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山河剑影 >

第110部分

山河剑影-第110部分

小说: 山河剑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要与燕王议和?”孝儒问,“陛下,倘若燕王不允如何?”

    “依卿之言?”建文帝问孝儒。

    “燕兵久战在外,天将暑热多雨,长此以往,势必不战自疲。今日,陛下应令辽东诸将入关攻打永平,真定诸将渡芦沟桥直捣北平。燕军必回师自救,我大军随后追之,必获大胜!而今日,讲和之言也应说出,仍向燕王下诏以拖延时日。”侍讲方孝儒进言道。

    “此计甚妙!”建文帝赞同道,接着又犹豫起来,“只是这议和之计尚须先试之!”

    “召监察御史韩郁进宫?”孝儒问。

    “如今之计只能如此!”建文帝低头道。

    孝儒感慨地也低下头。小林子闻声去了。不一会,监察御史韩郁进来。

    “韩卿向与燕王有旧,朝廷北筏多有不利,朕只好今日令卿出山与燕王修好――”建文帝含泪道。

    “朝中齐泰、黄子澄等大臣阻拦,微臣难以受命!”监察御史韩郁奏道。

    “朕可令齐泰、黄子澄等出城招兵买马去!”建文帝说。

    “微臣领旨――”韩郁答道。

    建文帝且遣大理寺少卿薛品持诏赴燕。

    “速召齐泰、黄子澄晋见――”建文帝沉思了一会后,命小林子道。

    河北藁城。燕王正与吴杰、平安大战。

    吴杰、平安夹击燕军,箭如雨下,燕军纷纷中箭阵亡,燕旗也千窗百孔,将士们惊惧万分。突然,大风飞起,吼声如雷,直向南军刮去,南军溃退不止,吴杰、平安虽十分英勇,也挡不住似水的逃兵。燕王趁机挥军砍杀过来,向着南军头胪,如砍瓜切菜,被杀万人。燕军立刻转败为胜,并进军顺德、广平、河北诸郡。

    “京使到――”燕王正在帐中歇息时,忽听侍者来报。

    建文帝的议和诏书此时送到燕军营中,燕王拆阅后大怒道:“少主多次加兵于我,让我损兵折将。今确又以议和诓我。本藩此能就范?”

    “大王虽应拒绝,但也不可明言。何不让少主先除朝中小人?”邱福上言道。

    “此计甚好!”燕王道,并向侍卫说,“唤京使――”

    顷刻,京使大理寺少卿薛品进来。

    “请转告少主,若要议和,则请皇帝先清扫朝中齐泰、黄子澄等小人,再除军中盛庸、吴杰、平安之辈!”燕王怒向来使道,并问,“你来时,少主如何细说?”

    “万岁说,殿下早上释甲,朝廷晚上即班师!”大理寺少卿薛品答。

    “哈哈――”燕王狞笑道,“此话只能骗三尺小儿!”

    说罢全屋众将都大笑不止。

    “杀了此辈!”朱能等遂举刀直到大理寺少卿薛品身边。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燕王笑向朱能道。

    朱能听后,只得退下。

    “大王!”此时,邱福上来与燕王耳语了一阵。

    “大理寺少卿薛品大人!”燕王停止了笑,低头向来使道,“望回告少主:我与天子同父,今已贵为藩王,安有何求?只是朝中奸臣当道,欲害于我,我今起兵自卫而已,决无他意。请少主无虑!先行班师回南――”说完燕王令人修书给京使。

    大理寺少卿薛品听后,持书唯唯退去,书报南京去了。

第一百五十章惊见小子入空门【10】() 
大理寺少卿薛品持书日夜兼行,到了京城,首先与方孝儒相见。

    “燕王之意如何?”孝儒问薛品道。

    “燕王之意,欲先除朝中奸臣,而后才愿罢兵。”薛品道。

    孝儒略显怒容,遂与薛品一同来见建文帝。

    “燕王兵多将广,上下气盛,不易破灭!”薛品奏道。

    “薛卿且退。”建文帝说道。薛品遂出。

    “果如他薛品所言,国事艰难矣!”建文帝叹道,“悔当年不该用兵。齐泰、黄子澄误朕了!”

    “陛下派少卿薛品去宣谕燕王,少卿薛品反为燕王作说客。其言不可信!”方孝儒说道。

    正在此时,小林子进来道:“燕王使指挥武胜送书到。”

    “宣――”建文帝急忙道。于是,指挥武胜进来。

    “朝廷已许罢兵,盛庸等却拥兵自重,不肯撤军,并绝我燕军饷道,违抗圣旨。请即严办!”指挥武胜伏地向皇上说。

    “卿看这――”建文帝问方孝儒,“况燕王乃朕之亲叔,若逼之过甚,则于情不忍!”

