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神箭无敌 >

第91部分

大宋之神箭无敌-第91部分

小说: 大宋之神箭无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人说的不错。”李庭芝点了点头说道:“此点属下也想过,却又想不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还请置使大人赐教。”

    “不若就设一个招贤馆吧。”我笑了笑说道。

    闻言李庭芝喜道:“以招贤馆招揽文人名士,一旦发现可用之材,便可召辟(破格录用)。妙!属下将此点补上。”

    “还有。”见李庭芝心急的样子,我不由有些好笑道:“李统领的晋升制度,郑言以为还有一个更大的缺点,那便是晋升之人大多都是粗野莽汉。这些人实战经验虽足,但若智计方面不足以当大任,李统领将来如何选将呢?”

    “这个”闻言李庭芝略感尴尬地说道:“这点属下倒未曾想过,不知置使大人有何良策。”

    “依郑言之见。”我微微一笑,趁势提出了存在心里许久的想法,说道:“我等可在军中设立军校授兵法,传韬略,并以军校中的考核做为上位的条件。如此过上一年半载,西川的将帅自是不用愁了。”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起点中文网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182章 西川经略 治军之道(2)() 
各位大大,前两日偶儿子发高烧,士兵带他进城看病,所以没更新,抱歉。

    ————————————

    “另外,属下以为严明治军,凝聚军心,为治军所必不可少。”李庭芝喜孜孜地将我说的建议一一记录下来,然后不等我喘口气,又递给了我另一份折子,说道:“这是属下参照宋廷军法改编的军法。属下以为,治军不能不严,否则军纪涣散有若散沙一盘。昔日孙武训练吴王的嫔妃,靠的就是严明的军纪。设若因为吴王的宠妃不服从命令而饶恕,那么那群嫔妃就难以凝聚成一支军纪严明的队伍。为了军纪的严明而杀了带头扰乱的宠妃,众嫔妃便不敢逾越,军纪在众军士的心目中便成了铁律。所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整肃军纪亦复如是。而军法无疑便是严明治军的依据,再加上”

    李庭芝略一停顿,望了我一眼说道:“日前置使大人要求属下能够治理出一支,让百姓以当兵为豪的军队。所以属下便对朝廷的军法进行了一些修改,将其中可能扰民、害民的军法或删或禁。属下以为只有如此做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比如说允许军队经商,此条本是由于朝廷无法应付庞大的军费开支,才不得已将其加入军法。如此虽能解军队经费的燃眉之急,但对百姓造成的伤害却是不可以道理计。官商勾结、欺行霸市之事从此屡见不鲜,以致于歌妓、小贩等要做买卖,都得向官府上缴税外钱。是以属下以为,这类军法若是不删不禁,时日一久,置使大人的军队便会渐渐地与朝廷的军队一般无二。”

    “删得好。”我点了点头,由此想起了骁骑军,骁骑军在临安便类似于现代收保护费的黑社会。在朝廷不健全的军法下,大多数的宋军其实已成为一种亦兵亦匪的军队。就比如说赵彦呐的军队,后撤之时便对百姓大肆劫掠。在百姓的眼里,宋军其实与蒙军没多大的分别,都是一般的烧杀劫掠,只不过蒙军更狠一些而已。这样的军队在打仗时自然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打不了胜仗也是在情理之事。不过这里面似乎并不能全怪军法不健全,宋军的兵源也有问题,试想大多由流氓、地痞、罪犯构成的军队,战败溃逃之时不做这些还能做些什么?

    想到这里,我便对李庭芝说道:“除了健全军法之外,李统领还应抬高投军的门槛。”

    “抬高当兵的门槛?”闻言李庭芝不由奇道:“置使大人,我等的民兵是在蒙军攻城时组织起来的。那些当兵的百姓,原也是为了不甘坐等鞑子的屠戮才投军的,蒙军一退之后,不少人便有了退意。而其它百姓愿意投军的更是少之又少,如今置使大人再抬高投军的门槛,只怕”

    “这便要李统领做好宣传工作了。”我笑道:“李统领要在成都营造出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李统领若是能做到这一点,便会让百姓自然而然地生出一种自卫的心理。实际上我等的情况也确实是如此,成都随时都会受到蒙古鞑子或是汪世显的攻击,所以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难事。而且”

