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玉阶空伫立 >

第9部分

玉阶空伫立-第9部分

小说: 玉阶空伫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是他给她的幸福。
老爷子的信
    笃笃,轻轻地几声指节扣门声后,书房门悄然推开。林若煌的亲信-林裕捏着几封黄色的信笺,小心地对着闷头办公的人说道:“韩家的老爷子又寄信来了。”说罢将信递到书桌上。红木书桌的一角早已堆积了五六封同样的信,信封上写的是颜体大字:韩涛吾儿启。

    眼见自家主子毫无反应,林裕犹豫了下轻声道:“少爷,韩老爷子信来的这么急,怕不是有什么急事。”见主子仍没有应答的迹象,又道:“韩少爷昏迷的事也总得告知他家一声,若不告知韩少奶奶,告知老爷子总归也要得。免得日后少爷出力又不讨好。”说罢偷偷瞟了一眼林若煌。

    “行了,替我泡壶茶,下去吧。”林若煌抬起头,对林裕笑笑。这一个月,忽逢变故,心情恶劣无比,林裕虽跟随他多年,也担心吃到台风,说话行事也更加小心了。

    林裕的心思他不是不知道,只是这韩老爷子写的信总归让自家儿子看才像个话。他也是抱了韩涛会醒转的想法故意把信留着不拆。只怕看这情形恐是奢望了。

    若诗跳海已经一个多月了,他虽派人四处寻找,象山的警察也曾送来几个来路不明的年轻女子,却没有一个是他最疼爱的小妹妹。

    她跳崖的时候适逢退潮,暗流涌动,潮水去势急速,悬崖下礁石林立,她这一跳从此怕是天人两隔了。他这倔犟的妹子怎下地了如此狠心?

    倚靠在窗上,额头触着冰冷的玻璃,看着脚下的外滩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为何这四处走动的人里也没有她?

    看着玻璃窗映出的自己的脸上,神情凄然,鬓角还长出了几根白发,林若煌想对于若诗他恐怕是犯了此生最大的错误。可自小到大,若诗地一切莫不是经过他的手,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样样都妥妥当当,就连妹子的情路,也竭力成全。他让他的小妹妹成为了全天下女人都羡慕的人。想当初,对于韩涛,自己也曾经极力撮合求个圆满。怎料得会是如今这个结果。

    若诗,大哥没有别的期望,唯求你太太平平,你可千万要活着啊。

    视线扫及桌上的信,骤然变冷。当年,也是这样的一封信,让自己得知韩涛已有未过门的妻子,他和韩涛才会依了他老爷子的心思,才会有了后面的一错再错。

    林若煌随手抽过一封信,掂在手里拍了拍,终归下了决心,撕开了封口,抖开信纸。但见信中讲的大多是指点韩涛生意上的事情,林若煌撇开不看,心下盘算,若韩老爷子的信全是此些内容,就代韩涛依老爷子的意思办了。

    正想着,蓦地瞧见最后写的话赫然脸色发青。信上写道:

    父闻儿在沪发展顺利,洋行生意兴隆,甚为欣慰。思儿身在异乡,未有子嗣。然为父已过天命之年,膝下无人承欢,甚感悲凉。吾媳书亚,品性贤淑,儿当与吾媳举案齐眉,及早诞下麟儿,继我韩氏香火。为父若能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则不愧对列祖列宗,九泉之下也能瞑目已。

    好一句“父若能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则不愧对列祖列宗,九泉之下也能瞑目已。”林若煌的手不自觉地握紧,信纸转眼皱成了一团。

    当年,也是韩父写信委托林若煌照顾韩涛,念及年少游历北方曾受其恩惠,林若煌一口答应了下来。韩涛个性爽直,性子认真,又同是留洋的校友,他几乎当弟弟看待。及至后来,韩父委托的开办茶庄,帮助韩涛结交政、商界要人,林若煌均一一办妥。

