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单穴治病选萃 主编:吕景山(全 >

第20部分

单穴治病选萃 主编:吕景山(全-第20部分

小说: 单穴治病选萃 主编:吕景山(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3.气海俞
  【取法】伏卧,足腕部稍垫起,亦可取侧卧位。皮部定位在脊中线三、四腰椎棘突间,旁开1。5寸。
  【主治】下肢疼痛
  【机理】气海俞为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与腰、脊、尻、肾、膀胱、下肢有密切关系,具有调整全身经气的功能。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阎庆瑞:笔者20年来用气海俞作为首选穴,对劳损腰痛、闪挫腰痛,各种疾病引起的下肢运动失常,如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脑血管病后遗症、截瘫、小儿麻痹后遗症、周期性麻痹、横断性脊髓炎、下肢神经损伤等,以及妇科疾患如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炎、子宫前倾后屈、子宫脱垂等疾病疗效甚佳,尤其对下肢运动失常疗效显著。每日针1次,12次1疗程,一般6次即可见起色。
  操作:以26…28号4…6寸毫针,以指切法快速刺入皮肤,至皮下后向深部续针,抵腰横突时将针稍提豆许,施以需要手法,可出现第一种针感——向腰下部或下腹部放散,此法适用于腰部病症;针提起后沿第4腰椎横突上缘深入,约至椎弓外侧,施以需要手法,可出现第二种针感——从腰沿下肢后面向外踝或足尖放散,此法临床最常用,适用于各种疾病引起的下肢运动失常,在椎弓外侧继续深入,约至椎体背侧2/3水平处,施以需要手法,可出现第三种针感——从腰经腹里向膝股内侧放散,此法适于妇科疾病。以上各法,产生针感后,根据病证虚、实,加以灸、罐、电针、激光、微波等,一般留针20分钟。
  典型病例:马xx,女,30岁。右下肢剧痛己3日。患者已孕7个月,以“体位性低血压综合征”住我院妇产科。经引产后,出现左下肢痛,沿股外侧向足部放散,下床困难,只能扶物步行。外科会诊诊断为继发性坐骨神经痛。于1978年8月1日我科会诊。查:其痛从腰骶部位沿胆、膀胱经向下放散,并伴麻木感。舌质黯红,苔白腻,脉浮缓。处方:主穴气海俞,配穴环跳、阳凌泉、悬钟均取左侧,每次配1…2穴,施以疾徐泻法。气海俞要求产生第二种针感,留针30分钟。针3次后左下肢疼痛减轻麻木消失。共针6次,痊愈出院。随访2年未见复发。
  14.大肠俞
  【取法】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主治】痔疮出血
  【机理】大肠俞是大肠的背俞穴,故可调理大肠气机,祛大肠湿热,治疗痔疾。
  【刺灸法】挑刺
  【治疗经验】
  ◎程绍勋:运用针挑大肠俞治疗痔疮便血症收到较满意的效果。
  操作:先将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挑破表皮,再向下可挑出白色纤维样物,患者仅感微痛,不易出血,挑后以酒精棉球消毒,贴上胶布。一次挑一侧穴位,3…5天后再挑另一侧穴位,一般挑2次即可。
  典型病例:张XX,男,20岁。患内痔大便出血已2年,开始出血量少,后渐增多,严重时一次出血约200ml,面黄肌瘦,头昏肢软,纳差,脉应手无力。经针挑大肠俞1次,次日大便血止,随访3年未见复发。
  16.上髎
  【取法】第一骶后孔或十八椎旁开1寸。
  【主治】遗尿
  【机理】局部取穴。
  【刺灸法】穴位注射
  【治疗经验】
  ◎康泰隆:采用10%葡萄糖注射液2…4ml穴位注射上髎穴治疗遗尿取得满意效果。
  操作:取5ml针筒6号针头,吸取10%葡萄糖注射液2…4ml,注射式进针,若无回血,则缓缓注入。
  典型病例:孙X,男,11岁。患者夜来遗尿,每日1次。自幼起病,经多方服药未解,脉细苔薄,证属肾亏于下,膀胱无权,水约失司,先拟固摄。取双侧上髎穴,用10%葡萄糖注射液穴位注射各2ml。治疗1次后,遗尿未发。后在治疗期有反复,经治6次后痊愈。
