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后途 >

第236部分

后途-第236部分

小说: 后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屈令爱吧?当日徐相国可是风风光光地把你二女儿娶进了门,提起这两门亲事不知艳煞了应天府多少百姓。至于文正那小子,王爷已经把他狠狠训斥了一番,说他不敬长辈,罚他面壁思过。”

    到底是有文化的武将,李文忠此话一出,莫说余杭的将士闻之变色,就连谢再兴的弟弟谢三、谢五都用奇怪的表情注视着谢再兴,仿佛在责怪他误会了朱元璋的良苦用心,引导大家走上了歧途。

    谢再兴有苦难言,惨笑连连,“错也罢,对也罢,如今你我已成敌对之势,多说无益。”

    李文忠继续劝道:“我已查明原因,你因一些误会投靠张士诚并非故意反叛,再说你又是我的旧部下又是我的亲戚,我实在不忍看你就此死去。若是你肯归降,我可保你不死。”

    谢再兴大声问道:“此言当真?”

    李文忠指天发誓,“我当着所有将士面前发誓,不会杀你和你的亲人。”

    谢三、谢五等人顿时激动起来,他们已经走投无路,如果朱元璋肯重新接纳他们,显然是一个很好的结果。

    “好好,有你这句话我也算瞑目了。只求你信守诺言,不会杀我亲人。”谢再兴说完看了看兄弟几人,毫不犹豫翻身跃下城墙。他很清楚就算李文忠不会杀他,朱元璋也不会放过他,不如死得干脆利落,给家人留一线生机。

    “大哥!”

    “谢将军!”

    众人惊慌呼喊,却止不住谢再兴的下坠之势。只听“嘭”的一声,刚才还在城墙上声如洪钟的谢再兴已经变成一具脑浆迸裂的尸体,鲜血无声地涌出来,渗入大地。

    这样的结局谁也没料到,所有将士沉默无语,谢三、谢五掩面泣之。

    李文忠黯然神伤,哑声说道:“将谢将军的尸身带回去,仍依我军将领厚葬。”

    谢三、谢五在城墙上跪拜叩谢,随即领着子侄五人打开城门投降。一场反叛闹剧便以这样悲情的方式收场。

第三百六十四章 对将士要有诚信

    然而让李文忠想不到的是,当他押解谢再兴的兄弟和家人回应天府叙职时,朱元璋竟然下令要将谢再兴的族人全部处死。

    李文忠劝阻道:“我已答应谢将军,饶他全家不死,舅舅若是这样做恐怕会失信于人,今后再无肯降者了。”

    朱元璋固持己见,“谢再兴是我的亲家,他都敢反叛我投靠张士诚,叫天下人如何看我。你不要再劝,这件事没有商量的余地。”

    李文忠没有办法,只得去求马秀英。

    马秀英虽然说不再管朱元璋的政事,但听闻这事牵涉到李文忠的名声就急忙求见朱元璋,“我早就给你说过,越俎代庖乱许配那些女孩早晚会出事情。哪有做父母的连自己女儿出嫁之事都不清楚的,又不是货物的供给分配,这次可惹出事端了吧。”

    朱元璋不服气,“是谢再兴自己不识我的好意,与我何干?”

    马秀英气结,“是,是,怪他不识你的好意自取灭亡。但是文忠在他临死前已经答应不会杀他家人,你又何必让文忠失信于人?”

    朱元璋嗤之以鼻,“对一个叛将有何诚信而言?”

    马秀英叹气劝道:“王爷,你现在的杀戮之心越来越重了,昔日朱亮祖反复叛变,你仍然宽宏大量地原谅他,让他感恩戴德誓死效忠。如今因为你的错误致使谢再兴无奈叛变,你却不肯原谅他还要将他全家斩尽杀绝,你这样做不仅使自己失去了一员大将,也会令其他将士寒心啊。”

    朱元璋仍然听不进去,说道:“变的不是我,而是邵荣、赵继祖、谢再兴这样的将士。秦淮河上的霓虹灯火迷乱了他们的眼睛,纸醉金迷的生活蒙蔽了他们的内心。他们都忘了当初跟我起兵的初衷,只顾当下安逸的生活了,稍有不顺便起反叛之意,这样的人决不能姑息养奸。我今日心软,留下他的家人,他日必然再生祸端。”

    “可是谢再兴已经畏罪身亡,你何必把对他的怒气撒在他的家人身上?”

    “他的兄弟、儿子都跟着反叛,自然应当受到刑罚处置。”

    马秀英十分生气,怒道:“那他还有两个女儿是不是也应该被株连?朱文正、徐达都是他的女婿,是不是也该杀头?还有我和你跟他是亲家,是不是也应受到刑罚处置?”

