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后途 >

第237部分

后途-第237部分

小说: 后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灰意冷的朱文正开始自暴自弃,不再处理军务,整日借酒浇愁,常常乱发无名火,动辄重罚下属。有个手下为了讨好他,特意献上一名美貌女子,他也不问来由立刻收进府里享用。

    他是洪都最高执行官,谁也不敢轻易得罪,只会拼命讨好。部将见他喜欢美色,愈发想尽一切办法收罗各种女子,甚至看到有姿色的女子,不管对方有没有嫁人,一律抢走敬献给他。

    百姓告到府衙,朱文正却对扰民、抢掠妇女的部将维护包庇,不准洪都太守责罚他的人。

    官员屈服于他的势力,对他和他部将的行为听之任之。

    久而久之,百姓不再视他为值得尊敬的洪都英雄,而是成了一个人人谈虎变色的恶霸。

    朱文正仍不知收敛,渐渐迷恋上这种骄淫奢侈的生活,他常常对人抱怨朱元璋抹杀他的功劳,不给他相应的奖赏,到最后他索性在自己的吃穿用度的物品上统统弄上了龙凤图案,不但在府邸里俨然王爷之尊,还违规占了大量民田,蓄了大批奴婢。

    江西按察使李饮冰闻讯大怒,派人到洪都核实后立刻上奏弹劾朱文正的种种罪状,说他在洪都骄侈觖望,***|人妻人女,为非作歹,百姓敢怒不敢言,官员层层相护……

    朱元璋雷霆大怒,对朱文正愈发失望,一面遣使去洪都申斥他,一面召他回应天府受审打算跟进惩罚。

    朱文正自知难逃惩罚,心里又恐慌又绝望,拖延时间不愿回应天府。

    恰在此时,张士诚买通了他的一个部将,游说他叛变。在部属的怂恿下,朱文正干脆孤注一掷,决定与张士诚联合反抗朱元璋。

第三百六十六章 东窗事发悔恨晚

    朱文正出于赌气答应了跟张士诚合作对付朱元璋,但他心里还有些犹豫不定。毕竟他和朱元璋才是亲叔侄,马秀英待他又视如己出,他的亲娘王氏、儿子铁柱都在应天府,还有一干好兄弟都在朱元璋的阵营,如果他真的背叛朱元璋,这些人怎么办?他将来又该如何面对他们?

    心中犹豫不决,他便没有立刻答应归附张士诚,把洪都献出去。

    然而当他还在考虑如何选择的时候,马秀英已经知晓了他的打算。

    张士诚对拉拢到朱文正十分得意,不止一次跟自己的心腹手下说道:“连朱元璋的亲侄子都要背叛他,可见他已经众叛亲离,日薄西山了。”

    他说这话是为了给大家打气,让部将不去害怕朱元璋,然而他没有想到,他信任的幕僚许五其实是马秀英派来的朱门,确切地说,现在应该称为是朱元璋安插的细作。

    许五从张士诚口中得知朱文正打算与张士诚合谋反抗朱元璋的计划后就立刻把消息传递到应天府。他到底是跟随马秀英多年的老人,清楚朱文正在马秀英心中的地位,所以原本应该第一时间禀告给朱元璋的消息先传进马秀英的耳朵。

    马秀英气怒交加,她没料到朱文正性格如此极端,居然蠢到为了报复朱元璋去投靠敌人。她也暗暗懊悔把影卫组织全部交给朱元璋,以至于朱文正身边都没人监督保护,否则早在朱文正第一次犯错的时候她就会阻止朱文正继续错下去。

    这个年轻不懂事的孩子啊,难道不知道这样做等于自绝后路吗?马秀英心急如焚,她不能眼睁睁看着朱文正一错再错,决定亲自去洪都劝说朱文正。

    不过马秀英连着几次私自出府已经让朱元璋十分生气,他专门给侍卫打了招呼,不准王妃再私自出府,所以马秀英想要离开王府必须先告知朱元璋。

    她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听说谢翠英因为她爹的事小产了,谢家如今自顾不暇,大嫂身体不好不便走动,我打算代替大嫂去看看这两个孩子,顺便劝文正回来认错受罚。”

    外面还在打仗,朱元璋自然不同意她为了看望朱文正就冒险去洪都,“他犯了错就该乖乖回来受罚,难道还要你我去三请四请?我再下一道旨令,就不信他不敢遵从。”

    “不行,我要亲自去。”马秀英慌忙阻止,她哪敢让朱元璋再下催令,只怕这道旨令一出,朱文正就会义无反顾地投靠张士诚了。

    朱元璋起了疑心,“你们是不是有事瞒着我?”