    我举起茶杯浅尝了一口热茶,这让我的心里暖和了一些,然后接着说道:“人都有一种心理,太容易得到的往往都不会珍惜。以往宋廷募兵,大多都是召募流氓、地痞、罪犯或是难耐饥饿的难民,而寻常百姓凡来投军者没有不能入的。这便使得一些抱着赤诚之心欲投军的好汉产生一种心理:投军便会降低了他们的身份,何况,要保家卫国何时不能呢?等鞑子打到城外时再投军都来得及,又何必此时去投军让家人被邻居们笑话?”

    “有理。”闻言李庭芝恍然大悟地说道:“还是置使大人想得透彻,抬高投军的门槛之后,便可将流氓、地痞、罪犯等品行不端的人拒之门外,这不但使军队更易于管理,也深合兵法所说的兵贵精不贵多之理。而且入选者相对于被淘汰者来说,还有一种优越感、自豪感,不再会像以前一样的觉得投军是件丢脸的事。不过这离置使大人所说的”

    “离我所说的,建立一支百姓以当兵为豪的军队还有距离?”我接着李庭芝的话说道:“自然是有距离的,做到这些当然不够。我等要做的,便是让百姓觉得我们的军队是百姓自己的军队,我们的存亡是与他们息息相关的。

    “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军队?”李庭芝若有所悟地低头重复了一遍我说的话。

    “不错。”我点了点头,站起身来说道:“我们要建立一支百姓自己的军队。李统领当知军心的凝聚,不单单靠健全军法和严明治军便可以的。它还要靠理想,一支军队如果上下同心目标雄伟,就必然会气势如虹所向披靡。军队的最高理想就是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非为了一人一派之私!

    这其中的区别,便是军法、军纪是死的,是被动的。若李统领以军法、军纪要求一队军士前去送死,有些军士必然会选择违抗军令,因为前后都是死,他们已经无所畏惧了,军法军纪也不能对他构成约束。但若他们都有一个崇高的理想,那便不同了,他们知道往前走意味着什么;他们知道这种死的意义和价值;他们同样也知道若是违背了这个理想而偷生,那么他们的余生都将生活在黑暗之中,生活在亲人战友的唾弃之中,那将是比死还痛苦的。

    这个军民都愿为其牺牲性命的理想,便是——‘保家卫国,收复河山’。”

    说完这些话,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胸中有如一团熊熊烈火,在一刻不停地燃烧着。燃烧着激情,燃烧着愤怒,燃烧着历史上那一抹挥之不去的亡国之痛

    坐在对面的李庭芝,则用一种近乎崇敬的目光,目不转睛地看着我。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起点中文网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183章 西川经略 讲学()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此句意为:战争,乃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慎重周密地观察、分析和研究的。”

    在一间稍嫌简陋的木屋中,我与王坚等人,还有百余名将领一同听着徐格讲学。徐格坐在太师椅中,头顶着“保家卫国,收复国土”八个大字,摇头晃脑地轻摇着手中的折扇。朗朗上口地说着孙子兵法。徐格在这大冷天还扇扇子的样子,在我眼中虽说有些怪怪的,但我还是不得不承认这的确让他看起来更加温文、儒雅。

    这间十步见方的木屋,便是李庭芝据我的建议,在军营中建起的军校,叫做武德军校。名字取自我的另一个官衔——武德大夫,同时在众将的一片赞成声中,我所领的军队也因此有了它的名字——武德军。

    有武又有德,这个名字好像确实不错。我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瞄了一眼坐在身旁的第一批军校学员。这些学员全都是武德军在成都之战中表现不错的军士,李庭芝再按照新的晋升制度,从中选出了最优秀的百余人。可想而知,当这批人从这里合格地毕业之后,武德军将不再会有无将可派的窘境。