    岂知韩涛不仅对了林若煌的眼,也同样征服了林若诗的心。林若煌虽不明白小妹是何以爱上了韩涛,但眼见小妹芳心暗许,韩涛又一表人才,就决定暗自撮合。

    经过数番观察和旁敲侧击之后,他确定韩涛和小妹已是互相爱慕,就私下写信至北京向韩老爷子提亲。

    他本以为凭他林家在生意场上的威望,凭他林家与韩家的两代交情,凭他林家的家世,这门亲事必定成功。

    谁知韩老爷子回的信中除了对他的帮助表示感谢之外,对亲事绝口不提。

    林若煌以为是自己判断错误,韩涛不喜欢若诗,就特意安排了韩涛到他屋里喝茶,助其明了若诗的心意。

    韩涛初时颇为激动,显然是对若诗动了情,随后脸色陡然变换,与之前的欢喜样完全不同。

    林若煌心知有异,就派了林裕去韩涛老家京城调查。

    查回来的结果另林若煌大吃一惊,韩涛竟然有未过门的妻子。这位徐书亚是韩老爷子好友的幼女,曾许下娃娃亲。后来徐家触怒了大总统,徐父被安了个罪名投牢,不久就死于狱中。期间徐书亚曾投靠韩府,被韩老爷子以未经婚书的由头给拒了。徐书亚无奈投靠了一个远亲,该远亲因办事得力,被大总统赏识,成了新的京城显贵。韩老爷子为了结交他,又向徐书亚提了亲。约定在韩涛归国的当年年底与成亲。

    而韩涛显然不愿意和徐书亚结婚,一回国就借口采办茶叶和丝绸,逃到甬城来了。他以为韩涛曾接受过西洋教育,所以才不愿意结这个旧时代的婚。既然韩涛不愿意,既然已经对若诗动了情,只要他韩涛坚持,林若煌觉得事情就好办了。

    林若煌又写了第二封信言辞谨慎地向韩父提及此事。韩父除借口韩涛已有妻室,高攀不起林家,婉言谢绝外,还暗示林若煌适时劝慰韩涛,让其早日回家成亲。

    那封信的结尾就是那句:“若能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则不愧对列祖列宗,九泉之下也能瞑目已”。只是称谓从父亲改为世伯而已。

    修长有力地手撕开一封封信,信中不但提及韩涛与若诗的事情,且措词一封封地严厉起来。到林裕拿来的那封,几乎到了怒骂的地步,全然没有长辈的风范。直言若诗已是残花败柳,让韩涛不要昏了头。信纸随意摊在书桌上,笔迹张扬,毫不掩饰地表明写信人的情绪。林若煌不是不知韩涛与若诗的情路坎坷,只是不知韩老爷子竟如此逼人,他已经不计较名分,将小妹送到韩涛的身边,希望能让小妹过的开心,以弥补他犯下的错误。韩老爷子依旧不依不饶,他难道不知这样是把自家的儿子往绝路上逼?

    看来自己把若诗送回韩涛身边又错了,又错了离谱。
醒来(未完)
    笃笃,轻轻地几声指节扣门声后,书房门悄然推开。林若煌的亲信-林裕捏着几封黄色的信笺,小心地对着闷头办公的人说道:“韩家的老爷子又寄信来了。”说罢将信递到书桌上。红木书桌的一角早已堆积了五六封同样的信,信封上写的是颜体大字:韩涛吾儿启。

    眼见自家主子毫无反应,林裕犹豫了下轻声道:“少爷,韩老爷子信来的这么急,怕不是有什么急事。”见主子仍没有应答的迹象,又道:“韩少爷昏迷的事也总得告知他家一声,若不告知韩少奶奶,告知老爷子总归也要得。免得日后少爷出力又不讨好。”说罢偷偷瞟了一眼林若煌。

    “行了,替我泡壶茶,下去吧。”林若煌抬起头,对林裕笑笑。这一个月,忽逢变故,心情恶劣无比,林裕虽跟随他多年,也担心吃到台风,说话行事也更加小心了。

    林裕的心思他不是不知道,只是这韩老爷子写的信总归让自家儿子看才像个话。他也是抱了韩涛会醒转的想法故意把信留着不拆。只怕看这情形恐是奢望了。

    若诗跳海已经一个多月了,他虽派人四处寻找,象山的警察也曾送来几个来路不明的年轻女子,却没有一个是他最疼爱的小妹妹。

    她跳崖的时候适逢退潮,暗流涌动,潮水去势急速,悬崖下礁石林立,她这一跳从此怕是天人两隔了。他这倔犟的妹子怎下地了如此狠心?

    倚靠在窗上,额头触着冰冷的玻璃,看着脚下的外滩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为何这四处走动的人里也没有她?

