,长途奔袭可行。但还是不能离开扬州府,一来兵马大规模调动可是要枢密院的调兵令的,二来粮草后勤是个大麻烦。若是嫌扬州府附近太小的话,我们可以多跑几个来回。”
  “还是李老哥想得周到。”韩旭暗自擦了吧冷汗。这年头可不比其他,擅自大规模调动兵马,一道弹劾奏折到了皇帝处,他就得吃不了兜着走。
  不过,李处耘竟然能同意这样的练兵倒是让韩旭对他刮目相看了,看样子李处耘倒也是不拘一格之人。
  两人开始对淮扬军大练兵进行了系统的讨论。
  韩旭数千年的历史眼光,提上一两点小建议,往往让李处耘茅塞顿开。
  就比如让李处耘赞叹不已的那所谓的“海军陆战队”,最后在李处耘的更改下变成了“水陆协同作战”,他恨不得立马拿淮扬军马步军同淮扬军水军进行联合演练。
  然而涉及到具体的战术,韩旭又基本是一窍不通,搞得李处耘莫名其妙。当然,李处耘最终还是会耐心的一点点的讲解,直到韩旭明白为止。
  
  第290章 陌上花开,缓缓归
  
  转眼间,冬去春来。
  微暖的春风,吹绿了大江两岸。
  运河两岸的杨柳抽出了嫩芽,大明寺的桃花朵朵开放,苏北平原绿油油一片,一副春意盎然的景象。
  春天的扬州很美,美得让人向往,美得让人迷恋,彷佛世外桃源,人间仙境。
  大江上,淮扬水军旗舰“定远”号三层楼船,这名字是韩大才子起的,至于为何会起这名字,当然是了纪念千年后的那‘亚洲第一舰’。
  定远号楼顶,韩旭,李处耘,程淮秀三人眺望大江北岸。
  随着程淮秀令旗挥下,数十首船只,满载着淮扬军士卒,快速的向着长江北岸冲去。
  水手奋力的划着船桨,动作整齐划一,船只飞速的前行,眨眼睛的功夫,已靠近大江岸边。
  此时,只见船只上的淮扬军弯弓搭箭,漫天的箭雨射向北岸,以稻草扎成的士兵瞬间被射成了马蜂窝。
  “杀啊”,“杀啊”,“杀啊”……
  船只靠岸,淮扬军纷纷登陆,朝着既定目标冲去。
  ……
  “干得好,程统领。”李处耘笑道。
  “李大人过誉了,这都是李大人和韩大人的主意好,水陆协同作战。”程淮秀恭说着,秀目却不时的朝着此刻正一脸严肃的韩旭瞥去。
  “船只还是太少,不是每处的江岸都适合大船靠岸。而小船的弓箭手又不够,不足以威胁到对方的岸防军。”韩旭皱着眉头说道。
  “是的,适合靠岸,而又能载较多人的平底船只太少。”程淮秀点了点头,轻叹道。
  然而,此时李处耘却摇了摇头,呵呵笑道:“短短时间能有这样的效果已经不错了。看看那些原本见了水就害怕的北方士卒,现在个个都克服了晕船的恐惧。至于适合登陆的船只……”说到这,李处耘伸出一只手比划道:“别忘了我们是淮扬军,不是咱大宋的禁军,更是不是南唐的水军,咱们只有五千水军。”
  说到南唐水军,众人心下不禁苦笑着摇了摇头。
  自打建隆二年淮扬军大练兵开始,水军在江面上无数次的碰到对岸南唐的镇海军,甚至好几次韩旭亲临战舰,几乎和镇海军节度使南唐名将林仁肇面对面。
  由于只是一江之隔,地处润州的镇海军居高临下,整个江面几乎看得一清二楚。从那时起,只要淮扬军水军出动操练,镇海军必定也出兵操练。
  你出兵,我出兵;你操练你的,我操练我的;同处一个江面,却老死不相往来。
  扬州,润州这段江面,一时之间热闹异常。这回可苦了江面行船的商贾,每每遇到两军对垒之状,不得不就地靠岸泊船,小心翼翼的以免引火烧身。万幸的是,无论是淮扬军还是镇海军都没有过激的动作,是以对往来的商贾来说,也算是有惊无险。
  不过,原本两方各自心照不宣的默契,突然有一天被破坏了。
  淮扬军和镇海军在江面对峙的消息同时传到了南唐国主李景和大宋皇帝赵匡胤的耳朵里。
  赵匡胤听了之后,一笑置之。暗地里却让韩旭将对峙的状况,以及南唐水军的实力如实相报,不仅未对韩旭做出处罚,甚至还赏了千两银子,以资鼓励。
  而李景可就不一样了,不仅派人带着银子去汴京向赵匡胤认错,更是提前进行了迁都,将南唐的都城从金陵迁到了还未彻底完工的南都洪州府。同时,将林仁肇从镇海军节度使迁为镇南军节度使。镇南军拱卫洪州府,看上去是升迁了半级,但事实上却是李景怕林仁肇惹事,干脆将其带到了远离唐宋边界的洪州上任。