    自从与我讨论过后,李庭芝很快就确定并在各城颁布了新的晋升制度和军法。这些新法实施以后,虽然也听到了一些反对的声音,比如说军功晋升制度很快便遭到了众书生的反对,他们本来寒窗苦读,大多数都是为了能在官府中求得一官半职,但新的制度一实施便打破了他们所有的希望。所以这几天时不时便有什么万言书,还有长长的折子递到我的面前。但正所谓尊一人必贬一人,扬武必然就要抑文,任何事都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的。所以对这些折子我只能一笑置之,另外再处理了几个闹得过头的,这才将这股风压了下去。

    另一方面,这种晋升制度想当然的受到了大多数百姓的支持,特别是一些不识字靠体力讨活的农民。试想本来由于不识字而最多只能做到队将的人,现在却有可能做上将军,这如何不让他们喜出望外。

    李庭芝又按照我的建议抬高了投军的门槛,选兵不再是来者不拒,也不再是按兵样将来者分为上、中、下三等,而是要经过基本的体验和体能测试了。同时李庭芝对武德军也进行了一次清理,将一些体弱的书生和行为不端的人拒于军营之外。这一措施虽然一下就将驻成都的两万人缩减至一万五千余人,但是军队的精神面貌却有了很大的变化。

    “咳、咳。”徐格假咳了几声,他显然发现了我这个不认真听讲的学生。

    我回过神来,略感尴尬地笑了笑,忙坐正了身子。

    在军校中掌教的有张珏、李庭芝、和徐格三人,其中张珏本就是读书人,担任此职自是不在话下。李庭芝对蒙军的习惯十分熟悉,掌教自然也少不了他。而徐格则是原金国的军师,掌教也是十分合适。只不过徐格与李庭芝两人一个要忙于治民,一个要治军,所以平时大多时间还要由张珏来讲学。

    宋时的讲学也很有特色,它并不像现代一样有一张严格课程时间表。相对于现代的学校来说,宋时的讲学比较自由,这使它更像是一个讲座,大凡在讲学之前,掌教会告知学生们讲学的时间,让学生准时来听便可。而平时学生们则是聚在一块或读书、或讨论、或是提出一些问题。

    “今日徐某便讲到此。”徐格不满地望了望我,随后邪邪地笑了一声道:“此时时日尚早,不若我等请监学来讲上一番如何?”

    “好”

    “正合我意”

    听着一片叫好声,我一时呆愣当场。监学也就是校长,这么重要的职位当然是由我担任了。想当年,不,是想将来,蒋介石也是黄蒲军校的校长。当初老蒋没认识这个职位的重要性时,还不想当校长,但是直到他做上这个位置一段时间后,才明白这是个抓军政大权的好职位。只要在军校时注意收拢亲信、人才,当他们一批批走上军官的岗位,接着又在建功立业的道路上,一批批地成为将校时

    下面的便不用我说了,虽然我对现在的部下都挺放心的,但有一句话叫做“权力导致腐败”,所以我并没有将监学这个职务让给别人,免得有一天突然背后被人捅上一刀。不过好像就算我抓住了监学这个位置,情况也并没有好到哪里去,比如说现在的徐格,让我毫无准备就上台讲学,他明摆着就是报我不认真听他讲学之仇嘛。

    “各位乡亲,哦不。”在众人期待的眼光之下,我无奈地走上了讲台,却没想到第一句话便出了丑。

    “弟兄们。”我深吸了口气,稳了稳心神,高声说道:“郑言知道弟兄们今天坐在这里,有许多人并不是情愿的。也许你们心里会觉得,打仗而已,靠的无非是勇敢和力气,这些纸上谈兵的事又如何能抵敌?但这种想法显然是错的,弟兄们在此学习的,正是如何更好抵敌的方法。孙子兵法有云:‘以已之长攻彼之短’一句话便道尽了作战之精髓。

    蒙军之长是什么?野战、速度,还有便是可以四处劫掠而无需携带粮草,这恰恰是我等的短处;我军之长呢?守城,这无疑是鞑子的短处。

    我军又如何以守城之长攻敌之短呢?由此我等便可想到:一曰待敌,不可轻战;二曰保山险,不可散居平地;三曰收聚粮食,毋以资敌。

    如何?”我浅笑着摊了摊手,说道:“只要研读孙子兵法,而后再将其与我等所面临的问题结合分析,便能在其中找到解决的方法。不过如是而已,蒙古鞑子难对付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