    朱元璋吹胡子瞪眼,“胡闹!女子嫁人,理当从夫,即是夫家的人自然跟娘家没有关系了。”

    “那以后咱们王府的女儿嫁出去是不是就跟咱们没关系了?”

    “本王的女儿怎能和别家的女儿一样?”

    “你总是说你的儿女不能和别人家的儿女一样,可是你别忘了,天下父母的心情是一样的。谢再兴若不是因为女儿被你乱许配怎么会起反叛之意?若不是为了给他孩子留条生路,他又为何甘愿自戕?”马秀英越说越气愤,数落道:“何况文忠当着无数士兵答应过他,不会杀他家人,如今你一意孤行不仅让文忠失信一个死人,更让文忠以后如何面对那些归降的将士?别忘了文忠也是咱们一手扶养大的孩子,你不心疼他,我心疼他!我可不希望他被别人暗地戳脊梁骨,骂他言而无信。”

    朱元璋被马秀英数落地越来越没气势,最后只好妥协,并对外宣布道:“谢再兴曾经立下许多功劳,叛非其志,死前已有悔意,故本王宽宏大量,既往不咎,饶恕其家人罪行。今后还望各位将相励精图治,千万不要重蹈覆辙。”

    但是朱元璋还是憋了一口恶气无处可泄,便将朱文正召来痛斥一番,“同样都是我的侄儿,你看文忠多懂事,屡建奇功,你却好逸恶劳,只知花天酒地、不务正业。我时常听将士说你骄侈觖望,即使对长辈也目中无人,这次更是激得谢再兴叛变,你给我回去好好反省反省!”

    朱元璋亲生儿子多了后,就不在乎义子了。他让李文忠认祖归宗,也让朱文正重新归到大哥名下,这样大哥就有后代延续血脉。朱沐英是个孤儿,不知父母姓氏,所以仍然跟他姓朱,当着养子。

    朱文正还以为朱元璋召他来是要奖励他,没想到是被朱元璋骂得狗血淋头,又羞又气,连马秀英的面都没见,就愤愤不平地离开应天府。

    待马秀英听得消息,朱文正早已返回洪都。

    马秀英一边写信宽慰他,一边指责朱元璋,“你为什么要听信外人的话,文正是我们养大的孩子,他的脾性你还不了解吗?江西之平,他功劳最大,若不是他率部死守洪都拖住了陈友谅八十多天,立下了决定性的大功,你能那么轻易打败陈友谅吗?建立吴国分封功臣的时候,你要封他官爵,这孩子多懂事,让你把最好的奖励和官位留给外姓功臣。赏赐常遇春、廖永忠及诸位将士时,文正没有得到任何封赏依然毫无怨言地镇守着洪都。他哪一点不如其他将领?他和文忠、沐英都是咱们朱家的好儿郎!明明是你自己的过错你却要推到文正身上,你才是应该好好反省的那个人!”

    朱元璋被斥得恼羞成怒,忍不住说出自己的私心,“我才刚刚建立一个小小的吴国,元廷并没真正推翻,此时正是需要收买人心的非常时刻,我把最好的空缺优先分配给了外姓属下,他们才会死心塌地为我所用。文正是我自家人,等我一统天下、成就大业,他这个亲侄儿还怕没有富贵吗?”

    还有一个原因朱元璋没有说出来,世子朱标这时已经有十岁了,朱元璋害怕如果再封赏朱文正,会让朱文正功高盖过幼主,权重难制。他虽然口口声声说把朱文正、李文忠、朱沐英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对待,但是当他的亲生儿子朱标等孩子出世后,他的心境已经慢慢发生了变化,侄儿再亲也不如自己的血脉亲啊。他决不允许他的侄儿、养子将来会凌驾于他的亲生儿子之上!

    马秀英没有朱元璋想的那么复杂,她听到朱元璋并没忘记朱文正的功劳,答应统一天下后再给予奖赏,不由嗔道:“那你赶紧写信给文正说一声,免得这孩子误解了你的意思。”

    朱元璋点头答应,但是繁重的军务和一件突如其来的消息让他很快就忘记了这件事情,以至于最后又酿出不幸的悲剧。

第三百六十五章 赌气犯下大错误

    让朱元璋转移注意力的消息便是张士诚又称王了,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张士诚也听信了“富汉莫起楼,贫汉莫起屋。但看羊儿年,便是吴家国”的童谣,他才不管朱元璋已经建立吴国政权,非要自称吴王。