    “你多想了。我把文正当自己的亲生孩子,他犯了错我又心疼又生气,怕他一时想不开,所以才想亲自去看着这个孩子。”

    “他不是小孩子了,不需要你耳提面令。”

    “不管他长多大,他永远都是我的孩子,请你理解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担心。如果你不答应,我会想方设法出去,你要打要骂随便,但是惩罚过后得让我去洪都。”这次马秀英是铁了心非要亲自去见朱文正,即使朱元璋好生劝说或是发怒劝阻也改变不了她的决心。

    最后朱元璋终于同意马秀英去洪都,不光让马秀英去,他也要同行,他要亲眼所见朱文正恃亲恃功究竟跋扈到了什么地步。

    事情已经迫在眉睫,马秀英生怕自己晚去一步,朱文正就会投靠张士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立刻催促朱元璋出发,两人坐船赶往洪都。

    然而在船上,朱元璋收到了一份密报、一份呈疏,都是关于“朱文正惭惧,谋叛降张士诚”的内容。

    密报是影卫递上的,他们先知会马秀英再告诉朱元璋已经犯了大忌,可不能等朱元璋到了洪都还装作不知情,到时即使是个傻子都知道他们在隐瞒真相。

    呈疏是李饮冰上奏的,他查探到朱文正有异心,频频和张士诚的人来往密切,所以赶紧禀告朱元璋。

    手里的密报和呈疏被朱元璋捏得变形,他怒视马秀英,冷冷地问道:“这就是你执意来洪都的原因?”

    马秀英低着头,既不承认也不否认。

    朱元璋气急败坏地大吼大叫,“他都要背叛我了,你还帮着他说话,还帮着他隐瞒,是不是非要等他把剑搁到我的脖子上,你才承认他无可救药?”

    “你觉得他无可救药吗?如果你觉得他真会背叛你,现在就应该调转船头,而不是继续去洪都自投罗网。”马秀英不耐烦地闭上眼,厌恶看到朱元璋的惺惺作态。

    朱文正和他们生活多年,什么样的脾性大家都清楚,这孩子哪怕再坏,心里还是顾及家人的,若非这样,马秀英才不会不顾一切地想要救他。

    同理,如果是别的洪都守将打算叛变,朱元璋一定会当机立断退回应天府,再派大军征讨,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继续任船前行。因为在他内心也知道朱文正不会轻易叛变,所以他并不惧怕洪都当前的局势。

    朱元璋脸面挂不住,把气都撒在朱文正身上,“这个孽子!这个孽子!到了洪都我要狠狠责罚他,你不准阻拦。”

    马秀英没吭气,朱文正犯了错是该受到处罚,只希望朱元璋不要罚得太重,给这个孩子留一条生路。

    朱文正不知自己准备叛变的事情已经东窗事发,听到朱元璋夫妇突然亲临洪都,急忙仓卒出迎。

    他刚登上船,迎面就飞来一个杯盏,滚烫的茶水溅得到处都是,只听朱元璋厉声喝问:“你小子到底想干什么?你打算做什么?我现在就在你面前,你是不是要把我抓起来去投靠张士诚?”

    天啊!叔叔竟然知晓了他的打算!朱文正心中咯噔一下,茶水都顾不得擦拭。

    马秀英抓住他的手,哀哀叹道:“孩子,你为何要这样?你可想过我和你叔叔还有你娘的感受?你让铁柱以后怎么办?”

    朱文正思及马秀英对自己的好,又想起白发苍苍的老娘和年纪尚幼的儿子,不由泪如雨下,翻身跪倒,“侄儿一时糊涂,不该与张士诚狼狈为奸……”

    朱元璋听见这话勃然变色,朱文正的亲口承认如同一柄利剑刺穿他的心脏,让他痛苦难当。他从小当儿子养大的亲侄子居然真的生了反叛之心,这是多么可笑的讽刺!

第三百六十七章 终生软禁在桐城

    朱文正跪在地上大气都不敢出,任由茶水和泪水混到一处。朱元璋不在的时候他还有贼胆想想如何报复朱元璋,然而当朱元璋真正在他面前出现的时候,他所有的想法都不翼而飞,脑袋一片空白。

    马秀英急忙挡在朱文正前面,劝解道:“文正只是个性刚强,并没有真正想要背叛你的意思,他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请你原谅他一次吧。”

    朱元璋气得胸膛剧烈起伏,颤声道:“想不到啊,想不到,我居然养虎为患!养出你这么个孽畜!竟然要和别人一起对付我!”