    “如今,盛庸等正断燕军饷道,其势正盛,不日即可取胜。陛下果欲罢兵吗?兵罢不可再聚,若他再次犯阙,如何对付?”方孝儒道,“臣愿陛下不为其所骗,应斩武胜,以绝后患。那时我军士气振奋,方可平息燕乱。”

    建文帝同意了孝儒建议,将武胜下到锦衣狱中。并再召群臣商议,按孝儒之计发兵讨燕。

    燕王闻得建文帝已决心抗燕,十分恼怒。

    遂命都指挥李远率兵六千,改着南军衣甲,混入济宁、谷亭,乘机纵火,烧毁南军粮草。同时,燕军邱福、薛禄又合兵大破济州城,抄掠州县。

    接着,燕军焚烧南军粮草船、军资器械船上万艘,至使南军军需将尽。

    盛庸听到消息后,忙遣袁宇率兵来救,又被燕将李远伏兵杀得大败,伤亡千人。

    南军再败的消息传到京城,建文帝更加惶恐,遂召集群臣计议。

    “陛下不必过虑!”孝儒见众臣禁若寒蝉,忙出班奏道,“兵不厌诈,微臣今有一计!”

    “爱卿且速说来!”建文帝急切地说。

    “燕王与世子高炽皆桀骜不驯之辈,我等何不施以反间之计?陛下可遣书给高炽,允他继承燕王,令他父子相疑,必自内乱。”孝儒说道。

    “此计甚妙!”建文帝叫好。于是,令孝儒亲写诏书,使锦衣卫千户张安送到高炽军营。

    张安将诏书送到高炽营中。恰与高燧死党燕府中官黄俨撞了个满怀。

    “贵差来此何干?”黄俨抬头随口问了张安一声。

    “今有皇上封诏在此。”张安诡密地说。

    “有何诏书?”黄俨紧问道。

    “加封大世子为燕王!”张安说着,并拿出诏书递上。

    黄俨听了大吃一惊,急忙派人报告燕王。

    “竖子,敢私通朝廷,谋害父亲――”燕王大怒,遂问在场的高煦道,“你兄果能叛我?”

    “此事我早有所闻!”高煦说慌道,并又加油添醋地说了高炽许多坏话。

    “来人!带朱高炽――”燕王大叫。

    正当此时,高炽却已将张安带来。并且,将诏书原封未拆地向燕王呈上。

    燕王拆书阅罢,转怒为喜,并大叫道:“本王险些中了少主离间之计,杀我世子也!”

    说罢,回顾站在一旁的高炽,无限抚慰地说:“我儿乃忠孝之人!”

    孝儒的离间计败露,前方盛庸因军饷无着又已陷入困境。消息到京,建文帝屡闻败信,已身心疲惫。忽然想起太祖临崩时曾托驸马梅殷扶持。于是,下旨召驸马梅殷进宫议事。

    “微臣梅殷奉旨晋见。请万岁吩咐!”梅殷进来跪罢,问道。

    “爱卿平身!”建文帝道,“先帝临崩时曾嘱卿道‘诸王强,太孙弱,烦你尽心扶佐。如有犯上作乱,应为朕讨筏。’今国家多舛,望爱卿勿忘先皇嘱托!”

    “臣身为国戚,世食国禄,当为国尽忠尽力。”驸马梅殷慨然答道,“为陛下、为大明江山,臣万死不辞――”

    “今前方多败,朕封你为总兵,率部将瓦剌灰等,出师淮安,招兵买马,整军四十万,驻守淮上,以防燕军。”建文帝道。

    “臣领旨,谢恩!”驸马梅殷慨然答道。

    “如此,大明幸甚!”建文帝激动地说道,“朕还要请宁国公主出力呀。卿夫妇二人皆国之功臣。”

    梅殷领命,走到门口,见到部将瓦剌灰,随即回头向瓦剌灰令道:“令你为先锋,率五千兵马先驻淮上。立刻动身!”