    原来张士诚瞅着朱元璋西征与陈友谅作战的时机,趁机侵城略地。陈友谅和朱元璋当时都无暇顾他,于是南至绍兴,北至通泰、高邮、淮安、濠泗,东北至济宁,通通成了张士诚的属地。真可谓幅员辽阔,声势浩大。

    张士诚的自信心在部下的功德歌颂中无限膨胀,听到朱元璋封王,他也向元廷邀封。元廷当然不会答应这种无理要求,习惯了反反复复的张士诚索性再度背叛元廷自建府第、自称吴王。任用弟弟张士信为左丞相,女婿潘元绍为参谋,一切政事都由他们二人做主。

    这二人哪里是治国之臣?每日“朝坐白玉堂,夜宿黄金屋”,花天酒地,朝中政务又全部交给黄敬夫、蔡彦文和叶德新等人全权处置,而这三个文人只知道舞文弄墨,空谈国事。

    于是当地民间慢慢盛传一首歌谣唱道:“丞相做事业,专用黄菜叶,一朝西风起,干瘪。”指的就是张士信。

    张士诚所占领的地方是粮食产地,又有鱼盐之利,人口众多,最为富庶。他虽然目光短浅,但不是傻子,知道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后必然会对付自己。他一面派军队抵抗朱元璋的进攻,一面引诱朱元璋的将士归降。这位私盐贩子最不缺的就是金钱,只要朱元璋的将士愿意归降,多少钱他都愿意掏。

    张士诚财大气粗的行为并非白费力气,相比朱元璋的吝啬和对官员的苛刻要求,一些内心不服的部将果真叛变。先有蒋英等人归降,后有谢再兴投靠,这不他又联系上朱元璋麾下一位意想不到的大人物朱元璋的侄儿朱文正。

    朱文正被朱元璋训斥后回到洪都倍感伤心,即使有马秀英写信宽慰他,也不能化解他心中的委屈。他认为自己并不比李文忠、朱沐英差,然而朱元璋的眼里只看到李文忠和朱沐英的长处,看不到他的优点。明明两人是血脉相近的亲叔侄,甚至还曾父子相称,可是他永远都得不得如同朱标那样的呵护,永远只有劈头盖脸的训斥和责备……

    例如数年前朱元璋一家去鸡鸣寺上香,明明是当地的地痞流氓冒充与他有交情为非作歹,可是朱元璋偏偏责怪是他结交了狐朋狗友才惹来事端,败坏朱家名声。

    再例如守卫洪都一役,那时他真是随时都把脑袋提在裤裆上,随时都准备和破城的汉军以命相搏,命在旦夕的艰险无法言喻,可是朱元璋只表彰了邓愈等人,对他则是功过相抵。

    这次谢再兴叛变一事更是让他气愤,明明是朱元璋自己逼得谢再兴叛变,却把责任推到他的身上,仅仅因为他没有尊敬自己的岳父,便脱离不了促使谢再兴叛变的干系,哪有这样的道理?特别是一些不明真相的将领信以为真,私下悄悄指责他,经由此事,他这位平西大功臣的功劳荡然无存,在洪都战役中建立的军威也烟消云散。

    不光外面不清净,家里也闹得不成样子,再无往日的和睦祥宁。谢翠英整天以泪洗面,哭泣埋怨他叔侄二人太狠心,活活逼死自己的父亲。

    混蛋!朱文正指天怒骂,他的功劳大家视而不见,他的错误却要被人无限放大,这样的生活真他|妈|的憋屈!

    朱元璋下的平叛命令,领军讨伐谢再兴的是李文忠,最后谢再兴自己跳城墙身亡,跟他何干!跟他何干!如果不是朱元璋强行把谢翠英许配给他,他会和谢再兴成为翁婿吗?如果不是谢再兴不配当一个岳父,他会不尊敬吗?为什么人人都来指责他,都把错误怪到他的身上?连他媳妇都敢指着他的鼻子骂他没用!

    盛怒之下,朱文正动手推了谢翠英一掌,这下可坏事了。

    谢翠英猝不及防,重重摔倒在地,还没回过神,肚子一阵剧痛,裙子里渗出血来。原来她因为谢再兴之死太伤心,都没察觉自己怀有身孕,这一摔加上原本身体郁闷气结,竟然小产了。

    至此,两人终日吵闹不休,相互埋怨,曾经一对琴瑟合鸣的夫妻渐渐变成怨偶。

    心灰意冷的朱文正开始自暴自弃,不再处理军务,整日借酒浇愁,常常乱发无名火,动辄重罚下属。有个手下为了讨好他,特意献上一名美貌女子,他也不问来由立刻收进府里享用。

    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