    看着玻璃窗映出的自己的脸上,神情凄然,鬓角还长出了几根白发,林若煌想对于若诗他恐怕是犯了此生最大的错误。可自小到大,若诗地一切莫不是经过他的手,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样样都妥妥当当,就连妹子的情路,也竭力成全。他让他的小妹妹成为了全天下女人都羡慕的人。想当初,对于韩涛,自己也曾经极力撮合求个圆满。怎料得会是如今这个结果。

    若诗,大哥没有别的期望,唯求你太太平平,你可千万要活着啊。

    视线扫及桌上的信,骤然变冷。当年,也是这样的一封信,让自己得知韩涛已有未过门的妻子,他和韩涛才会依了他老爷子的心思,才会有了后面的一错再错。

    林若煌随手抽过一封信,掂在手里拍了拍,终归下了决心,撕开了封口,抖开信纸。但见信中讲的大多是指点韩涛生意上的事情,林若煌撇开不看,心下盘算,若韩老爷子的信全是此些内容,就代韩涛依老爷子的意思办了。

    正想着,蓦地瞧见最后写的话赫然脸色发青。信上写道:

    父闻儿在沪发展顺利,洋行生意兴隆,甚为欣慰。思儿身在异乡,未有子嗣。然为父已过天命之年,膝下无人承欢,甚感悲凉。吾媳书亚,品性贤淑,儿当与吾媳举案齐眉,及早诞下麟儿,继我韩氏香火。为父若能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则不愧对列祖列宗,九泉之下也能瞑目已。

    好一句“父若能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则不愧对列祖列宗,九泉之下也能瞑目已。”林若煌的手不自觉地握紧,信纸转眼皱成了一团。

    当年,也是韩父写信委托林若煌照顾韩涛,念及年少游历北方曾受其恩惠,林若煌一口答应了下来。韩涛个性爽直,性子认真,又同是留洋的校友,他几乎当弟弟看待。及至后来,韩父委托的开办茶庄,帮助韩涛结交政、商界要人,林若煌均一一办妥。

    岂知韩涛不仅对了林若煌的眼,也同样征服了林若诗的心。林若煌虽不明白小妹是何以爱上了韩涛,但眼见小妹芳心暗许,韩涛又一表人才,就决定暗自撮合。

    经过数番观察和旁敲侧击之后,他确定韩涛和小妹已是互相爱慕,就私下写信至北京向韩老爷子提亲。

    他本以为凭他林家在生意场上的威望,凭他林家与韩家的两代交情,凭他林家的家世,这门亲事必定成功。

    谁知韩老爷子回的信中除了对他的帮助表示感谢之外,对亲事绝口不提。

    林若煌以为是自己判断错误,韩涛不喜欢若诗,就特意安排了韩涛到他屋里喝茶,助其明了若诗的心意。

    韩涛初时颇为激动,显然是对若诗动了情,随后脸色陡然变换,与之前的欢喜样完全不同。

    林若煌心知有异,就派了林裕去韩涛老家京城调查。

    查回来的结果另林若煌大吃一惊,韩涛竟然有未过门的妻子。这位徐书亚是韩老爷子好友的幼女,曾许下娃娃亲。后来徐家触怒了大总统,徐父被安了个罪名投牢,不久就死于狱中。期间徐书亚曾投靠韩府,被韩老爷子以未经婚书的由头给拒了。徐书亚无奈投靠了一个远亲,该远亲因办事得力,被大总统赏识,成了新的京城显贵。韩老爷子为了结交他,又向徐书亚提了亲。约定在韩涛归国的当年年底与成亲。

    而韩涛显然不愿意和徐书亚结婚,一回国就借口采办茶叶和丝绸,逃到甬城来了。他以为韩涛曾接受过西洋教育,所以才不愿意结这个旧时代的婚。既然韩涛不愿意,既然已经对若诗动了情,只要他韩涛坚持,林若煌觉得事情就好办了。

    林若煌又写了第二封信言辞谨慎地向韩父提及此事。韩父除借口韩涛已有妻室,高攀不起林家,婉言谢绝外,还暗示林若煌适时劝慰韩涛,让其早日回家成亲。

    那封信的结尾就是那句:“若能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则不愧对列祖列宗,九泉之下也能瞑目已”。只是称谓从父亲改为世伯而已。

    修长有力地手撕开一封封信,信中不但提及韩涛与若诗的事情,且措词一封封地严厉起来。到林裕拿来的那封,几乎到了怒骂的地步,全然没有长辈的风范。直言若诗已是残花败柳,让韩涛不要昏了头。信纸随意摊在书桌上,笔迹张扬,毫不掩饰地表明写信人的情绪。林若煌不是不知韩涛与若诗的情路坎坷,只是不知韩老爷子竟如此逼人,他已经不计较名分,将小妹送到韩涛的身边,希望能让小妹过的开心,以弥补他犯下的错误。韩老爷子依旧不依不饶,他难道不知这样是把自家的儿子往绝路上逼?

    看来自己把若诗送回韩涛身边又错了,又错了离谱。
醒来(上)
    微微的火光闪烁在欧石楠的烟斗上,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