  林仁肇调走之后,镇海军再未出现在淮扬军巡江之时,他们甚至刻意的躲开了淮扬军的巡江时间,以免再次出现江面对峙的状况。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呐……”韩旭仰天长叹,说罢抬脚朝楼下走去,留给两人一个潇洒的背影。
  “他说这个是什么意思?”程淮秀疑惑的问道。
  “呵呵,韩大人只是感慨失去了林仁肇这个好对手而已。”李处耘呵呵笑道:“不过,我相信林仁肇早晚还是会和我们碰面的。”
  走了几步,韩旭突然回过了头,看着李处耘,一字一顿的说道:“不管用什么方法,本官也要造船,越多越好。”
  ……
  数日后。
  李处耘急急忙忙的推开了韩旭的书房。
  “哟,李大人何事如此匆忙,这可像是李大人的风格呐!”韩旭笑呵呵的放下手中的小泥壶,随口打趣起李处耘来。说罢,朝着身后的侍女吩咐道:“给李大人上茶,让李大人也尝尝今年的新茶‘绿杨春’。”
  待侍女走后,李处耘一个箭步走了过去,将手中的邸报递给韩旭,正色道:“韩大人,快看看。皇上免了韩令坤的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改由石守信将军接任。”
  “呵呵,这不是早晚的事嘛!看样子本官得找石大哥打打秋风了。”韩旭笑呵呵的接过邸报。
  石守信是赵匡胤的亲信,义社十兄弟之一,而韩令坤不是。当初剥了李重进的侍卫马步军都指挥职位,改由韩令坤接任,完全是看在你韩令坤在禁军中的威望。
  平定两李叛乱后,赵匡胤皇位更加稳固,是以去调韩令坤的禁军职位,改任成德军节度使,是必然的结果。
  李处耘瞧韩旭满不在乎的样子,摇了摇头,正色道:“大人,你再往下看。”
  只见邸报上接着写道:去慕容延昭禁军殿前都点检之职,改任山南东道节度。
  韩旭大骇,翻来翻去邸报写的都是最后的结果,没有过程,不由急忙问道:“慕容大哥可有何过错,皇上为何去了他的殿前都点检之职?”
  “并无过错。”李处耘摇头,四下看了看,小声道:“大人,问题不在于慕容将军去不去职,而是慕容将军去禁军之职,殿前都点检并未授予他人!”
  “你的意思是?”韩旭心中微动,若有所思的说道。
  “不错,正是那个意思。”李处耘点头道。
  殿前都点检,一个闻名天下的禁军职位。你可以不知道殿前司都指挥使是谁?但你不能不知道殿前都点检是谁?为何?因为上任的殿前司都点检正是现在的大宋皇帝赵匡胤。
  现在赵匡胤去了慕容延昭的都点检之职,且并未授予他人,可以预见这个职位从今以后再也无人担任。
  职位成了皇帝的忌讳,估计这也是头一招之事。
  李处耘见韩旭低头不语,压低声音再次说道:“淮南进奏院刚刚传回来的消息,皇上命好几个地方节度使进京面圣。”
  去禁军军职,地方多为节度使进京面圣?
  “啊!”
  韩旭突然抬头,他终于想起了一件事,一件大宋朝赫赫有名的大事。
  “李大人,扬州府之事由你全全负责,本官要进京面圣。”
  李处耘微微一愣,骇然道:“大人,皇上并未下旨让你进京呐。地方节度使不得无故进京,否则……”
  “此事关系重大,本官要即刻进京。”韩旭面色凝重,连忙道:“放心,上回的圣旨上,皇上并未规定本官的进京时间,那上面写的可是本官自行决断。”
  “可是……”李处耘还待坚持。
  “没有可是,必须如此。你马上通知程统领,淮扬水军准备船只。”韩旭咬牙道:“有些事,成不成是一回事,但做不做却是另一回事!”
  
  第291章 君臣奏对(上)
  
  春日的淮水,点点白帆,排成一线的商船缓缓而行。
  三首艨艟乘风破浪,眨眼间将一艘艘商船甩到身后。高高的桅杆上,“韩”字大旗迎风招展,说不出的威风凛凛。
  “大人,程统领发来旗号,前面就是泗州,过了泗州就是汴水,淮扬军只能护送到这。”王凳子来到船头,禀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