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万事如易 >

第149部分

万事如易-第149部分

小说: 万事如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理说薛睿这不温不火反应,她应该松口气才对,可是不知怎么地,她觉得这事儿,没完。

    薛睿走了,余舒一个人黑洞洞巷子里干站了半晌,直到景尘出来找她。

    “小鱼,你站那里做什么?”

    余舒回过神,方觉得脸被风吹凉飕飕,缩起脖子,转身小跑向景尘,将灯笼递给他拿着,把手举到面前哈气:

    “冻死了,回家。”

    ......

    回兴街上,一顶暖轿被抬起,薛睿坐视线昏暗轿中,面无表情地解下了狐裘围领,松了松襟口银丝纽扣,背靠向身后棉垫子,一只手轻捏着眉心,片刻之后,一声轻笑:

    “心仪之人...呵呵。”

    第二百一十二章 坦白

    第二百一十二章 坦白*

    隆重推荐

第二百一十三章 开试() 
收费章节

    第二百一十三章 开试

    第二天,还是有人到回兴街送了火炭,沉甸甸两大筐抬到家门口,余舒出来应门,瞧见来送炭两个脚夫满头大汗,愣是没好意思开口让人再抬回去。

    正赶上早饭过后,巷子里几家妇人洗碗刷锅出来倒馊水,见着了,纷纷围到余舒家门前看稀罕,指着那筐里一根根整齐码着黑青窑炭啧舌。

    对于城南居住普通百姓来说,冬天烧用木炭都是从做饭炉灶里掏捡,而采买炭窑烧出成炭取暖,则是十分奢侈一件事。

    “余生,这炭得多少钱一斤啊,你怎买这样多,烧完吗?”不跳字。对门许大娘同余舒家有来往,语气熟稔地询问她。

    “今年天冷,多备些没错,”余舒同人打哈哈,看门前人越围越多,赶紧地让脚夫将炭筐抬进去。

    薛睿不光送了炭来,还周道地附了两只扁炉,四四方方中间挖空一个炭坑,是铁打十分沉,也难怪那两个脚夫挑一身热汗。

    余舒让人把炭筐和铁炉放堂屋一角,进屋去拿了一把铜钱,打谢了脚夫,便遣人走了,关上门回屋,就见景尘站炭筐前,正好奇地拿着一根火炭打量。

    “这也是烧火用吗?”不跳字。景尘扭头询问余舒。

    “嗯,用来取暖。”余舒走到他跟前,盯着地上炭炉,心里一阵别扭。

    之前她还能将薛睿这番好意当成是朋友之间友情互助,但昨晚上都把话挑明了,再受他恩惠,她是不能心安理得。

    但是人家大老远挑过来,她拒而不受吧,还能让人重挑回去?那也太显得矫情了。

    她对薛睿是感激心,毕竟欠下他人情债都能写个账本了,有道是吃人嘴软,拿人手短,非到必要时候,她真不愿意和他作难。

    景尘认识了鲜事物,就将手里木炭放回筐中,问余舒道:这些都是薛公子让人送来吗?”不跳字。

    “嗯。”

    景尘道:他对你们兄、姐弟两人很照顾,是个好人。”

    余舒听了景尘对薛睿评价,脸色一怪,歪着头瞅他。

    景尘不知她为何这样表情看他,“怎么了吗?”不跳字。

    “真是个呆子,”余舒小声嘀咕了一句,弯腰抱起一只铁炉,打算抬进卧房,景尘见这东西沉重,忙伸手去接,余舒侧身想要避过,但不比他动作,景尘一只手便将那铁炉从她怀里拎出来,问她:

    “摆哪儿?”

    余舒对他这任劳任怨样子没脾气,看他用不着那只伤手,就指指地上剩那只铁炉,道:我和小修屋里一个,你屋里一个。”

    景尘迟疑了一下,道:我不怕冷,就不用了。放一个厅中,吃饭时候暖和。”

    他不怕冷,余舒却怕他着凉,是道:过几日天就冷了,你床上褥子本来就铺不厚,还是放一个屋里好,睡前烧一烧,至于吃饭时候,再从我屋里搬出来就是。”

    于是两只火炉,还是有一只到了景尘房中。

    余舒穿过来之前,家境很是普通,小时候住乡下亲戚家里是用过炭炉。她试着烧了几段薛睿送来火炭,鼓捣了半晌,发现没什么烟熏,就将两只炉子都生起来,关上门,屋里没多久,就明显变得暖和了。