    “得令――”部将瓦剌灰应声先去了。

    随后,驸马梅殷也率大军出了京城。

    “小林子!将此书交宁国公主,请她致书燕王,责燕王不顾君臣大义!”建文帝又对太监小林子道。小林子应声去了。

    深秋,大明皇宫。

    建文帝在翻看外府递上的各种文书。

    “应天府告――中官太监魏宁等人在巡视中贪赃枉法――”

    “淮南――弹劾大内太监魏宁等人――”

    “开封府弹劾大内太监魏宁等人――”

    “弹劾大内太监魏宁等人――――”

    应天、淮南、开封、凤阳诸州府弹劾大内太监魏宁等人的折子如雪片似的飞进皇宫。建文帝一片片地翻阅着,思潮起伏。

    “大太监魏宁等人在出巡外省州府时,竟敢如此猖狂,为非作歹,吸吮民脂民膏!”建文帝看了几个折子后,自言自语。接着,不禁怒火中烧,忙令内侍道,“小林子!宣方大人起草诏书,严惩中官魏宁等人!”

    “启禀万岁!”小林子轻声地说,“刚才,外臣已传出话,说大太监魏宁等人业已在这次出巡时,步了前次中官狗儿的后尘,经凤阳府北往投燕王去了――”

    “这群败类――”建文帝跳起来,骂了一声,遂又坐在御座上。

    建文三年冬,燕王正在军营中,忽然听说宁国公主函到,忙拆开看阅。

    “都是责我之言!不可信――”燕王怒向道衍及身旁几位部将道,并扔之于地上。

    “禀报大王――”小校又报,“驸马梅殷四十万大军驻防在淮上!”

    “呀!本藩起兵三年,仅据北平、保定、永平三府而已!今日少主又令梅驸马来加兵于我,宁国公主夫妇,一文一武,都向我逼来,我等不可如此缓慢行进。当大举奋进――”

    “报――”此时又有侍者来报,“京城朝廷中官大太监魏宁等人前来投我燕军!”

    “中官何以来投?”燕王问左右道。

    “朝中中官乃是一批批贪官污吏,百姓共愤之辈,因此将被朝廷严惩,所以前来投我!”邱福道。

    “如此也可为我所用!”燕王笑道,遂向外令道,“宣中官大太监魏宁等人进来!”

    于是,一群中官在大太监魏宁带领下慢慢进入,并跪向燕王道:“朝廷昏暗,我等弃暗投明,甘为燕王效力――”

    “尔辈如何效力?”燕王笑问,“前次中官狗儿尚有万夫不当之勇呢!”

    “我等虽然手无缚鸡之力,但知京城空虚,百姓民不聊生,可引燕王立即进军――”魏宁等人答道。说罢,燕王令他们出门去了。

    “今日之势,海内民不聊生,国弱民疲至极,我辈当尽快临江决一雌雄,不能缓行下去了――”燕王道。

    “燕王之意极是!”道衍说道,“燕王此次进军,将一举趋入南京,建立伟业――”

    于是,燕王大举誓师,率大军南下;一路驰骋,所向无敌,连陷东平、济阳、宿州。

    京师闻警,遂派魏国公徐辉祖急援山东。徐辉祖星夜前行,到小河,听到都督何福与燕王交战,大获全胜,遂令平安也转战到北阪,杀败燕军。徐辉祖就趋兵齐眉山,同何福合兵一处,与燕军厮杀。徐辉祖等直入燕阵,战到天黑,燕将李斌向前冲来,又被无数飞箭压下,中箭落马被擒,直杀得燕军丢盔弃甲,胆颤心惊。燕将王真、陈文等皆战死。燕军败退十里驻扎。

    众燕将因近日屡败,已有退意。

    “军师道衍之谋未必可行?”邱福向燕王问道,“我军长期在外,已觉困乏,大王不如权且班师?”

    “尔等意下如何?”燕王回头问朱能。

    “末将也以为:回京休养生息,待来年再出兵南下,仍为上策!”朱能说道。

    “道衍军师之言极是:兵事如逆流行舟,有进无退。尔等岂能只见眼前失利?”燕王转怒道,“成大事者,必识大计!如今我与建文已连战三载,国疲民乏,双方已到穷尽境地。我燕军若不能一鼓作气,拿下南京,再况日持久下去,国民苦难何日才能到头?”

    众将默默无言。

    “诸位且自决定,欲渡河北回家者,请站左面;愿继续向南征战者,请战右面。”燕王突然吩咐道。

    于是,众将纷纷都走到左面。燕王沉下脸来,眼观全场。

    “大王知否?兵士连战,非死即为伤病之人,更加上长期饥寒,已不能久战!”邱福又说。

    “尔等既不愿南下,即请自便――”燕王大怒道,“征战在最后胜利关头,倘不能坚持,莫异于鼠目寸光――”

    “燕王既有大计,我等当齐听号令!”朱能说,并出面调停道,“汉高祖当年,十战九败,也终得天下,今我军还是胜多败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