  16.次髎
  【取法】第二骶后孔中。
  【主治】⑴阴道痉挛 ⑵原发不孕症
  【机理】局部取穴。
  【刺灸法】直刺,点刺出血
  【治疗经验】
  ◎喻喜春:用次髎放血方法治疗阴道痉挛、产后宫缩痛、痛经取得满意疗效。阴道痉挛隔1…2天放血1次,同时作扩张锻炼(即自己以手食指缓慢润滑后插入阴道数次,直到不痛,然后以2个指到3个指同样插入,直到插入3个指宽无痛即成)。产后宫缩痛每天1次放血,1…2次即愈。痛经于月经来时放血2…3次,需放3…5个周期可使症状减轻或消失。
  操作:该穴处有的肥胖妇人有小的络脉,以细三棱针点刺之,无络脉者点刺双侧穴位皮肤,拔罐吸出血液共约5…15ml。
  典型病例:xx,女,20岁。1981年4月5日就诊。诊断:阴道痉挛。患者婚前听说性交时很疼痛,婚后即发生阴道痉挛,不能行房。治疗开始时食指不能纳入,强纳则剧痛。放血隔天1次,每天锻炼食指纳入2…3次,2周后能顺利纳入,又2周后2指亦能纳入无痛,以后3指经2周锻炼后亦能纳入,从此即能性交。共用次髎放血13次,6月后随访,性生活正常。
  ◎孙汉琪:采用胎盘组织液次髎穴位注射法治疗原发不孕症疗效满意。患者大都于次髎穴压痛敏感。妇科检查附件正常,属幼小子宫。经多年观察,有的病例经过4个周期治疗即发育正常而妊娠,最长8个周期,有几例因附件炎症未愈而致宫外孕。
  操作:患者取俯卧位,局部穴位消毒,用2…5ml注射器吸取胎盘组织液2ml,快速直刺进针,待患者诉酸胀感时徐缓推注药液后起针。每日1次,每月经来潮前3日开始注射,6次为1疗程,称为周期治疗。
  典型病例:黄XX,女,28岁。1979年5月初诊。绪婚5年不孕,妇科检查,附件正常,确诊为幼小子宫(原发不孕症)。检查:五官端正,精力充足,舌淡无苔,脉缓,按压次髎穴处压痛明显。取胎盘组织液2ml注射次髎6个周期后,于第7个周期月事未下,妇科作晨尿检查确认早孕,后正常生产一子一女。
  17.下髎
  【取法】第四骶后孔中,伏卧取之。
  【主治】原发性高血压
  【机理】膀胱经入脑,取膀胱经穴可以清脑明目,针刺下缪穴治疗高血压属上病下取之法。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张颖:近20年来针刺下髎穴治疗高血压,即时降压作用甚好。每日1次,针刺后立即测血压,舒张压可降低10…20mmHg,收缩压可降低20…30mmHg。以原发性高血压之即时效果最佳。
  操作:病人采取伏卧位,用28号3寸毫针,挟持进针,直刺2。5寸,用提插捻转手法。患者感到有触电样感觉,针感一直到足跟,再用震颤法,施手法约1分钟,不留针。
  典型病例:刘xx。1988年7月5日就诊。诊断:高血压。该患者近半年来由于疲劳过度,头胀、眩晕、睡眠不安,血压150/l00mmHg。舌有黄苔,面色消瘦。针刺下髎,行针1分钟后头胀及眩晕减轻,针后10分钟测血压为120/80mmHg。
  按语:在前人以梅花针叩击腰骶部治疗高血压症的启示下,本人用毫针选刺八髎穴。在长期实践中比较观察,八髎之中降压作用以下髎为著,故多用之。
  18.殷门
  【取法】承扶与委中穴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处取之。
  【主治】急性腰扭伤
  【机理】足太阳膀胱经“挟脊抵腰中”,殷门穴位于太阳经上,用此穴治疗急性腰扭伤属循经取穴。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朱长生:治疗时根据病人主诉的病侧,触摸髂腰肌、骶棘肌,往往有明显肌痉挛性坚硬感,伴有固定压痛点而敏感,不能忍受按压,部分病人腰骼间三角区有压痛,甚至有向骼骶、股部外侧放射性痛,腰椎棘突位置无明显变化。
  操作:取伏卧位,用长毫针直刺入殷门穴约1。5…2寸,一定要达到有针感为度(触电感、酸胀、向足背或臀部放射感)。一手捻针,一手按揉腰部的痉挛肌肉。或一面捻针,嘱病人连续深呼吸。一般在2…3分钟肌肉能松弛而无压痛。达到肌肉松弛时起针,病人即可起床进行功能活动,一般不留针。单侧腰肌损伤,即针刺患侧殷门穴,如是双侧性腰肌损伤,即针刺双侧殷门穴。