    金宝这小家伙不知从哪个角落里钻出来,换到了火炉旁边蹲着,被余舒嫌脏,趁机抓去摁热水盆里洗刷了一回,这小黄毛不甘愿大冬天洗澡,唧唧歪歪差点没把嗓子叫破了,后还是难逃一洗。

    将半湿不干金宝拎到炉子边上,余舒一边给它烘毛儿,一边同景尘讲了烧火炭时需要注意风窗通风安全事项,又教了他如何把火炉熄灭。

    余小修回到家中,看屋里生了炉子,十分稀罕,开饭前,就搬了个凳子围火炉边上烤手,把小脸熏红彤彤。

    是夜,景尘独坐窗前,就着烛火荧光,翻着书案上已看了几遍道家经典,听到了余舒那头大屋关门插栓声,才将书倒扣桌上,起身走到床边,床脚处正燃星星红红火炉,是晚饭后余舒来屋里给他烧上。

    景尘弯身揭了铁盖子扣上,等了一会儿,再揭开来,见炉中火光熄灭,才又回到桌边坐下,翻了书页继续看。

    转眼过去两天,到了腊月初一这一日,整个安陵城易客们,总算是迎来了三年一度大衍试。

    没有轰轰烈烈序幕,但是城中处处弥漫着一股别样气氛,六科统考成为大话题,各方人士都将目光投了今年大衍试上。

    余舒天色朦胧时就起了床,要考试是她,余小修比她还要紧张,一夜没好睡,一听到她起床动静,就一骨碌爬起来匆匆穿了衣裳,跑到厨房去打算起灶,景尘却比他们姐弟俩都要早起,已是厨房生了火,将热水都烧上。

    余小修便进屋去取了一串铜钱,抱着一只大海碗,跑到街上去买早点。

    家里上下唯一还赖床就只有金宝一个,钻余小修枕头下面睡得香。

    考生大,余舒乐得享受特别待遇,梳洗后,穿戴一,虽说是已不用景尘面前隐瞒性别,大衍考贴上印亦是女学,但她依旧是清清秀秀少年人打扮,而没有换回女装。

    一来是因她短缺过冬裙袄,没得换,二来是她觉得穿袍子比裙子利索,就没有浪费钱去置办。

    余舒将考试要用到箱中,仔细检查了一遍,贴身放好了重要考帖,她倚卧房门口,静静看着正外屋饭桌前摆放碗筷景尘,还有正蹲炉子边添炭余小修,心中一片安然。

    不禁想到许多年前,当她还是一个稚嫩学生时,那一场如火如荼大考,爸妈和弟弟也同现这样,小心翼翼地围着她一个人转,整整两日两夜,那是她告别年少时后紧张和胆怯。

    相同情景,如今却是不同心境,经历了岁月和成长,对于一个横跨过历史五百年人来说,她此刻多感受到是庆幸。

    庆幸多活一世,庆幸能有今朝。

    “哥,来吃饭吧。”余小修拉开凳子招呼余舒过来。

    余舒走到桌边坐下,接过他递到手边勺子,抬头看一眼正乘汤景尘,转头对余小修道:

    “叫姐姐,你景大哥已经知道了。”

    景尘动作一停。

    “啊?”余小修后知后觉地张大了嘴巴,余舒夹一只包子塞进他嘴里,道:

    “吃饭。”

    将盛好甜粥放余舒面前,景尘嘴角轻扬,露出笑脸。

    管薛睿说是会派人来接送余舒,但她还是提前租了一辆马车,以防不备,事实证明她是多此一举,一出巷子,就望到街被北头有一辆马车等,那一匹健驹拉朱漆蓬盖,分明不是应该停城南民居这种地方。

    虽不是薛睿总坐那一辆,但站车外瘦高个子车夫,余舒却薛睿身边见过几回,那次薛睿带她去拜访夏江家,就是这名叫“老崔”车夫驾车。

    余舒很想绕道走了,但是那车夫眼尖,老远就冲她挥手臂,让她想装成没看见都不行,只好含笑走上去。

    “老崔。”

    “姑娘请上车,小送您到太承司。”老崔笑呵呵地卷起车门帘子。

    余舒没想要为难一个下人,就上了马车,这车里熏过暖,同外面是两样天,当中摆着一张小巧圆几,茶水是温热,点心摆了两碟,卖相精致让人不忍心吃,坐铺上衬着一层厚厚皮子,不知是什么动物身上,光滑又柔软。