    这一次他不准备轻饶朱文正,命令亲兵立刻押解朱文正和其家眷回应天府接受三司会审。

    谋逆叛变罪是要杀头的,朱文正此时知道害怕了,连忙磕头求饶,“叔叔,侄儿错了,侄儿不敢了,侄儿只是和张士诚有过几次书信来往,并没有真正打算背叛您,求您饶侄儿一命。”

    马秀英噗通一声也跪在地上,拦阻士兵的靠近,对朱元璋哀求道:“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是我没把文正教育好,请你看在大哥大嫂和铁柱的份上就饶他一次吧。大哥大嫂就他这一个孩子,铁柱也不能年纪轻轻就失去爹娘。”

    朱文正见马秀英竟为他下跪求情,顿时稀里哗啦地哭开了,“婶婶,文正不孝,文正辜负了您的期望,文正对不起您们……”

    看到马秀英和朱文正抱头痛哭,朱元璋心里也酸溜溜的,他想起一句老话“子不教,父之过。”朱文正变成今天这幅模样,跟他也脱离不了关系。如果当初他肯听马秀英的劝,好好和朱文正沟通,或许就不会让这个孩子走上歧途。

    但是做错了事就必须承担责任,否则朱元璋以后不好约束部下。他长叹一声,下令罢免了朱文正的职位,将他和他的妻妾终身囚禁于桐城。

    朱文正不敢置信地抬起头,叔叔还记得桐城?叔叔其实一直都有把我的事和话记住心中?

    当年他和右副元帅王胜率大军进入桐城,然后从西大路经青草塥入潜山一路追击敌人。

    王胜是桐城人,回到家乡不禁感慨,行军途中,就向他介绍桐城的民俗民风和历史,还提到与苏东坡、苏辙交好的宋代画家李公麟就隐居在龙眠山。

    桐城山水如画,特别是在桐城的陶冲驿,那里历来是南北交通的古道驿站,拥有放马场。而西边的岘山,山势旖旎,风光秀美。

    朱文正看到这里的百姓生活得恬静安然,便很喜欢这里,忍不住吟起诗来:“策马追敌部,血战挂车河。岘山见美景,古驿霞似火。村廓闻鸡鸣,微风拂碧荷……”他还笑着对王胜说道:“以后老了,就到你们这儿,筑他三间茅房,安度晚年。”

    平定战事,朱文正返回应天府向朱元璋复命时,也曾提起过在桐城的感受,并且和马秀英开玩笑,“您不妨在桐城的龙眠山建个行宫,那里的古槐树老态龙钟,数人才能合抱,最适合纳凉,以后我陪您在那儿避暑……”

    如今一语成谶,他真的要在桐城度过晚年了。这一刻排山倒海的悔恨窒息得他喘不过气,莫大的痛楚几乎要撕裂他的身心。叔叔,既然您心中有我,为何从不表露出来?如果我知道您连我的一言一行都记得,我怎会对您不满,怎会想要背叛您?

    马秀英不敢再劝朱元璋,其他的叛将莫不是身首两端,朱文正能留下一条命已经算是朱元璋法外开恩。可是一想到这孩子年纪轻轻就失去自由,只能在一个小院子终老,她就忍不住落泪。

    “婶婶别难过了,请您帮我照顾好我娘和铁柱。”朱文正惨淡地笑着离去,现在说什么都晚了,或许这是他最后一次和马秀英见面。

    马秀英用发抖的双手捂住嘴,使劲点头,泪水从她悲伤的脸上不停滑落。那个说要陪她在桐城避暑的孩子再也没有机会陪伴在她身边了。

    春分拂过桐城的郊外,小草像是听到冲锋的集结号,争先恐后钻出来。野花不甘示弱,竞相在枝头绽放。阳光浅浅地撒在树叶上,斑驳的阴影下,一队手执长矛、面色冷峻的士兵押着几辆囚车缓缓前行。

    坐在第一辆囚车里的就是朱文正,与后面那些囚车里的哀伤哭泣的妻妾不同,他显得平静而从容,他看着两边的景色目不转睛,似乎对接下来就要被软禁的生活毫不在意。

    城门口站立了很多士兵,他们手执兵器,如临大敌一般注视着这位特殊的囚犯,这可不是一般人,是朱元璋的亲侄子,还曾经是一位大都督啊!

    桐城知县满头大汗,心中抱怨不知是谁把这个烫手山芋踢到他的管辖区。他这还没交接犯人呢,就已经有无数大佬打招呼要他善待朱文正,暗示他虽然朱文正现在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