  典型病例:张xx,男,37岁。主诉:腰部不能转动挺直,左腰痛为重,五天。卧床不能翻身。有扭伤史,平时无腰痛。检查:病人手按托左腰部,痛苦病容,左骼腰肌呈条索状痉挛,坚硬,有明显压痛。诊断:急性腰扭伤。治疗:针左殷门穴,针后当时起床作功能活动基本正常。按语:临床实践证明殷门穴既有镇痛作用,又有调整骼腰肌、骶棘肌损伤和功能紊乱的功效,使病变组织得到缓解和恢复。
  19.委中
  【取法】腘横纹之中央取穴。
  【主治】⑴眩晕 ⑵急性腰扭伤 ⑶鼻衄 ⑷疖肿 ⑸湿疹 ⑹腰腿痛 ⑺急性胃肠炎 ⑻乳痈
  【机理】委中为足膀胱经穴,膀胱从头走足行身后,故委中穴可治疗腰膝腿之病证;委中又为膀胱合穴,“合主逆气而泻”;故用之可治肠炎;委中别名血郄,善清热毒,故可治鼻衄、疖肿、湿疹、乳痈等证。
  【刺灸法】斜刺;点刺出血
  【治疗经验】
  ◎席定:笔者对水饮蓄聚、阳虚气化失司而浊阴上逆之眩晕重证,采取温阳以助气化,导水以下行之法,独取委中一穴,效验甚佳。
  操作:用细三棱针刺入0。1…0。2寸,随即快速退出,按压针孔周围使之出血约2ml,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典型病例:张xx,女,46岁。1987年5月6日就诊。主诉:眩晕5天,加重1天。5天前因受凉而欲呕吐,时眩晕,今晨突然加重,视物不清,视房屋有旋转感觉,站立不稳,眼睛不敢睁开,时时吐清水,欲吐,曾服中西药数种,无效,遂求治于我处。检查:舌质淡,苔微白腻,脉浮大。处方:委中。治疗经过:患者端坐或扶物站立,暴露委中穴并消毒,右手持三棱针,对准委中刺入0。1…0。2寸,迅速出针并按压针孔周围,使之出血约2ml,症状减轻后再按压针孔。出针时,患者即大睁双目,顿感心胸舒畅,头目清松。5日后带另一痛痹患者前来就诊,方知其病竟已痊愈。
  注意事项:应严格消毒。手法当轻,刺速宜快,部位宜浅。纯虚者,不可用点刺出血。
  ◎张丽英:急性腰扭伤采用委中穴放血治疗取得疗效。
  操作:用三棱针点刺委中出血,使其紫黯色瘀血流出,每穴放血2。5ml。用消毒干棉球压于针孔上,令患者屈膝蹲下,此时患者自觉腰部疼痛缓解或消失。
  典型病例:刘XX,男,23岁。1981年4月4日就诊。诊断:急性腰扭伤。患者于昨日活动时将腰扭伤,当时腰痛剧烈,不能伸直,经自己活动后疼痛稍减。今日上午自觉腰部发僵,活动困难,深呼吸时疼痛加重。检查:脊柱呈正常生理弯曲,腰肌紧张,腰椎3、4左右横突处明显压痛,前屈后伸受限。委中(双侧)放血各2。5ml后患者自觉腰痛立即消失,自行跑步回单位。
  ◎李文斌:用委中穴治疗鼻衄例,止血效果好,每日针1次,轻者1…3天治愈,重者7天可愈。
  操作:用28号或30号毫针,呈垂直方向进针或者针尖略向上斜刺进针。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针刺得气后,拇指向前或向后轻微缓慢捻转1…2分钟,留针15~30分钟后出针,使针感传导到足跟、足心、或向上传导至臀部。
  典型病例:郭xx,男,50岁。1978年10月16日初诊。自述清晨突然鼻出血,血涌如喷射状,出血约500ml,急到地区某医院五官科治疗。回家途中鼻衄又作,急用棉球填塞鼻腔,血仍不止,从口中流出。头痛目晕,心烦少眠,腰膝痠困,两目干涩,面萎黄,舌质红,脉弦细数。血压180/10OmmHg。快速刺入进针(双侧),在得气的基础上,施以强刺激,快速持续捻转约2分钟,鼻血骤停。因有高血压病,配穴曲池行针30分钟,血压降至150/90mmHg,共针2次,愈。
  张XX,男,24岁。1983年7月20日初诊。主诉:后枕部生疮已旬日,初起如小枣渐肿大,近3日疼加重,夜不能寐,常用抗菌素药膏外擦、内服中西药无效,故来就医。检查:枕部疖肿如核桃大,皮红,按之硬肿且疼,询得便干溲黄,脉濡数,舌质红,苔腻。处方;委中(双)。治疗经过:用粗毫针快速刺入,在得气基础上捻转提插补泻,每10分钟行针1次,40分钟起针,摇大针孔行泻法。疖肿顶部及周围皮肤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挤出暗红色血10余滴。隔日二诊,自述头部轻快,疖肿痛减,硬块变软变小,已获初效。原方加委中点刺放血。7月24日三诊,疖肿疼痛已微,红肿已消。共针8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