    余舒上头坐了一会儿,是又觉得舒坦,又觉得不舒坦。她确是个乐于享受人,上辈子干缺德事,赚钱一大半花于磊身上,可她也从没亏待过自己,该吃该穿,只要是她能负担得起,就少有不舍得花费,她变得抠门,还是穿过来之后事。

    然而她中意享受,是自给自足,哪怕赚是黑心钱,那也是她本事,不似这般,坐享其成。

    好马车跑得,轱辘唧唧就到了城北。

    司天监下属分有五司,这太承司是其中之一,也是门庭大一处,座落西华府大街上,占有十亩之地,门前一条宽敞大路,能容四五驾马车并行其道。

    但今天这条街上却拥堵十分,来都是考生,别说是马车,人都不好挤进去,余舒街口就下了车,拎着书箱,顺着人群来到了太承司大门前。

    大门前守有两排十二名官差,腰跨刀,手持棍,十分威严,故而那门前空荡荡,不到入考时辰,不许人近。

    门外榜墙上贴有告示,许多人都围下面看,人声鼎沸,好不嘈乱,余舒抱着书箱费了好大力气才挤到前面,抬头看榜,原来张贴是一份公文禁令,类似于考生注意事项,余舒一一记下,有看不明确地方,就笑脸去问旁人。

    闹了半天这女学考试要从另一个门进,余舒忙问了路,重挤出去,到街尾地方,找到了太承司西大门。

    这里人要少许多,入目都是清一色女子,当然也有几个同余舒一样是穿了易客长袍,头挽皂髻。

    大约又等了两刻左右,余舒才听到一阵钟鸣声,从内院响起,四周骚动起来,都向门前涌去,余舒踮着脚,就看见大门前走出来一群七八名官员,个个冠戴乌纱,身穿青棕官服,有一人手端着水漏,仔细时辰,未几,对着那官差头领打个手势,言语交待了一声,稍整,就听门前十二名官差齐声长喝:

    “备——考生入院”

    第二百一十三章 开试

    第二百一十三章 开试*

    隆重推荐

第二百一十四章 并非善类() 
收费章节

    第二百一十四章 并非善类

    大衍考第一科为易理,考场设太承司中,男女易客并不一处,一东院,一西院,两座门前排起长龙,入门皆要搜身,以防考生随身夹带,不同是西院门前负责搜检是几名女差。

    余舒随着人群排着队,一边打量着前后考生,是发现这里头没几个年长,大约都是十多岁小姑娘,穿戴精致,显然出身良好。

    余舒还想着会不会这儿同纪星璇碰上,但这里人实太多,瞄了一圈都没有看着纪家四小姐那标志性面纱,她便没再特别留意,反正考都来考了,倒不怕被她撞见。

    一个一个挨到门前,余舒被女差拉着手臂上下拍打了一遍,又被翻了书箱,后领了一块号牌,一旁笔官处登记后,才被领进太承司大门,分到一个队伍当中,人数一过三十,就几名官差带领下,沿着高墙入了内院考场。

    “不许交头接耳,不许东张西望,跟着前面人走”

    官差喝令下,考生队伍保持相当安静,气氛很是沉闷,一个个不管是不是认识前后人,都只低头看着前面路,人人都怕一个不小心出岔子,丢了这三年一等大好机遇,莫敢造次。

    余舒入院之前,想象过考场模样,以为是曾经电视剧中看到过很像是牢房地方,但真被领到了地方,才发现并不是那等封闭场所,或者说,还不如那牢房一样考场。

    说是考场,不如说是一座十分空旷天台,东西各有一个入口,十六层台阶登上去,天台上纵横交错设列着数以百记短桌靠椅,已有不少考生都坐位子上,数十毡毯铺陈过道上,围栏处每隔十步立一役,红绿花白旌旗被瑟瑟东风吹到处飞扬。

    余舒愕然无语,这大冷天,还要户外考试

    管她心里千百个不情愿,还是老老实实地跟考官身后,凭借着手中号牌,被安排坐进了考场中,屁股一挨椅子,一阵小风儿吹过来,冻得她打了个哆嗦,赶紧把手揣进袖子里先捂着,免得待会儿手冻僵了写不成字,趁机偷偷转动眼珠,打量着两旁。

    据闻大衍试女易客多时也只有男子一成不到,这考场上,她目测不下于五六百个座位,每一个考席前后左右都隔有半丈距离,每一过道都有两名役人来回走动巡逻,动动头就能将四周考席收眼底。

    除此之外,正南正北各设一暖棚,内坐本场几名考官。

    前方传来擂鼓声,有十二遍后,余舒就看见前面有役人抱着一摞卷子下发,她不慌不忙地拉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